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成因与对策

上传人:hh****pk 文档编号:281914473 上传时间:2022-04-2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成因与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浅谈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成因与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浅谈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成因与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浅谈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成因与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浅谈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成因与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成因与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成因与对策(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成因与对策目录1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32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42. 1会计原始资料失真42. 2任意调节利润、逃避企业所得税42. 3成本费用不实42. 4设置账外账、私设“小金库” 53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53. 1会计方法不完善自身因素63. 2企业单位主观因素73. 3社会性客观因素84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94 1对会计方法不完善所建议的措施94 2对企业单位主观因素产生的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94 3对社会性客观因素产生的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10浅谈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成因与对策1. 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会计信息是人们在经济活动过程中运用会计理论和方法,通过 会计实践获

2、得反映会计主体价值运动状况的经济信息,准确及时的 会计信息能帮助投资者、贷款人进行合理决策、有助于政府部门宏 观调控,有利于企业加强和改善经营管理。会计信息失真是指在会 计信息没有真实地反映客观的经济活动,从而给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提供了虚假的情况,给决策者们制定相关的决策带来了不利影响的 一种现象。失真的会计信息不仅会干扰市场经济秩序,还会导致微观决策 和宏观调控的失误,给国民经济带来的危害极其严重。从微观看, 失真的会计信息,对企业投资者来说,可能得不到应有的投资收益, 并导致投资决策的失误。若是国家资产的投资,则造成国有资产流 失,产生投资风险。若国家银行是债权人,就会造成呆帐、死帐, 形

3、成金融风险,对企业管理者来说,不能正确管理、决策,并使企 业信誉下降。从宏观來看,若会计信息失真,会引起大量税收的偷逃,国家 得不到应有的财政收入,国家职能部门得不到真实的会计信息就会 在经济决策、经济管理、经济监督方面发生严重失误,从而给国民 经济造成损失浪费,会计信息失真还会破坏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我国加入WTO后,会计信息对现代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有关 部门和社会各阶层的重视,可财政部2003年对152户企业2002年 度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的结果显示,近70啲企业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可见我国会计失真现象普遍存在,并愈演愈烈。因此整治会计信息 失真问题,迫在眉睫。朱错基曾在2000年3刀份做

4、的政府工作报告 中指出:“必须严肃财经纪律、严格财经管理,切实贯彻会计法 捉高会计信息质量、防范会计信息失真”。下面就探讨一下我国会计 信息失真的现状、成因以及对策。2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2. 1会计原始资料失真这包括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不合格制作。不按国家有关规定 设置账户,或者根本就不设置账簿,在实际工作中采用以表代账的 方法,不合法原始凭证大量存在,白条抵库,甚至为了私利、小集 体利益用假凭证中饱私囊。2 2任意调节利润、逃避企业所得税在每个会计期间结束时,一些企业在上报会计报表时,往往不 是根据有关会计记录如实反映,而是根据“需要”来人为“调节” 报表。2003年财政部对152户企业

5、2002年度会计信息质量开展了 检查工作。共查出利润不实28. 72亿元。其中:利润不实比例10% 以上的企业82户,占被检查企业户数的53.95%;利润严重不实, 虚盈实亏企业有5户,其报表反映盈利3551万元,实际亏损1. 5 亿元;虚亏实盈企业有6户,其报表反映亏损1.4亿元,实际盈利 4亿元。由此可见一方面虚增利润、掩盖亏损;另一方面隐瞒利润、 逃避企业所得税现象非常严重。2. 3成本费用不实在理论上采用不同的核算方法就会产生不同的会计信息。如原 材料分别采用先进先出法和加权平均法,则库存原材料的成本就不 一样;使用不同的分配率,同一产品承担的制造费用也不一样。在 把客观原因放在一旁后

6、,还会发现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缓摊待摊费 用,少提或不提折旧等手段以降低成本;相对的利用虚列成本费用、 超额计提折旧等方法增加成本。无论何种手法。成本费用不实也导 致失真会计信息的产生。2. 4设置账外账、私设“小金库”帐外帐就是一些单位设置两套帐,一是套公开的一套是秘密的。 这些单位往往在公开的帐户虚列费用开支,将这些款项转入秘密帐 户,或将主营业务收入不记入公开帐户而记入秘密帐户形成“小金 库”,将其做不合理开支用。从而使提供的公开的会计信息严重失 真。据山东省2004年度审计报告显示,山东省医药总公司所属省 医药公司违规开设19个账外银行账户,5. 77亿元经营资金体外循 环;虚构业务转移

7、资金319. 45万元,造假名单套取现金137. 87万 元,用白条支付现金92万元,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尤为突出。另一些 部门隐瞒转移财政收入,虚列财政支出,挪用预算资金。一些单位 偷税、漏税、私设小金库。国有企业方面,资产负债不实、人为调 节损益、国有资产流失、企业潜亏金额较大,扭亏能力脆弱。3. 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由于会计信息失真由来已久,究其成因是各方面的,既有管理 体制的,又有会计工作本身的;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只 有将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透彻了,才能做到预防和治理。现在从以下几方面来探讨一下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原因。3. 1会计方法不完善自身因素3. 1. 1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

8、是引起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会计核算中,会计估计使得会计的真实性开始带上概率色彩。 会计技术的发展使得一些基本概念开始动摇,如递延资产、无形资 产其未来收益是有争议的。会计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不仅表现为会计技术水平的提高, 而且表现为会计对象的扩大和深化,这些都对会计的真实性有了影 响。在现代社会中,环境因素对企业的持续经营产生了越来越大的 影响。通货膨胀使得历史成本的有用性及真实性产生动摇。科 技的飞速发展,使许多固定资产的精神损耗大为增加。市场的频 繁波动威胁到某些资产如存货、有价证券的持有价值。3. 1. 2会计信息的稳健性原则和重要性原则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又一 原因稳健性原则虽有

9、利于保证资产的完整性,但也有其局限性,采 用稳定性原则确认和计量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很可能导致会 计信息偏离实际。重要性原则允许企业对不重要项目可以例外处理或灵活处理,如果企业将重要项冃按不重要项冃处理,势必影响企业财务状况与 经营成果的会计表达,使对外公布的会计信息偏离企业实际情况。3. 1. 3会计准则以及会计制度本身的不完整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另一重要原因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具有很大的不确定因素,会计方法选择的 多样性也会加大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可能性。会计准则与制度中对 于一些重要信息的披露没有作出规定。3. 2企业单位主观因素3. 2. 1内部经济利益的驱动根据我国信息失真的现状来看,基

10、本上都是为了小集体或个人 的利益。国有企业的产权代表更关注政绩、声誉及影响,对会计信 息的关注也主要基于其个人的利益目标,往往会指使企业会计人员 做假账,虚增利润、掩盖亏损。地方政府和企业主管部门为了要政 绩,通过对企业下达效益指标要完成,当企业完不成时,又有意识 引导企业虚报利润。于是便有了 “官出数字,数字岀官”的奇怪现 象。而非国有企业,一般采取虚列成本费用,隐瞒利润,以明亏实 盈的方式来偷逃税款。3. 2. 2企业经营管理不完善,财务规章制度不健全导致账实不符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混乱,账外资产、闲置资产、呆坏账现象严 重,有账无物、有物无账,会计基础工作弱化。有些企业财务制度 不健全,缺乏

11、必要的财务监督,会计人员执行的内部监督职能形同 虚设。3. 2. 3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差在生产力因素中,人是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会计人员的素 质包括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两方面,一个会计人员若业务技能 低下,发生操作性、原理性错误的机会就会增多,如乱用会计科目、 随意改变账户对应关系,在成本费用方面,该预提的不预提;该待 摊的不待摊,使得利润不真实。尤其近年来会计制度中增加的新内 容较多,给会计核算增加了难度,这就必然会影响会计的信息质量。 职业道德素质低而故意使会计信息失真,其危害性更大,因为这种 失真的会计信息更具有隐弊性,而不容易被发现。3. 3社会性客观因素3. 3. 1会计管理体系

12、和执法体系不统一会计法中明文规定“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 计主管人员的任免应当经过主管单位同意,不得任意调动或撤换。” 但是在执行中,国有基层企业大都实行法人代表负责制,中层管理 人员由法人代表聘任。由于存在上述原因,约束了会计人员发挥会 计监督作用,企业领导把会计当作“账房先生”,会计对领导的意图 唯命是从,致使会计信息失真。3. 3. 2会计工作社会监督体系不完善会计工作的社会监督是指国务院财政部门或省市人民政府的财 政部门批准的注册会计师组成会计师事务所,按照国家规定承办的 查账业务。但目前企业外部监督主要由主管部门实施,而主管部门 往往从本部门利益出发,不能有效监督;而会

13、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 介机构数量、质量都有待提高,有的甚至还出具虚假验资报告。我 国还尚未形成一个有效的会计社会监督体制。3. 3. 3对违反会计法规的处罚力度不够尽管我国的会计法规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有法不依、 执法不严,对违反会计法规的处罚力度不够,使得违法的机会成本 很小。由于执法不严,在某种程度上纵容了会计信息的造假,低廉 的造假成本,高额的造假回报和利益趋动,使得一些人敢于铤而走 险,以身试法,置国家的法律法规而不顾。使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屡 禁不止。4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在解决会计信息失真时,也要针对其产生的原因加以区别对待。4 1对会计方法不完善所建议的措施4 1. 1 一定

14、限度内修订历史成本原则,不同项目采用不同的计价方 法由于物价变动、历史成本不能为信息的使用者提供可靠的会计 信息,而物价变动会计可以弥补这种不足,能充分反映物价上涨或 下跌对会计数据的影响。釆用物价变动会计可以反映企业各类资产 的实际价值,避免历史成本产生的虚增收益。在保证传统的会计核 算与核算资料基础上,选择一些受物价影响较大的项目,如固定资 产及其折I日、原材料、产成品进行必要调整,并把调整的情况在现 行会计报表中附加说明。4. 1. 2科学合理运用稳健性原则和重要性原则稳健性原则是指会计人员在反映带有不确定性因素的经济业 务时采取审慎的态度,这必然使会计信息偏离实际情况,因此要对 其运用

15、制定相应的约束条件。对于重要性原则,则应在法规中详细 规定界定重要性的量和度,以免引起误导会计信息的使用者。4 1. 3制定更为详细具体的会计确认标准我国只出台了八项具体会计准则,许多会计处理都还没有具体 的准则作为依据,使得会计信息容易出偏差。我们应尽快出台具体 的会计准则,建立完善的会计规范体系,使会计反映和监督有比较 准确严格的判断标准,使会计信息不确定性和估计因素造成的损失 降低到最低限度。4 2对企业单位主观因素产生的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4 2. 1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应大力加强对企业主管领导、企业领导、财务会计人员的思想 教育,培养政治的价值观,树立正义感,提高职业道徳水平,是从 思想上

16、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保证。4 2. 2进一步强化会计的基础工作,建立从强化内部管理为中心的 会计管理体制企业应严格的执行财政部印发的会计基础操作规范,使账、 证、表的业务处理及会计档案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达到标准规范的 要求,应建立健全会计人员的岗位责任制,使之分工科学合理、职 责分明,促进会计行为的规范化。加强内部控制、制订内部稽核制度,完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 健全各种财产物资、财务收支的审批领、报,为提供真实的会计信 息奠定了一个良好的会计基础。4. 2. 3加强会计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首先,会计人员提高职业道德,会计人员应具备强烈的责任感, 在履行职责中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不论遇到何种情况,不丧失原 则,不图谋私利。其次,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