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毕业论文(设计)步步生莲-隋唐时期莲花纹瓦当探微

ss****gk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50.50KB
约21页
文档ID:282174890
毕业论文(设计)步步生莲-隋唐时期莲花纹瓦当探微_第1页
1/21

步步生莲——隋唐时期莲花纹瓦当探微摘要关键词(中英文) 01引言 03正文第一章莲花纹瓦当概述0405第一节莲花纹瓦当的历史沿革第二节隋唐吋期的莲花纹瓦当出土情况第二章隋唐莲花纹瓦当的艺术表现形式第一节材质0607第三节造型08第四节装饰08笫三章隋唐莲花纹瓦当的审美特征第一节 寄托自然的灵动与拙朴11第二节 宽容博大的文化融合13结语15参考书冃16成型工艺摘要中国古典文化不相信完美,也不相信终极人们欣赏自然的巧夺 天工,喜欢自然的生动和灵性瓦当的制作也体现了这种古老东方的 智慧,在有意无意间营造出与泥坯相似的厚重和拙朴,这种不加修饰 的简朴并非简陋,给人们带来一种贴近天然的心灵悸动瓦当艺术告 别了战国、秦汉以来的辉煌,在政治、经济、文化相对繁荣的唐代形 成了发展的一个小高峰唐代,佛教影响进一步扩大,与中国主流文 化日益融合,受到皇室的尊崇莲花是佛教的圣物,以莲花为原形的 艺术被广泛采用并但唐代莲花纹瓦当不仅吸收了外来文化的元素, 也融入了中国传统审美精神的特质,是不同文化成功融合的典范这 也是唐代文化的最突出的特征关键词瓦当,莲花纹饰,艺术特征AbstractChinese classical culture does not believe the perfaction and the ultimate . Chinese people enjoy the natural , they love the spirituality and vivid of the natural , Vatan's production embodies the ancient wisdom of the East , This unadorned simplicity is not simple , to bring a close to the natural mind touch ・ The Vatan Art goodbye to the brilliant since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 Qin and Han Dynasty and the formation of a small peak of development in political , economic and cultural prosperity in the Tang Dynasty ・ Tang Dynasty , Buddhism influence to further expand the growing integration with the mainstream Chinese culture, by the royal family respected・ The lotus is a Buddhist sacred objects , Lotus prototype art is widely used・ Tang Dynasty Lotus the pattern Vatan not only absorbed the elements of foreign culture into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aesthetic qualities of the spirit , is a model of successful integration of different cultures . This is also the most prominent feature of the Tang Dynasty cultural ・Key wordsVatan , lotus decoration ,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引言在进入中国美术学院之前对“中国瓦”的艺术了解少之又少,但 是走进象山中心校区首先抓住我眼球的就是那层层青瓦。

各个朝代的 瓦当也就从那个时候开始吸引着我利用阴阳、黑白线条在平面空间布局就能构成生动、流畅的图案 造型,讲究“留白”的设计在虚与实、疏与密、繁与简的依存之中 找到并展现出情调与特色无论是素朴或华丽、单纯或热闹、东方或 西方、传统或民俗,这些图案造型都是源自生活中的贴近自然与审美 情趣隋唐年代曾经辉煌盖世的宗教建筑随着时间流逝,早已荡然无存, 今天只能通过这些瓦当去遥想领略当年的熄赫华丽,虽然说这些瓦当 的功能和艺术水准还不足与秦砖汉瓦相媲美,但以莲花纹为主流的瓦 当最终成熟与确立,毕竟构成了告别秦汉六朝之辉煌及瓦当艺术转 型的最后一曲完整乐章因此,着眼于在莲花纹饰瓦当的艺术特征方 面进行一次深入浅出的浅析通过资料搜集以及与老师讨论,最终我 确定了写作方向一一隋唐时期的莲花纹陶瓷瓦当探微图1」:瓦当图1.2:西周半瓦当图1.3:秦代时期的莲花纹瓦当第一章莲花纹瓦当概述第一节莲花纹瓦当的历史沿革瓦当(图1.1)又称“瓦头”,是建筑用的一种陶制 品,指的是陶制筒瓦顶端下垂的特定部分瓦当是瓦的头 端,便于屋顶流水,又起着保护檐头的作用,也增加了建 筑的美观其样式主要有圆形和半圆形两种我国瓦当产 地颇广,主要分布在古代都城、大型宫殿和陵寝里。

陕西、 河南、内蒙古等地,都是历史上箸名的瓦当产地最早的瓦当发现与陕西扶风、岐山县境内的周原遗址图1.2)东汉迁都洛阳,政治、经济中心东移自魏晋南北朝 起,我国历史上大分裂的时代,也使我国出现了第一次民族大融合东汉工商业的空前繁荣给手工业的发展带来了 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不难想象,也给砖瓦的发展与进步 提供了市场条件自东汉时佛教传入中国,魏晋南北朝直 至隋唐广为传播人们在佛教中求得寄托,佛道大盛,统 治阶级大量兴建寺庙、塔楼、石窟等,砖瓦也大量使用 在建筑装饰方面,启程前代的基础上,“在工艺表现上吸 收佛教之种种生动雕刻,饰纹、花草、鸟兽、人物之表现, 乃脱汉时格调,创新作风J '“秦代时期的瓦当中己经有莲花纹(图1. 3),但发现 很少,在两汉时期不见,魏晋南北朝时期是莲花纹瓦当的 复兴时期,随着佛教的传入,莲花纹渐多,逐渐代替了秦 汉时期的云纹瓦当"随着西方佛教的盛行,云纹则简化 变形,并且渐渐消失佛教的广泛传播也被赋予了新的含 义,早期的莲花纹受佛教影响,由素瓣莲花变为复瓣莲花,《中国花鸟装饰》倪建林广西美术出版社23页2《中华砖瓦史话》湛轩业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88页4图1.4:莲花纹饰图1.5:唐代大明宫含元 殿遗址出土的莲花纹瓦 当周围也多饰联珠纹,成为魏晋隋唐时期以及宋代瓦当的主 要装饰题材。

为什么佛教的传入会使原本不受重视的莲花纹迅速兴 起呢?那就不得不说一下佛教与莲花的关系了佛教以须 弥莲花(图1.4)自喻,把莲花作为圣洁超俗的象征莲花作为佛教最重要的纹饰则是源于佛祖诞生时前行七步, 步步生莲在佛教雕塑中,佛祖要坐在莲台之上,这也契 合于中国人对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认同隋代结束了自三国以來三百六十多年的分裂局面,使 中华民族迎来了又一次复兴隋文帝后期与隋炀帝前期, 国家富足强盛,社会空前繁荣凭借统一后的有利形势进 行了空前规模的建设,创建了犬兴(长安)和东都(洛阳) 两座规模宏伟的都城隋代开挖的大运河南起杭州,北迄 北京,成为中国南北交通大动脉,大大的促进了南方经济 的发展,加强了南北交流隋唐到五代,以及北宋早期, 莲花纹成为瓦当上最常见的一种纹饰早期的莲花瓣突 起,是双瓣;晚期渐低平,多为单瓣;到五代和宋初,莲 瓣纹变成长条状,和菊花颇为相似唐代莲花瓦当除在黄 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发现外,在新疆的一些地方和云南南诏 的遗址中也有出土从宋代开始,兽面瓦当渐渐取代了莲花瓦当,并传播 到北方的契丹、女真和西夏,延续到元明清第二节 隋唐时期的莲花纹瓦当出土情况在隋唐东都城址内,共岀土莲花纹瓦当2458件(截 止1999年底),隋唐吋期,莲花纹瓦当比较盛行,其一, 不但东西两京地区相当流行莲花纹瓦当,而且在偏僻的地 区也很流行;其二,不但宫殿、陵园和寺庙等建筑遗址中 出土大量莲花纹瓦当,民居庶宅遗址中同样出土数量可观的莲花纹瓦当。

1. 唐代大明宫含元殿遗址出土很大一部分莲花纹瓦当 (图1.5),含元殿是大明宫的前朝第一正殿,也是唐长安城的标志建筑2. 长安城兴庆宫遗址出土的莲花纹瓦当(图1.6),兴庆 宫是唐玄宗时代的中国政治中心所在,号称“南内”,为 唐代长安“三内”之一宫内建有兴庆殿、南熏殿、大同 殿等3. 唐代南诏国前期都城遗址,位于云南省大理市北7公 里太和村西南诏曾多次派遣子弟到四川成都学习,请汉 人到南诏传授学业,大量汉族农民和工匠进入南诏,南诏 境内“城池郭邑,皆如汉制”在其前期都城遗址出土的 莲花纹瓦当(图1.7)和中原的瓦当纹饰一致,证实了汉 族与少数民族文化技术的融合与交流其中莲花纹瓦当与 唐长安城兴庆宫遗址出土的完全相同4. 陕西省华阴市西岳庙出土莲花纹瓦当(图1.8),西岳 庙岀土的唐代瓦当,制发和形制皆承于前代5. 西安以及洛阳出土的唐代莲花纹瓦当(图1.9)o6. 唐代时期不仅使用大量莲花纹瓦当,莲花纹铺地砖使 用也比较普遍,在唐代长安城大明宫龙尾道遗址出土了大 量的素面及莲花纹房型铺地砖唐代的铺地烧结方砖由于 受佛教文化的影响,在各地宫殿中也都使用了大量莲花纹 铺地砖,体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第二章隋唐莲花纹瓦当的艺术表现形式第一节材质图1.6:长安兴庆宫遗址 出土莲花纹瓦当拓片图1.7:南诏国出土莲花纹 瓦当图1.8:西岳庙出土莲花 纹瓦当图1.9:洛阳出土的莲花 纹瓦当瓦当的种类很多,就质料区分:瓦当主要有灰陶瓦当、 琉璃瓦当(图2. 1)和金属瓦当灰陶瓦当最古老,也最普通,从西周到明清始终是瓦 当中最主要的品种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还原法焙烧 砖瓦的国家,早在四千一百年前我国的先民们就掌握了用 还原法烧制瓦的技术我国一直沿用还原法焙烧砖瓦, 因而早就了我国儿千年来的青砖青瓦建筑,也形成了独特 的东方建筑风格,如保留的明清村落、江南古镇、徽派建 筑等均是以青砖青瓦为特色大约唐代以后出现了琉璃瓦当琉璃瓦当是在泥质瓦 坯上施釉烧制而成的,颜色有青、绿、蓝、黄等多种,都 是用于等级较高的建筑物唐三彩”(图2. 2)应用于瓦当制作,“唐三彩”多 以黄、赤、绿三色为主,色泽艳丽富有生活气息,色釉浓 淡变化、互相浸润、斑驳淋漓,种具有唐代的独特风格 含元殿遗址中发现了绿釉、墨绿釉的琉璃瓦,在其上似乎 已经采用了 “唐三彩”的技艺第二节成型工艺一. 捏制最早的瓦当出现在陕西扶风岐山县境内的周原遗 址,当时的由于受到生产力与技术的限制,所以瓦当只能 通过盘泥条制作,还在瓦当上涂红,此方法在后来的秦汉 时代得到继承。

隋唐时期的出土情况中很少发现通过泥条 制作的莲花纹瓦当,由于需求量的增多以及生产技术的提 高,隋唐时期的大部分瓦当都由模具制作而成二. 模具图2.1:现代仿古琉璃 瓦当图22 “唐三彩”马陶 塑图2.3 :莲花纹瓦当模具压制当面吋将瓦当范具(图2.3)平放,图案朝 上固定好,在上面撒些干灰或涂抹浆液,以防粘连;之后 取一团己练好的泥拍成饼状,在范具上按压抹平,制成瓦 3《中华砖瓦史话》湛轩业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81页图2.4:秦代云纹半瓦当图2.5:唐代初期莲花纹圆形瓦当图2.6:西岳庙岀土阳线刻单瓣莲花纹瓦当图2.7:印章石头上 浮雕当坯;然后将多余的泥上折90度,以备续接瓦筒;瓦筒 及后端搭接做好后,还需经。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