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晓堂 《任务型语言教学》 笔记 第一章 任务型语言教学概论第一节 什么是任务性语言教学 英文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TBLT) 定义:是一种基于任务或以任务为基础的语言教学途径(也有人称之为任务型教学法)根据这一教学途径,设计语言教学大纲以及编写语言教材不是按一定的顺序罗列或介绍语言项目(Linguistics items),而是设计一系列任务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逐一学习各个项目语言,而是完成各种各样的交际任务解析:1 要求学生在进行近似日常生活中和工作中我们所做的各种各样的事情的过程中,学 习语言和使用语言,所谓“在做中学,在用中学” 2 与情景法比较 情景法是对已学内容的模仿演练(注重表达法),缺乏真实性,学生没有自我发挥空间任务型,以完成某个任务为目的,把对话当做过程和手段(注重相互间传达的意义),学生所使用的语言不受限,不过分关注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和正确性。
3 是一种教学途径,而不是具体教学方法在任务型语言教学思路指导下,可以设计各种各样具体的教学活动或任务 第二节 任务型语言教学从何而来 一 交际语言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交际语言的核心思想:表达意义(express meaning),传递信息(convey information ) 优点:a要表达要传递的目的激发学习动机,调动学习兴趣 b 提供交际情境,有利于形成交际能力和运用语言能力 要求:真实(贴近现实) 互动的活动(学习者之间,学习者和老师) 发展:交际语言没落没落后,这方面的专家把重心转向任务,进行进一步研究二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结果 Krashen的输入理论要成功习得语言,就要有足够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有足够输入外,还要有输出的过程(Swain)→ 任务能够给学习者提供输入和输出的机会(Richards & Rodgers)→意义协商是二语习得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Long)→互动理论(the Interaction Hypothesis)→开始关注任务→把任务与教学实践连接起来意义协商(meaning negotiation):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这不是简单的接受语言,然后输出语言,而是在不间断的输入——反馈——调整——再输入——输入的过程中完成意义的接收和表达。
互动理论:核心思想是意义协商的过程是促进语言学习的关机因素三 两个来源之间的关系 共同认识:语言学习的目的不是掌握语言的结构,而是发展表达意义的能力而且这种能力不可能通过以语法为中心的学习活动来实现,只能通过交际性活动(communication activity)来培养重点在研究交际性语言学习活动不同点(研究角度):语言教学法研究者从课堂教学需要的出发,研究交际性活动的设计与使用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者从认知的角度研究交际活动(即任务),在学习者中介语的过程中的作用第三节 任务性语言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 任务型教学的语言观 语言能力:a 有关语篇结构(discourse stractures )的知识以及合理运用语篇结构的能力 b 根据语境调整词汇,语篇结构的能力 c 以恰当,得体的方式形成得体的语言行为(speech structures) d 用合适的词汇-语法形式和语音形式表达意义的能力二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语言学习观(一) 互动理论 核心是意义协商:交流双方并不是一次性地,毫无障碍地成功表达意义或传递信息,而是要经过提问 证实 复述等一系列协商过程。
互动理论促进意义协商的原因 a 在互动任务学习中,学习者必须两人一组或是多人一组,以合作或协作的方式解决某个问题;合作和协商就会促进意义协商 b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者必学经历接收 处理,传递信息,表达意义的过程 c 为了解决理解或表达中遇到的困难,学习者必须根据交流各方面提供的反馈调整各自的输出,从而最大限度的保证信息和意义的顺利流畅意义协商有助于二语习得的原因: a 获得更多理解输入 b 促使学习者调整,修正他们的输出,以使他们的语言输出更加接近正确和准确的语言形式 c 在意义协商过程中,学习者充分调动已有语言知识,金恩以及那些还不太熟悉的语言项目,从而促使充分运用中介语系统 d 经过交互式的调整后的输入和输出最接近学习者的现有水平,因而能够最大限度地被学习者接收,从而促进语言学习 e 在意义协商过程中,学习者能够得到交际对方的反馈,从而注意到自己的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差距 根据Ellis的观点,容易导致意义协商的任务应该具有的特征有:A 必须涉及信息交流(交换)B 信息交流应是双向而不是单向C 有一个封闭的结果D 交流双方必须解决一个实际问题E 涉及叙述性的话语模式F 不依赖语境(二) 社会文化理论The Sociocultural Theory 倡导者 Lantolf 核心思想:学习者在互动活动中不仅是协商意义,更重要的是共同构建意义。
学习者完成同一任务时,表现因场合时间环境不同表现不同,所以说学习者任务完成情况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有不可预测性和可变性 1 Vygotsky的紧邻发展区域(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简称ZPT)他认为学习者有两个发展水平,即实际发展水平(指学习者独立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潜在发展水平(指学习者在他人的帮助下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两个水平之间的差距(区域)叫做紧邻发展区域,这个区域而是动态的在学习过程中,出于这个区域的知识和技能逐渐转化为实际发展水平,而新的知识和技能又会逐渐进入这个区域 他认为,学习者的进步主要是在紧邻发展区域完成的,因而设计学习活动时要使其难度(挑战性)在这个区域范围之内脚手架过程(scadffolding)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得到的帮助随着能力的发展而逐渐减少2 Vygotsky的“调解”概念 调节:大脑(mind)与外界(包括自我)的互动过程调解的三种形式: A 新手与专家间的调解(如师生间)B 同伴间(如学生间)C 自我调解(如自言自语)社会文化理论主要关注的是学习者和教师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表现以及这些表现对语言的作用。
也就是说,任务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习者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参与方式与情况三) 认知理论 认知角度主要是研究学习者完成任务过程中所经历的心理过程(psychological process).具体的三个问题是:a 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注意力(attentional resources)的使用和分配;b任务类型及特点与任务表现(task performance)之间的关系;c 环境或条件对任务表现的影响 注意力分流:在基于任务学习活动中,学习者必须把注意力分配到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两个方面在传统的语言学习活动中,学习者的注意力全集中在语言形式上 任务难度↑ 注意力需求↑ 分配在语言形式上的注意力↓ 第二语言能力主要生成于隐形只是和显性知识显性知识:指人们储存的语言规则,它可以有意识得对人们生成的语言形成监控隐形知识:就是中介语,它是第二语言学习者自己构建的相对稳定的语言系统,可以帮助人们发生成语言,进行交际四) 构建主义理论 1 一种良性循环 知识是经验的重组和重新构建,是一种连续不断的心理构建过程,是体验,发现和创造过程任务型学习,提供了此种体验过程:任务真实性激活已有认知结构和图示任务的目标性激发学着的对新信息和新知识的渴求。
学习者通过任务完成活动,把新旧知识链接,吸收整合因此体验到参与活动的意义,感受到新建知识的成功,更加积极学习,从而加速语言性息内化2 互动与合作的构建知识,特别强调要通过社会的互动与合作进行学习,认为孤立的学习不能导致知识能力的增长,只有通过与周围的人进行互动,与同伴合作才能激活内在各种因素 总之,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论基础可以归纳为一下方面:A 语言教学应更加关注学习过程,而不是学习结果B 语言的基本单元是一些强调交际的,有意义的,有目的的活动或任务,而不是一些列的语言项目C 学习者通过参与有目的的交互活动来学习语言D 活动和任务既可以是学习者在将来现实生活中需要做的事情,也可以是那些促进语言学习过程中的课堂学习活动E 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习者既是有语言输入又有语言输出的机会,因此有利于促进语言学习F 任务型语言教学大纲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安排任务的先后顺序G 任务难度取决于一些列因素H 任务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因而有利于促进语言学习第四节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主要特点特点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一 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语言二 强调学习活动和学习材料的真实性三 学习活动以表达语音为主四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五 鼓励学生创造性的使用语言六 鼓励课堂教学活动之间的联系第五节 为什么要倡导任务型语言教学 优点:一 有利于解决传统语言教学中长期存在的问题传统重语言结构轻语言功能,重语言形式轻语言的意义二 有利于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 改变传统填鸭式,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三 有利于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任务型语言教学涉及多种学习活动,知识技能,学习方式四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真实的语言材料引入学习环境五 有利于实现个性化学习 强调过程,强调学习者个人经历六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每个学生在活动中都参与,完成一定任务。
第二章 任务的定义 特征及类型第一节 任务的定义一 几种有代表性的定义二 广义的任务与狭义的任务第二节 任务的特征一 任务的主要特征第三节 任务的类型一 真实任务与学习型任务真实任务:指接近或类似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情的任务学习型任务:与学习型相对,即课堂以外一般不会发生的一些事情 举例: 拼图任务,信息沟通活动,解决问题的任务,决策任务,交流意见任务二 简单任务与复杂任务简单任务的特征:A 一般只有2-3个步骤B 学习者获得的信息相对比较单一,要做的事情比较简单,具体C 需要使用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相对比较单一D 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 复杂任务的特征:A 一般有多个步骤B 通常需要学习者以小组形式完成,有时需要分工协作C 通常需要获得多种信息,而且需要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D 需要分步骤,分阶段完成若干件事情E 可能涉及多种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F 一般需要20-30分钟的时间,有的任务需要的时间更长三 其它分类方法 (一)Willis 的分类1 罗列2 比较 3 解决问题5 分享个人经历(二) Pica等人的分类1 拼图式任务2 信息差任务3 解决问题性任务4 选择决定型任务5 交换观点型任务 第三章 任务型语言教学大纲及教材第一节 教学大纲概述第二节 任务型语言教学大纲一 任务的选择与安排 1 选主题考虑的3个因素(1) 主题熟悉程度:主题对学习者是熟悉还是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