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女高师周刊》再识女高师音乐系2005隹初,由于写作毕业论文的需要,笔者前往北京大学图书馆民 国期刊阅览室查阅资料,意外地发现了一份上世纪20年代出版的《北京 女子高等师范周刊》这份校级报刊详细地记载了 1922至1924年间女高 师的教育全貌从学校的公函到组织大纲,从新闻纪要到教学研究,从音 乐系的招生简章到毕业音乐会节目单,均历历在目它不但为课题的研究 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也刚好填补了这一阶段史料的空白这份珍贵 的报刊,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内也没有收藏,它是研究整个女高师历史的一 份极具价值的原始史料,也是笔者在两年多的研究时间里发现的内容最 多、价值最高的一批史料《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周刊》(以下简称《女高师周刊》)为黑白4开版 (创刊号为红字,见彩插4),双面印刷,每周六(日)出版一期,每期8版, 三年间几乎从未间断报刊主要包含启事通告、新闻纪要、教育研究、文 艺作品四大类内容,其中启事通告用于公布部令、公函等官方文件,新闻 纪要用于发布全校重大活动的预告,教育研究主要为女高师附属小学、中 学的教师交流教学心得,文艺作品则经常发表小说、游记等文学作品刊 登的内容详细而丰富北大图书馆内保存了从1922年10月10日到1924年6月29日近三 年来《女高师周刊》第1至73期中的58期。
报纸分两本收藏,第一本刊 头为《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周刊》,内含第1至21期中的18期报纸;第二 本刊头为《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周镌》,内含第22至73期中的40期,均用 黑色纸质硬皮装订成册虽然其中缺失了 15期,但保存下来的每期报纸 都完整无缺从最后第73期报纸的版面来看,它似乎并不是该刊的最后 一期,但它出版的时间止处于女高师升格为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简称 “女师大”)的转折时期,它或许就是女高师时期的最后一份校刊从这 个时间我们也可以推知,女高师正式更名为女师大应该是1924年7月以 后的事情在笔者搜集的资料中,1922至1924年正是女高师音乐系的资 料最匮乏的时期,这份报刊的发现刚好弥补了这一空白《女高师周刊》中汇集了音乐系的诸多史料,其中有1924年的招生 简章与“课程分配表”,有“学校音斥系第五次演奏会秩序单”、“第一次 毕业音乐会预告”、女声合唱曲《别校辞》的歌词,以及《本校纪事》、《本 校一览表》、《女高师暂行组织大纲》、《女师大组织大纲》等行政纪要中有 关音斥系的点滴记录,这些崭新的内容重现了 20世纪20年代中国女子专 业音乐教育的概貌一、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音乐专科招生考试(1924)有关女高师音乐系招生考试的情况,笔者尚未在学术界见到相关的资 料。
目前仅在曹安和先生的传记中提到,入学前需考钢琴、听音和作文三 科《女高师周刊》中的一份1924年《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咅乐专科招 牛简章》(以下简称《简章》),成为我们了解女师大音乐系招牛情况的唯 一资源该《简章》刊发于《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周镌》第72期(民国十三年6 月22日)第1版,此时女高师刚刚于5月升格为“女师大”从《简章》 名称来看,音乐系是按照专科标准制定入学考试的,也就是说,音乐系在 女师大被定格为专科级别1920年9月,新成立的女高师音乐系招收了第 一届师范生,1924年6月也正是这届学生毕业的时间,辞旧迎新,这次招 牛迎来了音乐系的第二届学员,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女师大的第一届新大 学生《简章》从招生目的、名额、投考资格、报名、检查体格、试验FI期、 试验科目、入学手续、毕业标准、课程、纳费等11项内容介绍了女师大 咅怎系的招生章程,为我们全面地了解当时音斥系的招生情况提供了充足 的材料一)招生目的《简章》第一项明确说明:“本专科以养成高初级中学音乐教员及发 展女性特长为宗旨”培养“中学音乐教员”是萧友梅、杨仲了最初创办音乐科时就定下的 目标,其目的在于为中学、师范输送一批高水平的专业师资人才,这也正 是音乐系设在高等师范学校的基本用意。
由此我们也可以推断,音乐系在 创立之时,很可能也明确表示了“以养成高初级中学音乐教员”这一宗旨发展女性特长”,应当指的是基于女性在音乐和教育方面的天然优 势而提高其音乐水平与教育技能这是一个十分新颖的话题在中国,传 统封建思想对女子读书和学习音乐都有着极大的偏见,女子学艺更是常人不齿的事情在20世纪20年代,能够看到女性学习音乐具有天然的优越 性的人不多,以发展女性特长作为办学宗旨之一的教育机构更是少之乂 少从某种意义上说,音乐系在培养女性艺术人才方面开启了一扇新的大 门从20年代中期起,这种专门培养女子艺术人才的教育机构已经在中 国出现了二)投考资格第二届招生的人数计划不超过28人,投考学生必须毕业于中学或师 范学校,即“旧制中学校或完全师范学校毕业生”同时,由于当时的新 式中学存在3种学制:四二制、二四制、三三制,因此,凡在这三类学校 里修满4年学业的中学牛也可报名参考报名时间定于1924年7月1日 至16 口,投考者在报名时须验证毕业或修业证书,还要进行体检,然后 才能参加考试三)考试内容此次入学考试设有两个考点,7月10日起在位于上海小西门黄家阙的上海艺术师范学校举行,7月21日起在本校举行,两次考试内容一致。
其考试科目有:(1)国文一一作文解释文义、(2)英文一一文法、翻译;⑶历史;(4)物理;(5)数学;(6)音乐:听觉试验,简谱译为止谱, 读谱弹奏左右手不同谱号的风琴谱或钢琴谱很显然,在这6个科目的考试中,前5科为文化知识考试国文、英文、历史、物理、数学,文理兼修,没有重文轻理,这与我们当代高中文 理分家的教育模式不同,与当今艺术院校考试重文避理的模式更不同在最后一科音乐专业的测试中,只考3项内容:(1)听觉试验,应类 似于现在的视唱练耳考试,但程度不会太深,基本上是以检测听觉的灵敏 程度、辨音能力等为主;(2)简谱译为正谱,即译谱,把简谱翻译成五线 谱,以此来考核学生的乐理水平;(3)读谱弹奏,相当于现在的钢琴(包括 脚踏风琴)演奏《简章》中还指明要弹奏不同谱号的乐谱,这也意味着学 生需掌握基本的五线谱读谱能力和基本的钢琴技能从这3项内容来看,这轮考试的程序比较简练,但它抓住了两个专业 的考核点,一是“听觉”,二是“弹奏”有了这两个基础,学生的专业水 平基本能够有所保障况且,一项“译谱”工作更能检测出考生对咅乐基 础理论的掌握情况因此,音乐专业方面的考试并不失考核水准当然,由于当时条件有限,也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圆满地参加这3项考 试的。
例如,曹安和在这次考试中,由于她从未见过钢琴, 自然无法考 核“读谱弹奏”这一项但萧友梅因见她耳朵的辨音能力强,国文中的作 文也颇具思想,便破例予以录取事实也证明,曹安和在日后的学习中以 中国传统音乐见长,成为我国音乐学界一位卓有建树的民族音乐学家可 见,音乐系的考试还是具有一定的弹性,这个弹性的标准就是音乐的真实 才能所谓“不拘一格降人才”就是这个道理吧四)入学及就读考牛通过入学考试被录取后,报到时须由两名保证人随同到校,先填写具愿书及保证书,并缴纳保证金后,学生方能入学入学后学生不用交 学费,但需缴纳琴租、体育费、膳宿费、书籍讲义及乐谱费音乐系暂定 学制为5年,“以修足180学分为毕业”,但最终毕业年限还要根据学生每 年修毕的学分来缩短或延长英中“第一学期为试学期,在第一学期内经 音乐系主任教授认为无学音乐能力者得命其退学”据曹安和回忆,该年 共有20人入学,但一年后只留下12人,直至毕业可见,“试学期”并 不是虚设,萧友梅对学生的要求还是相当严格的综上所述,从整体招生情况来看,女师大音乐系的第二次招生工作已 经具有了比较完整的设想,它在对人才的考核、选拔、以及教学等环节中 都已积累下了一套完整的经验。
在经历了将近4年的磨合之后,音乐系的 工作已经步入正轨,音乐系的教学有了新的起色也正是在这一次考试中, 有一批出色的音乐人才走进了音乐系,为自己日后的艺术道路敞开了一扇 天窗,逐渐成长为中国音乐史上杰出的女音乐家二、女师大音乐系的课程设置(1924)在《简章》发布的同时,还公布了音乐系未来5年内的课程规划,即《音乐专科课程分配表》,它们刊登于同一期《女高师周刊》上从这份翔实的课程表中笔者惊讶地发现,仅仅三年多的时间,女师大 音乐系的教学竟然有了焕然一新的变化,不但课程的分类进一步细化,科 冃也更加丰富,咅斥系更加成熟了从新的课程表里我们可以看到,音乐系将课程分为了5大类:共同必修科课程、教育科学科课程、主科必修科目、普通音乐课程和选修科目, 其中教育科学科课程是从原“共同必修科目”中分离出来的,主科必修科 目为新开设的一个门类,与普通音乐课程综合起来相当于原“必修科目” 在这5类新的科目中,设置的课程也有了很大的调整第一,教育学方面的课程全部从共同必修科目中分离出來,组成一个 独立的教育科学科这类学科的独立无形中提升了教育学理论在教学中的 重要地位,它更强化了师范大学以“师范教育”为宗旨的教育重心,使得 音乐系的师范特色更加鲜明了。
与原有教育方面的课程相比,新的学科在 教育学、教育史、实地教授的基础上增加了教授法、教育行政,将原来的 心理学划分为普通心理、教育心理两门课程,并取消了伦理学其中,教 授法可能是原来的指挥(唱歌教授法)课,教育行政则在北大音乐传习所中 已出现过第二,共同必修科在原有的国文、英文两课的基础上,增添了自然科 学通论、文明史、神话史(Mythology)及歌剧史4门课程,又将原来的选 修课“体操”选了进來新增添的4门新课,即便在我们当今的音乐院系 中也是十分新颖的课程了,这也许是身处综合性大学才能享有的一个优越 条件如果说文明史、神话史及歌剧史与音乐的关系还较为紧密的话,自 然科学通论似乎显得有些牵强然而从中我们乂一次看到,中国在20世 纪初的人才培养中,多元的知识结构己经成为中学教师(包括音乐教师在 内)的内在要求,这更加符合人才自身全面发展的规律从这一点来说, 这则教学大纲的制定者是真正具有远见卓识的第三,主科必修科目的开设,是女师大音乐系向专业化教育拓展的一个新起点设立主科,就意味着学生们在主修专业上已经有了明确的划分音乐科设立了两个主修方向,一是钢琴,二是理论钢琴的主科课程包含 钢琴视奏与合奏练习两项,理论的主科课程则有自由作曲、配置法、钢琴、 对位法、指挥练习,明显是倾向于作曲理论的主科。
这种专业方向层面的 划分,首先说明了音乐系设计者的办学思路变得更为清晰,对人才的培养 有了更明确的定位其次,这种划分更增强了咅乐系的专业性,提高了学 生的专业水平,也就是提高了未来中学音乐师资或音乐工作者的专业水 平萧、杨二人创立音乐系的初衷再一次向前迈进了一步第四,在普通音乐课程中,新增加的本国乐器和译谱让我们看到了中 国传统音乐在现代专业音乐教育中的兴起本国乐器”是从箫、笛、月 琴、琵琶四件传统圧器中任选一种来学习,有趣的是,日后迅速崛起的代 表性乐器二胡却不在此列译谱注明是将“国乐曲谱译为五线谱”,“国乐 曲谱”应当是指工尺谱将工尺谱译成五线谱,这是一个对中西方传统音 乐文化综合学习的独特手段,它对于人们更好地了解中西方音斥文化的差 别,更深刻地领会中西方音乐文化的精髓,都冇着极大的帮助第五,咅爪系的选修科冃已从原来的舞蹈、游戏、体操变为了图画、 第二外国语(法文或德文)、舞蹈,它更注重文化色彩了总而言之,女师大音乐系在经历了 4年的学科建设后乂恰逢院系升格, 这样一个良机为它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新一次的升迁中,音乐系 已渐渐舍弃了日本教育体制中的一些课程,而向着更为系统化、并且带有 本国色彩的新式教育体系发展了。
曹安和先生说我国现代专业音乐教育创 始于女高师音乐科,确切地说,女师大音乐系已经建立了 “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