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希春: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探索与追求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建立近百年来,团结带着中国人 民所进行的一切奋斗,就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 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推动实现现代化作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 兴的初心和使命,不断探索,努力奋斗,坚持和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 开展,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当前, 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已经实现,全面开 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 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的历史时期,这是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回顾过去,立足当前,展望未来,审视中国共产 党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积极探索、伟大实践、科学构想、不懈追求, 具有特别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一、发先声 现代化,既是一个历时性概念,又是一个共时性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不同的目标要求、不同的衡量标 准;在同一时期,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又具有不同的诉求和 特质。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也是一个不断演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认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具有现实意义和科学意义三)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方针和实现途径邓小平对于中国现代化的主要贡献之二是指明了社会主义 现代化的根本方针和实现途径1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那么,坚持改革开放 邓小平为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指明的根本方针就是坚持“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的党的基本路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 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探索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确立了 “一个中心,两个 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这一基本路线也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现代化建 设的道路问题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邓小平一直强 调要开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指出:“社会主义时期的主要 任务是开展生产力,使社会物质财富不断增长,人民生活一天天好起 来,为进入共产主义创造物质条件不能有穷的共产主义,同样也不 能有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个方面需 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但是说到最后,还是要把经济建设当作中 心。
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其他一切 任务都要服从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决不能干扰它,冲击 它 “我们的政治路线,是把四个现代化建设作为重点,坚持开展 生产力,始终扭住这个根本环节不放松邓小平一再强调实现四个 现代化是党和国家长期的工作中心,而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是开展经济 ——强调开展经济在实现现代化进程中的基础作用,从根本上抓住了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坚持四项基本原那么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基本经验的总结,是建设社会主义不可动摇的政治原那么四项基本原 那么的贯彻执行,从根本上保证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政治方向,规定了 中国现代化的根本性质,为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可靠的政 治保证关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与改革开放的关系,邓小平特别强 调坚持改革开放政策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两个决定条件之一,指 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要取得成功,决定于两个条件一个是国内 条件,就是坚持现行的改革开放政策如果改革成功,会为中国今后 几十年的持续稳定开展奠定基础还有一个是国际条件,就是持久的 和平环境改革的实质和目标,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 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 产力的开展,为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改革 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因此,没有改革,就不 可能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最终实现邓小平指出:“总结历史经验, 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 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开展离不开世界中国的 开展离不开世界”这一科学的结论,是邓小平整个改革开放思想的重 要基点之一中国要开展,要实现现代化,就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他 强调:“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有一个正确的开放的对外政策我们实 现四个现代化主要依靠自己的努力,自己的资源,自己的基础,但是, 离开了国际的合作是不可能的应该充分利用世界的先进的成果,包 括利用世界上可能提供的资金,来加速四个现代化的建设对外开 放,可以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开展争取必要的外部条件和巨大的 推动力量,这是加快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综上所述, 邓小平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与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统一的,即把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同四项 基本原那么、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伟大实践,贯穿于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为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指明了根本方针和道路2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四个现代化提供正确的价 值导向和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强调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 开展。
改革开放伊始,邓小平就提出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协调开展的问题,强调“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 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开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他指出:“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 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开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 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就是建设物质文明……与此同时,还 要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最根本的是要使广大人民有共产主义的 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 就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奋斗目标, 不仅仅是生产力的开展和社会物质财富的丰富,同时也包含着高度的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 内容和目标之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局部 同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 力支持,从而形成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邓小平 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辩证关系出发,明确提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 明一起抓的战略方针他指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必须坚持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只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了,才是有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
3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 供政治和法律保障邓小平全面总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社会 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教训,提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 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著名论断,深刻说明了社会主义民主对社会主义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首先,建设社会主义民 主政治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政治主张和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是社 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之一;其次,开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政 治保证邓小平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与社会主 义现代化目标联系在一起,在强调大力开展生产力的同时,要发扬社 会主义民主和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他 指出:“我们的国家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要 在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 政治制度,开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我们要 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开展高尚 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段话, 也是邓小平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主要任务的基本概括。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进行了不懈的探索,确立了社会 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根本方针、实现途径,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 面极大地丰富开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内容,找到了一 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建设道路,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 化的伟大进程,为新“三步走”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 物质基础,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开展和进步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方略一一可持续开展、全面开展与新型工业化战略1 .可持续开展战略的提出与实施面对世界范围内特别是一些兴旺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遭遇的问题,尤其是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 态问题,结合我国开展实际,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可持续开展战略,把 控制人口增长、节约资源和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对环境污染治理等 问题纳入现代化目标正确处理经济开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等非社 会因素的关系,对于推动现代化建设、经济社会健康开展具有深远的 影响和意义1995年9月,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闭幕时的讲话中, 江泽民明确提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开展作为一 个重大战略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 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开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 调,实现良性循环。
2022年7月,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 大会上的讲话中,江泽民再次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开展的观点和可持续 开展的战略,提出:“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美 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坚持实施可持续开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 开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改善公共设施和社会福利设施努 力开创生产开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开展道路 2022年3 月,江泽民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实现 可持续开展,核心的问题是实现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开展 现在,国际上形成了一个越来越明确的共识,就是开展不仅要看经济 增长指标,还要看人文指标、资源指标、环境指标为了实现我国经 济和社会的持续开展,为了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始终拥有生存和开展 的良好条件,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问 题,按照可持续开展的要求,正确处理经济开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 系,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努力开创生产开展、生活富裕、生 态良好的文明开展道路党的十五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 “在现代化 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开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开展同人口、资 源、环境的关系”等2022年8月,中国政府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可持续开展 报告》申明,中国将以人为本,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主线,以开展经济 为核心,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以科技和体制创新 为突破口,不断提高综合国力和竞争力,全面推进经济、社会与人口、 资源、环境的持续开展。
可持续开展战略,是党和政府在我国现代化 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正确决策,为我国经济开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重要保障,为我国在21世纪初期持续、快速、健康地开展奠定政策基础2 .全面开展战略的提出与实施1995年9月,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闭幕时的讲话中,江泽民全面系统阐述了正确处理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假设干重大关系问题,即改革、开展、稳定的关系, 速度和效益的关系,经济建设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第一、二、 三产业的关系,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关系,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 的关系,公有制经济和其他经济成分的关系,收入分配中国家、企业 和个人的关系,扩大对外开放和坚持自力更生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 关系,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 关系,即正确处理我国经济社会开展中的十二大关系这篇讲话,针 对中国经济社会开展关键时期影响全局的十二个关键问题,明确了深 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开展、保持稳定,改革、开展、稳定三者统 一这一总揽全局的原那么,提出了可持续开展的重大战略,以及解决这 些复杂矛盾的基本思路,其实质就是要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开展的 问题,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和实现现代化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