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 6.2 学生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练习(含解析)(新版)北师大版

上传人:ET****1 文档编号:281974549 上传时间:2022-04-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 6.2 学生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练习(含解析)(新版)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 6.2 学生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练习(含解析)(新版)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 6.2 学生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练习(含解析)(新版)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 6.2 学生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练习(含解析)(新版)北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 6.2 学生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练习(含解析)(新版)北师大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 6.2 学生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练习(含解析)(新版)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 6.2 学生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练习(含解析)(新版)北师大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6.2 学生实验-凸透镜成像规律一、夯实基础1.(2018烟台)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焦距为10cm,当蜡烛从如图所示的A位置逐渐移到B位置的过程中,像距及其像的变化情况是()。A像距增大,像变大;B像距减小,像变大;C像距减小,像变小;D像距增大,像变小【答案】A。【解析】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将点燃的蜡烛从A位置逐渐移到B位置的过程中,由于物距减小,则像距变大,像变大。故选A。2(2018淄博)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在凸透镜后20cm的光屏上出现一个等大倒立的像,如果将蜡烛移动到凸透镜前25cm处,则()。A光屏上会出现倒

2、立放大的实像;B将光屏靠近凸透镜一段距离,光屏上会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C将光屏远离凸透镜一段距离,光屏上会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D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均找不到像【答案】B。【解析】距离凸透镜20cm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与物体等大的像,所以v=20cm=2f,则f=10cm;A、若现将蜡烛移至透镜前25cm处时,此时物距u=25cm,则物距u2f,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错误。B、C、D、如果将蜡烛移动到凸透镜前25cm处,物距增大,像距减小,所以应该将光屏靠近凸透镜一段距离,光屏上会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正确,CD错误;故选B。3(2018枣庄)近年来流行一种“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

3、拍带来方便,如图所示,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神器”可以()。A增大像距;B增大像的大小;C缩短景物到镜头距离;D增大取景范围【答案】D。【解析】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自拍神器”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增大物距,减小像距,减小人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4(2018临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等大的实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B将蜡烛移动到20cm刻度处,移动光屏可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C将蜡烛移动到35c

4、m刻度处,为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应向右移动光屏;D将蜡烛移动到45cm刻度处,为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应向右移动光屏【答案】C。【解析】A、由图可知,此时的物距为20cm,成的是倒立、等大的实像,则u=2f,故f=10cm,故A错误;B、将蜡烛移动到20cm刻度处时,物距为50cm20cm=30cm2f,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错误;C、将蜡烛移动到35cm刻度处,u=50cm35cm=15cm,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像距应大于二倍焦距,故应向右移动光屏,才能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故C正确;D、将蜡烛移动到45cm刻度处,u=50cm45cm=5cm,物距小于焦距,成

5、正立、放大的虚像,故光屏上接收不到像,故D错误。故选C。5.(2018聊城)(多选题)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虚像;B.在平静的东昌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这是光的反射现象;C.烛焰经凸透镜成实像时,当烛焰靠近透镜,烛焰的像一定远离透镜;D.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红、绿、蓝三种色条合成的【答案】BCD。【解析】A、“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实像,故A错误;B、在平静的东昌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正确;C、烛焰经凸透镜成实像时,当烛焰靠近透镜,物距减小,像距变大,烛焰的像一定远离透镜,故C正确;D、电视画面的颜色

6、是由红、绿、蓝三种色条合成,故D正确。故选BCD。6.(2018菏泽)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物体距凸透镜10cm时,成正立、放大的实像;B.当物体距凸透镜20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当物体距凸透镜35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当物体从距凸透镜20cm处远离凸透镜时,在凸透镜另一侧所成的像逐渐变大【答案】B。【解析】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进行分析解答。A. 当物体距凸透镜10cm时,即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错误;B. 当物体距凸透镜20cm时,即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正确;C. 当物体距凸透镜35c

7、m时,即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错误;D. 当物体从距凸透镜20cm处远离凸透镜时,即物距大于焦距,且逐渐变大时,像距会变小,像也变小,故D错误;故选B。7(2018青岛)如图,F1、F2分别为凹透镜和凸透镜的焦点,且两透镜的左焦点重合,请画出图中光线经透镜折射后的完整光路。【解析】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反向延长通过焦点,该光线正好是通过凸透镜的焦点,经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如图所示:8(2018泰安)如图所示,入射光线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在答题卡上画出通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解析】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过焦点,由此可以确定

8、该条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故画图如下。9.(2018聊城)根据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在图甲中的方框内画出适当类型的透镜。【解析】图中从焦点发出的光线,经透镜后变为平行光线,因此该透镜为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如图所示:10.(2018滨州)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现律”的实验,(1)前面学过,物体离照相机的镜头比较远,成缩小的实像,物体离投影仪的镜头比较近,成放大的实像,物体离放大镜比较近,成放大、正立的虚像。据此小明据出的问题是,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有什么关系?(2)如图甲,小明让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cm。(3)小明所用实验装置如图乙

9、所示,若将凸透镇放在光具座刻度50cm位置处不变,把蜡烛放在刻度10cm处,利用此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制成的光学仪器是(选填“照相机”、“放大镜”或”投影仪”)(4)如图丙所示是小明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成像时的像距v和物距u关系的图象,由图象可知成实像时物距逐渐减小,像距逐渐。当u2f时,物体移动速度(选“大于”、“小于“或“等于”)像移动的速度,当fu2f时,物体移动速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像移动的速度。【答案】(1)物距;(2 )10.0;(3)照相机;(4)增大;大于;小于。【解析】(1)根据物体离照相机的镜头比较远,成缩小的实像,物体离投影仪的镜头比较近,成放大的实像,物

10、体离放大镜比较近,成放大、正立的虚像。据此小明据出的问题是,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有关;(2)由图中,平行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到一点,说明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光屏上得到的最小、最亮的光斑便是凸透镜的焦点,所以焦距为20.0cm10.0cm=10.0cm;(3)由于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当物体在15cm处时,物距为50cm10cm=40cm,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是照相机的原理;(4)如图丙所示是小明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成像时的像距v和物距u关系的图象,由图象可知成实像时物距逐渐减小,像距逐渐增大。当u2f时,物体移动速度大于像移动的速度,当fu2f时,物体移动速度小于

11、像移动的速度。答案:(1)物距;(2 )10.0;(3)照相机;(4)增大;大于;小于。二、提升训练1.(2018湖州)小华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另一侧的光屏移动到距凸透镜10厘米处时,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接着把光源换成蜡烛,调整好相关器材的高度,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央50厘米刻度线处,移动蜡烛到光具座的左端并点燃,再移动光屏至如图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中央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通过移动蜡烛及光屏的位置,下列成像情况符合实际的是()。A若蜡烛放置在10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不能呈清晰的像;B若蜡烛放置在30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

12、上呈清晰缩小的像;C若蜡烛放置在35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放大的像;D若蜡烛放置在45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放大的像【答案】C。【解析】A、若蜡烛放置在10厘米刻度线处,物距u=50cm10cm=40cm,满足u2f,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呈清晰的像,故A错误;B、若蜡烛放置在30厘米刻度线处,物距u=50cm30cm=20cm,满足u=2f。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故B错误;C、若蜡烛放置在35厘米刻度线处,物距u=50cm35cm,满足2fuf,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移动光屏,

13、可在光屏上呈清晰放大的像,故C正确;D、若蜡烛放置在35厘米刻度线处,物距u=50cm45cm=5cm,满足uf,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故D错误。故选C。2.(2018广安)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岸边的人在水中所成的“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B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虚像,物体离平面镜越近像越大;C使用投影仪可以在屏幕上形成正立放大的实像,光在屏幕上发生了漫反射;D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可用来矫正近视眼【答案】D。【解析】A、“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错误;B、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物体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不会变大,故B

14、错误;C、投影仪可以在屏幕上形成正立放大的实像,为了使各个方向的人都能看到屏幕上的像,故光在屏幕上要发生漫反射,故C错误;D、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因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近视眼应该配戴凹透镜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故D正确。故选D。3. (2018黔南)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1)图甲中蜡烛恰能在光屏成清晰的像,所成像的特征是(选填“正立倒立”、“放大缩小”或“实像/虚像”)。(2)该小组同学根据实验记录,绘制了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u跟实像到透镜的距离v之间的关系(如图乙),则凸

15、透镜的焦距为cm。(3)若在蜡烛和凸透镜中间,给凸透镜带上近视镜,则将光屏向(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上仍可能出现清晰的像。【答案】故答案为:(1)倒立放大的实像;(2)10;(3)右。【解析】(1)由甲图可知此时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像距大于物距,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2)由乙图可知当u=v=20cm时成等大的实像,此时u=2f=20cm,故f=10cm;(3)近视镜是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戴上近视眼镜时”光线会延迟会聚成像,像距增大,光屏应向右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实像。故答案为:(1)倒立放大的实像;(2)10;(3)右。4(2018临沂)为加强交通管理和社会治安,临沂市安装了“海燕系统”,该系统具有跟踪、抓拍及人脸识别功能。如图所示,系统摄像机的镜头是透镜,拍摄时车辆和行人离镜头的距离应满足的条件是。【答案】凸;u2f。【解析】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头,拍摄时车辆和行人离镜头的距离应满足的条件是u2f。故答案为:凸;u2f。5(2018东营)东营市开展了“红色电影进社区”活动,受到居民好评。电影放映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