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课:《送别组诗》教学反思王颖我们发现对同一主题的诗词需要两三年的时间才能背诵完,尤其到中高年级,学生积 累的量的确很大,但缺乏系统整理、归纳与提升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选取了与学生生活 实际联系最紧密的“送别”为主题,并对学生诵读过的内容作了如下分析:学生曾背诵过《赠 范晔》《山中送别》《送友人》《渡荆门送别》《赋得古原草送别》《赠孟浩然》等10首 描写友情的古诗其中《赠汪伦》《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别董大》这四首 诗均出口唐代诗人之手,均以“送别”为主题,表达了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堪称送别诗中的 极品但是这四首诗在情境、内容和情感等方面却存在着诸多不同《赠汪伦》“以歌相送”,是一曲李白与汪伦友情的赞歌,诗风激情浪漫;《黄鹤楼送孟 浩然之广陵》贝『以目相送”,多了一些绵长与悠远,比起李汪的情意,更显深情;《别董大》 则一改离别诗的悲切惜别情调,“以话相送”,豁达豪爽地劝慰朋友,体现出挚友豪放洒脱的 情怀;《送元二使安西》则“以酒相送”,犹如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不仅有依依惜别、深 情相送,还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殷祝福经过对四首诗的深入分析,最后确定以“送别”为主线,在学生初知大意的基础上,重点 导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略读《赠汪伦》和《别董大》。
通过 反复品读诗句,使学生体验到古人在送别形式上有着丰富的内涵设计思路诵读指导课不同于语文课中的诗词教学,而应该是其拓展与延伸,重在引导学生在反复 诵读中领悟内容、体验情感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 通过重点词、图片、想象、咅乐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有滋有味地诵读这四 首送别诗2. 了解在四首诗书写的送别方式:《赠汪伦》是“以歌相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是“以目相送”;《别董大》是“以话相送”;《送元二使安西》是“以酒相送”体会不同的送 别方式表达相同的送别之情3. 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浓浓的送别情意,感受友情的珍贵由于小学生没有丰厚的文学积淀,就不能枯燥地分析、机械地背诵,也不可“深挖式”地 鉴赏应当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读中入境,在读中生情本节课在学生初知大 意的基础上,以多样诵读为主线,以“回顾大意、走入诗境、感悟诗情”为总体思路,以“多 样诵读入情入境一品味语言感悟诗情一创设情境升华情感一围绕送别拓展诵 读”为教学策略,重点导读两首、略读两首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感悟到《赠汪伦》“以歌相送”,是一曲李白与汪伦友谊的赞歌;《黄 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贝胖以目相送”,多了一些绵长与悠远,比起李汪的情意更显深情;《别 董大》则一改离别诗的悲切惜别情调,“以话相送”,豁达豪爽地劝慰朋友,体现出朋友间豪 放洒脱的情怀;《送元二使安西》贝以酒相送”,犹如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不仅有依依 惜别、深情相送,还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殷祝福。
同吋在诵读中真切体会到-•样的送别情感, 不一样的送别方式课后反思一、在多样诵读中进入情境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学习语文主要是读,听别人读,白己读,七读八读,课 文读熟了,内容也就理解了整堂课我采用“以读代讲,层层推进”的形式进行教学,层进 式的以情“引读”,学生心潮逐浪高的“复读J运用多种诵读方法,做到读有层次、读有要求、 读有指导、读有评价,逐步引领学生入情入境,从而体会那不一样的离别情感二、 在品味语言中感悟诗情古诗的语言精确、凝炼,诗人十分讲究用词的精当确切、凝炼含蓄,有时一字一词,包 含极丰富的内容所以,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体味古诗语言的丰 富内涵《黄鹤楼送孟浩然Z广陵》虽只字未提送别,笔端却饱含悠悠不尽的惜别情思,创 造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境界在学生感知诗意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抓住“孤帆”“碧空 尽”等重点词语,感受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情深意长,一个“孤”字凸显二人情谊之深在学习《送元二使安西》时,播放洞箫曲《阳关三叠》作为背景音乐來创设离别氛围; 借助中国地图,学生们了解了渭城到安西3000多公里,横穿大半个中国,体会路途之遥远; 再依次出现凄凉的荒漠图片,伴随着教师深情地语言描述,体会路途Z艰险;接着引导想象: 此时王维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学生在这样特定的氛围中想彖着诗人的心境,走进了诗人的意 境。
最后通过不断地诵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品味这“酒”中所包含的友情、 不舍、担忧、祝福……三、 在拓展诵读中延伸情感“送别诗”可以说是经典诗词中的一朵奇葩古代经典的送别诗还有很多,不同的诗人描 写不同的诗境,表达着浓浓的离情别意在学生体会四首不一样的送别诗后,引导学生冋忆 以前诵读过的送别诗,以此调动学生的原有积累,从而引导他们继续诵读,继续感受和体会 朋友之间浓浓的送别情本节课师生共同走进三位诗人、四种不同的离别世界,见证了诗人与朋友的那份真挚友 谊,感受到他们替朋友担忧、为朋友祝福的那颗真诚的心,确实是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