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最新的语文素质教育浅论我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上传人:痞*** 文档编号:283196155 上传时间:2022-04-2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最新的语文素质教育浅论我对素质教育的理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2年最新的语文素质教育浅论我对素质教育的理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22年最新的语文素质教育浅论我对素质教育的理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22年最新的语文素质教育浅论我对素质教育的理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22年最新的语文素质教育浅论我对素质教育的理解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最新的语文素质教育浅论我对素质教育的理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最新的语文素质教育浅论我对素质教育的理解(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ywn)素质教育浅论:我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结构(jigu)要表达(biod)语文素质教育(s zh jio y)的要义; 确立教学模式要弘扬(hn yn)主体精神; 提高语文整体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开展; 要 加强对教师个性素质的研究。 题,并大声疾呼要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当时,它在社会上特别是在语文教育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使语文教 学的研究掀起了一个高潮。十多年后,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又直言不讳地指出:“我们的语文教学一直存在 着一个大问题:效率太低,“不适应国内、国际开展的需要注:1993年10月26日致林炜彤的信。张 先生认为目前中学生的语文能力难以适应生活的需要,说他们“无论读的能

2、力,写的能力,还是听和说的能力 等等,在应付日常生活时常常捉襟见肘注:张志公迫切需要研究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学语文教 学1997年第1期。看来,语文教学效率低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如果有谁因此就说语文教改一无是处,未免有失公允。多年来,改革者们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 法等方面作了许多可贵的探索,使语文界出现了新思路、新观点、新方法、新经验异彩纷呈的局面,这些成绩 应当充分肯定。问题是在这些众说纷纭中,我们是否真正找到了语文教学效率低的症结所在和出路呢? 我们认为,语文教改没有质的突破,其根本原因是,它一直是在应试教育阴影的笼罩下进行的。随着社会 的进步,应试教育的弊端日渐显露

3、,不管是从教学目标、任务,还是内容、方法上看,都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 。诚如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所言:“应试教育是以考试为手段,以单纯学科分数为标准,以把少数人从多数 人中选拔出来上高一级学校为目的,应试教育影响国民素质的提高。注:转引自祝念亭、高聚祥中学语 文应试教育的现状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教育日报1997年4月9日。孙悟空的筋斗云虽然厉害,却始终 跳不过如来佛的掌心; 应试教育下的种种改革,断难使语文教学走出低效率的怪圈。 当本世纪的帷幕徐徐降下的时候,世界各国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21世纪的教育。众所周知,国际间的 竞争,说到底是科学技术和人才的竞争,而培养人才是教育的主要职能,所以进入

4、80年代以后,世界各国都在 花大力气研究和推进教育改革。尽管各国的教育方案各不相同,但其教改的目标却是一致的教育要面向21 世纪社会开展的需要。 我国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这个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93年2月13日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开展纲要 以下称纲要向教育战线首先是根底教育提出了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是构成人的生存与开展的本质要 素,它是在个体先天禀赋的根底上,通过教育和社会实践而形成的比拟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根本品质结构。 素质教育那么是对受教育者实行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开展根底上的个性化教育。当然,素质教育这个概念 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时代的人们可以赋予它不同的内容。在现阶段,我国中

5、小学的素质教育在纲要中有 明确的规定,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 生生动活泼地开展。思想道德素质包括:树立正确的政治态度、思想观点,具有高尚的理想和道德品质、良 好的情操及顽强的意志; 文化科学素质包括:掌握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根底知识,开展智力,具有自学能力 ; 劳动技能素质包括:有正确的劳动观念,热爱劳动人民,掌握一定的劳动和生产技能; 身体心理素质包括: 有健壮的身体、旺盛的精力、健康的心理、较强的自理能力,以适应工作的重担和快节奏的社会生活。在这个 完整的素质结构中,身体心理素质是特质根底,文化科学和劳动技能素质是必要条件,思想

6、道德素质是方向、 灵魂。各种素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影响。此外,还应该具有竞争意识、超前意识、风险意识、自制意识、 法制意识、创造意识等。如果以未来人才素质的要求来审视语文教学的现状,那差距不是明摆着的吗? 根据纲要的精神,中小学语文教育无疑要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否那么,难以走出“低效率的 怪圈。那么,语文素质有哪些内涵呢?庄文中先生说:“语文素质,除了理所当然包括语言、现代文读写、文 学欣赏等能力外,这里主要指同语文相关的民族文化素质:民族当代文化素质、民族文化传统素质、民族审美 情趣的素质、民族精神的素质。注:庄文中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和制订新教学大纲,语言文字应用 1995年第2期。在

7、谈到语文素质的重要性时,庄先生把它提到这样的高度:“民族的根是民族文化素质,民族 文化素质的根是语文素质,所以语文素质是民族的根之根。注:庄文中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和制订新教学 大纲,语言文字应用1995年第2期。而所谓语文素质教育,就是依据教学大纲,凭借语文教材及课外读 物,通过教学及课外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和人文素质的教育过程。 语文科是根底学科,是中小学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局部,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势在必行。研究 语文素质,牵涉面广,下面仅就几个主要方面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 彻底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 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根本前提。因为如果没有

8、认识的飞跃,是不可能产生教改行动的 。而要在认识上产生飞跃,实现教育观念的转变,关键是要搞清楚素质教育同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 1.从培养目标看,素质教育以育人为根本,强调德智体美劳五育全面和谐地开展,应试教育以应试为目的 ,只强调智育第一。 2.从培养对象看,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应试教育只面向成绩好的学生,差生那么受到歧视,当成包袱甩 掉。 3.从教育内容看,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整体素质,在先天禀赋的根底上,通过教育,让学生具备思想道 德、文化科学、心理身体、劳动技能等良好素质; 而应试教育只管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不考的就不教不 学,掌握的知识极其有限,就象陶行知先生所批评的那样,学校

9、只是“备考的储藏所。 4.从教学过程看,素质教育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应试教育那么是强制性的学习,因为学不学关系到你 是穿草鞋还是穿皮鞋的问题。 5.从教育方法看,素质教育强调师生合作、愉快教育; 而应试教育那么是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 6.从学生的负担看,素质教育主张当堂理解、当堂消化; 应试教育那么使学生不堪重负:巍巍书山,望而却 步,茫茫题海,见之生畏。 7.从教育效果看,素质教育能使大面积的学生合格,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主动,富有成效,整体素质得 到真正的提高; 应试教育那么置大面积学生于不顾,能升入高一级学校的所谓优生也不过是高分低能的跛足人才 而已,与培养21世纪人才的要义相悖

10、。 只有搞清了这些区别,我们才能彻底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下个世纪所需的人才, 首先必须具备创新精神和献身精神,其次要具有五种能力,即:自己动手获取知识的能力、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组织管理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素质教育最终要培养的就是这种创造型人才 。因为创造性是人的素质结构中最珍贵的组成局部,生气勃勃的创造性劳动将是未来社会生活的主旋律,所以 ,“标准加创造正是当代人才培养的规格。明乎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才有针对性。 二 改革教材体系,优化课程结构 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集中表达着教育者的教学思想,因此当教育思想发生变化时,课程设置和教学

11、内容 也必须随之变化。应试教育有它的课程设置的教学内容,集中表达在考什么就讲什么和学什么,不考的就不教 也不学。它只对考试的成绩负责。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终生,着眼于未来,所以必然要有一套新的课程设置 和教学内容。 下面针对中学语文教材的现状,侧重谈三点意见。 第一,教材体系的构建应着力于语文整体素质的培养,教材的内容应注重人文性。众所周知,我国中学语 文教材长期处于摇摆不定的状态:或者侧重思想教育,无视语文能力的训练和语文知识的传授; 或者强调语文 能力的训练和语文知识的传授,无视思想教育; 或者两者兼顾,却又未重视心理素养、思维能力的培养。80年 代以来的教材成熟了一些,训练学生掌握语文工

12、具,同时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思想观念、道德情操、心理素养 、文化修养等方面得到提高。但是,随着人们对语文素质教育认识的不断深化,觉得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仍有一 些不尽如人意之处,需要继续改革。其中较突出的问题是教材的功能单一,人文性不强。以课文的选用为例, 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主要选用比拟复杂的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在很大程度上仍局限在文章的范围之内,忽 视了中学生的认知开展阶段的特点,缺少生理学、心理学、教学论、教学技术的综合考虑; 淡化或者缺少了传 统文化教育、公德教育、法制教育、敬业教育、人格教育等内容,与素质教育所倡导的“人的全面开展不相 符。我们认为,无论何种语文教材,都应当鲜明地提出素质教

13、育的要求。通过课文的选用、单元的组合、能力 训练序列的设计、知识的介绍、提示的撰定等,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作出这样的导向:既要开展读写听说的能力 ,又要在思维能力、思想观念、道德情操、心理素质、语文情趣、文化素养等方面得到提高。必须增强课文的 人文性,使教材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新教材对课文的选用应作大幅度的调整,加大文言文的比例,加大文 学作品的比例,因为它们都是传统民族文化和当代文化的精华,学生学习这样的课文,不仅可以训练出较强的 语文能力,而且可以培养良好的文化气质。 第二,着力于读写听说能力训练。语文素质教育的内涵相当丰富,不仅仅是读写听说能力,但读写听说能 力是语文素质极重要的构成因素,

14、而且学生的语文素质的养成,必须以读写听说训练为途径。因此,要有效地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必须引导学生进行扎实的读写听说训练。下面着重以高中教材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在 现行初中教材的根底上,高中教材宜作如下改革: 1.阅读教材与写作、说话教材分编。长期以来,写作、说话训练没有专门的教材,后来有一点训练材料, 也只是附着在阅读教材的每个单元之后。这种编排的好处是便于读写结合,但应当看到,阅读、写作和听说各 有不同的训练内容、要求和规律,各具相对的独立性,把三者机械地捏合在一起,难免顾此失彼,相互干扰。 从系统论的观点看,分开编排,读写听说系列清楚,易于表达各自训练的规律性,交相为用,互促互进,共同

15、 完成语文训练任务。 2.阅读教材的编排,可以按互相衔接、逐步递进的原那么进行。高一学习现代文和浅易文言文,主要培养理 解分析现代文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高二学习我国当代文学作品、外国文学作品和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主 要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高三学习文化气息浓厚的议论文、科技说明文以及名家名作,主要培养研读文化 论著和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这样,形成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训练序列。这比现行教材单以文体为侧重点的 编排更具层次感和渐进性。 3.写作训练,以提高学生写作实用能力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行为、习惯为主体,辅以思维训练和语言训 练。可分为三个阶段:高一上期,在写作全过程中培养学生自能作文的能力,辅以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 高一 下期和高二,训练写作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的能力,辅以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 高三,在继续训练实用文 写作能力的根底上,培养文科生、理科生和预备就业生各具特点的写作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