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最新的阿里山纪行教学设计和说课稿

上传人:痞** 文档编号:281912665 上传时间:2022-04-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最新的阿里山纪行教学设计和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2年最新的阿里山纪行教学设计和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2年最新的阿里山纪行教学设计和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2年最新的阿里山纪行教学设计和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2年最新的阿里山纪行教学设计和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最新的阿里山纪行教学设计和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最新的阿里山纪行教学设计和说课稿(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阿里山纪行教学设计和说课稿阿里山纪行教学设计和说课稿 阿里山纪行是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主题 江山多娇 中的一篇美文。本文是游记散文,作者吴功正以其妙笔生花,择取了游览中的典型景观,以移步换景的写法,为我们描绘了阿里山 美如画 的风光,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阿里山美景的热爱与赞叹,赞扬了台湾人民的生态意识,含蓄地表达了两岸和谐一心的愿望。文章不仅景美情美,而且文笔精美。学习本文,对于学生感受美的情感,品味美的语言,领略美的意蕴,以及培养其审美意趣极具意义。以下是xx小编为你整理的阿里山纪行教学设计和说课稿,希望能帮到你。 阿里山纪行说课稿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八年级语文上册 江

2、山多娇 单元中阿里山纪行,下面,我将从教学设计理念、教材的分析、教法学法与教学手段、教学程序几方面介绍本节课的教学构想。、板书设计一、 一、教学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的阅读技能的要求是: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能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课程标准还指出: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它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为此,阿里山纪行教学过程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技能,掌握朗读、默读、浏览等各种方法,让学生在与文本充分对话基

3、础上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阅读。提倡教师与学生的学习方法相互作用,共同对话,借助语文思想方法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围绕认知冲突,更好的解读文章,提高能力,从而建构新知识。 二、教材的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阿里山纪行是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江山多娇 单元主题下的一篇游记。云山苍苍,江水茫茫,读山品水,意味深长。人们游历名山大川,控访名胜古迹,领略风土人情,能够开阔胸襟,娱悦心灵,启迪智慧,唤醒无限美好的情感体验。 教材中安排这样一个单元,主要目的是为了要通过朗读、品析,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登山临水,体会江山的美丽多娇,爱我中华,爱我世界美好情感。 阿里山纪行是当代作家、文艺评论家、美学家吴功写

4、的一篇游记。这篇游记通过移步换景,形象地描绘了游览阿里山所风的迷人风光,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由衷地赞美了 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 ,赞扬了台湾人民的生态意识和利用生态发展旅游的理念,含蓄地表达了两岸人民的心融合起来的共同愿望。 2、教学目标 依据教学大纲,结合新课程理念,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不但要力求 胸中有纲 ,更要 目中有人 ,即坚持以育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为本。由此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感受优美的语言,领略阿里山的美丽风光; (2) 学习融情于景、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 (3) 理解海峡两岸人民心连心的情结; 过程与方法目

5、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模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阿里山的如画风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 感受优美的语言,领略阿里山的美丽风光; (2) 学习融情于景、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 难点 (1) 学会如何向游人介绍当地的景物。 (2) 感受语言的音乐美和情韵美 三、教法、学法与教学手段 本节课在教法上,体现教师的 启发引导 ,在学法上,立足文本 自主合作,探索发现 ,达到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于让学生去理解,去感受,去发现,去创新,避免用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 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启发学生思维,丰

6、富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四、教学程序 课前布置预习: 课前诵读全文,自行解决字词障碍,并能复述课文内容,为课堂教学作准备 整体感知 听音乐,然后请你先说说: 阿里山给人的最初印象是什么?(用原文中词语) 请你说说 阿里山给人的最初印象是什么? 语文活动 假如你是吴功正先生阿里山之行的导游,你将如何介绍今天的行程?请快速浏览课文,参照标明作者行踪的语句,填写完善下列解说词 温馨提示:先小组讨论,找出作者的行踪,然后抓住不同地点的不同景物,注意安排好说话的顺序就行了。还有啊,千万别忘了你是导游,要注意语态和礼貌哦。 大家好!非常高兴,今天由我带领大家一起游览阿里山,宴会结束后,我

7、们将从( )乘飞机到达中部城市( ),然后改乘( )进山,经过3个小时的运行后我们会到达 ( ),从这里开始我们需要步行上山,穿过一片( ),我们会看到( ),迈过( )间的( ),最终将会欣赏到阿里山的标志和灵魂 ( ) 写法 移步换景 不固定立足点和观察点,一边走一边看,把看到的不同景物依次描写下来。 小组讨论 阿里山如画的风光表现在哪里? 谈一谈:本文的语言典雅、凝练、和谐,具有音乐美和情韵美,请从文中找出几例,谈谈你的感受。 音乐美 1节奏美:文句的长短、整散,语势的疾徐、直曲,字音的响沉、抑扬,错杂相间,使文章声势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和谐流畅,构成声音的节奏。 2拟声美:用语言来摹拟各

8、种各样的声音。 3音节美:使用两个字或四个字组成的词,要比一个字更合乎节拍,读来顺口,听来入耳;有时单音节词与双音节词交替使用,同样能产生美感;有时妙用助词,也可使句子完整,音节整齐。 4修辞美:恰当的修辞也能调节音节,增强语言的音乐美,而且能使文章语言生动活泼。 情韵美 1、融情于景 2、托物寄情 品一品 一 不到阿里山,何以能说到了台湾? 不到神木,又何以能说到了阿里山? 如果你现在置身阿里山中,你对阿里山和阿里山的神木有哪些认识和感受? 二 课文一开头就引用大陆人和台湾人各自喜欢的对方的歌。你认为作者这样安排结构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作用? 结语:阿里山如一首含蓄隽永的诗,如一杯醇香甘甜的酒

9、,如一幅生动的画,如一曲悠远的歌 什么时候我们也能去看看那拔地参天、威风八面的神木?什么时候我们也能去阿里山赏云海,观日出? 让我们共同企盼祖国早日统一,台湾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 五 总结反馈: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总结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反馈,指出不足之处,再次强调学习要点,加深学生的理解并建议课后对其不足之处采取弥补措施。 阿里山纪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流利而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在诵读中感受阿里山的美好风光及作者情感。 2.了解文章移步换景、融情于景的写法;初步学说导游词。 3.感受文章语言之美,品味文中富有音韵美和情韵美的语言。 4.激发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

10、感情。 教学重点:在诵读中感受阿里山的美好风光及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感受文章语言之美,品味文中富有音韵美和情韵美的语言。 重难点突破的方法: 反复诵读为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 课前准备: 1.教师搜集有关阿里山的图片、歌曲及资料等,并制作课件。 2.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划出好词美句,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自主搜集资料。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阿里山的风光图,同时以适当音量播放歌曲高山青作背景配乐。 师适时导入:宝岛台湾风景秀丽,资源丰富,经济繁荣,极具魅力,是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大自然似乎也特别钟情这片美丽富饶的水土,降下阿里山这颗璀璨的明珠于宝

11、岛的湖光山色间,令人陶醉流连,赞叹不已。今天,让我们紧随当代作家、文艺评论家吴功正先生的步伐,同游阿里山,领略这美好如画的风光。 【设计说明:开篇图片、歌曲及导语设计,一方面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外也可以让学生对阿里山的风光有个初步的直观了解。】 二、朗读课文,初步领略美景。 1.请几名同学分段朗读课文。 要求:注意读准字音,有感情地诵读。其他同学边听边划美词美句。 2.师:听读课文后,同学们也划下了文中的美句,阿里山给你们留下的印象是什么?(美)请用文中一句话说一说,阿里山给作者留下的最大印象是什么呢?生: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 3.师:阿里山美如画的风光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请同学们结

12、合文中具体内容简要概括。 生思考,全班交流:古式风味的小火车、清澈的潭水、静谧的原始森林、染满青苔的曲径幽路、罕见的神木等。(在学生回答基础上,师有意按课文顺序板书) 4.师:这些美景的呈现,正是由作者游览行踪的变化体现的。请同学们在文中迅速捕捉能体现作者行踪变化的词句。 生循文本划句,明确: 台北松山机场 台湾的中部城市嘉义 然后改乘 森林小火车进山 经过三个小时的运行,到了阿里山站 从火车站到神木,尚有一段路程 峰回路转,迂回穿过一片林区 曲径幽路 几乎在树身之间穿行,我们终于看到了神木 下山的路上 师:不固定立足点和观察点,一边走一边看,把看到的不同景物依次描写下来,这是游记散文常用的写

13、法,这种写法叫什么呢? 师:这种写作的方法叫 移步换景 。(投影显示:移步换景,即不固定立足点和观察点,一边走一边看,把看到的不同景物依次描写下来。) 【设计说明:本环节紧扣文本,让学生整体感知阿里山的风光特点,并能结合文本找到具体美点,在此基础上理清文章思路,了解移步换景的写法,对文章有整体把握。】 三、诵读课文,感受景观之美。 师:阿里山风光秀美如画,选择你最喜欢的语段或语句,带着自己的体会和情感美美地诵读,并说说你品味到的美。生自由美读片断,品味美景。 全班交流。 1.指名诵读选段(句),并引导其他同学从语气、语调、停顿等角度评价同学的诵读。 2.评价后,教师适时指导全班同学以多种方式诵

14、读相应片断,感受美点。 示例: 这潭犹如山间一面明镜,清澈透亮,仿佛山林不是倒映潭中,而是与水潭镶嵌在一起,成了一幅倒置的水墨画。 (水潭清澈美丽,山林静谧倒映,水潭与周围环境和谐相映,身在其中恍如入画。) 偶有人声也是悄悄的,舍不得打破山间的安宁,同行者都深深地吸气,仿佛要把整个阿里山的空气都吸进去,不再吐出来 (这里环境的安宁与空气的静洁该有多好,才让作者与同行者放佛都舍不得打破这份宁静啊!让我们也来感受一下这美好的一刻,全班齐读。) 师小结:小火车古朴,带领我们如到悠远的过去。水潭清澈、整肃的树木,给人以别样的享受。美景如画,可见台湾人民的生态环保意识之强。 【设计说明:选择喜欢的片断美读文本,对说说体会到的美点,从而带领学生对阿里山风光由整体及细部细细欣赏领略,让学生能受到美的熏陶。】 三、研读文本,品味美的语言 师:美的景象还有赖于作家美的语言,作者是怎样将阿里山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