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煤层气藏保存条件[j]

上传人:hh****pk 文档编号:281920749 上传时间:2022-04-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煤层气藏保存条件[j]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浅谈煤层气藏保存条件[j]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浅谈煤层气藏保存条件[j]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浅谈煤层气藏保存条件[j]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浅谈煤层气藏保存条件[j]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煤层气藏保存条件[j]》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煤层气藏保存条件[j](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煤层气藏保存条件作者:力玉金陈孟普收录來源:中国煤层气【摘要】木文主要论述了保存条件对于煤层气藏的作用及其重要意义,保存条件主要指盖层的封盖能力、 水动力条件和构造运动等因素。在地质历史中,上述地质作用主要是通过改变地层的温压条件而改变吸附 与解吸和吸附与溶解2间的平衡,挖制地层中的煤层气赋存形式,从而影响煤层气的保存。文中最后以人 城地区为例综合评述了煤层气藏的保存条件及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程度。 煤层气藏与常规天然气藏不同:煤既是气源岩,乂是储集岩。一般来讲,煤 的生气量很大,从长焰煤开始,累积生气量都在50m 3 / t以上,De c k e r ( 1 9 8 7)认为煤的生气量比其保

2、存的气量要高81 0倍,也就是说煤的生 气量远远超过现今各煤层的实际含气量(一般为52 0 m 3/1),这主要是 山于煤岩自身的吸附能力和保存条件的不同造成的。1较强的吸附能力是煤层气富集的前提煤层气以溶解气、游离气利吸附气三种方式賦存于煤层的双孔隙系统中:割 理系统和微孔隙系统。割理孔隙度一般都较小且被水充满,溶解气、游离气较少 ,煤层气主要以吸附状态存在于煤的基质微孔中,吸附气占总含气量的909 5 %以上,正是由于煤的这种吸附特性决定了煤的储集能力。在地层条件下,吸附气、游离气和溶解气处丁种动态平衡过程中,在达到 吸附平衡后,吸附量是压力和温度的两数。但煤对气体的吸附属于物理吸附,吸

3、附与解吸是可逆的,当温度和压力条件改变后,吸附量也会改变:当压力下降或 温度升高时,吸附气就会解吸,转化为游离气。同样,在地层水交替作用下,原 冇的平衡条件也会被打破而使吸附气越來越少。山于吸附气的活性较游离气和溶 解气弱得多,更易保存,因此煤的吸附能力越强,吸附量越人,越有利于煤层气 的保存。各种地质作用就是通过改变吸附与解吸及吸附与溶解的关系而影响煤层 气的保存。2良好的封盖条件是煤层气保存的重耍因素煤层气属于自生自储式,不需要初次运移,这就要求自生气开始,就需要有 良好的封盖条件才能使煤层气得以保存。盖层对于煤层气藏的作用主要是维持吸 附与解吸的平衡,减少游离气的逸散和减弱交替地层水的影

4、响。泥页岩、盐岩、 膏岩及致密碳酸盐岩等,如其透气性差,就可以形成良好的封盖层而有效地阻止 煤层气的垂向运移,冇利于煤层气的保存。煤层气通过盖层逸散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渗流运移,一是扩散运移,究竟 以那种方式运移主要山上覆岩层的封盖性能控制:(1)1:覆岩层如果是超致密层 ,即良好的盖层,其排替压力大于煤层中流体剩余压力(图la),具冇良好的毛 细封闭能力,则气体只以扩散方式运移,其运移速度是相当缓慢的,煤层气逸散 量可用岩石的扩散系数等参数估算;(2)当煤层小剩余压力大于上覆盖层排替压 力时,气体则以渗流的方式运移(图1 b),气体逸散速度与气体的有效渗透率及 剩余压差有关,剩余压差越大或气

5、体的有效渗透率越高,则逸散越快,此时主要 是游离气体逸散,当煤中压力小于盖层的排替压力时,逸散即告结束,如果气源 充足,此过程则重复进行,如超压很高则有可能产生微裂缝而使气体呈间歇式散 失;如果煤层中没有游离气,而是山于静水压力引起的超压,则只有扩散运移, 也就是说在没冇压降时,吸附气难以解吸而进行逸散;(3)如果上覆岩层是渗透 层(如砂岩或裂隙性泥页岩等),排替压力很小,扩散运移快,气体则会向砂岩中运移,再加之水动力的影响,煤中吸附气也会从基质中解吸岀来转移到渗透层中去(图1C): (4)如果上覆岩层是具冇生气能力强的坯源岩,则会阻止煤层甲烷气向上逸散,英至会向煤层中输入天然气(图Id)。总

6、Z,盖层的质量越好,封盖能力越强,煤层气只以扩散方式运移,逸散很慢,盖层盖,失去毛细封闭能力, 气体则以渗流方式运移,逸散速度快。著名的圣胡安盆地煤层气资源量达14X101 2 m 3,这与水果地组煤层之上巨厚的柯特兰页岩的封盖冇直接的关系。萍乐含煤区中龙潭组B 煤组Z上为泻湖海湾环境形成的泥页岩,厚822m,岩性致密,区域分布稳定,是良好的盖层,煤层含气量最高达253 c m 3 / g,平均达10 c m 3 /g,C煤组之上的长兴灰岩岩溶裂隙发育,地下水活跃,封盖性很差,其含气量仅 达0021 0cm 3 / g ,平均为038 c m 3 / g ,由此可见,对于煤层气藏,煤层气的富集

7、必需具冇良好的封盖层。3地层水弱交替区或交替水阻滞区冇利于煤层气的保存除了需要良好的盖层之外,煤层气藏的形成还需要有一个较稳定的水动力条 件,它直接影响着地层液体压力分布及流体的运移,由此改变吸附气与溶解气和 游离气间原有的平衡,从而影响到煤层气的保存。水动力影响煤层气的保存主要表现在以卜几种类型:(1)如杲煤层顶部岩层 为渗透层,且地层水交替强烈,由于煤岩基质(吸附气赋存的微孔隙)和地层水中 存在较大的浓度梯度,煤岩中甲烷气则不断地被交替地层水带走而难以保存在煤 层中;(2)如果地层水处于阻滞状态,且渗透层自身具有良好的保存条件,煤层 气则口J能会在渗透层中聚集形成煤成气藏;(3)如果煤层具

8、较好的渗透性,且出 露地表接受地层水补给,上下没冇良好的盖层,煤层气则会随着地层水的运移而 散失;(4)如杲存在良好的顶底板条件,则会在向斜轴部或单斜底部形成超压区 ,有利于煤层气的保存,在煤层渗透性较差,水动力较弱时,煤层气则会由煤层 低部位向高部位运移,如具有封闭能力,则可能在上倾方向聚集成藏。通过试验证明,地层水对煤层的冲洗会使煤岩吸附量下降,使饱和的煤层变成欠饱和煤层。被带走的气量与冲洗的水量成正比(图2)。萍乐龙潭组C煤组含 气量低的一个原因就是受地层水冲洗造成的,而圣胡安盆地煤层气主耍富集在地层 水阻滞区,致使煤层气保存良好。4 构造运动对煤层气保存的影响地壳的升降运动可以改变地层

9、的温压条件,打破煤层中原冇的平衡条件,使 吸附气与游离气相互转化,从而影响煤层气的保存:(1)如杲地壳台升并遭受剥 蚀,则地层压力和温度都降低,煤中气休的吸附能力降低,就会使未饱和气藏( 图3a)向饱和气藏过渡(图3d),或使饱和气藏达到过饱和而出现游离气(图3e )o (2)相反,地壳下降接受沉积,由于压力和温度的提高使气体的吸附能力提高 ,游离气则向吸附气转化,有利于煤层气的保存。断裂运动会使地层发生断裂,断裂对于常规天然气藏无疑会成为油气散失的 通道,而对于煤层气藏,因为煤层气是以吸附状态赋存于煤岩中的,断裂作用就 有所不同:(1)处于饱和区(图3c),煤层中的游离气就会通过断层逸散,在

10、地层水交替较弱条件下,即使断层是开启的,煤层气也不一定就大量散失,并可最终达到接近于饱和状态(图3b); (2)如杲地层水交替强烈,吸附气也会逸散,致 使煤层成为欠饱和气藏(图3a); (3)如果断裂作用使盖层产生裂隙,则会降低封 盖能力而不利于煤层气的保存。在断裂不破坏盖层封盖性能条件下而使煤层产生裂 隙,则会提高煤层气藏的产能(P a s h i n等,1995),在滚动背斜、牵引背斜、断阶附近或褶曲的轴部等都发现了此类高产能气井(图4)。由此在煤层气藏选区吋, 应选择断裂作用不I分强烈的地区,既有利于煤层产牛裂隙而提高煤层的渗透率 ,又不致于破坏盖层的封盖能力。岩浆活动及其它热运动也会改

11、变煤层气的平術条件,从而影响煤层气的保存条件。5人城地区煤层气保存条件综合评价煤层气的保存是多种因索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研究保存条件时,必须综合考 虑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因素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起着不同 的作用。大城凸起为一古老的复式背斜构造,石炭二叠系含煤层厚1502 0 0 m,煤层总厚度13643 35 5 m,分布面积广(冯国良等,1995)。其封、盖能 力分析如下:(1)煤层区域盖层为下石盒子组砂泥岩互层段,累积厚度502 50 m,泥岩厚5010 0m,渗透率平均0 55X 1 0-5 n m 2 ,突破压力达9 5MP ao主体部位煤系层段中,煤层多被泥岩包围,泥岩

12、厚13m,煤层之间的累积厚度一般为52 0 m,渗透率平均016X 1 0- 3um 2,突破压力达3 OMP a ; (2)大 参1井4煤组煤岩吸附量达164cm3 / g (地层压力10 4MP a),具冇较高的吸附能力;(3)主体部位处于地 层水弱交替区,至西北文安地区为地层水交替阻滞区(赵宝中,1993),形成良好的 水压封闭煤层气藏;(4)曲于地壳抬升遭受剥蚀、压力下降使吸附能力降低后, 煤层气解吸后在背斜高部位大1、大6井区散失较多,主体部位冇良好的封盖条件而保存较好(图5)。经综合评价认为:大城背斜主体部位泥岩沉积区与地热界常区的结合处远离 地层,盖层条件好,地层水交替弱,煤层气

13、保存良好,煤层可能处于吸附饱和状 态,是煤层气开发的冇利区带(图6中I、II区),同时考虑到经济原因,埋深小 于1400m的I区为本区的有利区带;II区埋深在2000m以内,煤层气保存良好, 只是埋深大,开发难度大;111区埋深超过2000m难于开发,或位于砂岩沉积区煤层气保存差, 不利于煤层气的开发。5小结(1)煤对气体的吸附能力越高,吸附量越大,越有力于煤层气的保存,易于形成高含气量煤层气藏;(2) 盖层的作用主要是阻止游离气的散失,即使是在构造运动过程中,亦可 以使煤层处于过饱和状态从而保存了游离态的煤层气,同时阻止煤层气受地层水 交替作用的影响。(3) 处于弱地层水交替区或地层水阻滞区中,煤层气散失少,同吋保持地层 压力,吸附比例大,有利于煤层气的保存。(4) 地壳的多次升降运动对煤层气的保存不利,但良好的盖层可减弱煤层气 的散失。强烈的断裂活动不利于煤层气的保存,中等程度的断裂如使附近煤层产 牛裂隙而提高煤层渗透率,则有利于煤层气的开发。(5) 大城地区主体部位泥岩沉积区(I区)经综合评价被认为,煤层气保存条件好,含气量大,是煤层气开发的较有利区带。/jm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