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论语》一课一练----008周而不比

上传人:大江****尽 文档编号:281972563 上传时间:2022-04-25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5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选修《论语》一课一练----008周而不比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选修《论语》一课一练----008周而不比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选修《论语》一课一练----008周而不比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选修《论语》一课一练----008周而不比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选修《论语》一课一练----008周而不比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选修《论语》一课一练----008周而不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选修《论语》一课一练----008周而不比(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周而不比(学生版)班级: 学号: 姓名: 梳理积累通假字(写出本字,并解释)1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 ( )实词(解释加点的词)1君子周而不比 ( )2小人比而不周 ( )3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 )4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 )5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 )6人焉廋哉 ( )7人之过也,各于其党 ( )8观过,斯知仁矣 ( )9友直,友谅,友多闻 ( )10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 ( )11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 )12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 )13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 )14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 )15不可则止,毋自辱也 ( )16君子

2、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 )虚词(指出词性,说明用法或解说意义)1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 )2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 )3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 )4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 )5人焉廋哉 ( )6人之过也,各于其党 ( )7观过,斯知仁矣 ( )8好行小慧,难矣哉 ( )9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 )10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损矣 ( )11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 )12以德报怨,何如?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13以德报怨,何如 ( )14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 )15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 )16事君数,斯辱矣;

3、朋友数,斯疏矣 ( )17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 ( )18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 )特殊句式(写出句式名称、并翻译)1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 )2人焉廋哉? ( )3群居终日,言不及义。 ( )4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损矣。( )5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 )6以德报怨,何如? ( )7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 )8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 )9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 ( )温故知新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 】1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人焉廋哉 B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损矣C事

4、君数,斯辱矣 D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 【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矜而不争 矜:自夸 B人焉廋哉 廋:隐藏、藏匿。C友直,友谅,友多闻 谅:诚信 D朋友数,斯疏矣 斯:就【 】3下列各句中的“而”的意义和用法与“小人比而不周”中的“而”相同的是A忠告而善道之 B躬自厚而薄责于人C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D君子矜而不争【 】4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B视其所以 观其所由C以德报怨,何如? 君子不以言举人D人之过也,各于其党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 】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活用特点与“唯仁者能好人”的“好”相同

5、的是:A久而敬之 B晏平仲善与人交C事君数,斯辱矣 D观过,斯知仁矣【 】6下列倒装句式的性质与例句“何以报德”不相同的一项是:A人焉廋哉? B躬自厚而薄责于人。C群居终日,言不及义。 D以德报怨,何如?【 】7下列对课文语句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2.14) 小人结党营私,与人相勾结,不能与大多数人融洽相处;而君子则不同,他胸怀广阔,与众人和谐相处,从不与人相勾结,这种思想在今天仍不失其积极意义。B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2.10)孔子认为,对人应当听其言而观其行,还要看他做事的心境,从他的言论、行动到他的内心,全面了解观察一个人

6、。C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14.34)孔子是说,不以有旧恶旧怨而改变自己的公平正直,也就是坚持了正直,“以直报怨”强调了报答怨恨的方式。D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 (12.23)孔子这里所讲的,是对别人作为主体的一种承认和尊重。8补充下面的名句。(3分,任选3题。)子曰:“志士仁人, ,有杀身以成仁。” 子曰:“ ,小人喻于利。”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 ,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子曰:“知者乐水, ;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曾子曰:“ ,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二、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15.17)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15.15) 三、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4分)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12.23)子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4.26)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2.10)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15.23)结合以上文段,请概括孔子的交友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