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最新保育幼儿教师教学教育随笔

上传人:柏** 文档编号:283518366 上传时间:2022-04-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最新保育幼儿教师教学教育随笔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2最新保育幼儿教师教学教育随笔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2最新保育幼儿教师教学教育随笔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2最新保育幼儿教师教学教育随笔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2最新保育幼儿教师教学教育随笔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最新保育幼儿教师教学教育随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最新保育幼儿教师教学教育随笔(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保育幼儿教师教学教育随笔保育幼儿教师教学教育随笔1 我们幼儿园地处农村,幼儿的户外活动场地很大,就在院子的一角有一块沙地,平日我们都不太留意,可是最近课下活动时,我发现总有三三两两的幼儿蹲在沙地里玩沙子,有的还在堆沙子,有的不只在地上画什么,直到上课铃响,才恋恋不舍的离去。 今日户外活动时,本来是安排滑滑梯,可是泽乾却跑到我面前对我说:“教师咱们能不能玩沙子呀?”我想:何不借这次机会去看看他们到底在干什么呢!于是我领着孩子们来到沙地里,这时他们象一群放飞的小鸟,“飞”到沙地里忙了起来,一会儿工夫,子哲对我说:“教师你看我画的村庄。”有的在画树和小鸟,画得不好没有关系,用手一抹,重新开始,有的两

2、人一伙在堆小山,瞧孩子们那股认真劲儿,没想到一块小小的沙地,却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经过这件事,我改变了以前的看法:总以为玩沙脏幼儿不喜欢。可是此刻我觉得孩子们在这块沙地里能够充分发挥自我的想象力,玩儿得十分尽兴。 保育幼儿教师教学教育随笔2 快乐是幼儿最常感受到的一种情绪体验,但快乐的涵义是广泛的。中班的孩子,因为年龄的关系,在很多时候,往往都只想到自己,而忽视了别人,而能够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体验到帮助别人的快乐,这种体验对于幼儿的成长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于是本次双高课活动我选择了语言活动小花籽找快乐,虽然这个教材比较老了,但是这个故事它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小花籽”寻找快乐的经过描写的形象逼

3、真,又通过生动、有趣的角色对话,能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作品的思想感情,最终让幼儿升华到懂得为大家服务,帮助别人才是真正的快乐的境界。 我在课前自己制作了小花籽找快乐的PPT课件,将整个故事制作进去,既可以完整欣赏,又能分段播放,由于课件的图片比较鲜艳、生动,所以观赏课件更能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在整个活动中,我创设宽松的语言氛围,通过让幼儿欣赏故事,学说并表演故事对话,让幼儿多说,敢说,乐说,发展幼儿的思维,又通过表达自己的快乐将幼儿原有的经验进行提升,懂得为别人做好事,别人快乐,自己也快乐的道理,努力在幼儿心灵播下爱的种子。 活动后的反思: 一、目标的达成度 在分析教材和幼儿发展实际水平的基础

4、上,我从知识、能力和情感三个方面制定了目标,目标比较具体、明确,符合幼儿的发展。活动后觉得知识、能力这二个方面的目标幼儿都能达成,最后的情感目标在我的多次引导下孩子终于能意识到,所以最后的目标也是基本完成。 二、活动重难点的突破。 小花籽找快乐的故事中,引导幼儿体验“为别人做好事,别人喜欢,自己也快乐”感受,是这个故事具有独特审美教育价值之处,同时也是活动的重点和难点。活动环节的设计中,我通过三个层次循序渐进地加以推进。 第一层次:熟悉理解作品。在分析教材时将故事分为两个部分讲述,首先讲故事的前半部分,在边讲边学对话的过程中让幼儿知道太阳、小鸟、蜜蜂和青蛙快乐的原因,引导幼儿发现其实是太阳、小

5、鸟、蜜蜂、青蛙用自己的本领帮助了别人才获得了快乐的原因,然后进一步启发幼儿动脑思考帮助小花籽寻找快乐。通过让幼儿猜测、想象小花籽的快乐,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满足了好奇、爱想象的心理又对讲故事的第二部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发幼儿继续想听故事的愿望,我想的寻找快乐的方法与故事中的方法一样吗?在讲完故事的后半部分后提问:“小花籽找到快乐了吗?它是怎么找到快乐的?”帮助幼儿理解小花籽找到快乐的经过。 第二层次,进一步理解作品,体验情感。通过与幼儿完整欣赏故事,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重点学说故事中角色的对话。由于对话比较简单,所以幼儿在学习了第一、二个角色的对话后已经能主动迁移到后两个角色的对话中了

6、,通过师生、前后排等不同形式的对话练习,激发了幼儿极大的学习兴趣,所以幼儿对于短句的掌握是比较好的。幼儿在扮演太阳、小鸟、蜜蜂和青蛙的过程中体验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再次感受为别人做好事,别人喜欢,自己也快乐的情感。 第三层次,迁移作品经验。将故事中太阳、小鸟、蜜蜂、青蛙以及小花籽快乐的体验迁移到幼儿的生活中,引导幼儿结合照片与生活经验,讲述身边的快乐。提问:你们也有这样的快乐吗?是怎样找到的?一开始幼儿似乎还没能找到这种帮助的快乐,但在照片的指引下幼儿逐渐能讲述这种快乐,这个环节的设计做到了尊重幼儿的已有经验,又扩展、提升幼儿的经验。幼儿对快乐的理解是不同的,爸爸妈妈带我玩、玩玩具,这些都是快乐

7、,这些快乐与故事中的快乐是不一样的,幼儿在充分表达帮助别人获得快乐的同时将幼儿原有的经验进行了提升,让他们进一步体验到为别人做好事,别人喜欢,自己也快乐的感受。 三、不足之处 在问题的设计上还不够启发性和开放性。在活动中一旦发现孩子回答的不在点上心里就会很着急,于是就会有很多余的话说出来,甚至急着把答案说出来,没有能很好的进行应对,在对于孩子回答的回应方面也没有起到很好的提炼、提升和总结。 保育幼儿教师教学教育随笔3 近两个星期的阴雨天,孩子们一直在室内进行体育活动,散步也只能在走廊里逛逛,整个人都感觉要发霉了!今天久违的太阳终于露出了笑脸,我们可以到户外去活动了。于是,午饭后我们走出了教室,

8、来到了操场上进行了一个阳光浴。沐浴在阳光下,孩子们格外兴奋,心情都特别好,一路欢声笑语,看看路边的小草、摸摸小树的叶子,不知不觉回到了教学楼下。于是开始走楼梯回教室,当离教室还有半层楼梯时,就听到排在第一个的彦棋大叫:“看,彩虹。”我和孩子们听到都不约而同地朝楼梯外的天空看去,“哪有彩虹啊,骗人!”一旁的欣妤轻声说了一句。彦棋一下子跑到楼梯的休息板上,用手指了指墙上说:“这不就是彩虹么!”这下我也看到了彩虹,(原来就是太阳光被楼上走廊玻璃和楼梯上扶手下面的几层玻璃折射后打在墙面上的七色光线)。其他孩子在彦棋手指的带领下也看到了彩虹,纷纷挤到墙边上来看。刚才说彦棋骗人的欣妤也挤了过来还用手摸了摸

9、彩虹嘴里说:“还真是彩虹呀。” 小胖子刘凯也靠过来看墙上的彩虹,说:“好漂亮的彩虹呀!有好多颜色呢!”一凡也附和着:“对呀,好漂亮的彩虹呀!有红色、蓝色、绿色。”戴眼镜的小姑娘雨馨马上接着一凡的话说:“还有黄色和紫色呢!”旁边的小朋友就都开始讨论墙上彩虹的颜色了。这时候贾新朔说话了:“我知道彩虹有七种颜色,红橙黄绿青蓝紫。”我马上表扬了他:“贾新朔很厉害啊,知道彩虹有七种颜色,而且连七种颜色排列的顺序都知道,太棒了!”贾新朔听了很得意开始指着彩虹一种颜色一种颜色数了。部分已经看过墙上彩虹的小朋友开始不再关注彩虹继续上楼回教室了。贾新朔还很投入地看彩虹,突然问我:“顾老师,墙上怎么会有彩虹呀?彩

10、虹不是在天上的吗?”我反问他:“你有没有看过三棱镜?”他说:“小班的时候看过的。”“那你看三棱镜的时候是在哪里看的?”“在有太阳光的地方看的,我看到过五颜六色的光线的。”“对了,太阳光经过三棱镜的折射就会出现七种颜色的光线。那你能说说说看今天的彩虹是哪里来的吗?”贾新朔想了想说:“应该是太阳光折射后照出来的。”“回答正确,那你知道太阳光是被什么折射后出现彩虹的吗?”“我没想到。”“那就请你自己去找找看是楼梯上的什么东西折射了太阳光,找到之后来告诉我,好吗?”贾新朔点点头开始去寻找让太阳光折射的东西了。 这时候队伍后面的小朋友也看到了彩虹,特别是皓轩小朋友特别激动,“哇!彩虹哎!咦?没有了,彩虹

11、怎么只有半个了?”(其实是一旁蒋涵的头挡住了太阳光线)我对他说:“对啊,怎么只有半个彩虹了?”皓轩抓耳挠腮地说:“我不知道啊!彩虹怎么只有半个了。”“蒋涵你知道为什么彩虹只有半个了吗?”蒋涵摇摇头说:“不知道。”在蒋涵摇头的时候,彩虹忽隐忽现的,蒋涵好像明白了什么,马上跑到皓轩的另一边去,于是又出现了一条完整的彩虹。皓轩又看到了完整的彩虹开心地拍起了手。这时候我问他们:“现在你们知道刚才为什么彩虹只有一半了吗?”蒋涵说:“刚才彩虹被我的头挡住了。”“对了,折射过来的太阳光线被你的头挡住了,所以只有半条彩虹了。” 当孩子们回到教室后还在讨论墙上的彩虹,我问贾新朔:“你找到了让太阳光反射出彩虹的东

12、西了吗?”贾新朔说:“应该是走廊窗户上的玻璃吧!”我肯定了贾新朔的回答,告诉他找对了一样,还有一样东西让他和其他小朋友下次继续找。 墙上的彩虹完全是一个突发现象,孩子们能够对生活中的这个现象产生兴趣从而进行探索和讨论,完全符合指南科学领域中的“喜欢接触大自然,对周围的很多事物和现象感兴趣。”“喜欢接触新事物,经常问一些与新事物有关的问题。”在孩子们发现墙上的彩虹这一现象而提出问题和疑问的时候我并没有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而是和孩子一起去发现并分享这一新奇、有趣的现象,一起寻找问题的答案。当皓轩发现只剩下半条彩虹的时候,我把问题抛给了其他孩子,旁边的蒋涵通过观察到自己头的影子会影响到彩虹的出现,这时

13、候我再指出原来折射过来的太阳光线被他的头挡住了,孩子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出的答案会真正掌握太阳光线的遮挡会影响彩虹出现的这一知识。墙上的彩虹这个现象让孩子们知道科学就在身边,科学是源自生活的。 保育幼儿教师教学教育随笔4 新纲要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花瓣儿鱼是一篇意境很美的散文,这篇散文既能够以美妙的意境引发幼儿的遐想,又能使幼儿自然地习得优美而形象的描述语言。由于有了前阶段的经验,幼儿初步理解了春天是万物苏醒,百花斗艳的好时节,在这样的季节里,当幼儿把自己观察到的对花瓣的印象与准确、形象的语言结合起来时,

14、他们的认知及表达能力就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面。优美的语言,可以陶冶幼儿的情操,美化幼儿的心灵,发展幼儿的智力。因而,在花瓣儿鱼活动中应该让幼儿注意聆听联想,把引发幼儿的想像和语言习得作为重点。 活动前,我与幼儿在园区内共同捡花瓣,并说说捡到的花瓣是什么花的花瓣、是什么颜色的,什么样子的,以便为本次活动准备更多的直接经验。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环节作为整个活动的开始,对幼儿来讲,它是参与整个活动过程的认知系统和情感系统的初始启动。所以,我注意设计简洁、生动、准确的导入方式:“这是什么?花瓣是怎么飘落下来的?花瓣掉到水里会变成什么?有一天,花瓣儿飞到小溪流里,变成了花瓣儿“鱼”。你

15、想听听这样奇妙的事儿吗?”同时,我始终以一种轻松优美的语气、语调来营造一个良好的情绪、情感氛围。每个孩子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对一切事物都具有极强的兴趣。活动中为了让幼儿能更直接地欣赏到散文的意境美,课前我们把图片制成了演示文稿,通过教师自身的朗诵,把孩子们带入一种美的意境,使孩子们在优美的意境中感受了散文的语言美,体验学习散文的快乐。 一堂散文欣赏活动让幼儿在情感的驱动下,徜徉在“花瓣儿鱼美妙的意境中。通过提问“什么是花瓣鱼”“你见过花瓣鱼吗,它是怎样的?”引发幼儿美妙的遐想,在教学中我适当加入了体态语。如:模仿花瓣飘落、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以及幼儿扮演花瓣儿“鱼”跳的一个优美的舞。师生共同

16、设计的体态语好看又好做,利用这些体态语让幼儿边学习、边动作,不仅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还加深了幼儿对散文的理解,教学效果非常理想。又如我在让幼儿进一步感受花瓣鱼的美同时,抛出问题,展开讨论:“花瓣儿飞向小溪刚一沾到水,扑愣愣就变成了什么?散文里把桃花变的鱼叫什么鱼?为什么花瓣儿鱼比小溪里的鱼漂亮多了?自从小溪里有了花瓣儿鱼,小溪变成了一条什么样的小溪?为什么?”等等,孩子们马上就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有的说“变成了鱼”,有的说“变成了船”“五彩缤纷,彩色的,五颜六色,赤橙黄绿青蓝紫,美丽的,漂亮的”等等,什么样的答案都有,把他们知道的一下子在课堂上说了出来,我也及时肯定了他们的想法,整个活动的开展由易到难,层层深入,使孩子们能主动积极、自愿地参与和学习,获得经验,体验了孩子的主体地位,也正好契合了纲要中关于“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