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第二次联考数学(理)试题(解析版)

上传人:杨*** 文档编号:281974094 上传时间:2022-04-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00.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第二次联考数学(理)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届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第二次联考数学(理)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届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第二次联考数学(理)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届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第二次联考数学(理)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届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第二次联考数学(理)试题(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第二次联考数学(理)试题(解析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届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第二次联考数学(理)试题(解析版) 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数学(理)试卷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若(为虚数单位),则复数()A.B.C.D.【答案】B【解析】由可得:,故选B.2.设集合,则中的元素个数为()A.B.C.D.【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意列表计算所有可能的值,然后结合集合元素的互异性确定集合M,最后确定其元素的个数即可.详解:结合题意列表计算M中所有可能的值如下:观察可得:,据此可知中的元素个数为.本题选择C选项.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集合的表示

2、方法,集合元素的互异性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转化能力和计算求解能力.3. 已知命题直线过不同两点、,命题直线的方程为,则命题是命题的()第页 1第页 2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意结合两点式直线式方程的特征即可确定正确的结果.详解:方程表示经过点、的两点式方程,直线的两点式可得表示经过任意两点的直线,据此可得:命题是命题的充要条件.本题选择C 选项.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两点式直线方程的应用范围,充要条件的判断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转化能力和计算求解能力.4. 九章算术是人类科学史上应用数学的最早巅峰,书中有

3、这样一道题:“今有大夫、不更、簪褭、上造、公士,凡五人,共猎得五只鹿.欲以爵次分之,问各得几何?”其译文是“现有从高到低依次为大夫、不更、簪褭、上造、公士的五个不同爵次的官员,共猎得五只鹿,要按爵次高低分配(即根据爵次高低分配得到的猎物数依次成等差数列),问各得多少鹿?”已知上造分只鹿,则公士所得鹿数为 ( )A. 只B. 只C. 只D. 只【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意将原问题转化为等差数列前n 项和的问题,然后结合题意整理计算即可求得最终结果.详解:设大夫、不更、簪褭、上造、公士所分得的鹿依次为,由题意可知,数列为等差数列,且,原问题等价于求解的值.由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可得:,则,数列的公差为,故.即公士所得鹿数为只.本题选择C 选项.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数列知识的综合运用,意在考查学生的转化能力和计算求解能力.5.函数的减区间为( )A.B.C.D.【答案】D【解析】函数的定义域为,由题得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