故乡初三读后感800字7篇

上传人:J*** 文档编号:284600807 上传时间:2022-04-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故乡初三读后感800字7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故乡初三读后感800字7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故乡初三读后感800字7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故乡初三读后感800字7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故乡初三读后感800字7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故乡初三读后感800字7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故乡初三读后感800字7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故乡初三读后感800字7篇 家乡初三读后感800字1 在星期二的上午,姚老师同我们一起探究了家乡这篇经典而又饱含深意的作品。 从鲁迅的笔中,在我眼前如同出现了一面当时农村生活的镜子,让我从中看到了一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的强烈反差:一个是开朗、乐观、健康的孩子,但是二十多年过去,却已经变得与鲁迅生疏起来,脸上也变得灰黄有皱纹,不在有儿时的开朗。这毕竟是为什么?我不禁要这样问。 是他多子、饥饿、苛税?还是宾、匪、官苦得他?他确实被苦得像一个木偶人。是当时腐朽的封建社会制度还有他内心的阶级差异。社会的冷漠无情让人的内心都被冰冷的枷锁封闭了,使得人与人之间不再那么亲热,而产生了太多的阻碍,太多的阶级差异

2、,这差异,遥远的让人拒之千里。人心真的不可变,就像闰土与鲁迅之间,从前,他们一起捉角鸡,一起看跳鱼儿,一起拾贝壳而现在,一句看似恭尊敬敬却冰冷无比的“老爷”,使他们之间“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也使得闰土被封建社会的礼教牢牢束缚住,变得麻木不仁。还有他那迷信神的封建思想也是这其中的一个原因。人们的内心变化让鲁迅对家乡的那份美好的记忆都破裂了。 家乡初三读后感800字2 想必大家都知道这本家乡是鲁迅先生写的。在这里,每一个灵动的文字都是一节美妙的音符,每一篇动人的文章都是一道永驻心底的风景。 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树,后改名周树人,自豫山、豫亭,然后改名鲁迅。我们知道,毛主席对他有

3、很高的评价: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被称为“民族魂”。、 此书中,有许多文章。让我记忆深刻的,就是阿长与山海经了。阿长是鲁迅儿时的保姆,这篇文章记叙了“我”儿时和长妈妈相处的七件事,刻画了一位虽然没有文化、粗俗、好事,但心地善良,热心关心孩子解决问题的保姆形象,我觉得鲁迅先生对她充满了尊敬、感谢和还念之情。 还有鲁迅与儿时闰土的喜爱,可真有趣!但中年闰土可不一样了,闰土说出来的第一句话就是:“老爷!”我们就知道,他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变化真大。 在这里还有许多闻名的文章:琐记、呐喊,狂人日记、阿q正传、仿徨 这本书使我印象深刻。 家乡初三读后感800字3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

4、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这少年便是闰土。我是在鲁迅的家乡中认识他的。当时,这健康可爱、有着紫色的圆脸、颈戴银项圈的少年,留给了我很大的印象。他给作者,也给我们诉说了他的稀奇的见识: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他和作者一起快乐的交谈,一起天真的欢笑,在一起肆无忌惮的玩耍。 但,二十年过去了,闰土已不是以前的闰土了,岁月在他的脸上和手上,都留下了沧桑的痕迹。他之前紫色的健康的圆脸,如今变作灰黄;红活圆实的手,如今变得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倒像是松树皮了。最重要的是,闰土见到

5、鲁迅后,第一声叫出来的,竟然是“老爷”! 他们之前以兄弟相称,但现在却主仆清楚,只是因为“那时是孩子,不懂事”么?二十年的转变,使得他从一个勇敢机智、见多识广的小男孩成为一个庸俗、卑躬屈膝的下人。到底是什么使他的改变如此之大呢?是清贫?还是所谓的“长大了”?或者 应该是当时的社会吧。是当时的种种压力,才使得一个天真无邪、自由欢乐的少年变作一个目光呆滞、呆若木鸡的农民。闰土就是当时社会的缩影,庸俗、麻木。 文章的最后,鲁迅的侄子宏儿和闰土的第五个孩子在一起,同二十年前的鲁迅和闰土一样,在一起欢乐的玩耍着。这不就是小时候的鲁迅和闰土吗!但等到他们长大之后,会不会也和现在的他们一样,中间相隔着一层可

6、悲的身份的厚隔膜呢? 家乡初三读后感800字4 最早听到刘老师说读鲁迅先生的家乡时候,我竟一点也想不起内容,等看完了才发觉,原来闰土,豆腐西施这些只记得名字的人物都是出自这篇文章。 用了一个晚上看了两遍这短短的文章,竟依稀记得当时老师让背诵的经典段落。几十年过去了,鲁迅先生的家乡留在我记忆中的,大概只有这些了吧。 如今,人到中年,重读家乡,看到的不再是对闰土月夜下刺猹的细节描写,不再是学习用“圆规”来形容豆腐西施杨二嫂的用词生动形象,也不再是为了总结升华费尽心机的拔高文中的“盼望”。 “老屋离我愈远了;家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 再读家乡,心中首先升起一丝悲凉与无

7、奈。 因为家庭的原因,7岁那年我们从母亲的家乡西安举家迁到千里之外的父亲的家乡江苏,一个西一个东,一个农村,一个县城。我的童年留在了两个不同的地方,一个留下了我模糊又单纯的幼年和童年,一个留下了我精彩又充满盼望的少年。此后多年,在北方读了大学,南方安了家。生活在每一个城市的时间似乎都差不多,曾经有那么一瞬,在机场看着起落忙碌的飞机,我忽然不知道哪里才是自己的家。 “夕阳西下的太平机场,安静,忙碌,没有离愁别绪,没有归心似箭,两地于我,都是驿站。” 这几十年间,唯一一次回到西安,是前年暑假带孩子旅游匆忙路过,当然也没有时机去到小时候的家,听母亲说,已经拆迁了。 再没有小时候的一起钻麦地打滚,一起

8、爬树摘野果子,一起打着纸灯笼满村转悠;再没有门口那一声悠长的“甑糕”后,和外公拿着搪瓷小碗追出去的兴奋。 这些年,那些小伙伴们的样子早已模糊不清,隐约听母亲几次回来告诉我,有的进了城通过打拼日子过得还不错,有的留在了村里,早早结婚生子,为生计劳碌奔命,如同成了新时代的闰土。 这个地方留给我的所有的记忆都在当年和小伙伴那无足轻重的告辞中,渐行渐远,再也回不去了。 工作后每年回江苏看望父母,回一次,家乡变化一次,直到现在,变得已经完全找不到当年熟悉的生活环境和人了。 父母的老楼也拆迁了,县城所有的建筑几乎翻新了一遍,比起当年那个半城半乡的地方,如今一个更加现代化的县城展现眼前,父母的新家就在我原来

9、的小学旁边,那里原来是一大片绿油油的田野。 我依稀还记得当年放学路上的小树林,记得放学后趴在木材市场的圆木上一起写作业,记得暑假在收割完庄稼地地里拣麦穗。伙伴们也都各自长大,小学,初中,高中,一路有人落伍,一路也有人陪伴。 当坐上北上的火车,看着窗外一望无际的北大荒原野,我的心完全飞向了远方。鲁迅先生没有不舍是因为心中憋闷,觉得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而我,当时大抵是对将来有向往,想查找盼望。 “盼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再读家乡,我看到了与当年不同的“盼望”。 再读家乡,我看到了与当年不同的“盼望”。 当年不懂得盼望是什么,机械地在

10、老师的引导下牵强理解了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于是随着众多人踏出来的路循规蹈矩的走出了县城,来到了大城市。 当年的盼望就是对将来的美好向往,当这些向往一步步变为现实的时候,我对自己一度没有了鲁迅先生所谓的“手制的偶像”盼望。 按部就班地走着大多人走的路,当有了孩子,我却也像鲁迅先生所说,不情愿他以后“都如我的辛苦辗转而生活,也不情愿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情愿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可是,在不断的辗转跌撞中,突然明白,一个人假如连自己的路都没有走好,又怎能指导别人的路? 人到中年,犹如又一次站在了一个人生路口,当我开始停下来思考,模糊中,

11、眼前又出现了那个夕阳西下安静又忙碌的机场。 于我而言,心在哪里,家乡就在哪里,盼望也就在哪里。 家乡初三读后感800字5 最近,在妈妈的要求下,我看了鲁迅先生写的小说家乡。 尽管作者描写的家乡就是我从小长大的地方绍兴,但这篇文章对我来说实在不易读懂。原因有四: 1、文中有些字和我们现在的不太一样,如“哪里”写成了“那里”; 2、有些事物是我没碰到过的,如胡叉、秕谷之类; 3、有些字词是作者自己编造的,如“猹”、“弶”等; 4、当然最主要的是我不知道当时的历史背景,不能体会文章背后所要揭示的深刻含义。 这篇小说主要写的是作者回到家乡,看到了小时候的玩伴闰土,在生活的重压之下变得衰老、拘谨和麻木,

12、完全不像小时候那样可爱、灵巧和富有活力。经过对儿时的闰土与现实的闰土的比较,可以知道作者对儿时的家乡、儿时欢乐的生活、儿时的闰土非常思念,对现实社会的破败感到非常不满。 作者笔下的家乡那么凄凉、那么黑暗,竟然能把一个如此活泼的人变成一个麻木不仁的人,我无法想象那就是我从小成长的地方,那就是我漂亮而亲切的外婆家。幸亏我生活在现在这样幸福美好的时候,不用为生活担忧。我的生活如此多娇! 家乡初三读后感800字6 家乡是大作家鲁迅先生写的,当时是1921年,鲁迅先生四十一岁。在家乡中,鲁迅先生巧妙地通过人物描写,来反映当时的社会,闰土就是人物之一。小说中写了两种不同的闰土形象。少年时,闰土有着紫色的圆

13、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天真、热情、善良、纯朴、活泼。但时隔30年,闰土却变成这样: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仅仅30年,闰土就从一个活泼勇敢的少年变成了木讷、瑟缩的农民,变化的原因,文中也有交待:“多子,饥饿,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通过闰土的人物描写,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农民的悲惨生活状态。 现在,我们国家取消了农业税,还给农民发放各种补贴,鼓舞农民多种田。农民

14、种田也用上了各种现代化的机械:播种机、收割机,减轻了农民的体力劳动,以前要人干好几天的活儿现在半天就能干完。农民的命运再也不会象闰土那样了。但是,还有一些地方,一些贪官把政府补贴给农民的钱偷偷装进自己的腰包,还有一些地方官向农民乱摊派,用各种理由增加农民的负担。我盼望国家政府部门管一管这些贪官污吏,再也不要出现鲁迅笔下的闰土了。 家乡初三读后感800字7 家乡是一部很有名的小说集,里面汇合了狂人日记、药、家乡、阿Q正传等有名的小说。这本书的作者就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的鲁迅先生。 我想先介绍一下鲁迅先生让大家都认识一下。鲁迅,原来的名字叫周樟寿,后改名为树人,字豫才,是我国现代新文化运

15、动的倡导者之一。从1918年就开始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了第一篇现代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后来又发表了孔乙己等多篇闻名小说。 鲁迅先生的作品很丰富,以小说为主,他的小说充满了很多的艺术魅力,他语言表达得很精炼,对生活的描写细致入微,刻画人物可以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入木三分”。 家乡这本书主要写的是平凡人的生活,一些也包含了对以前我们落后生活的挖苦。这本书以中国人的生活最为贴近,却意境深幽,外冷内热。 这本书其中我最喜爱的就是呐喊这个局部了,呐喊中的作品,没有很丰富华美的语言,故事内容和情节简练,却再简单中传递出强大的语言艺术和震撼力。 家乡这本书是非常值得我们去看的,我在其中学会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和写作方法。但里面的内容刚开始可能不会懂,可是多看几遍就会自然明白了。 家乡初三读后感800字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