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简史题目:论《道尔顿计划》的内涵以及对我国教育的启 丞名: 导 师: 完成日期:目录一、 对道尔顿制的解读 1(一) 海伦•帕克赫斯特与道尔顿制 1(二) 道尔顿计划的原则解读 11. 自由 12 •合作 23•时间预算 2二、 道尔顿计划的合理性 3(一) 经济、文化的需要 3(二) 各种教育思想的影响 3三、 舒新城与道尔顿制在中国的实践 3(一) 舒新城与道尔顿制在中国的传播 3(二) 舒新城与上海吴淞中学的实验 4(三) 对实验失败原因的探究 51 •社会条件的局限 52•教师素质不达标 53•教育观念的阻碍 5四、 小结 6五、 参考文献 7一、对道尔顿制的解读(一) 海伦•帕克赫斯特与道尔顿制1920年,海伦•帕克赫斯特应马萨诸塞州的道尔顿市道尔顿中学的校长杰克 曼的邀请,在那里进行了一项实验计划,并且此计划对欧美的教育发展产生了重 要影响此计划被称为“道尔顿计划”海伦长期在一线工作,从教18年,在她的教学生涯中,她深切的感受到当 吋美国教育脱离社会需要、脱离学生实际情况的现状作为一个极富创新意识的 人,她力求摆脱传统教育的弊端,寻找进步的教育方法在广博教育学、心理学 的著作以及自己的不断探索下,海伦于19口年,海伦草拟了一份“教育实验室” 的工作计划,准备在所在学校试行,但由于守旧势力的阻挠而破产。
海伦在其所 在学校进行了两次实验,都没有可以按照自己的计划完全实施1914年一 1915 年间,海伦前往意人利研究蒙台梭利教学法,获益匪浅更使她感激地是,在此 期间,承蒙们克博士 (Dr. Frederic Burk)的热心帮助,她的实验室计划在100 名9—12岁的学生中试行,产生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而后的几年里,她仍在为 她的实验室计划积极奔走,终于在1920年,得以实现1922年,海伦将她的教育 实验写成带有总结性质的书一一《道尔顿制教育》二) 道尔顿计划的原则解读1启由道尔顿计划的第一原则是自由海伦所说的自由原则并不是放纵,而是让学 生以自己的方式去组织学业,这样才能促进他们成长为一个和谐的、负责人的人 海伦认为,当学生在学习任何吸引他的科目的时候,必须让他自由地继续他的学 习而不被打断,因为当他感兴趣时,他就会头脑敏锐、思维更加活跃,更有能力 征服在他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任何难题2由此看来,海伦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周亮.道尔顿制新探[D]•陕西师范大学,2007.海伦・帕克赫斯特著,陈金芳赵饪琳译.道尔顿教育计划[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兴趣是极为重视的,兴趣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而她认为兴趣的产生需要我们保 证学生可以自由的学习。
所以,在道尔顿计划中,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感兴趣的学 习内容,自己安排和规划学习吋间,以兴趣为基本的自由可以给学生更加广阔的 空间但是学生必须是在学习范围内的,不妨碍他人的相对自由她强调说「'这 种理想的自由不是放纵,更不是无法无天事实上,恰恰相反,想干什么就干什 么的孩子不是一个自由的孩子海伦•帕克赫斯特死陈金芳赵饪琳译.道尔顿教育计划[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海伦・帕克赫斯特著,陈金芳赵饪琳译.道尔顿教育计划[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 合作合作是道尔顿计划的第二原则,海伦又称它为“群体生活的互动”,主要是 学生个体和集体之间在活动中相互产生影响我们可以看到合作是一种相互作用, 学生在集体合作中受到影响,对自身来说是一个发展,同时学生对集体也有一个 相应的作用这就好像物理学中的“相对作用力原理”,集体和学生各形成两股 力,合作是让两股力产生相互作用的媒介,在一来一回的作用下,悄然的培养了 学生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因为在道尔顿计划中,学习的进行需要教师与学生的 合作、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所以可以说合作是区别于传统班级授课的重要方面道尔顿计划在教学中完全打破按班级课程上课的制度,而是根据教师事先拟 定的作业纲要的内容,采取师生共同签订学习公约的形式,让学生按学习公约的 规定去完成学习任务。
海伦说:“在道尔顿制下,我们把工作的问题完全放在学 生面前,只告诉他应该达到的程度此外则允许他用自己想出之适当的方法,按 自己的速度处理此事八由此可以看出,道尔顿计划在实施的过程中,让学生在 实际的学习量化时间的存在,这样有利于学生养成节省时间的好习惯在不断的 预算时间,付诸实践的过程中,也可以为自己实际的学习能力有一个正确的定位, 不断调整学习速度以达到更高要求二、道尔顿计划的合理性(一)经济、文化的需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经济迅速发展,工业革命使其生产力大大提高 经济大发展也使得对人才的需求要更加强烈,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也越爱越高为 适应现代工业的需求,教育也不得不改革其传统模式向更加适应时代要求的现代 教育发展另外,传统教育中的绅士教育也越来越不适应口新月异的现代文化,新时代 的发展要求对传统教育的内容、方式等等各方面都发起了猛烈的进攻,新的教育 思潮孕育而牛,道尔顿计划就是在这样的历史大变革的背景下而发牛的,它的出 现是时代呼唤的结果二)各种教育思想的影响处于新教育运动和进步教育运动的背景下,道尔顿计划是在各种教育思潮的 冲击和启发下形成的首先,杜威的经骑主义理论深深的启发了海伦,杜威认为 “从经验中学习”,海伦在《道尔顿计划》中也提到“现代类型的学校彖征着经 验”。
其次,道尔顿制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尊重学生的兴趣,以 兴趣促动机,这与心理学上的动机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最后,蒙台梭利的自由 教育理论也对海伦的教育实践产牛了影响三、舒新城与道尔顿制在中国的实践(-)舒新城与道尔顿制在中国的传播道尔顿制一进入中国,就引起了舒新城的注意,他竭力宣传道尔顿制,先后 发表《中国学制问题》、《关于道尔顿的著作》、《什么是道尔顿制》等文章来详细 介绍和阐发道尔顿制他还率先进行大胆实验,在道尔顿制理论传入我国不足半 年的1922年10月,就在上海吴淞中学开始进行国内实验1922年,舒新城在《教育杂志》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全面阐释道尔顿制的文 章《什么是道尔顿制》,他说:“道尔顿制是一种简单而经济的学校改组法,使学 牛与教师由此以发展其较利机能”他们两方面时间与精力的浪费都可以减至最 少限度此制并不增加或更改课程,也不依赖于精美的设备与华贵的校址但它 却排弃教授一切学科只有某种方法的概念,而给优良儿童以彻底研究,努力进行 的同等机会5因此,在舒新城在观点中,他认为道尔顿制是与班级授课制对立 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它通过建立一种自由学习的方式,调和教与学的矛盾,使 学牛的个性在与群体的协调中仍得到自由发展。
道尔顿制不是一种制度,而是一 种学校教育组织形式道尔顿制能够成功传入我国并且在这么短时间内进行实验,也与我国当时的 社会环境和教育的发展状况有很大联系20世纪20年代,班级授课制和年级制 的弊病成为教育领域里的突出问题,当把私塾逐渐改造成班级授课制和年级制之 后,班级授课制和年级制的一些弊端逐渐地被当时教育界的人们所关注,其中最 重要的问题是教学不能适合全班学生的程度,按照大多数中等生的水平进行教学, 又不能满足优等生和劣等生的需要,在一个四五十人的班级中,欲将每人的需耍 都照顾到,无论是怎样好的教师也是不可能做到的°所以道尔顿制的传入无疑 给当吋正思索应对班级授课制弊端的人们一个新的思路,并口道尔顿制在欧美国 家的成功案例也给当时的教育界人丄以信心,而舒新城就是他们中的一员,是大 胆进行实验的行动派他在上海吴淞中学进行的实验是最早试行此制的二)舒新城与上海吴淞中学的实验1922年10月,在舒新城的带领下,上海吴淞中学的一间教室被改造成道尔 顿制作业室在作业室的布置、作业室设备的改造等方面,舒新城根据现实情况 对道尔顿制进行了符合当时国情的改造在学科上,他辅以设计教学法,生活上, 定以葛雷学校制。
了在作业室的设计上,他根据当时的经济状况,提出“经济” 与“美化”舒新城认为要在我国进行道尔顿制,必须首先解决学校的行政组织舒新成.道尔顿制研究集[M]上海中华书局,1930.郑国民.道尔顿制教育在中国实验的启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3):48-55. 王琼.舒新城少道尔顿制[D].西南大学,2010.问题,也就是教导处、训育处、总务处三者之间的协调问题,他专门设置了一个 事务处,对外代表学校,对内召集教师会议对学校学生课程和行为上的事,再 分别请事务员办理这样的做法把事务和教育独立分开,既节省资源又可以使教 与育协调一致,避免冲突舒新城根据我国当时的国情对道尔顿制进行了许多改革,确实是出于全面考 虑而出发的探索,表现岀他的探索精神但是虽然进行了些许改造,现实中的实 验结果仍是差强人意例如学校行政组织改革Z后,很多教师无所事事;学生自 由学习,问题不但多而且涉及的范围很广,使得教师不得不花更多的精力而导致 教师过于忙碌,产牛不满于是在1923年的春季,一部分不愿意采用道尔顿制 的学生和教师纷纷要求取消此实验王琼.舒新城少道尔顿制[D].西南大学,2010.(三)对实验失败原因的探究1•社会条件的局限道尔顿制在西方产生于经济大发展时期,是以发达的经济条件为基础的,而 中国经历过多年战争和政治斗争后,社会仍处于动荡吋期,教育经费严重匮乏。
当时的经济条件根木无法支持道尔顿制实施的设备,即使舒新城当时提击“经济” 和“美化”的原则,尽量降低经费不足而造成的影响,但是也只是杯水车薪2 •教师素质不达标道尔顿制倡导的自由、合作原则并不是将教师撇在一边不理,学生进行放养 式自由学习与合作即可实际上,道尔顿制的自由合作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比班级 授课制更高而当时的教师素质普遍偏低,无法达到既有时间又有精力去全而研 究学生、了解学生、融教与学为一体,并且在知识上贯通古今的要求3. 教育观念的阻碍民国的教育更注意教师的“教”而不是学生的“学”,在这种以教师为主体 的班级授课制的观念束缚下,教师难以在短时间内迅速调整自己的身份定位,加 Z舒新城在进行实验前,只是将实验内容和方法简单的介绍给教师,并没有进行 充分的培训,所以教师们观念上还未彻底接受新思想,这对实验顺利进行是很不 利的四、小结在了解道尔顿制的发展与内涵以及反思舒新城实验的失败经验后,我们可以 看到道尔顿制虽然不是绝对可行的教学组织形式,但它确实给我们一种除除班级 授课制以外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的思路它的成功实行需要一定的条件,各方面 的配合,在八九十年前的中国确实不能达到要求但是在经济发展,思想开放的 今天,道尔顿制是否可以成功实行呢,这还需要有识之士进行严密的实验才能确 定,即使实验成功,是否可以能够大力推广也需更加谨慎的研究。
五、参考文献[1] 周鹏飞.民国时期道尔顿制实验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2] 余丹.道尔顿制在中国[D]・华东师范大学,2011.[3] 王琼.舒新城与道尔顿制[D]•西南大学,2010.[4] 赵艳红,黄少英,赵艳玲.舒新城与道尔顿制在中国的传播[J]•河北大学学 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 (04) :72-75・[5] 杨志梅.中学文言文教学方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6] 康海荣.中学语文“任务诱导”教学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7] 周亮.道尔顿制新探[D].陕西师范大学,2007.[8] 王建军.盲目趋新与教学改革一一舒新城对道尔顿制教学实验的忧虑[J]. 课程•教材•教法,2005, (05) : 89-91.[9] 郑国民.道尔顿制教育在中国实验的启示[J]•北京师范大学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