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细胞的基本功能

上传人:lil****ar 文档编号:283519376 上传时间:2022-04-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5.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细胞的基本功能(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细胞的基本功能西医综合考试大纲本章节部分:1.细胞的跨膜物质转运:单纯扩散、经载体和经通道易化扩散、原发性和继发性主动转运、出胞和入胞。2.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由G蛋白偶联受体、离子通道受体和酶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3.神经和骨骼肌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及其简要的产生机制。4.刺激和阈刺激,可兴奋细胞(或组织),组织的兴奋,兴奋性及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电紧张电位和局部电位。5.动作电位(或兴奋)的引起和它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6.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7.横纹肌的收缩机制、兴奋-收缩偶联和影响收缩效能的因素。知识概要:细胞膜蛋白的功能:物质转运功能、受体功能、酶的功能细胞膜外表面

2、糖链具有受体和抗体的作用1.细胞的跨膜物质转运:单纯扩散、经载体和经通道易化扩散、原发性和继发性主动转运、出胞和入胞细胞的跨膜物质转运液态镶嵌模型,(Singer,1972)小分子跨膜运输通过: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大分子跨膜运输通过:出胞、入胞单纯扩散:是一种简单的穿越质膜的物理扩散,没有生物学转运机制参与特点:扩散方向及速度取决于:该物质在细胞膜两侧的浓度差;膜对该物质的通透性 无饱和现象转运物质:脂溶性物质、少数分子很小的水溶性物质例:CO2、O2、H2O、NH3(肾小管上皮细胞泌NH3)、N2Ps:当电位梯度较大且与浓度梯度作用方向相反时可逆浓度梯度扩散易化扩散:指物质的扩散是在

3、通道或载体蛋白质的帮助下完成的 转运物质:非脂溶性物质经载体易化扩散:特点:有饱和现象 例:葡萄糖通过一般细胞(由细胞外液进入RBC内,由血液进入脑细胞)、氨基酸、核苷酸经通道易化扩散:特点:顺浓度梯度,速度快,具有离子选择性,无饱和现象 转运物质:一般是带电离子 例:离子通道:钠通道、钙通道、钾通道(静息时)等水通道参与产生生物电:静息电位的产生、动作电位去极化时相的形成、动作电位复极化时相的形成、局部电位的产生 离子通道:为一类膜蛋白有静息(备用)、激活和失活三种状态通道对离子导通表现为开放和关闭两种状态离子通过细胞膜的扩散量取决于:膜两侧该离子的浓度梯度、离子的通透性、粒子所受电场力分:

4、电压门控通道:又称配体门控通道例:除突触后膜和终板膜以外的神经、肌肉细胞化学门控通道:例:神经-肌肉接头处Ach门控通道,Ach的受体是通道的一组成部分,只有在Ach与受体结合后通道才打开机械门控通道:例:毛细胞电压门控Na+通道:有静息(备用)、激活和失活三种状态通道对离子导通表现为开放和关闭两种状态电压门控K+通道:有静息(备用)、激活两种状态通道对离子导通表现为开放和关闭两种状态Ps:神经纤维鞘上Na+通道:为电压门控通道;有髓神经纤维,主要分布于郎飞结;去极化达阈电位时引发正反馈,与动作电位的去极相有关Na+通道特异性阻滞剂:河豚毒K+通道特异性阻滞剂:四乙基胺经载体的易化扩散经通道的

5、易化扩散介导方式借助于载体蛋白的介导借助于通道蛋白的介导转运方向顺浓度梯度进行顺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进行转运速率慢(102105个离子或分子/s)快(106108个离子/s)特性载体与溶质的结合具有化学结构特异性离子通道具有离子选择性和门控特性特点化学结构特异性竞争性抑制有饱和现象相对特异性,特异性无载体蛋白高通道的导通有开放和关闭两种不同状态无饱和现象举例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等的跨膜转运K+、Na+、Cl-、Ca2+的快速移动生物电产生时的跨膜离子移动Ps:经通道和经载体易化扩散的主要区别:物质转运速率 水分子跨膜转运方式:单纯扩散、经水通道和离子通道转运主动转运:是指离子泵利用分解ATP产

6、生的能量将离子逆浓度和(或)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特点:消耗能量 原发性主动转运:指细胞直接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ATP)将物质(通常是带电离子)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进行的跨膜转运过程 特点:需膜蛋白介导、具饱和性 例:钠泵:亦称Na+-K+-ATP酶 具有ATP酶活性,可分解ATP而获能,分解一分子ATP,将3个Na+移出胞外,2个K+移入胞内细胞外液Na+约为胞内的10倍 消耗的能量占哺乳动物细胞代谢能量的20%30% 部位:是哺乳动物细胞膜上普遍存在的蛋白质(一种镶嵌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 特异性抑制剂:哇巴因 作用:钠泵活动造成的高K+为胞质内许多代谢反应所必需(如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细

7、胞生电活动的前提条件(维持正常静息电位,是静息电位产生的基础) 维持细胞内渗透压和细胞容积 维持细胞内pH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胞外高Na+势能储备:如H+、Ca2+、葡萄糖和氨基酸的逆浓度梯度转运形成并维持细胞膜内外正常K+、Na+浓度差钙泵(Ca2+-ATP酶):需消耗能量 例:骨骼肌胞浆中Ca2+向肌浆网内的聚集质子泵(H+-ATP酶)Ps: 细胞内液与组织液通常具有相同的总渗透压Na+(带电粒子)跨膜转运的方式有: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2009.156.与发生细胞生物电有关的跨膜物质转运形式有 A.经载体易化扩散 B.经化学门控通道易化扩散 C.经电压门控通道易化扩散 D.原发性主动转运 K

8、ey:BCD解析:经化学门控通道易化扩散与电兴奋经突触传递相关;经电压门控通道易化扩散与动作电位的形成相关;原发性主动转运与静息电位的形成相关 继发性主动转运:细胞膜利用钠泵分解ATP释放的能量所建立起的细胞膜内外Na+浓度差的势能储备,再由转运体蛋白完成的逆电化学梯度差的跨膜转运(关键:钠泵、载体) 同向转运:转运分子与Na+扩散方向相同逆向转运:转运分子与Na+扩散方向相反例: Na+-H+交换、Na+-Ca2+交换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氨基酸(即葡萄糖、氨基酸的重吸收)、分泌H+大多数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I-由血液进入甲状腺上皮细胞内单胺类、肽类递质的转运原发性主动转

9、运继发性主动转运转运方向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是否耗能耗能耗能能量来源直接利用钠泵分解ATP供能来自Na+在膜两侧的浓度势能差间接利用钠泵分解ATP供能举例钠泵:Na+移出胞外K+移入胞内葡萄糖、氨基酸在小肠和肾小管的吸收;神经末梢在突触间隙摄取肽类神经递质;甲状腺上皮细胞聚碘;Na+-H+交换和Na+-Ca2+交换Ps:有饱和现象:经载体易化扩散、原发性主动转运(钠泵、钙泵)、继发性主动转运 无饱和现象:单纯扩散、经通道的易化扩散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与主动转运比较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举例O2、CO2、N2、H2O乙醇、尿素、甘油葡萄糖进入RBCK+、Na+、Cl-、Ca2

10、+肠及肾小管吸收葡萄糖Na+泵、Ca2+泵、H+-K+泵移动方向物质分子或离子从高浓度一侧移向低浓度一侧物质从高浓度或高电位梯度一侧移向低梯度的一侧物质分子或离子逆浓度差或电位差移动移动过程无需帮助,自由扩散需要离子通道或载体帮助需要”泵”的参与终止条件达细胞膜两侧浓度相等或电化学势能差=0时停止达细胞膜两侧浓度相等或电化学势差=0时停止受”泵”的控制能量消耗不消耗所通过膜的能量;能量来自高浓度本身势能不消耗所通过膜的能量属于被动转运消耗的能量由膜或膜所属细胞供给出胞和入胞:出胞:例:内分泌腺细胞将合成的激素分泌到血液或组织液中 Ca2+触发的运动神经末梢的递质(Ach)释放入胞:出胞入胞定义

11、是指胞质内的大分子物质以分泌囊泡的形式排出细胞的过程是指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借助于细胞膜形成吞噬泡或吞饮泡的方式进入细胞的过程特点细胞排出大分子物质大分子物质进入细胞举例见于细胞的分泌活动:内分泌腺细胞分泌激素到血液、组织液外分泌腺分泌酶原、黏液到腺管腔中神经纤维末梢突触囊泡内递质的释放见于细胞外某些团块物质进入细胞的过程:部分多肽类激素、抗体、运铁蛋白、LDL、病毒(流感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大分子营养物质2.由G蛋白偶联受体、离子通道受体和酶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G蛋白偶联受体:配体为多肽和蛋白质类激素 是一条包含7次跨膜的肽链 可间接激活腺苷酸环化酶 可激

12、活鸟苷酸结合蛋白G蛋白:连接膜受体与离子通道,与细胞外信号分子结合,来源于同一受体超家族由、和三个亚单位构成亚单位具有结合GTP或GDP的能力,及GTP酶的活性有结合GDP的失活态和结合GTP的激活态两种第二信使:cAMP:作用:活化PKA IP3:作用:使胞内Ca2+库释放Ca2+ DG:作用:活化PLA举例:肾上腺素离子通道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离子通道受体:神经-肌肉接头终板膜跨膜信号转导方式酶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酶偶联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胰岛素 蛋白激酶使底物磷酸化,信号逐级放大 鸟苷酸环化酶受体:配体为ANP3.神经和骨骼肌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及其简要的产生机制静息电位及其简要的产生机制:两侧离子分布静息状态下的通透性对静息电位的贡献K+膜内为膜外的30倍最大最大Na+膜外为膜内的10倍小较大Cl-膜外为膜内的30倍无主动转运,被动分布很小Ca2+在膜两侧浓度很低很低(1.2/0.1mol/L)可忽略不计离子的平衡电位:当电位差驱动力=浓度差驱动力,达稳态时,此时的跨膜电位差称为该离子的平衡电位电化学驱动力=膜电位(Em)-该离子的平衡电位(Ek)Na+K+Ca2+Cl-神经细胞静息电位-90mV-90mV-90mV-90mV平衡电位+56mV-102mV+125mV-7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