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最新的高二上册化学教案设计:《大气污染物》

上传人:1520****498 文档编号:281912851 上传时间:2022-04-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最新的高二上册化学教案设计:《大气污染物》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2年最新的高二上册化学教案设计:《大气污染物》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2年最新的高二上册化学教案设计:《大气污染物》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2年最新的高二上册化学教案设计:《大气污染物》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2年最新的高二上册化学教案设计:《大气污染物》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最新的高二上册化学教案设计:《大气污染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最新的高二上册化学教案设计:《大气污染物》(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上册化学教案设计:大气污染物涓滴之水终可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力量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下面xx小编为您推荐高二年级上册化学教案设计:大气污染物。 高二年级上册化学教案设计(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大气的主要污染物,知道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 (2)知道酸雨、臭氧空洞、温室效应的形成原因,危害及防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大气主要污染物的认识,了解其来源和危害,通过分析讨论来培养学生学会运用知识的能力,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分析大气主要污染物的种类、来源、危害,充分认识到人类生活与自然界的矛盾,充分认识到科学发展的局限性,

2、从而进一步领悟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树立用科学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教学重点:大气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 教学难点:减少或消除酸雨、臭氧空洞、温室效应的方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阅读、交流、讨论、联系实际生活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 垣曲县历山视频,山西太原雾霾视频从而导入新课齐声诵读我们和地球相依为命 课题第四章保护生存环境 第一节改善大气质量 一、大气污染的危害 【出示学习目标】 1.知道大气主要污染物及其来源、危害 2.知道酸雨、臭氧空洞、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造成的危害及防治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1】大气污染的危害 学生阅读课本P72 73相关内容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3、1、干燥洁净空气的组成成分? 2、主要的大气污染物有哪些? 3、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4、大气污染的危害? 学生阅读,学习讨论交流后回答,教师点评补充。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2】酸雨 阅读课本P73相关内容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酸雨?它是怎样形成的?请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酸雨的形成过程? 2、酸雨有哪些危害? 3、如何防治? 学生阅读,学习讨论交流后回答,教师点评补充。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3】臭氧层受损 阅读教材P74 臭氧层受损 内容,回答: 1、臭氧层有何作用呢? 2、什么原因导致了 臭氧空洞 的形成呢? 3、臭氧层受损造成的危害? 4、为了保护臭氧层,人类采取了哪些措施? 学生阅读

4、,学习讨论交流后回答,教师点评补充、引导分析 氟氯代烷是如何破坏臭氧层的呢? O3 O2+O Cl+O3 ClO+O2 ClO+O Cl+O2 总反应式为:2O3 3O2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4】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暖 阅读教材P76完成 思考与交流 内容 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教师点评补充。 【课堂小结】 一、大气污染的危害 1.酸雨2.臭氧层受损3.温室效应与全球气候变暖 (1)形成原因 (2)危害 (3)防治 【学以致用】 1、P72思考与交流 2、课后作业:P811、2、3 【课后拓展】 查阅资料,了解世界八大公害事件。 高二年级上册化学教案设计(二) 一、教材分析 本章以分类为中心,介绍

5、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的分类。第二节离子反应从有无离子参加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第一课时学习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情况,并从电离的角度深化酸、碱、盐的定义,水到渠成的转入离子反应的讨论。第二课时从概念出发,结合探究实验总结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本节内容在中学阶段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在中学化学中要学习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都可能涉及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学好这一节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既巩固了前面已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后面元素化合物知识、电解质溶液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对溶液的导电性,电解质的概念、复分解

6、反应的概念等知识已有一定的认识,知道电解质在溶液中能电离出离子,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知道酸、碱、盐的溶解性。但是学生刚进高一,元素化合物知识不丰富,电离理论初步接触,因此本节知识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 学生正处在15、16岁的年龄阶段,好奇心较强,兴趣不太稳定,逻辑思维正在日趋发展中,在知识学习上仍需借助感性材料的支持。 根据以上分析及化学新课程标准,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和教学方法如下: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含义。 2.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3.使学生掌握简单的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

7、过交流、发言、实验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给学生科学的方法,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通过实验,体验了实验是学习化学和探究化学过程的重要途径。 2.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之善于观察,敢于实践. 3.通过讨论与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反思的习惯。发扬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分享实验探究成功后的喜悦之情。感受同学间的相互合作与取得成功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离子反应的实质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难点:实验现象的分析、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四、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计算

8、机辅助教学 难点突破: 1.精心设计实验:将教材实验设计为4个学生为一组的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使每个学生参与到获得知识的过程中,能分享实验探究成功后的喜悦之情。感受同学间的相互合作与取得成功的关系。 2.利用计算机软件的动画模拟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全面观察,理解微观本质,使抽象知识变得更形象,便于学生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突破难点。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是本节课的难点。为突破该难点,我做如下设计:初学时让学生按书写步骤进行训练。第二步是正确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关键和难点。学生的主要错误是不熟悉,不知道也不熟悉哪些能改写成离子,哪些不能改写离子,要指导学生复习

9、酸、碱、盐的溶解性(课本第110页)。采用自学、反馈练习、纠正错误的方法,使同学们对自己所犯的错误得到及时的纠正。并且要将书写难点分散到其他教学环节,在学习离子反应的意义时,设计练习4个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在得出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时,设计练习3个书写。 五、学习方法 采用实验探究与交流活动相结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培养学生交流的习惯。 六、教学准备 1.实验仪器:试管、试管架、胶头滴管、毛刷。 2.实验药品:0.5mol/LCuSO4溶液、0.5mol/LKCl溶液、酚酞溶液、0.5mol/LBaCl2溶液、1mol/LNaOH溶液、1mol/LHCl溶液、0.5mol/LNa2CO3溶液。 3.学生准备:4人一组进行实验。 七、教学过程 总体构思: 教学序: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引导探究 实验研究 引导分析 引导归纳 巩固练习 学习序:明确问题 实验研究 分析现象 形成概念 理解应用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展示硫酸铜溶液和氯化钡溶液,通过学生书写它们的电离方程式,得出它们之间的反应是 离子反应 引出今天要探讨的课题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