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知识点演示教学

杏**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2.18KB
约11页
文档ID:284469595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知识点演示教学_第1页
1/11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知识点演示教学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知识点 第十三章内能 第1节分子热运动 1、扩散现象: 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金属很难被拉开,说明分子间有引力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第2节内能 1、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①温度②质量③材料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①做功: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②热传递: 定义: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热量是变化量,只能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热量传递温度”的说法也是错的 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注意:①在热传递过程中,是内能在物体间的转移,能的形式并未发生改变; ②在热传递过程中,若不计能量损失,则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 ③因为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能量而不是温度,所以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降低的温度不一定等于低温物体升高的温度; ④热传递的条件:存在温度差如果没有温度差,就不会发生热传递 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第3节比热容 1、比热容: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物理意义:水的比热容是c水=4.2×103J/(kg·℃),物理意义为: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比热容的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水常用来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比较比热容的方法: ①质量相同,升高温度相同,比较吸收热量多少(加热时间):吸收热量多,比热容大②质量相同,吸收热量(加热时间)相同,比较升高温度:温度升高慢,比热容大 2、热量的计算公式: ①温度升高时用:Q吸=cm(t-t0) ②温度降低时用:Q放=cm(t0-t) ③只给出温度变化量时用:Q=cm△t Q——热量——焦耳(J);c——比热容——焦耳每千克摄氏度(J/(kg·℃)); m——质量——千克(kg);t——末温——摄氏度(℃);t0——初温——摄氏度(℃)审题时注意“升高(降低)到10℃”还是“升高(降低)(了)10℃”,前者的“10℃”是末温(t),后面的“10℃”是温度的变化量(△t)。

由公式Q=cm△t可知: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是由物体的比热容、质量和温度变化量这三个因素决定的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 第1节热机 1、热机:热机是利用内能来做功,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热机的种类:蒸汽机、内燃机(汽油机和柴油机)、汽轮机、喷气发动机等 2、内燃机: 内燃机活塞在汽缸内往复运动时,从气缸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叫做一个冲程 四冲程内燃机包括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在这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是燃气对活塞做功,而其它三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和排气冲程)是依靠飞轮的惯性来完成的 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是由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3、汽油机和柴油机的比较: ①汽油机的气缸顶部是火花塞;柴油机的气缸顶部是喷油嘴 ②汽油机吸气冲程吸入气缸的是汽油和空气组成的燃料混合物; 柴油机吸气冲程吸入气缸的是空气 ③汽油机做功冲程的点火方式是点燃式;柴油机做功冲程的点火方式是压燃式 ④柴油机比汽油及效率高,比较经济,但笨重 ⑤汽油机和柴油机在运转之前都要靠外力辅助启动。

第2节热机的效率 1、热值: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用符号q表示 热值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形态、质量、体积、是否完全燃烧等无关 单位:固体燃料的热值的单位是焦耳每千克(J/kg); 气体燃料的热值的单位是焦耳每立方米(J/m3) 公式:①Q=qm 变形:m= Q q q= Q m Q—放出的热量——焦耳(J);q—热值——焦耳每千克(J/kg);m—燃料质量——千克(kg) ②Q=qV变形:V= Q q q= Q V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知识点 第十三章内能 第1节分子热运动 1、扩散现象: 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金属很难被拉开,说明分子间有引力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第2节内能 1、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①温度②质量③材料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①做功: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②热传递: 定义: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热量是变化量,只能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热量传递温度”的说法也是错的 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注意:①在热传递过程中,是内能在物体间的转移,能的形式并未发生改变; ②在热传递过程中,若不计能量损失,则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 ③因为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能量而不是温度,所以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降低的温度不一定等于低温物体升高的温度; ④热传递的条件:存在温度差。

如果没有温度差,就不会发生热传递 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第3节比热容 1、比热容: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物理意义:水的比热容是c水=4.2×103J/(kg·℃),物理意义为: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比热容的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水常用来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比较比热容的方法: ①质量相同,升高温度相同,比较吸收热量多少(加热时间):吸收热量多,比热容大②质量相同,吸收热量(加热时间)相同,比较升高温度:温度升高慢,比热容大 2、热量的计算公式: ①温度升高时用:Q吸=cm(t-t0) ②温度降低时用:Q放=cm(t0-t) ③只给出温度变化量时用:Q=cm△t Q——热量——焦耳(J);c——比热容——焦耳每千克摄氏度(J/(kg·℃)); m——质量——千克(kg);t——末温——摄氏度(℃);t0——初温——摄氏度(℃)审题时注意“升高(降低)到10℃”还是“升高(降低)(了)10℃”,前者的“10℃”是末温(t),后面的“10℃”是温度的变化量(△t)。

由公式Q=cm△t可知: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是由物体的比热容、质量和温度变化量这三个因素决定的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 第1节热机 1、热机:热机是利用内能来做功,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热机的种类:蒸汽机、内燃机(汽油机和柴油机)、汽轮机、喷气发动机等 2、内燃机: 内燃机活塞在汽缸内往复运动时,从气缸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叫做一个冲程 四冲程内燃机包括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在这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是燃气对活塞做功,而其它三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和排气冲程)是依靠飞轮的惯性来完成的 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是由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3、汽油机和柴油机的比较: ①汽油机的气缸顶部是火花塞;柴油机的气缸顶部是喷油嘴 ②汽油机吸气冲程吸入气缸的是汽油和空气组成的燃料混合物; 柴油机吸气冲程吸入气缸的是空气 ③汽油机做功冲程的点火方式是点燃式;柴油机做功冲程的点火方式是压燃式 ④柴油机比汽油及效率高,比较经济,但笨重 ⑤汽油机和柴油机在运转之前都要靠外力辅助启动。

第2节热机的效率 1、热值: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用符号q表示 热值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形态、质量、体积、是否完全燃烧等无关 单位:固体燃料的热值的单位是焦耳每千克(J/kg); 气体燃料的热值的单位是焦耳每立方米(J/m3) 公式:①Q=qm 变形:m= Q q q= Q m Q—放出的热。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