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最新的高二语文教案设计:《师说》

上传人:痞*** 文档编号:281918161 上传时间:2022-04-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最新的高二语文教案设计:《师说》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2年最新的高二语文教案设计:《师说》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2年最新的高二语文教案设计:《师说》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2年最新的高二语文教案设计:《师说》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2年最新的高二语文教案设计:《师说》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最新的高二语文教案设计:《师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最新的高二语文教案设计:《师说》(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语文教案设计:师说精神的浩瀚,想象的活跃,心灵的勤奋,就是天才。下面是XX小编为您推荐高二语文教案设计:师说。 一、教学目标 : 1、认识从师的重要意义。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2、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3、掌握有关 说 的文体知识。 4、掌握重要字词及古今异义词,背诵全文。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文中的多义词,解释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 2、掌握文中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能解释具体语境中意动词的含义。 3、区分课文中的古今异义词,理解它们的古今义。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多媒体展示 教学课时:3课时 二、教学步骤 : 一导入: 从初一学过的论语中孔子说的一

2、句话: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导入。 二解题 板书课题。指出题目不是 说说老师 的意思。 说 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 说 比 论 随便些。初中学过的蛇者说、马说等等都属 说 一类文体。 说 ,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就可按 解说 的道理来理解。所以师说,即 说师 ,意思是解说关于 从师 的道理,下面一篇课文问说就是解说关于学习中 问 的道理。刚才说过,当时社会风气不重视从师之道,认为从师学习是可耻之事。韩愈写这篇文章赠给他的学生李蟠,其目的就是抨击时弊,宣扬从师的道理。 三、作者简介及背景: 韩愈(768一824)字退之,唐代河

3、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他和柳宗元一起提出 文以载道 、 文道结合 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 言之有物 、 言贵创新 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经过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询、苏拭、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 (写作背景)在韩愈所处的中唐时代,虽然推行科举制度,但上层 士大夫之族 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所以他们不愿从师学习,也反

4、对别人从师学习,耻于从师的风气很盛行。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由魏晋世以下,不益不事师。进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唯有韩愈 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 抗颜而为师 ,并著师说来抨击耻于从师的风气,大力宣扬从师的必要性和正确途径,提倡能者为师,不耻下问,教学相长。这些精辟的见解突破了过去的旧框框,具有积极的进步意义。 师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是他35岁时在长安任国子博士时写的。柳宗元很推崇这篇文章,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 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论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端正容貌)而为师,世间群怪聚骂,指目牵引,

5、而憎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 由此可见,师说是针对时弊而写,作者在文中阐述了老师的作用和标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和从师应持的态度,提倡能者为师,不耻下问,教学相长。这些精辟的见解突破了孔子学说的框框,具有进步意义。 古文运动 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一次文学革新运动。它是针对六朝以来泛滥的浮靡文风而发起的。韩愈和柳宗元是这场运动的主将。他们主张文章要像先秦两汉散文那样言之有物,要阐发孔孟之道;反对六朝以来单纯追求形式美、内容贫乏的骈俪文章;主张语言要新颖。对那些 言之有物 的古文也要 师其意而不师其词 言贵创新,词必己出 。经过这次古文运动,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的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代实用散文

6、的基础。韩愈和柳宗元一起提出 文以载道 、 文道结合 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 言之有物 、 言贵创新 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 四朗读正字音。 五、提问: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及分论点? 概括本文的段落大意。 六、分析文本。 请同学尝试翻译并加以指点,指出重点词句。 译文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决疑难问题的人。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疑惑却不跟从老师学习,他所存在的疑惑,就始终不能解决。在我之前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拜他为师;在我之后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如果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学习,把他当作老师,

7、我学习的是道理,哪里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因此,不论地位显贵还是地位低下,不论年长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唉!从师学习的风尚没有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们没有疑惑很难呐!古代的圣人,他们超过一般人很远了,尚且跟从老师向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跟圣人相比相差很远了,却以向老师学为羞耻。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这个原因引起的吧! 众人喜爱他们的孩子,选择老师教育孩子;他们自己呢,却以从师学习为耻,这真是糊涂啊!那孩子的老师,教他们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并不是我所说的给人传授道理,给人解释疑惑的老师。不理解文句

8、,疑惑得不到解决,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求教(意思是不知句读的倒要从师,不能解惑的却不从师),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明智的呢。医生,乐师及各种工匠,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类人中,如有人称人家为老师,称自己为学生,这些人就聚集在一起嘲笑他。问那些嘲笑者(嘲笑他的原因),他们就说:那个人与某人年龄相近,修养和学业也差不多,(怎么能称他为老师呢?)以地位低的人为师,足以感到羞愧,称官位高的人为师就近于谄媚。啊!从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由此就可以知道了。医生、乐师及各种工匠,士大夫之类的人是不屑与他们为伍的,现在士大夫们的智慧反而不如他们。难道值得奇怪吗? 圣人

9、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经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一类人,他们的道德才能(当然)不如孔子。孔子说:几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就一定有我的老师。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弟子强,听闻道理有先有后,学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主攻方向,像这样罢了。 李蟠,十七岁,爱好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学习了,不被世俗的限制,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遵行古人从师学习的风尚,特别写了这篇师说来赠给他。 文言知识积累 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通 授 ,传授,讲授 2.或师焉,或【不】焉 不:通 否 ,表否定 3.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读,通逗 ,阅读中的断句 一词多义 【师】 古

10、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作 专门技艺人 讲) 吾师道也:(名词活用作动词,学习)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 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 为师) 则耻师:(动词 拜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 传授) 十年春,齐师伐我:(名词 军队) 【之】 择师而教之: (代词,指代人) 郯子之徒: (指示代词,连接定语和中心词,表示统一关系,相当于 这些 、 那些 ) 古之学者: (结构助词,表示修饰或领属关系,译为 的 )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名词性的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 的 。)(不是 取消句子独立性 。因为 取消句子独

11、立性 的 之 是用在主谓之间的,即 之 后必是动词;而两个 所存 是 所词短语 , 所词短语 都是名词性的。) 句读之不知: (结构助词,表示宾语前置 )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助词,在动词、形容词或表示时间的词后,凑足音节,无意义) 【其】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人称代词,他)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指示代词,那些 )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人称代词,他们 )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人称代词,他们的) 圣人之所以为圣 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副词,表猜测,大概 )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人称代词,他们的) 其可怪也欤:(语气副词,表感叹,多么) 【惑】 师者,

1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疑难问题)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 【道】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风尚) 余嘉其能行古道:(名词,道路、途径) 【乎】 其皆出于此乎? (语气助词,表推测,吧) 生乎吾前:(介词,表时间,在) 固先乎吾:(介词,表比较,比) 【于】 耻学于师:(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向) 其皆出于此乎? (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在) 于其身也:(介词,表示对象,对,对于) 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表示比较,比) 不拘于时:(介词,表示被动,受,被) 词类活用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惑,形容词作名词:疑

13、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 2.吾从而师之:师,意动用法:以 为师 3.吾师道也:师,名词活用作动词:学习 4.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下,名词活用作动词:不如 5.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愚,形容词作名词,圣:圣人,愚,笨拙的人 6.则耻师焉:耻,意动用法:以 为耻 7.小学而大遗: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8.吾未见其明也:明,形容词作名词,高明。 9.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卑、盛,形容词作名词:卑:卑贱的人、低下的人 盛:势盛位高的人 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 古:求学的人 今:在学术上有所成就的人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古:用来 的 今: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3.吾从而师之-从而-古:跟随并且 今:表目的或结果,是连词 4.无贵无贱-无-古:不论;不分 今:没有 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古:风气 今:道理 6.句读之不知-读-古:句子中间需要停顿的地方,读d u 今:看着文字发出声音,读d 7.小学而大遗-小学-古:小的方面 今:泛指低等教育场所 8.圣人无常师-常-古:永久的;固定的 今:平常的 9.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不必-古:不一定 今:用不着、不需要 10.年十七,好古文-古文-古:秦汉的散文 今: 五?四 之前的文言文的统称 11.今之众人-众人-古:一般人,普通人 今:大多数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