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最新的高一年级历史期中试卷及答案

上传人:痞*** 文档编号:281919984 上传时间:2022-04-25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54.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最新的高一年级历史期中试卷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2022年最新的高一年级历史期中试卷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2022年最新的高一年级历史期中试卷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2022年最新的高一年级历史期中试卷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2022年最新的高一年级历史期中试卷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最新的高一年级历史期中试卷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最新的高一年级历史期中试卷及答案(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年级历史期中试卷及答案学习是一个坚持不懈的过程,走走停停便难有成就。学任何一门功课,都不能只有三分钟热度,而要一鼓作气,天天坚持,久而久之,不论是状元还是伊人,都会向你招手。 【试题一】 第I卷(总分60分) 一、选择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1.有学者认为,分封制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分领了不同的人群。它的实行从内部和外部对原族群的血缘关系进行了大规模的变革。那些姬姓以外的氏族人群,在周人对其亲族子弟及同盟者的分封中被包围、分解、隔绝、控制了。据此可知分封制中族群关系的重新组合() A.有利于文明和文化的共同创造B

2、.不利于原族群的进一步发展 C.彻底地瓦解了原有的血缘关系D.完成了华夏民族的形成过程 2.国语 周语上记载: 先王之有天下也,规方千里以为甸服(畿内之地)。其余以均分公、侯、伯、子、男,使各有宁宇。 公、侯、伯、子、男 五等爵是诸侯、卿大夫中普遍存在的爵位等级表现形式之一。 五等爵 () A.其制度源头是原始社会末期的禅让制B.体现出分封制和宗法制下的政治秩序 C.反映了封建政治等级制度的典型特征D.决定了诸侯之间在行政上的隶属关系 3.杨宁一曾说: 总体看来,周天子虽表面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 这表明西周作为一代王朝的最本质特征是()

3、A.统一性与集权性B.分散性与松散性 C.统一性与制衡性D.独立性与落后性 4.礼记 大传中有言: 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 尊祖敬宗 观念与哪一组史料叙述的制度有关() A.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左传 桓公二年) B.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 八佾) C.神农之世 刑政不用而治,甲兵不起而王。(商君书 画策) D.(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荀子 儒效) 5.秦律 法律答问记载: 父盗子,不为盗。今假父(即继父)盗假子(即继子),何论?当为盗。 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秦朝用法律

4、来规范经济关系B.继子未被当作家庭成员看待 C.体现秦律尊卑不同罚的原则D.秦律保护继子的私有财产权 6.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宗周时代的 礼仪政治 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 现代化 趋势。这里 现代化 的内涵是() A.礼仪与政治分离B.从人治走向法治 C.国家管理制度化D.为民主政治奠基 7. 史实 史论 史识 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下列对郡县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A.它分郡县两级,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B.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

5、权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 C.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制国家组织结构先河,影响深远 D.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8.有学者认为,秦朝开创的*集权制度,既是对前代政治制度的否定,又是对前代政治制度的继承和发展。这里的 继承和发展 主要体现在() A.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B.皇帝制度与公卿制度相互制约 C.郡县制与封国制的有机统一D.皇位继承与家天下的政治原则 9.秦律中最早规定 命曰制 令曰诏 。而北齐律中首创 十大罪 条文,隋唐法律又将这 十大罪 定为 十恶 。 十恶 中诸如 谋反 谋大逆 谋叛 大不敬 等为历朝所沿用。上述规定从法律上() A.明确了政权的合法性B.确保了皇权的神圣性 C.

6、保障了文明的延续性D.说明皇帝制度的虚弱 10.苏东坡在论养士中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进行了总结: 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 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反映了古代对教育的重视B.古代重视对基层官吏的提拔任用 C.反映了统治者一直重视廉政建设D.选官制度的变化体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趋势 11.东汉时期一些专攻经学讲授的家族,其父子、门人和再传*都能在朝廷身居显位,由经学起家变成门阀士族。据此推断当时() A.儒学开始成为正统学说B.察举制度存在弊端 C.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加强D.地方*势力坐大 12.杰里 本特利新全球史曾这样评析中国某一

7、帝王: 试图在周朝松散的政治联盟和秦朝严格的中央*之间走出一条中间路线。 该帝王符合 中间路线 的举措是() A.设置御史大夫与刺史B.推行中朝外朝制度 C.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D.世袭与察举制共存 13.唐代三省制实现了分层决策与分层行政,通过文书的起草、审核和执行的运作流程来实现权力的分割与制约。据此可知,唐代三省制() A.成功实现了行政权力的分割B.完全保证了皇权的独尊地位 C.有效地制约了皇帝滥用权力D.实现了民主政治的最初创建 14.通典记载: (汉)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遣丞相史出刺并督监察御史。 新唐书 百官志记载左右丞 掌辩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 。

8、金史记载: 制纠弹之官知有犯法而不举者,减犯人罪一等科之,关亲者许回避。 上述材料说明() A.监察是丞相的一项重要权力B.古代监察制度逐步走向完善 C.监察机构的权力来源于皇权D.对监察官员的素质要求较高 15.宋代实行 侍丁 制度,有老人需要赡养的家庭,政府可减免其税收与徭役。宋代政府还设置了 安济坊 福田院 居养院 孤老院 等养老机构。这说明宋代() A.社会保障体系非常完善B.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 C.宗法制得到进一步加强D.统治者以孝道治天下 16.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中书省 尚书省 门下省 工部B.中书省

9、 门下省 尚书省 工部 C.门下省 中书省 尚书省 工部D.尚书省 门下省 中书省 工部 17.中国叫外交部、民政部等,而日本的中央部委大多叫防卫省、财务省等,从中可以看出日本的中央官制名称受中国古代哪一朝代的影响比较深刻() A.秦朝B.唐朝C.宋朝D.元朝 18.起居注是职业史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了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朝康熙帝甚至以 记注官泄密 为由,停止编撰起居注。这最能说明() A.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B.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 C.清代君主权力不再受到制约D.记注官的设立削弱了相权 19.有学者将唐、宋、明、清皇帝召开

10、御前会议的礼仪做了一个概括,下列各项表述中对应准确的是() A.坐而论道、颔首直立、三跪九叩、伏地跪拜 B.坐而论道、三跪九叩、颔首直立、伏地跪拜 C.颔首直立、坐而论道、伏地跪拜、三跪九叩 D.坐而论道、颔首直立、伏地跪拜、三跪九叩 20.清代政府发布命令分为两种:一种是明发上谕,一种是寄信上谕。其中寄信上谕是指上谕由皇帝、军机处拟定后,封盖 办理军机处 印,不再经由六部,直接寄给受命令的人。这一做法的根本作用是() A.保证了决策机密B.强化了*皇权 C.提高了行政效率D.适应了军务需要 21. 朕今涕泪以告先庙,慷慨以誓师徒,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口,孰若大张挞伐,一决雌雄。近畿及山东等省

11、,义兵同日不期而集者,不下数十万人。至于五尺童子,亦能执干戈以卫社稷。 清朝颁布的宣战诏书针对的是() A.英国武力占领香港岛B.英法联军攻陷广州 C.日本袭击清军运兵船D.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22.随着19世纪末民族危机的加深, 托古改制 与 扶清灭洋 方案的上演反映出() A.封建制度已成为众矢之的B.洋人成为民族的主要敌人 C.两方案都对清政府寄予希望D.社会对西学认识日益深化 23.根据南京条约,英国商人 勿论与何商贸易,均听其便 ,而不必跟官办贸易机构打交道,中国制定并颁布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以便(英商)按例交纳。因此,南京条约() A.反映了英国贸易自由化

12、的要求B.导致中国失去了关税自主权 C.使英国对华贸易居于出超地位D.损害了中国贸易和司法主权 24.甲午战争后,英国人赫德评论说: 日本根本是没有什么正义可言的,正义完全在中国方面。我不相信单靠正义可以成事 我们必须要有 实力。但是中国人却认为自己有充分的正义,并且期望它来*日本的铁拳,这想法未免太天真了。 赫德意在说明() A.甲午战争中中国失败是必然的B.日本缺乏正义和诚信 C.国家关系中实力比正义更重要D.战争的结局与正义无关 25.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近代中国遭受三次灾难性的战争,第一次是1840 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 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年同

13、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对中国的刺激在于() A.打开了中国商品市场B.粉碎了中国天朝上国的迷梦 C.开通了沿海沿江的十几个通商口岸D.激起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热潮 26.1937年7月中旬,周恩来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送交蒋介石。宣言宣布: 取消一切*国民党政权的*政策,及*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这表明() A.共产党承认土地革命的失败B.国共合作抗战的局面已经正式形成 C.国内*已经成为主要矛盾D.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27.1938年2月,蒋介石在抗战必胜的条件与要素中说: 这次抗战,是以广大的土地来和敌人决战胜负;是以众多的人口来和敌人决生死 要以广大的空间来延长抗战的时间,来消耗敌人的实力,争取最后的胜利。 此抗战观点() A.导致正面战场出现了大溃败B.有利于正确抗战策略的形成 C.粉碎了日军速亡中国的企图D.吸收了*的持久战思想 28.下表是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兵力分配表,此表主要反映的是() 战争爆发时1942年日本投降时 中国 战场太平洋 战场东南亚 战场中国 战场太平洋、印 度洋战场中国战场 (不含东北)东南亚、太 平洋战场 35个 师团10个 师团7个 师团37个 师团15个 师团111多万人不到 10.9万人 A.日本在各战场上人员分配不均B.日本在二战期间军力严重不足 C.日本认为东南亚战场并不重要D.中国战场牵制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