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道德经初二读后感大全5篇精编

上传人:1824****985 文档编号:283210942 上传时间:2022-04-2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道德经初二读后感大全5篇精编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2年道德经初二读后感大全5篇精编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2年道德经初二读后感大全5篇精编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2年道德经初二读后感大全5篇精编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2年道德经初二读后感大全5篇精编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道德经初二读后感大全5篇精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道德经初二读后感大全5篇精编(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道德经初二读后感大全5篇 道德经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哲学系统,它通过做人处事以及治国方针向我们阐述了我们应当保持己身,且长且久等道理。我们生于一个从面对面交际向全面数字化科技化互动的过渡时期,所以我们更须要坚持道德经里做人处事的道理并且沿袭发扬我们中国的文化传统使之始终保持我们中国的特色甚至引领世界。这里给大家共享一些关于道德经初二读后感,供大家参考。 道德经初二读后感1 我觉得任何一个翻阅道德经的人最初肯定会大笑;然后笑他自己竟然会这样笑;最终会觉得现在很须要这种学说。至少,这会是大多数人初读老子的反应,我自己就是如此。林语堂曾经这样说过。 对于道德经,许多人用“博大精深”来形容,对

2、于我这种凡夫俗子,才在短时间内粗读了一回让国内国外深化探讨的道德经,要写出一篇震惊全场的读后感,实在是笑话。不过,在此,我仅表达一下我对看完道德经的切身感受。 道可道,特别道;名可名,特别名 开头一句,揭示的是人们的价值观问题,价值观不同,人生追求和所遵循的道路就不同。不同的追求,不同的道路,必定造就不同的人生和社会。开头这十二个字是通篇的.总纲。老子著道德篇,旨在向世人指明可以免祸于身,免祸于社会的圣人之道。 可道之道,可名之名是圣人所行之道,所求之名,特别人所行之道,所求之名。同一条人生道路,却有两种迥然不同的走法。一是走圣人之道,也就是顺其自然,返朴归真之道。 一是走常人之道,也就是追求

3、外在的名利之道。不同的道路,必定造就不同的人生和社会。这看似是一个简洁的命题,可是,当我们真正选择起属于自己的“圣人之路”的时候,却难免会碰上不少阻碍。当代社会,名与利的追逐太普遍了,要真正做到顺其自然,返璞归真的人又有多少?唯恐大多数人都会持否定的答案。 但是,我并不认为道德经是高高在上,遥远而不行攀的。当我们看透世俗的风景,或许我们会静静地看细水长流。在假日满意的下午,品上一壶上等的茶,细读道德经,感受它对心灵的洗礼也不肯定。 老子的道德经虽然久远,但它对于我们的现实意义却一点也没有“久远”的意味。每读一次,我们就有一次新的收获。以上仅是我对于道德经的一些浅见,我建议每个人都应当读一读道德

4、经,这不仅能陶冶我们的素养,也能使国家素养水平整体水平提高。 道德经初二读后感2 昨天晚上,我看电视的时候,看了一个节目后觉得很生气。节目是这样说的: 一个农村家庭来到城市,就靠卖发糕赚钱。可是他们这么辛勤地努力,却没有让他们从农村带来的女儿上学。反而是让她替父母送发糕到客户家去。她特别盼望上学。 她每天经过家门口时,总是听见学校里那朗朗的读书声。有一天,她父母叫她将发糕送到一个客户家时,她走着走着,望见地下有一本被人遗弃的书,她便坐在地下读起来,直到上午时她才反应过来还要去送发糕。但是客户已经不在了。她回到家后,父母把她痛打一顿,还说:“读书有什么用,又不能当饭吃!”幸好当地路过的人阻挡了这

5、一顿打。最终,在公关职员的开导下,他们最终让孩子上学了。 我看完后,觉得他们的做法很不对,孩子到了适当年龄就应当去上学,这是国家的法律,谁不遵守谁就是违法。而且那个孩子特别渴望去上学,我信任她上学确定是品学优尖的好学生。 她的爸爸曾讲过:“书有什么用啊,读书能当饭吃吗?”我觉得他这句话又讲错了。读书当然能当饭吃拉。当然,读书不要读死书,读了书到关键时刻还要知道怎么运用,那样的话,走到哪里,都能搞到饭吃。 最终,我希望广阔家长不要像他们那样让自己的子女不上学,成为文盲,在社会上只能靠体力劳动来牵强维持自己的生活。要是那样的话,生活可就没有乐趣了哦! 道德经初二读后感3 “道可道,特别道”我不情愿

6、的背道。又到了爷爷所说的的修心养性的时间了。 我叫张雪晴,是店子中学五年级三班的一名学生,我有一名略显神道的爷爷。我的爷爷特别的古板,每天都要我背这懂都不懂的道德经,其实我是不想背的课时爷爷非逼着我背。有一天,我背到一句“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句话的意思我能明白,也许就是说好事是坏事,坏事是好事。但是我觉得这个道理很没道理,好事就是好事,坏事就是坏事。 完全相反怎么能划等号呢?于是我就去问爷爷,爷爷说:“这个世界分阴阳,物极必反,全部的东西都不是肯定固定的,所以坏的有可能变好,虚弱的有可能变强壮。”“骗人,你这是封建迷信,我以后再也不背这个没用的经了!”我说道。爷爷笑了笑。 期中考试的时

7、候,我语文得了满分,数学还差三分满分。我兴奋极了,爷爷也很为我兴奋。我乘机说“爷爷你带我去吃肯德基吧。”爷爷答应了。我兴奋的蹦蹦跳跳,爷爷在后面换鞋子,我边跑边跳得出了门。结果一个不当心踩到一片沙子上,水泥地配沙子和冬天的冰面没有多大差别。站了一下发觉站不起来了便做在地上哭了起来。爷爷听到哭声连忙跑出来把我送进了医院,经诊断软组织挫伤须要卧床休息。结果吃肯德基的安排也泡汤了。 下午躺在床上无聊得很,就想我怎么这么倒霉。原来多好的安排、多么美妙的一天怎么到了如此地步。突然听到爷爷的收音机里传出了那句我起先认为很没道理的话“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物极必反,乐极生悲。我用自己的切生体会加深了对

8、这话的理解。希望我以后无论哀痛还是兴奋都能限制住度不要重蹈覆辙。 道德经初二读后感4 人的一生有得意和失意的时候,有时候人们不能再其中好好的把握自己,以至于身败名裂,不能保全。因此,怎样才能在得意或失意的时候保全自己,是自己的心智足够醒悟,不至于陷入泥潭而不能自拔?这就须要人生的大才智,而道德经就给了我们这方面的启示。 人在得意的时候,官运亨通、财源滚滚,可谓家庭、事业顺风顺水。此时的人们简单目空一切,目空一切。这样做的后果往往是招人嫉妒、树敌太多,不给自己留后路,以致招来杀身之祸。在老子看来,我们此时应当怎么做呢?“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福气来的时候,要提示自己可能埋藏着祸根,让自己不那

9、么不可一世,要懂得谦恭,否则等到失意的时候就无路可退、众叛亲离了。还有“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不要以为自己很了不得,争强好胜,天下无敌,须知“强中自有强中手,一山更比一山高。”同时,“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因为“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达到目的不能夸耀,不能自负,不能傲慢,达到目的是出于不得已,不能逞强,要保持谦逊之心。 因为富贵加傲慢,使自己招来祸害,功成身退才属于天道。自古以来,能够做到的只有少数人。像范蠡在越国战胜吴国之后,就带着西施隐居。李斯官至宰相,富贵加身却不愿下来,接着做到秦始皇死,就一命难保

10、了。一朝天子一朝臣,像刘邦一样,有多少功臣上来之后,还情愿功成身退?每个人都要封王,封究竟全都封死了。还有明代开国的徐达、常遇春这些名将,踢朱家打下大明江山,后来几乎也是“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了。因此,我们要懂得物极必反,适可而止的道理。要真正做到“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耻”,大智若愚,韬光养晦,明哲保身。 有得就有失,这是世间的不二法则。那么面对失意,面对挫折,道家告知我们应当怎么做呢?“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老子告知我们,改变是肯定的,静止是相对的。因此,失意只是短暂的,事物处于改变发展之中,境遇会有好变坏或

11、有坏变好,所以失意之后就会通达。“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恶,故几于道”,“江河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因此,人要擅长居下位,居于弱势,这样人们就简单把你忽视,不会排挤你,嫉妒你,此时你就有足够的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发挥自己的才能,打算有一天一鸣惊人,以天下之至弱驰骋天下之至坚。 最终,用庄子的齐物论中国的一段话概括就是:“且夫得者,时也,失者,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此古所谓悬解也。”人们只有安时处顺,不管得意与示意都能处之泰然,这样才能超越人世间的倒悬之苦。 道德经初二读后感5 刚读完道德经,我从中遭到许多启迪。作者老子是我国古代的闻名思想家,哲学家。这本书是老子的乱世

12、之道和人生哲学,而非我原以为的道德教材。当然只要20多页,但是由于领悟力有限,通读全书,能了解的肯定有十之二三。 首先,老子概括了当时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改变,事物都向它相反的方向变去。指出“物极必反”的通则,简直无论在哪一方面皆是如此的。 老子相识生活世界,看待生活的看法,主见贵柔、守雌,反对坚毅和进取,老子的思想是无为。如今的人一般都以为他的思想非常消极,其实他的思想更多的包含了对广袤劳动人民的酷爱。他希望经过它的思想来影响统治阶级,让老百姓可以得到更多涵养生息,让老百姓安家立业。 我以为“无为”包含着顺其自然不牵强去做的指导思想,因而能够浸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就比方说教化理念中也能够自创

13、。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学习是一件盲目自愿的事情,学生只要主动的学习,把学习当成一件欢乐的事,才能够学有所成,这就需求我们教化者在教化理论中引导学生欢乐、轻松、盲目、自愿的学习。教化中的无为而治,不是不论,而是因势利导,绝不拔苗滋长。不顺应自然规律,滥施各种生长激素,不敬重孩子的意愿自觉参加各种奥数,学钢琴,拉小提琴等培训经常适得其反。 同时老子的“物极必反”的思想好像在预言今日的社会。人类所追求的所谓文化,所谓科技,现代化,都应当是为人类效劳的,但是环境污染,能源耗尽,消费率进步,失业率上升,贫富差距的拉大,好像又和所谓高科技有着密不行分的关系。人们为了保住工作而工作,无暇关注本身和家庭,

14、有时间的时分没钱,有钱的时分没时间。又或者说两者都没有。这样的社会又怎能说是奇妙的呢?在高度兴盛之后,人类当有所回来,以免到达极致走向另一面,走到无法挽回的地步。 老子不愧是我国古代非常巨大的思想家,而且在如今,他在全世界的影响力远远超越孔子。老子的学说“玄之又玄”,但是我却没有能发觉“众妙之门”,自古以来研讨老子的人太多太多,但我总以为体会到“物极必反”,“无为”之类的人生哲学,对个人来说更有意义。我以为他的很多观念值得我们去深深地思索。 道德经初二读后感大全5篇第8页 共8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