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恶搞的特征、原因与对策摘要 本文时网络恶搞现象的特征、原因以及对策进行 了分析关键词网络恶搞特征原因对策从2006年初胡戈恶搞电影《无极》的“馒头血案”开始,越 来越多的恶搞在网络上大行其道而且愈演愈烈,越来越离谱从视 频到文本,从人物到事件,从流行歌曲到诗词歌赋,甚至公众英雄人 物等等,都难逃被恶搞的命运一、网络恶搞的基本特征恶搞是人们以调侃、幽默或讽刺的心态,运用游戏、flash 电影短片等形式,对事物(图片、文字、影视作品等)进行具有幽默、 讽喻意味的颠覆性解构行为及其创作风格网络恶搞则是指以网络为 载体对图片、文字、影视作品等进行的颠覆性解构行为1传播成本低首先,近两三年随着网络流媒体技术的发展网络视频播放 十分方便,从而导致网络空间从文字图片时代过渡到视频时代,多媒 体网络空间成型这些技术的发展和普及都为恶搞作品的创作提供了 现实可能性其次,电脑和网络技术降低了恶搞作品生产的门槛,降 低了生产制作的成本,只需耍下载几部电影或MTV的视频,进行剪辑 拼贴即可完成如胡戈用两台电脑、一张盗版碟、8天时间制作出来 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后舍男生这两个普通大学生在宿舍的假唱 表演仅用一个视频摄像头就可以完成拍摄。
恶摘作品的发布阵地如网 络论坛、博客、播客等等,也都是不需要付费的2传播速度快网络技术提供的免费传播、兼容共享、自由下载等便利,一 时之间,使恶搞成风一般来说,除了明确署名的网络恶搞作品,大 多数恶搞作品很难找到最初的制作者和传播者第…个传播者通常也 是制作者,他将制作完成的恶搞作品投放到网络上去,就像推倒了“多 米诺骨牌”的第一张牌,最初的传播者在这里起到了激活传播网络的 “第一次推动”作用每一个接受者对于下一个接受者来说都是信息 的传播者,传播者的角色被无限延伸下去3传播娱乐性强娱怎性是恶摘作品的最基本特性,是恶摘作品传播力所在, 不能给网民带来娱乐的恶搞作品会很快在网络上销声匿迹提供娱乐 是大众传播的重要功能之一,恶搞作为网络传播中流行的一种文化, 其传播内容体现了网络传播的娱乐与消遣功能受众在接受恶搞作品 的过程中享受娱乐4内容戏仿成分多网络恶搞作品的戏仿性是指它以原有历史事实、文化作品、集体情绪、大众体验、公众人物以及社会事件为母体进行再创作,它 需要借助接受者现有的认知结构并配上必要的“注脚”才能够实现对 母体意义的解构依托原有作品的文化胚胎和雏形,将原作品文本或 事件体现的意识片段拼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意象,这己经成为 恶搞最常用的创作手段。
以《夜宴——同学会惨案》为例,这个恶搞 作品在制作上充分运用了这一技巧它先是借用CCTV《焦点访谈》的 外壳,直接挪用了其制作样式、片头预告、播报方式、用语习惯、演 播室镜头、甚至是节目主持人,但却掏空该节目原本具有的真实、客 观、严肃的内涵,然后填充进一部离奇荒诞、匪夷所思的闹剧在这 出闹尉里,许多原本不相关联的人物、场景、画面、动作、语言、音 乐被有组织的拼贴在一起二、网络恶搞形成的原因从胡戈《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到《鸟笼III剿匪记》,从“后 舍男生”恶搞“假唱”到“非常真人”的“真人漫画版”,恶搞Z风愈 演愈烈一系列恶搞视频短片正以一种排山倒海之势在网络上传播, 网络恶搞涵盖了文学、艺术等儿大方面这一切聚成一种氛围,正在 形成一种新的娱乐文化形式1大环境是网络恶搞形成的“土壤”随着民众休闲娱乐的大众需求大大增加,恶搞也成为表达意 见、发表观点、展现自我、参与社会事务的重要途径2—同时,由 于电脑技术的迅速传播制作手段的方便快捷,创作不再为专业人员 独享,普通网民也可以便捷地进行创作,并同吋兼顾创意、素材等方 面,这些都为网络恶搞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另一方面,社会环境的宽松,文化多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都 为恶搞的产生和传播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90年代以后的文化在整体上 呈现出一种以个体性的欲望释放为内在基础,娱乐化为表现形态的享 乐消费文化这种与传统文化消费方式截然不同的娱乐文化之所以能 够成为当代人的生活方式重耍组成部分,当然与当前社会发展带来部 分人的大量闲暇相关同时,作为一种忙碌而紧张的竞争时代的精神 调整心理修复手段,大众也希望看到一些新鲜有刺激的东西来满足审 美疲劳的神经 2社会热点是网络恶搞发展的基础大部分恶搞视频短片,所涉及到的事件和人物与社会热点事 件、热点问题、公众人物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 就是对电影《无极》的重新解构胡戈以一种嘲弄、调侃的方式对《无 极》进行了重新解构,“解读出了陈凯歌费劲心思想表达却表达不清的 内容”其成功与陈凯歌这一名人及《无极》有很人的关系《春运帝 国》则关心民生疾苦,具有较强的现实感作品以调侃的语气将春运 困难、黄牛党猖獗等现象进行了另类解析就是最没有“内容”的“后 舍男生”对口型假唱,他们所选择的歌曲也是在乐坛上非常流行的 所有短片中所涉及到的事件、问题及人物都与现实社会中的热点事件、 焦点问题和公众人物有很大的关联,所以,才造就了那些短片及创作 者的成功,才有了那些短片能得以广泛、快速地传播的现实基础。
另 外,在网络传播环境下,随着传播渠道的多元化,专业传播组织不再 能垄断传播平台來自民间的不登大雅之堂、具有肆无忌惮风格和充满 反讽意味的“草根文化”则有了大行其道的空间3受众是网络恶捕的最大动力互联网是年轻人娱乐的犬堂,我国网民构成明显呈现低龄化 趋势互联网娱乐化、强调个性,作为网络多数用户的年轻人,他们 是恶搞作品的追捧者,也是恶搞作品的积极创作者浏览和制作恶搞 作品成为许多年轻人寻求娱乐的主要方式这些人激进、容易接收新 事物、爱好娱乐等等都是网络恶搞迅速壮大的很大动力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受众也希望看到一些新鲜的东西,甚 至是有刺激的东西來满足处于审美疲劳的神经这个时候,网络恶搞 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受众的娱乐神经恶搞俨然成为青年言说心声 的一种手段,成为青年们解构权威的一种方式,成为青年大众集体娱 乐的一种文化行为,甚至成为无名小卒一夜走红名扬天下的一条捷径 恶搞制作者在用一种亲切的甚至是暖睬的方式体验着时代的娱乐精 神虽然恶搞作品在总体技巧和思想上都还稚嫩,但在“恶搞文化” 的魔棒操纵下在受众审美的需求下,恶搞作品充斥整个网络,各式 各样的恶搞组合,石榴哥哥、芙蓉姐姐、后舍男生等恶搞人群铺天盏 地而来。
在恶搞迷中也有一部分年龄稍大的人群,但心态年轻,推崇 创新、冒险、浪漫、口由、思想多元化,厌烦因循守I口按部就班,多 从事具挑战性的新锐行业,接触的是最前端的科技信息正是这些人 掌握了恶摘文化的精华要义,并对此进行深刻剖析和利用,大胆地借 助游戏精神为外在形式,并赋予其具有冲击力的内容,最终将恶搞成 为一种文化4心理满足是网络恶搞的根本原因中国口前最人的播客网——土豆网,在2006年3月曾经开展 过主题为“恶搞”的活动,其口号就是“三月土豆让你尽情颠覆再颠 覆,化经典为神奇将电影恶搞到底我们的口号是:创意无限,恶 搞有理! ”这个活动让我们见识到了恶搞的魅力所在,无数的恶搞作品 在一瞬间就充斥了整个网络,让我们了解到了 “恶搞”的动力所在一 —崇尚创意,追求娱乐无论是热衷于恶搞的恶搞族,极力追捧恶搞 的网友,表面看来是追求娱乐的效果,但是如果将这一现象作为一个 整体向其背后挖掘,网络恶搞现象的产生究其本质还是心理因索网 上文化的自由使自由的人性在网上暴露无遗,虽然网络是虚拟的,但 是人性反而在这种方式下更充分地暴露网络恶搞对权威、明星等等 的亵渎表现出了人类某种狭小的心理,在恶搞的面纱下展现了恶搞作 者的心理满足。
受众在社会生活和工作中有巨大压力,却缺少发泄的渠道, 压力最后转化为压抑的情绪,网络恶搞提供了宣泄社会性情绪的通道, 成为减压的阀门无论是制造者还是共享者,网络恶搞提供给他们减 压的方式和减压的养料网络提供了平等的文化平台,大众的自我可 以在网上得到展示,自我实现的愿望成为受众热爱网络恶搞的动因恶搞内容往往是现实生活的折射网络的零门槛使得普通民 众能够自由进入网络文化空间,并能自由地表达内心的思想和情绪, 网络空间成为展示自我的平台网络恶搞现象也成为大众展示自我和 实现口我的平台,人性非常复杂,人性的阴暗面和促狭面都在网络恶 摘现象中展现出来但对于大众而言,重要的是自我在网络中实现, 并获得被阅读和接受的机会,从而满足了大众展示自我的愿望例如, 在中国传统节日“七夕”前后,“牛郎没钱买房,不能娶织女”之类的 恶搞成为焦点话题《恶搞国足一一大腕版》中对国足不如人意的恶习 以及赛场表现所做出的嘲讽,让“很铁不成钢”的郁闷的中国球迷酣 畅淋漓,其长久积蓄的怨愤和不满在阅读这个笑料的过程中得到了宣 泄后舍男生”系列心理动机其实就是满足自我的展示愿望,并由于 网络传播导致名声大噪,因此实现自我三、应对网络恶搞的策略1引导网络恶搞的有利因素网络恶搞现象刺激了…部分受众的创作积极性,青年是网络 恶搞文化的主要的创作主体和接受主体。
大众文化的兴盛为他们提供 了制造网络恶搞作品的舞台和生存路径一种新的媒介现象产生后, 我们应该谨慎地分析其发展的合理性1) 恶搞以“娱乐为王”娱乐是网络恶搞的最高原则,在娱乐中体现“恶搞无度,娱 乐无限”的精神离奇的人物、荒诞的情节、滑稽的动作、幽默的语 言,所有这一切共同制造了让受众不得不笑的娱乐精神网络恶搞的 对象在现实生活中往往都具有某种约定俗成的神圣性或者不易性,通 过“恶摘”,往往能在瞬间抽掉这些“崇拜物”,从而使受众体验到因 为极速心理落差所带来的刺激和快感2) 恶搞展现社会问题网络恶搞通过看似认真却是调侃的态度,运用搞笑幽默的台 词和情景,加人大量时尚元素展现当今社会问题这种方式也正在为 人们所熟悉,让人们在轻松的环境下,得到教育,收获领悟如《春 运帝国》中反映的买票难,《满城尽是加班族》中反映的自领加班过多 产生亚健康问题,都成为了网络恶搞的题材值得一提的是,网络恶 搞的批判功能是在一种轻松、搞笑的氛围中实现的,如《中国队勇夺 世界杯》,以不存在的“实事”,讽刺了中国国家队队员的无能和中国 足协的官僚作风3) 恶搞要有一定的“度”“恶搞”借助于互联网的传播,其 影响力早已超出了个人范围而波及到了整个社会。
网络恶摘”的存在 是否合理,如何扬其优而祛其害许多问题尚在探讨Z中然而,一些网络恶搞作儡毫无底线,没有尺度,恶搞成疾,无疑已成为众矢之 的,遭到了社会和公众的批评有些网络恶搞混淆是非、颠倒黑口、 篡改史实,腐蚀了优秀的传统道德观念苴表象背后实质反映出有 的青年对现有文化价值的混乱、困惑、迷茫状态我们处在一个多元 文化的发展时期,对我们来说;还有那些崇高的、庄重的传统文化不 能失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不断创新,它们也需要借助网络技术改 造其传播模式,重新发现和整理已有的文化价值2弃“恶”为善,实现良性发展(1) 强化媒体与传播者的自律改进教育方法,提高思想道德建设的针对性提高广大网民 的网络道德水平,增强网络虚拟空间的自律意识媒休要坚决抵制因 利益而丧失自己的原则,以媒体的权威和公信力引导公众文明上网, 多创造富有内涵和教育意义的网络作品、影视作品,做一个负责任的 媒体2) 加强监控体系建设对于参斧不齐的网络恶搞作品,我们应该加强网络编辑的把 关,加强对作品的内容审查,过滤不健康的思想内容绝对不能放任 自流,有效的遏制网络恶搞必须进一步优化网络监控体系,如当前 很多网站都装备了网络电子警察,一旦发现有黄、赌、毒等相关信息, 网络将会自动反映,有利于净化网络传播环境。
3)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绝大部分的网络恶擒作品,都涉及到知识产权或个人隐私权 等法律争议,但当前我国的知识产权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