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试论现代企业产权制度变迁与会计发展( X页)

ss****gk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8KB
约4页
文档ID:283245124
试论现代企业产权制度变迁与会计发展( X页)_第1页
1/4

试论现代企业产权制度变迁与会计发展编辑整理:excel视频教程下载 编辑:王菲 文章来源:新浪 产权经济学认为,由于经济资源稀缺而导致的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貝能由指导和约束人 们经济决策与行动的对产权进行初始界定的行为规则来解决,这种对产权进行初始界定的行 为规则即为产权制度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的变迁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企业主制、合伙制、 股权转让受限制的有限责任公司制以及股权可白由转让的股份有限公司制虽然就某一-特定 历史时期而言,会出现几种产权制度同时并存、但以某一种产权制度为主的情形,这并不妨 碍上述划分正如Coase所认为的,“会计理论是企业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 (R. HCoase, 1990)o 事实上,现代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发展与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的变迁是密不可分的,现代企业产 权制度的变迁育接决定着现代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发展及其趋势分析现代会计理论和实务的 发展与现代企业产权制度变迁的关系,对正确认识现代会计的发展规律、把握会计的发展趋 劳、发挥会计的职能和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一、 企业主制与会计企业主制是一种盛行于商品经济萌芽(封建社会后期)和发展初期(资木主义社会前 期)的单一的企业产权结构。

简单的产权结构安排总是与简单的会计理论与实务相对应在 企业主制产权结构居主导地位的时代,会计只有简单的核算和反映功能,其目标在于向业主 提供所需的信息为了更好地向业主提供有关资产、负债和业主权益的信息,帮助业主加强 经营管理,一种能够反映资金来龙去脉的复式记账法得以产生然而,当时会计主体概念并 未确立,会计的一个特征是报告业主的所有私人事务和营业事务当时的财产清单“包括现 金、贵重物品、衣服、家用物品以及业主拥有的其它财产”(参见E. S. Hendriksen《会计 理论》中文版1987)由于业主可随时结束企业,会计持续性概念并不存在,并且由于金业 由业主亲自经营,所以没有定期计算和报告利润的需要,只要在企业终结时一次性计算整个 存续期间的经营利润即可当时的会计还由于缺乏单一而稳定的货币单位,没有共同计量标 准,而使复式记账法应用起來十分麻烦在企业主制单一产权结构下,会计体现产权关系及 保护产权主体利益的作用谄未得到充分发挥,在减少社会交易费用方面的作用也不明显,有 时为了节省会计核算费用,会计只需向业主作简单反映即可,茯至是可有可无的二、 合伙制与会计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大,单靠一个业主已无法满足企业对资金的需 要,于是出现了由企业主制向合伙制产权结构的过渡。

所谓“合伙制”,就是指由两个或两个 以上合伙人共同投资并分享剩余、共同监督和管理企业由于合伙制需要在两个以上合伙 人Z间就共同履行监督职能并分享剩余等方面达成协议,所以会血临合同上的一定困难”(张 军,1994)并且,由于是两个以上合伙人共同行使监督权,只要每个合伙人的努力不易被 视察,或者监督合伙人的行为要付出较大代价,此时在合伙人之间就会岀现道徳风险问题 (Alchian, 1950和Demsetz, 1972)由于自己的监督努力会给其他合伙人带来好处,所以 合伙人会萌生“偷懒"动机和出现“搭便车"的机会主义行为如果无法解决上述问题,则合伙 制产权结构势必乩解或作出调整在仅有少数几个合伙人的情况下,备合伙人对努力监督和 偷懒的选择是一个重复博奔过程,其纳什均衡结果将迅各合伙人都选择努力监督而随着合 伙人数量的增加,“偷懒"动机将会得到加强,从而使努力监督的纳什均衡结果难以达成,这 就是合伙制企业不愿随便扩大合伙人规模的原因在该产权结构下,会计体现各产权主体关 系,保护和协调备产权主体利益并进而减少交易费用的作川显得丁分重要合伙制产权结构 要求会计将企业视为独立于各合伙人的经济实体,明确区分企业经济业务与合伙人家庭的经 济活动和私人收支,从而“会计主体”概念得以确立,同时,随着合伙制的发展,短期的合伙 已口渐减少,更多的企业都是以长期持续经营为目的,从而要求会计在每年年终而不是每次 短期合伙终了来结算损益。

因此“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得以初步确立并且,由于统一货 币单位的出现,“货币计量”假设为会计实务所接受,因而大大推动了复式记账法的发展在 这个阶段,一种体现业主(合伙人)产权意志、保护业主产权利益的“业主权益会计理论” 得以确立此时的合伙制会计亦十分重视利润在合伙人Z间分配的核算,其目的是为了协调 各产权主体利益,减少合伙人Z间的交易费用这个阶段会计的作用初步得到了发挥,会计 己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了但是,此时会计信息只是一种“私人产品”,会计信息产权属于业主, 会计信息的供给仍然具有随意性,缺乏统一标准和可靠性三、股权转让受限制的有限责任公司制与会计由于合伙制企业内各合伙人肓接从事经营管理活动,且经营责任连带,没有单一的合 同代理人,几个合伙人都能彼此代表他方签约而一切责任(包括债务)要由全体合伙人共 同承担,合伙人对合伙债务负无限责任,这就使得合伙制企业可能存在严重的合同纠纷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会导致交易费用越来越高昂,最终引起金业产权结构的变迁,有限责任公 司应运而生有限责任公司这种产权结构创新使企业以脱离业主的法律形式而存在,公司作 为独立的法律和经济主体,可以诉讼和被诉讼,从而解决了合伙制企业的合同纠纷问题。

而 且,业主(所有者)仅按其投入资木额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这就减小了投资于企业的 风险,从而使人们愿意为企业提供资木,并且由于企业仅以其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 从而企业经营者也愿意向外举债,这些原因也导致了企业规模的扩大有限责任公司对合伙 制企业的继承就是对H由转让股权的限制,这种限制使得公司所有者数目仍然有限,因而这 样的公司可能仍是一•种家族式企业,经理从所有者(家族成员)中挑选,企业的剩余索収权、 监督权和经营决策权并未真正分离,经理H标和企业所有者li标一致,经理人员和其他生产 要素所有者达到了经济利益上的“激励相容性”,这就使企业的管理和监督富有效率这种新 的企业产权结构的出现,直接推动了现代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发展首先,已经存在于合伙制 企业的“持续经营''概念进一步得到明确,“会计主体"概念也得到加强并且,由于所有者对 公司债务只负有限责任,使债权人失去了对业主私人资产的要求权,从而债权人要求得到其 对公司资产要求权的保护rh于所有者的投入资本是对公司债务偿还的最有力支持,所以对 债权人资产要求权的保护便通过不得以对所有者进行利润分配的名义来返还投入资木,保证 所有者投入资木完整性的规定来加以明确,这就导致了收益确定上的“资木保全观"的形成, 也就有了在资产负债表上区分投入资木和经营收益的需要。

并且,也产生了正确区分收益性 支出和资木性支出、在确定收益过程中计提适当折I口准备的必要,这又促迹了折I口理论与方 法的发展rh于在这样的企业产权结构下经理同时又是企业的业主,拥有企业经营活动的大 量信息,并且对公司债务只承担有限责任,这就使债权人产生了对企业会计报告的迫切需求 为了缓解业主与债权人Z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减小企业与债权人的契约成本(交易费用), 会计除了向业主提供信息外,还要定期向债权人提供会计报告,这导致了“企业实体会计理 论"的形成,William. A.Paton教授在其著作《会计理论》中对“企业实体理论”作为精辟概 括,他认为:“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企业都是一个独立的实体或法人概念”并且“资产和负 债是企业的资产和负债,企业主体应该向其业主进行会计报告,就像受托者报告受托管理资 产责任一样同时,由于债权人处于与权益所有者相同的地位,所以,企业也应一视同仁地 向他们提交财务报表” (William. A.Paton,中文版1989)从而,我们可以看到“企业实体 理论”要求会计能体现业主和债权人备产权主体的关系,充分兼顾并协调备方利益,以减少 社会交易费用总额在这样一种产权结构下,会计信息已成为一种“俱乐部产品” (Clubgoods), 其产权属于由业主和债权人所组成的俱兀部的每一个成员。

但会计信息供给仍口缺 乏统一标准,企业会计实务仍具有一定随意性四、股权可白由转让的股份有限公司制与会计由于股权转让受到限制的有限责任公司所有者数目有限,导致公司规模的扩大也受到 了限制,并且由于其采取家族式管理,从而排挤了那些在管理金业方面有能力、有才干的人 士,阻碍了专业经理阶层的形成,从而难以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最终导 致了这种产权结构向股权可a由转让的股份有限公司的变迁股份有限公司的剩余索取权 (股权)分散在成T上力的股票持有者手中,并且可通过买卖股票的方式实现自由地转让与 流动,因而这种产权结构是一种典型的“集体产权结构J分散的剩余索取权通过民主程序, 由股东代表大会来履行和保障股东代表大会选举出董事会来代表全体股东行使重大经营决 策权,董事会任命支薪经理来行使对其他生产要素所有者的监督权和口常经营决策权可见, 这是一种剩余索取权和监督权、经营决策权相互分离的复杂产权结构这种产权结构最终解 除了对企业规模的限制,有利于由成千上力人I办作生产的大规模企业的出现并且,由于启 用专业的支薪经理阶层,大大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从而使对大规模其他生产要 素所有者的有效监督和协调成为可能。

然而,该产权结构也存在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那就 是如何抑制经理阶层的“偷懒"动机和阻止其“为所欲为"的行为由于剩余索取权的口益分散 导致了对经理阶层监督的弱化,从而为经理们的“偷懒"和追逐个人1=1标大开方便Z门,出现 了由于经理忖标与所有者目标不一致所导致的“X—非效率”现彖(张军,1994)0为了解决 这一问题,设计出一套对经理人员进行有效监督和激励的机制就变得格外重要在西方发达 国家,除了完善的经理市场上的竞争以及有效证券市场上并购行为对经理阶层替换的威胁 外,还采取让经理人员拥有企业部分剩余索取权(即经理人员持有部分企业股份)及给予经 理人员企业股票购买选择权(即可在未來一定时点以一定价格买人本公司股票的选择权利) 等制度来促使经理阶层努力达到所有考利益最大化目标,以克服“X —非效率”现象所带来的 困难随着股份有限公司产权结构迅速而广泛的发展,现代会计理论与实务也出现了新的变 化在这一产权结构下,企业剩余索取权与监督权、经营决策权相互分离,所有者不再参与 企业经营管理,成为企业的“外部人",从而所有者与经理阶层2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局血对股份有限公司而言,所有者投入资金是企业资金主要來源,为了减少与投资者达成 协议的契约费用,降低资金成本,企业具有向所有者提供满足其要求的会计信息的内在动机。

同时,由于经理阶层的努力程度无法真接观察和计暈,为了解决经理阶层的偷懒和道徳风险 问题,基于经营成果的激励合同就成为最佳选择而经理阶层只有定期向投资者提供企业的 经营成果,激励合同才可以顺利履行,从而经理阶层具有H发向投资者披嘉会计信息的动机 同时,rti于企业剩余索取权极其分散,并处于高度流动状态,使得绝大多数股票持有者丧失 了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进企业经营管理的动机一旦发现企业经营状况不佳,投资者所能采 取的最佳策略就是“用脚表决”,卖掉所持有的股票,收冋投资所以,投资者具有对能支持 白己决策的会计信息的强烈需求这就导致了会计的目标从向管理当局和债权人提供财务信 息,转变到向投资者(股东)提供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但是如果没行会计准则的外在约朿, 经理阶层的信息披露仅仅是为了满足其利益最大化的要求,他们貝会提供信息披露边际收益 等于边际成本这一点的信息最这里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木是指个别企业的私人边际收益和 边际成木由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公共产品”性质,信息披露的社会边际收益会大于私人 边际收益(主要是由于真实和相关的会计信息能优化社会经济资源配置、保护投资者利益, 具有外部经济性所致),从而使社会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这一点的信息披霽量。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