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政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1537****568 文档编号:284307334 上传时间:2022-04-28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政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政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政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政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政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政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政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政策考点考纲内容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我国的宗教政策高考考纲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平等共同繁荣国家聚居区域自治自治机关自治权现实情况国家统一少数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信仰自由宗教事务独立自主自办社会主义社会考点 1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那么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我国重要的国情之一。(2)新中国成立以后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特点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形成原因我国

2、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处理民族关系,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我国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法律保障。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巩固措施从国家角度而言,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公民角度而言,要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2.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原则含义原因区别民族平等各族人民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应尽的义务在我国

3、,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各族人民都对祖国的文明作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民族团结在民族平等基础上,我国形成了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局面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那么。原则含义原因区别各民族共同繁荣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联系(续表)【考点过关】1.(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 2

4、021 届高三第一学期阶段考试)多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开展,全国 19 个省市对口支援帮扶新疆,着力支持民生保障工程建立,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以智力帮扶为重点,强化人才援疆工作。国家及各省市对新疆的帮扶()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开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有利于保障民族地区的人大、政府、法院等机关更好地行使自治权有利于在少数民族居住的民族乡民族村等民族地区完善区域自治是开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民族关系的重要举措A.B.C.D.解析B错误,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指的是民族地区的人大、政府。错误,民族自治地方不包括民族乡与民族村。题目中,国家及各省市对新疆的帮扶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开展,实现各民族

5、共同繁荣,这也是开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民族关系的重要举措。故入选。应选 B。2.(河北省邢台市 2021 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内蒙古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坚决生动地实践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各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和历史性进步,谱写了一部祖国北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昂然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传奇史诗。材料说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显著优越性民族团结是内蒙古经济开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民族团结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各民族共同繁荣是社会稳定的前提A.B.C.D.解析A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坚决生动地实践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6、,在各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和历史性进步,说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显著优越性,民族团结是内蒙古经济开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符合题意。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说法错误。各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前提,说法错误。应选 A。内容注意点自治地方自治地方一方面是国家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另一方面又是国家统一领导下享有自治权的地方。自治区是省一级的民族自治地方,是省一级的行政单位;自治州是地级市一级的民族自治地方,是介于省级和县级之间的行政单位;自治县(旗)是县一级的民族自治地方,是县一级的行政单位自治机关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既是一般的地方国家机关,又是民族自治机关。自治机关在行

7、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自治权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自治权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考点 2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正确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提示:民族自治地方不包括民族乡,自治机关不包括民族自治地方的司法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2.为什么要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必要性: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我国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2)优越性: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平安;

8、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有利于开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事业蓬勃开展。3.怎样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坚持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2)坚持处理民族关系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原那么。(3)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4)公民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4.我国民族关系、民族原那么与民族政策的关系。(1)区别: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那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民

9、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2)联系: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那么是制定民族政策的根底和理论依据,而民族政策那么表达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那么,是对处理民族关系根本原那么的具体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有利于维护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实现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考点过关】3.截至 2021 年 3 月,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 180 件,批准设区的市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 132 件,批准三个自治旗现行有效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36 件。由此可见()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积极行使自治权民族自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自治权使我国的民族地方的人大及其常委会享有最高立法权

10、是推动民族地区开展的根本政治制度区域自治具有了坚实的政治根底A.B.C.D.解析A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是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它制定、批准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是它行使自治权的表现,正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才有最高立法权,错误。材料中的事例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推动民族地区发展的根本政治制度,正确。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根底,错误。应选 A。4.2021 年 5 月 1 日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70 周年的日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成为内蒙古经济社会繁荣开展的重要制度保

11、障。各族人民在这片土地上共享开展成果,“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深入人心。这说明,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A.以促进民族平等和团结为核心内容B.以民族平等为前提和根底C.有利于稳固开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D.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平安解析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自治权为核心内容,A错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国家统一为前提和根底,B 错误。“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深入人心,说明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稳固开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C 正确。“三个离不开有利于民族团结,民族团结和民族凝聚力是国家统一的根底,但与维护国家平安无关,D 不选。应选 C。政策注意点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非鼓励公民信教。国家

12、既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这里的“正常”,其实就是指在宪法、法律和政策所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的活动。宗教不能干预行政、司法等国家职能的实施。党员、共青团员不能信教考点 3宗教信仰自由政策1.正确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政策注意点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并不是要限制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而是为了保护公民的这项权利。不法分子利用宗教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和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这些情况的存在使得国家有必要对宗教事务依法进行管理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我国的宗教采取自治、自传、自养的方针,我国的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我国的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

13、则并不是要阻止宗教界开展对外交往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而是要求他们做到“两个要求”“两个支持”。也不是说宗教的本质发生改变,宗教仍然是唯心主义世界观(续表)2.我国为什么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1)宗教有自身的发生、开展和消亡过程,其存在有着深厚的根源,其消亡也必须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因此,宗教不是行政力量所能消灭的,对待宗教只能因势利导。(2)在我国,宗教信仰是公民个人的私事,也是一个人精神生活的一局部,宗教信仰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3)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大力加强广阔信教群众和

14、不信教群众的团结,把他们的力量凝聚到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目标上来。3.弘扬科学精神。(1)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要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2)稳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对人民群众进行科学世界观和无神论的宣传教育。(3)青年学生要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考点过关】5.2021 年我国宗教工作重点: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维护宗教领域稳定有序;有重点做好各宗教工作;支持宗教界加强自身建立;有效开展宗教交流交往。这充分说明我国()依法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打击利用宗教

15、进展违法犯罪活动宗积极引教在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那么的根底上开展外交活动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放弃宗教信仰A.B.C.D.解析A 此题主要考察的是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观点错误,因为宗教团体不能开展外交活动,故排除。观点错误,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而不是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更不是放弃宗教,故排除。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应选 A。6.(云南省红河州 2021 届高三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在银川市新城清真寺调研时,习近平总书记说,希望大家继续发扬爱国爱教传统,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发挥积极作用。在场的伊斯兰教界人士表示,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既念好古兰经,又念好致富经,为国家开展营造良好

16、和谐的环境。上述材料旨在强调()要积极运用行政力量去管理和开展宗教努力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从事宗教活动要效劳于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是宗教自身的国家的最高利益要求A.B.C.D.解析B运用行政力量开展宗教观点错误,不选。“既念好古兰经,又念好致富经是在强调宗教界人士要努力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正确。“既念好古兰经,又念好致富经,为国家开展营造良好和谐的环境是在强调从事宗教活动要效劳于国家的最高利益,正确。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而不是与社会主义相适应,不选。故选 B。热点考向一 我国的民族关系【三年高考】1.(2021 年全国卷)某社区有汉、回、白、彝、傣等二十多个民族居住。每逢民族节日,各族群众都一起欢庆,“同过民族节,众筹百家宴。在泼水节大家到民族团结广场相互泼水祈福,在火把节组织篝火晚会一起载歌载舞,在开斋节一起吃馓子、油香该社区各族群众同过民族节()是各民族实现共同繁荣的根本途径表达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实现了多民族地区社区组织的自我完善 是各民族相互尊重、文化交融的生动写照A.B.C.D.解析该社区各族群众同过民族节,与实现各民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