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最新的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卷及参考答案

上传人:1520****426 文档编号:281919957 上传时间:2022-04-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最新的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卷及参考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2年最新的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卷及参考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2年最新的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卷及参考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2年最新的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卷及参考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2年最新的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卷及参考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最新的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卷及参考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最新的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卷及参考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卷及参考答案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愚暗是达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障碍,也就是人生发展的障碍。以下是XX小编为您推荐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卷及参考答案。 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卷 第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读下图,完成12题。 1. 对于该图解释合理的是 A.图中山地的成因可能是火山喷发 B.该山地地下一定有石油蕴藏 C.通常向斜中心部分岩层较新 D.庐山的形成符合图中示意 2. 若京沪高铁从上述地区穿过,工程人员必须考虑 A.高速铁路施工过程防止诱发地震 B.保护

2、植被,避免引发山洪或泥石流 C.为降低成本,一定要修穿山隧道 D.修高架桥以降低冻土的不良影响 读图,回答34题。 3. 图中字母与其所对应的地质构造和地貌,组合正确的是 A.S 向斜 山谷 M 背斜 山地 V 断层 山谷 B.S 背斜 山谷 M 向斜 山地 V 断层 山谷 C.S 向斜 山谷 M 断层 山谷 V 背斜 山地 D.S 断层 山谷 M 向斜 山地 V 背斜 山地 4. 图中所示的地形类型主要是 A.山地 B.高原 C.丘陵 D.平原 读图,完成5-6题。 5. 此图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A.整体性 B.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C.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D.从沿海向内地的地域分异规

3、律 6. 反映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制约、息息相关的有 A.abc B.def C.ace D.bdf 7. 下列各联系的举例,不正确的是 A.b 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形成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 B.c 泥石流流出的物质堵塞江河,破坏森林、农田 C.e 三峡工程建成后,可提高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 D.f 江淮平原把旱地改造成水田,加剧了土壤盐碱化现象 a图是世界自然带的一部分,b图是将来自然带的可能分布状况,据有关知识回答8-9题。 8. 据a图信息可判断该地区可能位于 A.亚欧大陆 B.非洲大陆 C.澳大利亚大陆 D.南美大陆 9. a图反映陆地环境的分异规律是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

4、.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D.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读 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模式 图,回答10-12题 10. 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环境状况改善的结果 B.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C.出生率明显降低造成的 D.两次社会大分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11. 在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过程中,先转变的是 A.出生率 B.死亡率 C.自然增长率 D.生育率 12. 关于人口增长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属于阶段 B.目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阶段 C.目前,印度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阶段 D.目前,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从阶段向阶段的过渡阶段 读我国某

5、地区人口密度分布情况图,完成13-14题。 13. 造成B地区主要环境问题的人为原因是 A.人口密度超过地区人口合理容量 B.土质疏松 C.夏季暴雨集中 D.本区人口合理容量较大 14. 本区北部人口合理容量小的原 因是 土地资源质量差,以沙地、草原为主降水较少,水资源缺乏 科技水平低 对外开放程度低 人口受教育水平高,消费水平低 A. B. C. D. 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1850年,清朝的人口为4.3亿。当时的学者汪士铎惊呼: 人多之害,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 而今天的中国,不但养活了13亿人,人们的生活水平比那

6、个时代还提高了许多。据此回答15-16题。 15. 以上材料表明,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是 A.地区对外开放程度 B.人口的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 C.科技发展水平 D.蕴藏的资源数量 16. 随着人口不断增加,我国必须进行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其主要意义在于 A.限制高消费现象的产生 B.规划农业生产的发展规模 C.制定科学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 D.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7-18题。 17. 关于城市的职能和服务范围,叙述正确的是 A.相邻两个城市的服务范围在空间上界线明确 B.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说明不论城市大小,

7、城市的功能都相同 C.大城市的服务范围相对较大,小城市服务的范围较小 D.城市的级别越高,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大 18. 进行城市功能区布置时 A.有大量劳动力的工业多接近主要交通干线布置 B.工业用地多分布在城区最小风频的下风向 C.劳动密集型工业多接近居民区布置 D.工业区与生活区之间绿化带内可适当布置疗养院 19. 针对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下列应对措施中正确的是 A.住房紧张 盖高层住宅楼,向城市中心发展 B.空间布局紊乱 进行城市规划,分散大城市职能 C交通拥挤 建立立交桥,大力发展私人汽车 D环境污染严重 采取行政立法,不发展重工业 20. 关于上海成为我国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与它

8、所处的地理位置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A.上海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以及长江的出海口。 B.上海市有发达的铁路网连接长江流域和北京,广州等大城市,铁路网密集。 C.上海市位于长江三角洲的东南端和太湖流域的下游,地势平坦。 D.上海水能资源丰富。 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2123题。 21. 图例、代表的功能区分别是 A.商业区、文化区 B.住宅区、行政区 C.住宅区、商业区 D.行政区、文化区 22. 该市进行城市功能区布局时,充分考虑了盛行风的影响。该城最有可能位于 A.巴西东南部 B.我国东部沿海 C.印度半岛 D.澳大利亚西南沿海 23. 该市的城市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 A.工业

9、区近湖分布,湖泊易受污染 B.高速公路经过城市边缘,造成噪声污染 C.功能区分散布局,加重交通拥堵 D.绿地呈环状分布,加剧城市热岛效应 下图是城市热岛强度日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2425题。 24. 图中有关城市热岛强度的信息,正确的是 A.晴天日平均值约1.7,最大值约3.7 B.阴天日平均值约0.9,最大值约2.4 C.热岛强度与天气情况有关,云量少,风速小,热岛效应微弱 D.阴天时热岛效应显著 25. 若图示热岛强度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密切,其依据是 城市人口密度高于农村 臭氧层空洞不断扩大 海陆热力环流显著 峰值时刻与人流、车流高峰期吻合 A. B. C. D. 第卷(非选择题,共50

10、分) 26. 下图为 世界某区域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 图中1月份0等温线在B处发生较大弯曲的原因是什么?_;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 。 (2)随着全球变暖,极地冰川融化,试推测该等温线弯曲的海域水温会发生 变化(升高、降低),并说明原因 _。 27. 下图表示两类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人口年龄构成,读图回答有关问题:(20分) (1)A表示_国家,B表示_国家。(发达或发展中) (2)A类国家的人口再生产类型是_,B类国家人口再生产类型是_。 (3)从平均年龄来看,A类国家平均年龄较 ,B国较 。 (4)上述两种人口年龄构成哪种好,为什么? 答: ,理由是 。 (5)针对

11、不同的人口问题,两国应采取的人口政策分别是: A国_; B国_ 28. 读我国某城市功能分区图,完成下列要求。(20分) (1)表示下列功能区的图例分别是(在横线上填写序号):拟建工业区_,科技开发区_,商业和住宅区_,重点环境整治区_。(8分) (2)中心医院的主要区位条件是:_ (4分) (3)为了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在重点环境整治区应采取的治理措施主要有:(至少说出三个方面)_。 (6分) (4)风(包括风向和风速)是城市规划中需要重点考虑的气象要素之一。有专家建议,为了减轻城市大气污染,在进行老城区改造时,要重点拓宽西北 东南走向的街道,原因是 _(2分) 参考答案: 1 2 3 4 5

12、 6 7 8 9 10 11 12 13 C B D A A B D A A B B D A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B C C C C B D C D A A B 26.(10分) (1)北大西洋暖流增温作用。增温增湿(4分) (2)降低。(2分)极地冰川融化加强北冰洋海水流出,削弱了北大西洋暖流,从而降低此地温度。(4分) 27.(20分) (1)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4分) (2) 现代型(三低模式) 过渡型(高低高模式) (4分) (3) 高 低 (4分) (4) B 劳动力充足 (4分0 (5) 鼓励人口生育 控制人口增长(4分) 28.(20分) (1) (4分) (2)人口密集 交通便利 (4分) (3)搬迁 进行技术改造,推行清洁生产 设立绿化(卫生防护)带 (4分) (4)东南季风能加快城市大气污染物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