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间”为“中坚”促进学生人人成才探究摘 要:高三毕业班里的中等生管理好了,在班级管理的各个方面都 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关注高三毕业班中等生教育管理,促进学生人 人成才,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对于毕业班中的中等生自 身而言,具有非凡的意义关键词:高三毕业班;中等生;重要性;人人成才现在中等生被定义为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介于优等生与示进生之间 的一类学生,这部分学生的特点是情绪稳定,不善于表达自己,在校表现 和学习能力在班级中都处于中等水平这部分学生不能说他们没有潜力可 挖,而是他们的潜力并没有得到充分挖掘从人数上说,中等生人数一般 可以占到班级总人数的一半甚至更多,从而构成班级学生的主体他们一 般都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并且在学校他们的一切事务好像都不怎么 需要老师操心,这就导致了他们缺乏教师应有的关心爱护和教育培养因 此,中等生似乎正渐渐成为“被忽视”的群体长此以往,如果教师只重 视了 “两头”而忽视了中等生的存在,会使中等生养成不思进取和事不关 己甘居中游的不良心态,进而影响整个班级、年级甚至学校的学风,影响 学生的成长成才因此,在高三毕业班中,通过教育引导促进中等生向优生转化,促进 学生人人成才,理应成为每一个任课教师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
抓中间” 不仅有利于班级形成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氛用,使中等生自身得到发展, 而且也促进了 “两头”的进步而达双赢,最后实现班级中全体学生的发 展反之,如果我们削弱和忽略对中等生的关注,这将会导致他们进取心 和动力的丧失而逐渐沦为新的后进生另外,中等生的停滞不前,不仅大 大缓解和减小了对优生的压力和冲击而使优生在学习上停滞不前,乂使得 原来的后进生看到“志同道合”者的增多而更加肆无忌惮地放纵自己长 期下去,这样做势必导致优生不优,中等生滑坡,后进生队伍不断壮大的 结果毫无疑问,一个高三毕业班若是出现这种情况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 这最终会导致班风学风的败坏,教学质量大打折扣,最终在高考中整个班 级“败走麦城”现代教育理念提倡:“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每一 个教育工作者要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中等生,关注他们的成长成才需求,真 正做到因材施教,从而让每个中等生都发挥岀自己的应有水平我觉得, 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首先,在心理上,拥有和享受老师的爱,这是每一位学生的渴累,也 是每一位中等生的渴望可是,在现实中,高三任课教师往往把更多的心 思花在优生和后进生上,表现良好的中等生反而被无意冷落了。
这使得中 等生的精神追求无法得到满足,进而使得最具可塑性的大多数学生得不到 切实关心和培养这是教育的失误,也是一些高三毕业班不能达到预期教 学效果的重要原因高三毕业班中的每一个教师都必须树立“人人都是教 育对象、人人都是关心对象”的教育思想,一定要对那些默默无闻的中等 生同样给以足够的关注每一个高三任课教师都需要走进中等生,倾听他 们,了解他们,与他们做到心与心的沟通和交流有些中等生性格沉稳内 向,有些中等生胆小而且不愿意跟老师过多接触所以,高三毕业班的任 课教师们在课上课下都需要给他们多一分关怀,多与他们接触、多与他们 谈心交流,多去听取他们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这样做冇助于增 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与理解,激励他们的进取心,促进他们不断进步有时 教师不经意的一个笑脸、一句赞语、一声问候都会给中等生带来巨大的情 感冲击,甚至给他们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并转化为前进的内在动力莫次,在教学中,高三毕业班的教师在课堂提问时一定要做到机会均 等,不能总是顾“两头”不要认为中等生不怎么需要教师费心就可以暂 且放一放,也不能在上课时总是把难题留给优等生,简单题留给后进生, 这样一些类似的做法会很容易让中等生的学习兴趣慢慢减弱。
事实上,我 发现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中等生思维与行动弹性大,他们往往比优 等生和后进生更加容易获得巨大进步若高三毕业班的教师能够多给那些 不善表达自己的中等牛以表现的机会,这必泄能极大地调动班级中等牛的 学习的积极性从心理学如度来说,关注毕业班里的中等生不仅有利于使 班级中的后进生们看到榜样,增强信心,更能促进暂时领先的优等生快马 加鞭,勇往直前,从而全面提高所在毕业班级、年级乃至学校的学风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学者加登纳强调,学校教学改革必须注重“学生的 个体差异”高三毕业班的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分层教学”在 教学过程中耍使中等生的学习成绩得到明显提高的最好办法,就是采用 “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分层次教学”这样就可以使得大部分的中等 生在课堂中“学有所得”,从而在学习上循序渐进地进行突破这就需要 高三教师将课堂教学的着眼点放在中等生身上,务必使每一堂课的教学内 容和教学方法与班级中等生的实际接受能力相符合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 法的选择上,高三毕业班的任课教师如果偏向优等生,则中等生不能适应, 后进生更加感到茫然;如果偏向后进生,则中等生感到“吃不饱”,而优 等生觉得乏味因此,高三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和方法时,应向中等生这 个班级的主要群体倾斜,把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定位在中等生的“最近 发展区”并针对他们的心理特征和知识水平实际,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 都要考虑到有利于中等生的接受,从而减缓他们接受知识的坡度,使大多 数学生都能达到既定的目标。
这样做既有利于面向一个班级中学生的大多 数,又可以使“两头”缩短适应性上的差距,通过老师课后的个别、 因材施教来弥补他们在课堂上的不足,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我 们不能因为关注“中等生”的发展而忽略了对优等生的培养和对后进生的 帮助,又回到了以中等生为主体的传统的课堂中去,这样会使得教育由“面 向全体学生”走向面向“中等生”的误区,致使既定的教育目标难以实现实践证明,若能把高三毕业班里的中等生管理好了,可以达到事半功 倍的教育效果总Z,关注班级里的中等生是提高整个高三毕业班教育教 学质量的有力保证,也是学校建立良好声誉的关键因素愿每一位高三教 师,能把自己的关爱慷慨无私地投给班级中每一位中等生,让每一位中等 生在老师的关爱下早日成才,取得成功参考文献:[1]天凌•中等生,怎样拥有更灿烂的未来[J]•家庭生活指南,2011(2)・[2]钱克是•让“中等生之花”开得更加灿烂一一中等生的转化策略[J]・新课程研究,2011 (3)・(江苏省南京市天印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