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少数民族资源对农村初中生物教学的促进意义 祁帧平

上传人:hh****pk 文档编号:281915151 上传时间:2022-04-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少数民族资源对农村初中生物教学的促进意义 祁帧平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少数民族资源对农村初中生物教学的促进意义 祁帧平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少数民族资源对农村初中生物教学的促进意义 祁帧平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少数民族资源对农村初中生物教学的促进意义 祁帧平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少数民族资源对农村初中生物教学的促进意义 祁帧平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少数民族资源对农村初中生物教学的促进意义 祁帧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少数民族资源对农村初中生物教学的促进意义 祁帧平(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少数民族民俗资源对农村初中生物教学的促进意义祁祯平(云南省思茅第一中学,云南普洱665000)摘要:新课程倡导积极开发本土资源,结合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特色,提出积极开发少数民 族民俗资源,利用少数民族资源为初中生物新课程服务。本文从少数民族民俗中的生物资源 量、在课堂中容易导入及英在人文教育的作用等方面阐述了利用少数民族资源丰富农村初中 生物新课程的可行性。关键词:少数民族民俗资源;初中生物新课程;课堂是生活艺术的升华,只有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课堂才是成功的、 学生喜欢的课堂。不同地区的学生,生活环境不同,对事物的认知程度也有很大 的差异,全国统一的教科书并不能满足各个地区学生的需求。

2、因此,新课程改革 耍求:耍把课程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使新知识、新概念的形成建立 在学生现实生活的基础上。课程内容反映学生生活经验,使学生学习生活与现实 世界紧密地联系起來,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在实施新课 程时,提倡教师在遵守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开发本土资源,发展地方特色。云南地处黄土高原,山多路少,交通阻隔,经济落后,各地居民处于相对 封闭的状态Z中,久而久Z,逐渐发展成为各具特色的彝族、価族、傣族等多 种少数民族。每种少数民族都具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和规律,其中就有许多原始的、 有特色的生物学知识。由于少数民族的种类多、人口数量大,因此在云南农村中 学少数民族学生比例

3、大。云南的多数地方经济落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许多 学生与外界世界接触较少,课木上许多新的东西不一定都能接受,在课本和生活 实际Z间存在着许多空白。因此作者在新课程的苗景下,结合教学的实践,提出 积极开发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中的生物学知识,使其为农村的初中生物教学服务。 现就少数民族民俗资源对农村初中生物教学的促进意义,提出儿点看法:1、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中有许多有特色的生物学知识,可以丰富农村初中生 物学课堂。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及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生物学知识来源于人类生产 生活过程中,对自然现象认识的点滴积累。少数民族生活环境相对集中和封闭, 有自己民族的信仰、风俗和美丽神奇的传说,具中包涵

4、的生物学知识不但丰富, 且更具特色。如:彝族的虎节,来源于祖先阿罗人,居住在深山密林中,为了抵 御豺豹蟒蛇的惊扰,吓毁坏庄稼的野狗和外外人的骚扰。阿罗人把猎到的虎皮剥 下来,套在身上跳起“虎舞”,以守卫寨子。其中就体现了生物Z间的捕食关系; 乂如:傣族“雀屎谷”的传说:远占时,傣族先民生活的地方“人比蚂蚁多;人 比蜂子旺,遍山有人群,都是找吃的,动物变少了,果子吃光了,人捡雀屎吃。” 这里体现了人与自然要和谐,如果破坏了自然环境,动植物不能生存,人类也将 无法生存。在对发酵技术的教学时,可结合水酒的酿造方法(将糯米粗糠放入热 水中浸泡煮开后立即取岀,再用甑蒸熟,拌酒药放进陶罐中,约一小时后水酒

5、即 成。)來阐述发酵的概念、过程及运用在我们云南省,民族文化、民族风俗 和习惯多种多样,民族饮食也各具特色,所以教师可以积极开发少数民族民俗文 化中的生物资源,以丰富农村初中生物学课堂。2、少数民族中的生物学知识,贴近农村学生的生活,容易导入课堂。新课程耍求课程内容耍反映学生生活经验,使学生学习生活与现实世界紧密 地联系起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丁云南的农村中学來说, 少数民族学生的比例很大。所以在教学中,利用他们生活中的已有的经验、民族 风俗,挖掘出与课本相关的生物学知识,既可以弥补农村学生生活与课本知识Z 间存在的空白,乂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知识、探究身边生物学知识的欲望,

6、从 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女口:普洱市、西双版纳的学生都吃过竹筒饭、竹筒肉。 所以在讲七年级生物,植物细胞时,可先对学生说拉祜族口常生活习惯:喜欢将 菜、肉及佐料和水放入一段鲜薄竹筒内煮熟,既有竹Z清香,乂保持原有肉菜的 香味。这个日常中常见的食品涉及到今天耍学的植物细胞的生物学知识,从而引 起学生的注意。然后提出:“为什么肉菜会有竹的清香? ”这样的问题来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就会结合口己吃竹筒肉的经验回答:由于用来做竹筒肉的竹 子是新鲜的里而含有水,用竹子里而的水流到肉里,使肉、菜有竹子的味道。接 下來再提问:“竹子里为什么会有水呢?细胞液为什么会流出來呢?为什么用火 烤了竹子里面的

7、水会出来?不用火烤行吗? ”等问题。这些问题就涉及到植物细 胞的知识,学生就会感到新鲜,感到不解。预习过的学生能说出个大概,没有预 习过的学生就想立刻听老师来讲解。这时老师可以给学生总结:其实是因为竹子 的细胞中含有细胞液的缘故。在竹了细胞的中央有一个大大的泡状结构,叫做液 泡。里面含有细胞液,细胞液中含有许多营养物质、色素等。所以当竹子的细胞 液流出后,与肉、菜一起加热,肉菜就会有竹Z清香。由于细胞液的外面有一层 控制物质进岀细胞的细胞膜,所以只有用火烤了,破坏细胞的细胞膜,细胞液才 会流岀來。另外,因为植物的细胞有纤维素含量比较高的细胞壁,使竹子变得比 较坚便,所以,为了吃的时候方便,要用

8、较薄的竹子。最后,总结刚才讲过的液 泡、细胞液、细胞膜和细胞质等结构在细胞中的分布及地位,再补充剩余的细胞 结构,完成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一节的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学,把教学内容与 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上进行探索,提高学生的注意 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有效性。3、少数民族民俗资源中渗透着人文精神,使初中生物学课堂更具有生命。课程标准要求通过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的意义,提高环保意识。并制定了生物与环境、生物多样性、和健廉的生活等 10个一级主题,其中就耍求对学生进行如美育、生命教育、环保等人文精神的 教育。而少数民族的文化中也充满这

9、些知识。如:在对拉祜族的含义解释上从 1953年前的“烤虎肉吃的民族”到1953年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首届各民族、各界 代表大会上改为“团结幸福的民族”上可以看出:拉祜族开始重视对野生动物的 保护。这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思想。乂如:傣族对生态认识的两个观点 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排列顺序是树、出、山、水、人。从中即体现出教材“绿色 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内容,乂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关系的反映,利用这个 资源可以开展环保教育。因此,把少数民族资源与农村初中的生物学课堂结合起 来,可以使初中生物的教学更加具有生命力,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综上所述,少数民族民俗资源是有特色的、值得发掘的教学资源,特别对

10、于 农村中学来说,少数民族民俗资源可以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为更好地走进新 课程服务。值得各位一线的教学工作者去挖掘、利用。参考文献:1 教育部制定.生物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7).2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9)3 林超民等.云南乡土文化丛书思茅M云南教育出版社,2003(12)4 杨洪琴.初中生物教学要渗透人文精神J数理化生教学研究5 黄旭升.让初中生物教学贴近生活J.吉林教育,2008个人简历:姓名:祁祯平岀生年月:1986年9月性别:男籍贯:云南武定民族;傣族工作单位:云南省思茅一中学历:本科通讯地址:普洱市思茅区顺城街23号 邮政编码:665000 电子邮件:feibingqizhenping126 com备注:由于刚刚从事中学生物教学,暂时没有学术经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