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辅导之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上传人:碎****木 文档编号:282241583 上传时间:2022-04-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8.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政治辅导之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考研政治辅导之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考研政治辅导之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考研政治辅导之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政治辅导之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考研政治辅导之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一、熟悉对实践的巨大的能动作用实践和熟悉总是相互作用的。熟悉特殊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理性熟悉,对实践起着巨大的指导作用。理论是熟悉的高级形式,随着实践的进展和水平的提高,理论的指导作用愈益明显,它往往走在实践的前面,指导着实践活动的进程。在社会历史运动中,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更为显着。固然,理论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正确的理论对实践活动起促进作用,错误的理论的作用则恰恰相反。二、马克思主义熟悉论与唯心主义熟悉论的区分和联系马克思主义熟悉论与唯心主义熟悉论的区分在于是否成认客观事物是熟悉的对象,社会实践是熟悉的根底。其联系主要表现在主见可知论的哲学家包括

2、一切唯物主义者和彻底的唯心主义者,如费尔巴哈和黑格尔。三、感性熟悉与理性熟悉的辩证关系感性熟悉和理性熟悉是统一的熟悉过程中的两个阶段,它们既有区分,又有联系。感性熟悉和理性熟悉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质的区分。所以,“熟知不等于真知”,“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即理解它”。感性熟悉和理性熟悉又是相互联系的。首先,感性熟悉和理性熟悉相互依.理性熟悉依靠于感性熟悉,这是熟悉论的唯物论;感性熟悉有待于进展到理性熟悉,这是熟悉论的辩证法。其次,在实际的熟悉过程中,感性熟悉和理性熟悉又是相互交错、相互渗透的,考试大。一方面,感性中渗透着理性的因素。人们在获得感性熟悉时,总是以原有的学问为背景,使用已有的概念

3、和规律框架,在理性熟悉参加和指导下进展。同样接触客观事物,由于理论预备不同,感受就可能大不一样。所谓“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就是这个道理。现代科学哲学中所谓“观看渗透理论”的命题,也指明人总是以自己的历史文化为背景进展观看的。另一方面,理性中渗透着感性的因素。理性熟悉不仅以感性熟悉为根底,而且要通过感性的熟悉来说明。感性熟悉丰富的人与阅历贫乏的人相比,对事物理解的深度是不样的。黑格尔说过,对于同一句格言,出自饱经风霜的老年人之口与出自缺乏阅历的青少年之口,其内涵是不同的。四、熟悉的辩证运动过程1、熟悉进展辩证过程的原理熟悉进展过程包括;由实践到熟悉,再由熟悉到实践。在由实践到熟

4、悉的过程中,熟悉经过了由感性熟悉到理性熟悉的飞跃,这是熟悉过程的第一次飞跃;由熟悉到实践,就是用理论指导实践,改造世界,这是熟悉过程的其次次飞跃,是一次意义更重大的飞跃。只有实现了其次次飞跃,才能到达改造世界的目的,并使理性熟悉得到检验和进展。一个正确的熟悉往往需要经过实践和熟悉的屡次反复才能完成。实践、熟悉、再实践、再熟悉,循环往复,无限进展,是熟悉运动的规律。2、马克思主义关于熟悉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进展的原理人的熟悉是在实践根底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由于客观事物的进展和本质的暴露是一个过程,人的熟悉也受到实践水平和熟悉力量等因素的限制,因而人们对一个简单事物的熟悉,总是要经受由感性到理

5、性,再由理性到实践的屡次反复才能完成。客观世界的运动进展是没有终结的,反映这个过程的人的熟悉运动也是永无止境的,表现为“实践、熟悉、再实践、再熟悉”的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无限进展过程。熟悉的辩证运动,打算了主观与客观、熟悉与实践的统一是详细的、历史的。人的熟悉假如脱离了实践进展的肯定详细历史阶段,就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五、真理的详细性真理的详细性所包含的内容和要求是:真理是全面的,真理是历史的,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是在肯定时间、地点、条件下主观与客观的符合,它要受条件的制约,并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离开详细的时间、地点和条件,真理就是抽象地、无意义的。六、从熟悉到实践(未考点)从理性熟悉

6、向实践飞跃的条件(1)实现其次次飞跃要从实际动身,坚持一般理论和详细实践相结合的原则。(2)要把关于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熟悉同主体自身的需要和利益的熟悉结合起来,形成正确合理的实践观念。第三,要把理论的正确性与现实的可行性统一起来,寻求实现抱负客体的详细途径和工作方法。第四,理论必需被群众把握,内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七、真理和价值的辩证关系(未考点)真理和价值统一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之中。人类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要把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结合起来,通过肯定的自我调整来解决真理和价值的冲突,实现真理与价值的统一。首先,胜利的实践必定是以真理和价值的统一为前提的。任何胜利的实践都必定是既遵循真理尺度,又符

7、合价值尺度,并将二者统一起来的结果。其次,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定是具有价值的,最终,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熟悉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人们在实践中通过真理与价值的相互引导、相互结合、相互过渡来实现真理和价值的详细的历史的统一八、价值观与人生价值观(含思修第三章制造有价值的人生)1、哲学上的“价值”是提醒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意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它具有客观性、主体性、社会历史性和多维性的特点。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认为,价值是客体满意主体需要的关系属性,人的价值是指作为价值制造者的人自身的存在、活动及其成果对人类社会、人

8、类主体所具有的乐观意义。它从根本上说是人与社会的问题,即个人对社会的奉献和索取的关系问题。不同的社会、不同的人往往有着不同或相近的价值取向。社会价值是人的价值的主导方面,个人价值附属于社会价值。3、人生价值是一种特别的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人生价值就是人们从价值角度考虑人生问题的依据。(1)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衡量人生的社会价值的标准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奉献。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进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

9、和精神需要的满意程度。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相互区分,又亲密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冲突统一体。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进展的必要条件。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构成了个体为社会制造更大价值的前提。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根底,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一个人的需要能不能从社会中得到满意,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满意,取决于他的人生活动对社会和他人的奉献。即他的社会价值。(2)人生价值的标准及评价方法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进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作出的奉献,是社会评价

10、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劳动和奉献的尺度作为社会评价人生价值的根本尺度,是对人生价值评价根本尺度的一种详细化。在我们今日所处的社会主义社会中,衡量人生的价值,标准就在于看一个人是否以自己的劳动和聪慧才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诚奉献,为人民群众尽心尽力效劳。比拟客观、公正、精确地评价社会成员人生价值的大小,除了要把握科学的标准外,还需要把握恰当的评价方法,做到以下四个坚持:第一,坚持力量有大小与奉献须尽力相统一。其次,坚持物质奉献与精神奉献相统一。第三,坚持完善自身与奉献社会相统一。第四,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既要在坚持动机与效果辩证统一的根底上,注意其人生实践的最终结果

11、,又要全面考察其详细的人生实践历程。(3)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人生价值实现的社会条件。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动身,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全都。人生价值实现的个人条件首先,实现人生价值,应当实事求是地依据自身的条件来确定自己的人生价值目标。其次,不断提高自身的力量,增加实现人生价值的本事。第三,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作奉献。第四,实现人生价值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4、在实践中制造有价值的人生美妙的人生价值目标要靠社会实践才能化为现实。它是人生价值真正的源头活水,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山之路。对于大学生而言,在实践中制造有价值的人生具有特别的要求。(1)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2)

12、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重点真题以及主观题1.(D,1995年文第5题)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应理解为A.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B.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根底C.革命理论对革命时间具有最终打算作用D.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2.春秋时的鲁国,有姓施和姓孟的两家人,他们都有两个儿子,一个爱好学问,一个爱好兵法。他们都想以自己的学问和才能求得一个官职,挣得一份俸禄。于是施家爱好学问的儿子到了齐国,用仁义道德这一套治理国家的道理,来劝告齐国的国君。国君听了很是快乐,就承受了他的意见,并用他做了公子们的教师;那个爱好兵法的儿子到了楚国,把他那一套用兵打仗,

13、使国家强盛的方法说给楚王听。楚王听后很是快乐,不但承受了他的意见,还封他做了执法将军。这样一来,施家是有财有势,非常荣耀。而孟家虽也有两个儿子,也是一个爱好学问,一个爱好兵法,可是却过着贫困的生活。他们看到施家既富足又荣耀,非常艳羡,于是他们便到施家请教求取富贵的方法。施家便把实情告知了他们。于是,孟家的两个儿子就照着施家说的方法去求取富贵。爱好学问的那个儿子到了秦国,用仁义道德这一套来劝告秦王。秦王听了不但不承受他的道理,反而非常生气地说:“现今各国都在剧烈争斗,此时最需要的是练兵和筹办粮饷;假使用你说的仁义来治理我的国家,岂不是叫我的国家走向灭亡!”于是,便把他处以宫刑,赶走了他。孟家爱好

14、兵法的那个儿子则到了卫国,把如何用兵打仗的方法告知了卫候。卫侯听后说道:“卫国是一个弱小国家,而且夹在几个强大的国家中间。对大国,我们要服从他们,对小国,我们要安抚他们,这才是我们求得安全的方法,假使依照你说的兵法权谋去对待邻国,那我的国家灭亡的日子就不远了。”卫候没有接受他的意见,又想道:“要是让他好好地回去,他会到别的国家去劝告别的君主用兵,那我们卫国就要遭受严峻的祸害。”于是,卫候下令砍掉了他的双脚,然后把他赶回鲁国。请问:施家和孟家的状况根本一样,但结果却完全不一样。你认为这是由于什么缘由造成的?这其中包含着什么哲学道理?答案要点(1)施家和孟家的两个儿子状况根本一样,一个爱好学问,一

15、个爱好兵法,但结果完全不同。缘由是他们两家把自己的特长运用到了不同的地方。(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真理是详细的,受详细的时间、地点等条件的限制的。真理假如超出了自己的适用范围就会走向谬误。(3)这一故事告知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看清详细的条件。3.庄子在山中行走,观察一棵很大的树,枝叶茂密,伐木的人站在树旁边却不去砍它。庄子问是什么缘由,答复说:“没有一点用处。”庄子说:“这棵树正由于没有什么用处,才能活得长期,长成了参天大树。”庄子出山后,到一个老朋友家里去。老朋友很快乐,叫童仆杀鹅款待他。童仆问仆人:“一只鹅会叫,一只鹅不会叫,杀哪一只呢?”仆人说:“杀那只不会叫的,它已经没什么用了。”庄子的学生问他:“昨天山中的那棵树,由于没有什么用,就活得那么久;而仆人的那只鹅,由于没有用,却被杀死了。请问先生,有用和无用,你将处于哪一边呢?”庄子笑着说:“我将处于有用和无用之间。”请问:在庄子的思想中包含着一种什么价值观?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的价值问题上的观点与庄子的观点有何异同?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人的价值的理解?答案要点(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价值是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意关系,价值这种关系取决不于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即人的需要与物的效用。只有这两方面相互结合才能产生价值。(2)在上述庄子的故事中,表达的正是这一价值观,树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