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颅脑损伤的救治体会(附76例报告) 安徽省濉溪县医院(安徽濉溪235100)【摘要】目的介绍重度颅脑损伤的救治经验方法对2005年5月-2009年5月我科收治的76例重度颅脑损伤进行分析结果76例重度颅脑损伤病人,其中55例恢复良好,9例轻残,4例重残(植物状态),8例死亡结论加强救治的各个环节,采取综合治疗,及时手术,控制颅内压,预防并发症,是提高重度颅脑损伤救治成功的重要手段【关键词】重度颅脑损伤手术综合治疗[]R651.1[]A[]1810-5734(2010)7-0036-02我院自2005年5月—2009年5月期间收治重度颅脑损伤76例,重度颅脑损伤按GCS评分在3-8分,根据临床监测和工作的体会,现包括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76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男性55例,女性21例,年龄6-78岁,平均38.7岁,开放性颅脑损伤11例,闭合性颅脑损伤65例;硬膜外血肿32例,硬膜下血肿16例,凹陷性骨折4例,脑内血肿9例,原发脑干伤5例,广泛脑挫裂伤10例,其中4例合并四肢骨折,3例合并锁骨骨折,6例合并肋骨骨折和血气胸;按GCS评分:3-5分23例,6-8分53例。
1.2治疗情况.院前急救由我院120医师执行,包括:包扎、止血、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吸氧、开放静脉通道等院内治疗:入院后开放绿色通道,根据病情行头颅CT、B超、X线等检查有手术指征者即备血、备头皮、术前生化检查后急诊手术;无手术指征者,住监护病房,严密观察病情,监护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应用甘露醇降颅压,预防感染,加强支持治疗,预防并发症,后期辅助神经营养剂、高压氧等治疗2结果76例,急诊手术治疗51例,各种联合手术6例;治疗结果:根据GCS评分:恢复良好55例,轻残9例,植物状态4例,死亡8例;死亡原因:脑疝晚期,多器官功能衰竭等3讨论重度颅脑损伤是指GCS评分在3-8分的患者,其中3-5分为特重度,它是颅脑损伤中伤情严重,死亡率高的疾病[1],提高对重度颅脑损伤的救治成功率是临床工作者的重要课题在抢救过程中,加强院前急救,强调快速准确的全面治疗,提高整体救治水平,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3.1院前急救.时间在重度颅脑损伤病人的救治中是第一要素,伤后1小时的黄金时间已得到认可,现场急救是由我院120急救人员实施,保持呼吸道通畅,开放静脉通道,伤口包扎止血,到医院后尽快完善CT、胸片,超声等相关检查,缩短病人在院外,急诊科的停留时间。
3.2建立有效的开放机制.病人到病房后由有经验的主治医师统一协调全科医务人员参与,立即抢救,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术前检查和准备,立即通知手术室;对合并其他器官损伤的,请相关科室会诊,作相应处理行胸腔闭式引流4例,四肢骨折和锁骨骨折行外固定6例,后期再手术治疗3.3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原则是抢救病人的生命,保留和恢复神经功能,减少死亡率和伤残率[2],根据不同的损伤类型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术中清除血肿或/和失活的脑组织,止血彻底、仔细,对术中迅速出现的脑彭出患者,要查明原因,术后立即复查头颅CT,排除其他部位的出血的可能,本组有3例出现对侧巨大硬膜外血肿,再次手术,病人预后良好3.4正确的综合治疗.对重度颅脑损伤无手术指征的病人和手术后的病人,入住重症监护室,予以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检测,观察呼吸、意识、瞳孔改变,动态的GCS评分,有条件的可行颅内压监测;发现病情变化,早期处理;控制脑水肿的发生和发展是重度颅脑损伤的病人降低颅内压的重要措施[1],采用甘露醇,甘油果糖,速尿等脱水治疗,可以降低颅内压加强呼吸道管理,对于不能很快清醒的病人,肺部感染的病人,早期进行气管切开,加强护理,促进肺部引流,选用敏感抗生素。
消化道出血是重度颅脑损伤的常见的并发症,早期予以奥美拉唑预防,早期胃肠营养即可,预防消化道出血,能减少白蛋白血症的发生,有助于脑功能的恢复[3]预防感染,防止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病情稳定后可予以神经生长因子,高血压治疗,改善脑代谢,加速管理,促进意识恢复[4]综上所述,对重度颅脑损伤的病人,抓紧黄金时间的救治,早期诊断,及时手术,预防并发症,加强护理等正确的综合治疗,可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参考文献[1]周良辅现代神经外科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244-245[2]王忠诚神经外科学武汉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97-307[3]曹新生梁武帅重度颅脑损伤523例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136[4]樊润润高压氧治疗重度颅脑损伤39例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2)5456-5457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