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生成让数学课堂更精彩【摘要】意外的精彩往往源于数学课堂的动态生成在现实的数学课堂中,经常会发生与课前预设不一致的意外情况:来自老师和学生的“错误”“节外生枝”等等,面对课堂中的这些现象,如果我们能因势利导,尊重学生、信任学生、适时赞赏学生并引导学生去分析、探究并尝试解决问题,对课堂中的这种生成性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巧用“错误”资源,课前精心预设教学环节,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从而使数学课堂更精彩!【关键词】:小学数学 捕捉“错误”资源 预设生成性资源 “真实有效的课堂教学往往是不确定的,是可以预测,但无法规定的这就是动态生成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之一,它要求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来看待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不只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也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它必须是真实的,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师生在互动中即兴创造,能迸发出智慧和灵感的火花使课堂教学超越预定的教学目标,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共同提高那么,如何在新课程下对小学数学课堂动态生成进行有效引导, 使小学数学课堂的生成更精彩?下面结合课堂中常见的几种现象进行探讨,谈几点认识一、巧用“错误”资源,演绎精彩。
课堂上错误是极具课程意义的课堂动态资源错误,不管是来自老师还是学生,都是很珍贵的灵动的课程资源教师应当学会正确对待师生在学习互动中产生的错误,有效利用师生学习互动中的错误,更充分地营造数学课堂的生机与活力1、巧用学生的错误资源教育专家成尚荣说过“我们的教室就是一个允许学生出错的地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错误是必然现象,如果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只会使学生不敢去思考和发问,进而扼杀他们的探究、创新精神学生的错误往往是正确的先导,学生思维中所谓的“错误”,正是思维过程中的闪光之处 “不经风雨,怎见彩虹?”要允许学生出错,在错中悟理,学生许多错误解法的背后,往往孕育着可喜的创新因素,教师不可轻易给学生的回答判“死刑”,理解学生的异想天开,善待、宽容、理解学生的“错误”,给学生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纠错的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学生开辟一道成功之路,从而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因此,学生的错误也是教学中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如果能在课堂上及时捕捉教学过程中学生产生的“错误”信息,并加以巧妙利用,引领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知识的建构与再创造中去,课堂将会因这些“错误”而美丽,因“探究”和“解决”这些错误而精彩。
如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时,有一道题:一个梯形上底1.4米,下底3.5米,高2米,求它的面积一个学生这样解答:1.4 +3.5=4.9(平方米)这种解法引发了学生的一阵笑声,这位学生此时十分发窘教师没有直接评判对错,而是让这位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孩子的思路独特而奇妙:梯形高2米,求面积时要除以2,乘以2与除以2抵消了,实际就是上底与下底的和教师进而让学生讨论,形成共识:如果这样列式求的是上下底的和,不符合题意,正确列式是(1.4+3.5)×2÷2,但计算时可采用这种方法,比较简便此时教师再补充道,是这位同学为我们找到了简便算法这样由错误生成讨论并恰当评价,这种匠心独运的处理,不但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错误变成了宝贵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增长了智慧,学会了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使课堂在对话中生成,在辨错、改错中,引燃了学生的思维,使课堂表现出一种人文之美,使动态生成得到了升华激励学生更好地将学习热情与创造精神施2、巧用老师的失误资源教师教学产生错误显然不是好事,但难免会出现失误,这就体现了教师机智,教师要借助自己的灵感恰到好处的随机应变,注重课堂中的动态生成,使教学过程得以顺利进行。
如在上完4的乘法口诀之后,教科书以“想一想”的形式请学生编出1的乘法口诀,而学生也能联系“一二得二、一三得三、一四得四”来推理:1个2是2、1个3是3、1个4是4,那么1个1还是1,也就是1乘1得1,由此推出“一 一得一”的口诀老师也根据学生的归纳板书口诀:“一 一得一”并随手把“1×1”的得数写上,突然就有声音出来了:“老师,你写错了!”我愣了一下:不就1×1=1吗?哪错了?一看,果真是,把1×1=1写错成=2了,难怪学生说错了正想擦掉写上=1,转念一想,不如将错就错,用它作为例子给学生一个提醒?“你们能说出错误的原因吗?你会觉得为什么会这样错了呢?”学生讨论后得出:把乘法做成了加法你们昨天的作业中也有这种情况出现,现在老师把它写出来板出“5×3=8.”“为什么会这样?”学生讨论后得出,一是粗心,把得数写错;二是把乘法做成了加法;三是没有熟练做乘法还记不住口诀……老师追问:“怎样才能做到计算乘法时不会出现错误?”“熟记口诀,理解乘法意义与加法的联系”、“认真计算,细心检查”……通过一次小小的课堂失误,老师及时抓住瞬间的机遇作出及时调整,使课堂教学变得更精彩,学生易错的现象也得以改正二、课前精心预设教学环节,让生成更精彩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的发现和运用主要来自于对课堂教学的预设。
没有科学的预设,就不会有效的生成教师预设首先要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这是数学课堂动态生成的基础要分析学生的已有经验,分析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才可能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引导,对生成的信息迅速地进行判断,使生成的资源与已有的资源建立联系,才能驾驭生成的课堂教师在课前备课的时候,会有很多的预设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而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预设与生成二者是互补关系,生成往往是在充分的预设之下形成的1、预设生成资源,调整策略 课堂是开放的,教学是生成的,教学过程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实施”的过程只有高质量的预设,才有精彩的生成;没有对生成心存期待,那么预设必然僵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必然影响着活动的展开和教学的进程因此,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预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并根据教学内容预设多种教学方案,才能胸有成竹地步入课堂,才能顺着学生的思维展开教学,才能为学生的个性化的活动和发展创设更大的空间在“圆的周长”一课的教学中,老师先请学生动手测量圆形实物或图形的周长师:说说你们是怎样测量这些圆的周长的?生:我测量的是元硬币的周长,我先用绳子沿着硬币的周长绕一圈,然后量出绳子的长,就是硬币的周长。
生:我测量的是象棋子的周长,我是将象棋子在直尺上滚动一周,就知道了它的周长生:我测量的是圆纸片的周长,我先将这个圆对折,然后用绳子测量出四分之一圆周的长度,乘以4就是圆的周长生的回答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这时,还有一个画在纸上的圆没有反馈,而下面高举的小手已经很稀疏了师:要知道这个画在纸上的圆的周长,还能用刚才的办法吗?生:“行的!行的!”边说还边跑到了投影仪前,用绳子仔细地沿着圆周绕了一圈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样做方便吗?(生齐:不方便!) 这时,刚才回答“行的”学生又把手举了起来:“老师,我还有办法”话还没说完,就径直走到投影仪前,在那个画在纸上的圆上用直尺画了一条直径:“老师,我只要量出这个圆的直径,再乘以3.14就可以了”师:是什么意思?生:3.14就是圆周率师夸张的问道:圆周率是什么东西?(生大笑)生:我从书上看到祖冲之发现圆的周长大约是它直径的3.14倍这时,又有一位学生站起来补充道:我还知道这个圆周率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教室里响起听课教师热烈的掌声)师:这两位同学真厉害,知道的这么多他们认为“圆的周长大约是直径的3.14倍”,这个结论可靠吗?你们验证过吗?那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想办法验证“猜想”吧。
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正是考虑到学生测量圆的周长策略的多种可能,对教学进行了多维预设,为教学活动的展开设计了多种“通道”,为教学实施方案的动态生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当个别学生说出了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时,教师没有以个别学生的体验代替每个学生的体验,也没有置之不理,而是灵活地在“探究方法”和“验证猜想”这两种预设中选择了“验证猜想”,既照顾到学生的差异,保护“先知先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不失去原有的探究空间,从而使教学继续沿着学生的思维轨道顺利向前延伸2、预测错误,轻松驾驭课堂课堂上学生出现的错误,有些是教师能够预料到的教师通过认真钻研教材,根据学生发生错误的规律,凭借以往的教学经验,可以事先预测出学生学习某知识时可能发生哪些错误,进而针对这些可能出现的错误,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轻松地驾驭课堂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小数除法》中,学生在完成一道填空题:0.76÷0.12=6……( )时,大部分学生填的是“4”,针对这一较为典型的错误,我在备课时已经预测到了,把它作为一个判断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先判断答案是否正确,接着追问:“你是怎样发现错误的?”学生在富有启发性问题的诱导下,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很快找到了三种判断错误的方法:(1) 余数4与除数0.12比,余数比除数大,说明填“4”是错误的。
2) 余数4与被除数0.76比,余数比被除数大,说明填“4”是错误的3) 验算:6×0.12+4≠0.76,说明填“4”是错误的紧接着,我再带着学生分析,找出正确的余数由于计算时,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了100倍,虽然商不变,但余数是被除数扩大100倍计算后余下的,所以余数也扩大了100倍,正确的余数应把4缩小100倍,得0.04在这一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现实学习中选取错例,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让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自主地发现了问题,解决了问题,既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培养了学生的发现意识总之,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一个动态过程,课堂的活力来自学生动态的发展,教师必须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因素,使之成为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催化剂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教师心中要始终有个教学的整体框架,对课堂的教学进程有个清楚的定位,面对课堂中的各种生成信息,应该拥有智慧的大脑和敏锐的眼睛,用动态生成的观念,赋予数学学习生命的活力有效抓住课堂上的动态生成,让数学课堂更精彩参考文献:1、《动态生成的理论解读与案例剖析》 《教育研究》 2、《小学“生成性” 课堂的理论与实践》《山西教育》 3、《浅议数学课堂的动态生成》 《教育研究》 4. 《对小学数学课堂动态生成的几点思考》《小学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