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安全与法制教育测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283194398 上传时间:2022-04-27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51.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安全与法制教育测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小学生安全与法制教育测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生安全与法制教育测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安全与法制教育测试题(含答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得分:一、单选题(每题5分,共80分)1、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A12周岁B14周岁C15周岁2、询问不满16周岁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到场。()A无需通知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B可以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C应当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3、除因疾病或者其他特殊情况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的以外,对不送适龄女性儿童少年入学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由当地予以批评教育,并采取有效措施,责令送适龄女性儿童少年入学。()A人民政府B妇女组织C妇

2、女联合会4、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招用未满周岁的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A18周岁B16周岁C12周岁5、对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等不得隐匿、毁弃;除因追查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依法进行检查,或者对无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等由其代为开拆查阅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开拆查阅。()A其班呈任老师B其父母或者其监护人C由未成年人委托的人员6、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对羁押、服刑的未成年人,应当与成年人关押。()A起B分别C视其性质7、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的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经教育不改的,可以根据有关人员或者有关单位的申请,撤销其监护人的

3、资格,依法另行指定监护人。()A检察机关B人民法院C公安机关8、在中小学校周边设置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满成年人活动的场所的,由主管部门予以,依法给予行政处罚。()A整治B关闭C罚款9、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对被拘留、逮捕和执行刑罚的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应当()A分别关押、分别管理、共同教育B分别关押、分别管理、分别教育C共同关押、分别管理、分别教育1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负有()A间接责任B直接责任C无责任11、付某7岁的儿子小强非常淘气,经常用石头砸别人的窗户,攀摘树木

4、花草等。一日,当小强在马路边玩耍时,正好一辆拉着镜子的三轮车经过。邻居萧某见状说:”你有本事把那个镜子砸碎,算你厉害”。小强听完当即就拿起石头砸过去,致使价值400多元的镜子被砸碎。请问:镜子的损失最后应该由谁来承担()A小强B萧某C付某1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周边不得设置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A社区B校园C中小学校园13、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在预防犯罪方面与其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职责相比,继父母、养父母对受其抚养教育的未成年继子女、养子女应当履行()的职责。()A较大B较小C同等14、预防和制止未

5、成年人吸烟是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A法定义务B道德义务,也仅是道德义务C自主权利D选择性义务15、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收留夜不归宿的未成年人的,应当征得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同意,或者在()小时内及时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A8小时B12小时C24小时16、24、1999年6月28日,我国颁布了一部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有重大意义的法律,这部法律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我国教育基本制度1. 2.保护未成年人1:作应当遵循的原则是什么IB、2B、3A、4B、5B、6B、7B、8B、9B、10A、11B、12C、13C、14A、15C、16A、(1)教育制度是指根据国家的性质所确立的教育目的、方针和开展教育活动的各种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及各类教育机构的体系和运行规则的总和。(2)教育法第二章规定的学校教育制度、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职业教育制度、成人教育制度、教育考试制度、学业证书制度、学位制度、扫除文盲制度、教育督导制度和教育评估制度构成了我国教育基本制度。2.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条明确规定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二)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三)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四)教育与保障相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