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探索与思考-开题报告

上传人:杨*** 文档编号:281966426 上传时间:2022-04-2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0.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探索与思考-开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探索与思考-开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探索与思考-开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探索与思考-开题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探索与思考-开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探索与思考-开题报告(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探索与思考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探索与思考开题报告日期:2004-04-08 来源:崇川区教研室虹桥小学作者: 字体:大中小一问题的提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是主渠道。教师要在各科教学中精心设计,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小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除了应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数学知识以外,还担负着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历史重任。但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忽视知识的发

2、生过程、忽视情意教学目标、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现象,从而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负担过重,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匮乏,极大妨碍了全体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得到质疑。如何探索一条适合学生生动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品质培养的教学路子,成为新时期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面对的新课题。无论是创新还是动手操作都是现有教育中忽视了的或者说不太重视的两个方面。教育在“三个面向”,要培养学生做“四有”新人,使之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成为个性鲜明,各具特色的人才,小学数学教学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创新离不开动手操作,另一方面动手操作中也会滋生出创新的成份。数学课堂

3、应成为学生主动探求的过程,学生创造性活动的过程。通过教学过程,使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潜能、个性品质,得以全面展现,以促进人格的发展。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创新思维能力培养走向系统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探索其规律为同类研究实践与理论依据。其意义是为学生的未来学习提供必要条件,同时促进教师自身创新能力,增强教育科研意识与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二理论依据和课题的界定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全党和全社会都要高度重视知识创新、人才开发对知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使科教兴国真正成为全民族的广泛共识和实际

4、行动。”培养和造就创新人才的基本途径是教育,只有确立新的教育质量观才会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给予高度重视;才会深刻地认识到,没有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就是没有培养出能够适应21世纪要求的人才,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学会生存中指出的:“人们对讨当今世界性问题和挑战的能力,归根到底取决于人们能够激发和调动的创造力的潜力。”创造力的核心就是创造思维的培养。德国心理学家思斯特卡尔西在人论一书中论证了这样一个命题:“人性本不是一种实体性的东西,而是人自我塑造的一种过程,真正的人性无非就是无限的创造性活动。”我们所有的人都具有惊人的创造力,所以,我们的教育就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人类已经形成的知识,

5、更需要引导学生知道这些知识是如何被发现的;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一些现成的理论,更要引导他们去发现新的知识。按社会教育学的观点来看,教育的过程,就是使人逐渐以生物实体转化为社会实体的过程,也就是逐渐使人实现社会化的过程,因此只有通过创造教育,才能使人由一定水平的社会实体转化为更高水平的社会实体,使人走向自我的完善。创造教育在本质上就是遵循人的创造活动规律和人的创造素质的培养规律,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为宗旨的教育。创造和创新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现在所提的创造教育或创新教育,创新能力或创造能力,可以视为同义语。培养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本课题研究的核心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良好思维品质,适应

6、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数学创造性思维是指人在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产生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有两个显著标志:其一,思维产物是新颖的,有价值的;其二,思维过程也是新颖的。对学生来说,尽管他们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发现或许是人们久已熟知的,所创造的产物并无社会价值,但对其自身来说,也许是某种新东西的发现或发明,对其智力发展有着积极作用,是有价值的,其思维过过程是创造性的。心理学家研究发现,922岁的学生正是处于创造性思维的最佳培养期,初中生正好处于这个年龄段,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大胆求异,质疑探索,让学生成为科学知识的“再发现者”;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直觉思维能力;掌握创造性思维的完整

7、过程,形成较完整的创造性思维结构,能创造性地解决一定难度的数学问题。三实验与研究的原则1普遍性原则,即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具有普遍性。2层次性原则,即针对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确定不同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内容、方法和途径。3差异性原则,即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考虑个体发展的客观规律。4基础性原则,即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提倡创新并不是否认知识的传承。创新是建立在知识传承的基础之上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以深厚广博的知识为基础的。5活动性原则,即要注重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动手操作、实验探索、

8、调查研究和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等)。在活动中,要关注学生活动、探索的过程,而不是仅仅关注学生活动、探索的结果,要在学生活动和探索的过程中激发、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6激励性原则,即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要注重运用激励性评价策略。孩子的创新往往源于兴趣、爱好,源于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因此,教育者要支持孩子的求新、求异、质疑和问难,鼓励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进行新的探索。四研究的主要内容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诱导和培养研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精神培养的研究。构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教学模式的研究。小学数学教学中以人为本,实践创新的研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后进生创新

9、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的研究。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创新人才的研究。小学生数学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评价方法研究。五研究的意义1.理论意义解决如何更好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创造思维能力培养走向系统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探究其规律为同类研究提供实践和理论依据。2.实践意义通过研究提高学生创造力,为学生的未来学习提供必要条件;同时,促进教师自身创新能力,增强教育科研意识与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六课题研究目标1通过实践研究,总结出培养小学生数学创造思维的规律和方法2在实践中验证和发展,完善小学生数学创造思维培养教学模式的理论性,可行性和操作性。3探索各种途径,使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去创造,充分开发学生

10、的潜能4探讨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发挥教师的独特作用,培养学生优秀的心理品质,思维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5在教学活动中,激励学生探索“问题解决”的非常规解法,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总结出一套适合创新教育,适应时代发展,培养创世纪人才的教学经验,并上升到理论高度。七研究方法1、文献法:搜集有关资料,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新形势的要求为方向,探索评价培养数学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科学方法,迅速摸清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发展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模式。2、行动研究法:尝试用多种手段探索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3、经验总结法:总结在实验中的成功经验,吸取教训,并在研究中收集

11、资料便于今后总结解题。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整体设计,分步实施,总结经验,逐步扩展,以达到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增强教师教育科研意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目的。八研究措施1,实验前评估学生数学创造思维能力。2,在每周两节教研活动时抽出时间进行研究,每次一位教师进行专题发言。3,利用每位教师定期举行的研讨课,进行交流探讨。4,实验后进行全阶段的效果测评与成果总结。九完成课题研究任务的条件分析课题负责人具有丰富的教学管理研究专长,为区教研室小学数学教研员,在小学数学教研方面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验经验。参与研究的课题组成员均为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学科带头人和教学骨干,具有一定的教育理论和丰富的教学实践经

12、验。多数成员在省、市、区获得优课一等奖,撰写论文在全国、省、市、区发表,他们积极进取,大胆实践,勇于创新,是一个结构合理,具有较为先进教学理念的良好科研集体。课题组成员来自全区8所学校,随着实验的展开,还将扩展到全区更多小学,这将为课题材研究提供广阔的空间。十研究步骤1、准备阶段:2001年1月2001年10月收集有关理论资料。成立课题研究组,论证课题可行性,提出具体的研究方法。学习有关理论,为实验提供依据和指导,制定研究计划。2、实验阶段:2001年11月2003年9月实验点展开实验,对教学模式进行尝试。参与课堂教学试验的教师每学期举行研讨课。课题组进行综合研讨和评价,以点带面,扩展全区多所

13、学校进行课题研究工作,及时反馈信息和调控进程,收集积累资料,学年末作阶段性总结。3、总结阶段:2003年10月2004年9月学生典型总结,课题目标与效果全面总结,课题组根据以上的总结和分析材料,写出综合性的实验报告,汇编实践与体会论文集及案例集等,进行结题评审。十一课题组成员名单课题负责人:李济元王涤张桂明袁爱均子课题负责人:张华陈建芳杨谷萍陈洁淳成海滨陆建霞祁志华周淼顾娟葛美娟开题论证该课题针对小学数学传统教学忽视知识发生过程,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弱和创新意识淡薄的弊端,着重探索适和学生主动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使之系统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具有非常鲜

14、明的时代性和重大的实际意义。开课报告对课题的认识,研究的内容以及研究的方法,研究的措施,研究的步骤等都作出了比较细致规范的阐述,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建议课题组进一部加强学习,突出重点。在实施中研究内容及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开题报告鹤峰县实验小学于2007年9月向湖北省教研室申报立项,承担湖北省“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子课题“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的课题研究活动。11月获得正式立项。该项研究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的精神为指针,以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

15、求为依据,以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养为目的的教研活动。一、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实践价值1、课题的理论支撑以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理念为指导,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2、课堂“有效学习”的内涵(1)课堂有效学习是相对于无效和低效学习而言的。(2)“有效课堂教学”就其内涵来说就是在正确的教育教学思想的指导下,通过教师的有效行为,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有效的发展;它的外延涵盖有效的课前准备(解读课标、背景分析、资源整合,有效预案等)、有效的教学实施(即有效的课堂教学)和有效的教学评价。正确而恰当的教学目标是有效课堂的前提、生动而有趣的学习情境是有效课堂的关键、丰富而开放的课堂活动是有效课堂的主线、灵活而多样的作业练习是有效课堂的保证、课后的有效反思是有效课堂的助推剂。有效课堂教学应呈现精细的教学环节。“关注教学设计”才能真正实现“有效教学”,在育人目标的大前提和课程标准的规范下,40分钟课堂的每一环节的目标、内容、活动等的精心设计与准备,才能真正创建“有效的课堂”。当前,教师都在努力学习和实践着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理念。新课改,让课堂充满了激情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