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警院计算机基础课外阅读第1章 计算机文化与计算思维-5蓝色巨人IBM公司发展史

上传人:东*** 文档编号:282912756 上传时间:2022-04-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警院计算机基础课外阅读第1章 计算机文化与计算思维-5蓝色巨人IBM公司发展史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重庆警院计算机基础课外阅读第1章 计算机文化与计算思维-5蓝色巨人IBM公司发展史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重庆警院计算机基础课外阅读第1章 计算机文化与计算思维-5蓝色巨人IBM公司发展史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重庆警院计算机基础课外阅读第1章 计算机文化与计算思维-5蓝色巨人IBM公司发展史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重庆警院计算机基础课外阅读第1章 计算机文化与计算思维-5蓝色巨人IBM公司发展史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警院计算机基础课外阅读第1章 计算机文化与计算思维-5蓝色巨人IBM公司发展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警院计算机基础课外阅读第1章 计算机文化与计算思维-5蓝色巨人IBM公司发展史(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人来源于中国电脑教育报蓝 色 巨 人IBM公司发展史(一) 新加坡一位资深电脑专栏作家曾经写道: “谈电脑,不能不谈IBM。”另一位日本电脑专家则更明确地断言: “电脑的历史,就是IBM的历史。”他们的这些议论,虽然有失偏颇, 但也不无几分道理。IBM公司过去和现在都是世界上最大的电脑硬件和电脑软件公司,它的历史的确包含着整个前半部电脑史,是现代电脑工业发展的缩影和化身。以电子器件划分的四代电脑, 前三代都明白无误地以IBM公司的电脑作为“代际”产品标志。美国时代周刊 称:“IBM的企业精神是人类有史以来无人堪与匹敌的没有任何企业会象IBM公司这样给世界产业和人类生活方式带来和将要带来如此巨

2、大的影响。 ”就连比尔盖茨也不得不承认: “IBM才是计算机行业的真正霸主,毕竟是它一手栽培了我。”IBM从本世纪初一个仅1300员工、负债400万美元的小企业起步,多次称霸,又多次“遇险”;它的成功取决于关键时刻敢于锐意创新,它的失误往往给电脑业界以最深刻的反思。在因特网IBM网站里, 他们自己认为,IBM公司的历史应该从CTR公司创立那天算起,但也可以追溯到霍列瑞斯制表机公司。众所周知,美国统计学家霍列瑞斯(H.Hollerith)发明了第一台自动制表机,1890年在人口普查中获得巨大成功,被誉为“数据处理之父”。1896年,他“下海”创办了制表机公司,但很快便因资金周转不灵陷入困境。19

3、11年6月15日,美国华尔街颇具冒险精神的金融投资家弗林特(C.Flent),斥资收购了制表机公司和其它两家企业国际计时公司和美国计算尺公司, 拼凑成一个名叫CTR的公司,C代表计算,T代表制表,R代表记时。然而,弗林特本人并非经营企业的行家,CTR被他胡弄得欠下一屁股债务, 几乎要濒临倒闭。弗林特想到要“捕获”一个新的经理帮他度过难关。1914年, 四处网罗人才的弗林特,把刚被美国现金出纳机公司(NCR)解雇主管经理托马斯沃森(T.Watson)招聘到公司主持业务。出生于贫寒农民家庭的沃森年方40,思维敏捷, 精明强干。 他从17岁开始就挨家挨户帮人推销缝纫机等产品,30多岁时才被NCR老板

4、帕特森收留, 慢慢爬到该公司第二把手的位置。 帕特森是美国商业史里公认的“现代销售之父”,沃森在他身边一干就是18年,学会了经营销售全套策略,后终因“功高盖主”,被老板一脚踹出了大门。沃森走马上任,手下尽是些口嚼烟叶、只会叫卖肉铺磅称和咖啡碾磨机一类的人物。他用“THINK” (思考) 的口号激励员工,培养企业团队精神,头4年便使公司收入达到200万美元,业务扩大到欧洲、南美和亚洲。沃森打心眼里讨厌CTR这个“大杂汇”式的名字,几经周折,终于在1924年,把公司更名为一个很宏伟的字号国际商用机器公司,英文缩写IBM。二战爆发不仅让IBM度过了美国“大萧条” 时代的不景气,而且让这家公司得以高速

5、扩张。战争期间,沃森与美国国防部签署合同,大量制造机枪、瞄准器、发动机等军火,公司新属工厂的2/3全部投入军需品生产,生产量扩大了3倍。1945年,公司员工达2万人,销售额猛增至1.4亿。同时,战争也使IBM第一次进入到计算机领域。1944年, 沃森出资100万, 并派出4名工程师, 协助海军军械局霍德华艾肯 (H.Aiken)博士,在哈佛大学研制成功著名的“Mark”计算机。Mark属于电磁式计算机,又称“自动序列受控计算机” ,由3000多个继电器构成。该机器长约15米,高约2.4米,自重达到31.5吨, 运算速度为每秒钟做1次加法。然而,这台机器刚出世不久便成为“昨日黄花”,用电子管组装

6、的ENIAC和UNIVAC等第一代电脑产品相继问世,使IBM面临着丧失传统制表机业务的重大危机。沃森下令迅速研制IBM自己的“最好、 最新、最大的超级计算机”。1947年,在同样花了100万美元后,IBM推出“选择顺序控制计算机”(SSEC)。然而,这台机器属于传统与创新的“大杂烩” ,12500只电子管和21400只继电器不协调地组装在一起,全长足有120英尺。它虽然代表着IBM从制表机行业迈向计算机领域,但业界却称它是“巨大的科技恐龙”,它甚至不是储存程序的计算机。70多岁高龄的老沃森声望太高,以至在美国名人录里创下所占篇幅最大、词条长达16英寸半的纪录。他不愿正视IBM掉队的事实,反而故

7、作镇静地把IBM制表机标榜为“穷人的ENIAC”;而IBM工程师几乎没有一人懂得电子技术,连总设计师也弄不懂如何安装电子管。即便如此,老沃森仍然认为:IBM在计算机这种新鲜玩艺上走到这一步已经可以了,他甚至断言说:“世界市场对计算机需求大约只有5部。”(二)50年代初,老沃森的长子小托马斯沃森(T. Watson Jr)临危受命,在公司发展方向上实施带根本性的改革, IBM开始跨越传统。孩提时代的小沃森曾是纨绔子弟,但在二战的5年里, 他参军驾驶轰炸机飞行长达2500小时,官至空军中校。战争使他学会了勇往直前和运筹帏幄,学会了如何组织和团结部属。小沃森首先提拔公司仅有的一位麻省理工学院毕业生沃

8、利麦克道尔任研究主管,聘请冯诺依曼担任公司顾问,招聘到4000余名朝气蓬勃的青年工程师和技师。当时,美国空军正在准备实施半自动地面防空工程(SAGE)计划,小沃森不失时机为IBM争取到项目,建立自动化工厂, 训练了数千名制造和装配工人。在此基础上,IBM着手研制一种在国防里具有全用途电子计算机。这是IBM首次冒险行为,仅设计和制造样机就需要300万美元,整个计划费用是这个数目的三四倍。小沃森为这台机器取名“国防计算机”,也就是后来改称IBM701的大型机,他们放弃了穿孔卡,代以自己过去不熟悉的东西电子管逻辑电路、磁芯存储器和磁带处理机,使机器运算速度达到每秒执行17000次指令。1953年4月

9、7日,IBM公司的历史揭开新的一页:以“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为首的150位嘉宾莅临IBM701揭幕仪式, 称赞这台电脑是“对人类极端智慧的贡献”。此后,IBM仰仗雄厚的人才实力,开足马力以每年12台的速度组织生产,一举扭转了被动局面。701大型机的成功,把IBM推上了研制电脑的快车道:1954年,推出适用于会计系统的IBM702大型电脑,不仅能高速运算,而且能进行字符处理,销售14台。紧接着,适应不同需要的IBM704、 IBM705型电脑相继面世,销售数达到250多台。当其他公司还在大型机领域竞争时,小沃森又果断决定开发中型电脑。1954年,IBM650中型商业电脑上市,以优越的性能和便宜的

10、价格,再次赢得了用户的青睐。这型机器的销售量竟超过千台以上。1956年美国再次大选, IBM电脑一举取代UNIVAC电脑的地位,在电视上独领风骚。此时,IBM已经占领了约70的市场,美国本土只留下以雷明顿兰德公司为首的七家公司,新闻传媒戏称美国电脑业是“IBM和七个小矮人”。1956年6月19日, 82岁老沃森离开人世。在此之前仅6星期,小沃森正式接任IBM公司总裁。1958年11月,小沃森为大型电脑IBM709隆重剪彩,这是当时用于科学计算的性能最优秀的一种电脑,也是IBM公司生产的最后一款电子管计算机。小沃森迅速将IBM的事业扩展到美国西海岸, 下令在加利福里亚圣何塞附近新建实验室和工厂,

11、委派自己信任的工程师雷诺约翰逊(R. Johnson)前往主理。中学教师出身的约翰逊是自学成才的发明家, 他带领30多名青年工程师,在不到三年时间内,为IBM创造了引人注目的技术成果磁盘存储器。 1957年, 约翰逊在新开发的IBM 305 RAMAC(会计和控制随机存取计算机)电脑上,首次配置了这种磁盘装置。大约50张24英寸的磁盘被装配在一起, 构成一台前所未有的超级存储装置硬盘,容量大约500万字节,造价超过100万美元,存取数据的速度则比过去常用磁带机快200倍。1958年布鲁塞尔世界博览会上,RAMAC以10种语言为参观者回答问题,大出风头。同年, IBM还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高级语言

12、FORTRAN, 西屋电气公司幸运地成为FORTRAN的第一个商业用户。该语言是程序师约翰巴科斯(J. Backus)的创造,他带领一个13人小组,包括有经验的程序员和刚从学校毕业的青年人,在IBM704电脑上设计编译器软件,于1954年完成。40多年过去后,FORTRAN仍是科学计算选用的语言之一。还在小沃森正式担任董事长的时候, 他就满腔热情策划IBM电脑向以晶体管为元件的方向转变, 向各地工厂和实验室发出指令说:“从1956年10月1日起,我们将不再设计使用电子管的机器, 所有的计算机和打卡机都要实现晶体管化。 ” 三年后,IBM公司推出IBM7090型全晶体管大型机, 运算速度达到每秒

13、229000次,成为第二代电脑的标志产品。美洲航空公司为它的订票系统购买了两台主机,远程连接65座城市。这是IBM公司的黄金季节,它登上了美国幸福杂志500家大企业排行榜的榜首;它创造出年销售额数十亿美元的天文数字; 在美国运转的64部电脑中,有44部是IBM生产;它的企业标志和商品标志“IBM” 三个大写字母,每个字都由八根蓝条拼成;它的销售人员,一律着深蓝色的西装,以代表公司形象。人们开始把IBM公司称作“蓝色巨人”(BigBlue)。(三)50年代末,核能研究、导弹设计和飞机制造等技术发展对计算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国原子能委员会提出需要一种高速计算机,速度比当时最好的电脑高两个数量级,

14、洛斯阿拉莫斯核武器实验室选中了IBM。小沃森董事长把设计任务交给天才的工程师史蒂芬唐威尔主持, 为这型电脑取名Stretch, 意为“扩展” 新技术的机器。Stretch实际上是一种巨型机,小沃森保证说:“扩展”的速度一定会比IBM现有的机器快100倍。IBM的设计师为此搅尽脑汁, 急中生智:元件的速度不够,就在电脑内部结构上打主意, 他们创造了一系列新方法, 如先行控制、交叉存取、同时操作、自动纠错等等,使Stretch可以同时在几条流水线上并行工作, 大大提高了机器的效率。然而,1961年,当第一台Stretch巨型机运抵洛斯阿拉莫斯时, 它没有能达到设计要求,速度只有原设想每秒100万次

15、的60。 IBM只得把Stretch价格从1350万元降低到800万, 刚够收回成本。Stretch共生产了5台,又造成2000多万美元亏损。几乎在同一时期,一家规模很小的控制数据(CDC)公司,却出人意料地宣布研制成功CDC6600巨型机。在西蒙克雷博士的主持下,CDC6600的研制费只用了700万,功能却比IBM的Stretch电脑强大三倍,运算速度达每秒300万次。IBM公司上下一片震惊。 小沃森在备忘录里激动地写道:“我们是一个资金、人员十分雄厚的大企业, 我实在难以理解,IBM为什么不能在超级电脑中领先一步?要知道,控制数据公司的研制班子,总共才34人,还包括一位看门人。”这份后来被

16、人加上看门人备忘录 标题的资料,一语道破了IBM的沮丧心境。蓝色巨人初次涉足巨型机遭受重挫,不久便退出了这一角逐领域。1963年。 IBM的发展一度呈现相对停滞,股票下降33,增长率也只有百分之几,是二战以来的最低点。 当时,小沃森已接近50岁,驾驶IBM这艘巨大的航船,使命感沉重地压在他的心头。连续几个星期焦虑的思考,他抓住集成电路闪亮登场的良机,立即上马新的研制项目。在他的心目中,利尔森是执行该计划的最佳人选。公司首席副总裁文森特利尔森(V.Learson)哈佛大学毕业,1935年就加盟IBM,不屈不挠的性格, 使他从一名推销员逐步跻身于IBM领导层。在失败阴影的笼罩下,公司许多人并不支持更新换代的决策。但利尔森坚定地说:“要干!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干!”他组建了一个工程师委员会研究新机器的方案,这个小组的名称是“研究、生产、发展系统工程委员会”,由于难以取得共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计算机应用/办公自动化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