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权力与规训 福柯《规训与惩罚》读书笔记

上传人:hh****pk 文档编号:281912203 上传时间:2022-04-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权力与规训 福柯《规训与惩罚》读书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浅谈权力与规训 福柯《规训与惩罚》读书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浅谈权力与规训 福柯《规训与惩罚》读书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浅谈权力与规训 福柯《规训与惩罚》读书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浅谈权力与规训 福柯《规训与惩罚》读书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权力与规训 福柯《规训与惩罚》读书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权力与规训 福柯《规训与惩罚》读书笔记(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权力与规训读福柯规训与惩罚课程名称:民族学理论与方法 班 级:2015级民族学硕名:夏守信学 号:s150511 完成时间:2016年1月13日 指导老师:苏发祥摘要:福柯的规训与惩罚对权力的精彩阐释让我们看到了身边的时时刻 刻都存在的规训力,在不同的规训手段下,权力具有不同的特征。权力与规则紧 密联系,形成了现代社会全面覆盖的规训网络。关键词:福柯权力规训作为西方后现代思潮的代表人物之一,米歇尔福柯的代表作规训与惩罚 在近代的社会、政治及教育领域都产牛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规训与惩罚的 核心问题是讨论现代社会的权力运作机制,福柯在书中以监狱的诞牛过程为依 托,详尽而深刻地论述了作为权力表现

2、形式的刑罚是如何从一种“表象的、戏剧 性的、能指的、公开的、集体的方式”转变为一种“弥散的、细致的、微观的、 无微不至的方式。”按照福柯的理论,惩罚方式的这种从公开到隐蔽,从直接毁 灭肉体到间接控制灵魂的转变,事实上是社会牛产力发展的一个必然要求,是权 力微观化的直接表现,更重要的是代表了一种新的知识型的产牛。在福柯的理论 体系中,权力和知识是一咻的,权力制造知识,“不相应地建构-种知识领域就 不可能产牛权力关系,不同时预设和建构一种权力关系就不会有任何知识”。因 此,惩罚方式的转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权力从一种强硬、直观的震慑模式向 一种以渗透、间接的掌控模式过渡,同吋社会对人的控制也出现了

3、-种新的手段 就是“规训”。一、书本内容架构及分析福柯所考察的惩罚权力的历史包括三个阶段:中世纪末和“I 口制度”吋期作 为王权武器的酷刑;18世纪末,包插法国大革命吋期人道主义的“再现”式惩 罚;19世纪开始的、使用现代规训技术的监狱和普遍化的监视。自权力诞牛Z H起,权力的拥有者就试图将权力意志纳入到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试图对组成 这个社会有机体的每一个个体施加权力的影响,使他们臣服于权力,使他们成为 权力关系得以充分发挥作用的具体对象。因此,权力的发展、运作史,就是一个 个个体客体化的历史,也是世间万物被客体化的历史。第一部分是“酷刑”。该部分向我们展示了法国在18世纪及Z前所拥有的 残

4、酷的刑罚制度,其典型代表是公开处决犯人的断头台。这是-种极富视觉冲击 效果的公开表演,它想要彰显的是君主的绝对权威。但是这种做法却越来越显示 出弊端,尤其是不公正的处罚容易激起民变。酷刑当然属于惩罚的一种,该部分 还详细地勾勒出了惩罚的性质和特征,概括而言,“惩罚”是统治者基于自己的 认识,为了达到揭示“事实”、彰显权力、镇压异己等H的,而采用的-种能够 影响社会的、代表“真理”的权力技术学手段。第二部分是“惩罚” o进入18世纪以后,由于受到启蒙思想和社会变迁的 影响,酷刑被视为是暴虑、野蛮的君主专制的象征,以惩罚为中心的整个司法制 度都发牛了相应的变化。惩罚开始具有“普遍性”,即为了顺应社

5、会的普遍思想 和要求,君主的“至上权力”下放到代表公共权力的司法官员手中、一些“科学” 领域的专家也开始左右司法审判的结果、惩罚的H的变为保卫社会。同时,惩罚 开始具有“温和性”,即刑罚不再任意、玄接、残暴,血变成一种利用符号、利 益、吋间來发挥功能的机制,但是仍然应该被视为作用于肉体的权力技术学。第三部分是“规训”。伴随着惩罚变化的是权力技术学中另i手段规训 手段的普遍运用。规训指“训诫以符合规则” O I这里的规则可能是法律, 也可能是各种场合的规章制度。训诫的方法包括制定图表、规定活动、实施操练、 为了达到力量的组合而安排“战术”等。为了保证训诫效果还会采用层级监视、 规范化裁决、检查等

6、手段。随着规训手段的深入运用,人们牛产、牛活的各个场 合乃至整个社会都变成了一种全景敞视机器,肉体的每一个细微的活动都会受到 无处不在的权力效应的干预。这种情况的好处是社会成员的力量得到了整合、编 排,提高了运作效率,更易达到权力所预期的具体H标,缺点是权力技术学并非 它们看起來或所标榜的那样合情、合理,尤其是对细节的压迫和掌控让人褪变成 为一台盲门运行的机器上渺小的零部件,随时会被碾碎、更换。第四部分是“监狱”。监狱对犯人进行禁锢、监视、认识、治疗,它是惩罚 和规训対种权力技术学手段综合运用的极致,被视为彻底而严厉的制度。但是监 狱的效果值得怀疑:监狱并没有降低犯罪率;从拘留到获释的处境造成

7、了累犯; 监狱导致了一种“过失犯”坏境的形成。所以从根本上说,监狱并不是简单地遏 制非法活动,而是为了区分出它们,某种程度上造就它们,并给它们提供一种普 遍的“经济机制” o监狱代表的所谓“正义”其实是阶级统治的借口和工具。通福柯: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刘北成、杨远婴译,北京三联书店1995年版 过契约理论,通过社会各层而的运作,通过矫正艺术与惩罚权力的混合,监狱的 “普遍性”使惩罚变得自然、可接受。社会也获得了监狱的结构,社会中的个人 是受制于多种监禁机制的肉体和力量,是复杂的权力关系的效果和工具。二、写作特点福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在一书中得到了这样的一个结论:惩罚的个人 化方式其实是

8、新的权力策略的一个后果,这些策略也包括新的刑罚机制。因此, 他在此书 11的研究遵循了以下4个基本规则:1 对惩罚机制的研究并不单纯限于其“镇压”效应和“惩罚”方面,而是将 它们置于惩罚机制可能产牛的一系列积极效应中,即使这些积极效应乍一看似乎 是边缘性的。这样也就是把惩罚视为一种复杂的社会功能。2. 在分析惩罚方式吋不只是将它们视为立法的后果或社会结构的表征,而是 视为在其他行使权力方式的更普遍领域里具有自身特色的技术。这样也就是把惩 罚视为一种政治策略。3. 不是把刑法史与人文科学史看作两个独立的系列它们的相互重合似 乎对某一方或对双方有干扰作用或有益效应,而是考察是否存在着共同母体,它

9、们是否都出自同一个“认识一司法”结构过程。简言之,把权力技术学变成刑罚 体系人道化和对人的认识这二者的共同原则。4. 试图发现灵魂进入刑事司法舞台以及一套“科学”知识进入法律实践是不 是权力关系干预肉体的方式发牛改变的结果。总Z,他试着基于某种有关肉体的 权力技术学來研究惩罚方式的变化,从中读解出权力关系和对象关系的一部共同 历史。这样,通过把刑罚的宽松当做一种权力技术来分析,我们或许能够理解人 类、灵魂、正常或不正常的人是如何逐渐复制出作为刑罚干预对象的犯罪,一种 特殊的征服方式是如何能够造就出一种作为具有某种“科学”地位的话语的认识 对彖的人。三、规训手段福柯提出了规训的三种重要手段:层级

10、监视、规范化裁决及检查。(一)层级监视在福柯看来“纪律的实施必须有一种借助监视而实行强制的机制。在这种机 制中,监视的技术能够诱发出权力的效应,反之,强制手段能使对象历历在FI。” 与当下的教育现实对照来看,层级监视的规训手段在班级中是十分典型和常用 的,首先必须明确的一点是,在一个班级的架构中,教师和学牛并非处于同样的 主体地位,尤其在我国,教师在传统观念中一直以“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授者”自 居,成为了教育过程中绝对的权威,因而在讨论一个班级的“层级监视”吋,是 不应该包括教师的,因为教师事实上是居于这个层级Z外,对整个层级拥有绝对 控制权与建设权的。血教师在课堂对学牛进行的“监视”的权力与资

11、格,实际上 在他走进教室这个特殊空间时就已经被赋予了,因为讲台是比学牛座位要高的, 这样的设计非常便于教师在课堂上对所有学牛进行监视,它木身就是规训权力在 建筑上的一种体现,把它归为福柯的“全景敞视主义”的-种特殊情况我觉得也 未尝不可。站在讲台上的老师就是知识/权力的化身,他所代表的,就是教科书 中被挑选出的知识,是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和权力,而教师在课堂上对每个学牛表 现的监视,正是试图把学牛规训成符合社会权力要求的“驯顺的肉体”的“微观 权力控制”%事实上,i个班级中的“微观权力”绝不仅仅是到这个程度就结束了,真正 的层级监视是在学牛群体中存在并时刻运转的。一般来说,无论是在中小学还是 在高

12、等院校,一个班级中的学生监督群体往往分为三级:班长、其他班委、各类 小组长。这是一个典型的“金字塔”式的层级管理模式,学校和教师的要求被从 上至下层层落实;而班级中广大同学的各项情况又是通过该模式自下向上地传达 给教师和学校更高层的管理者。福柯认为这样的金字塔形能够满足两个要求,“一 是能够完整地形成一个不间断的网络,从血能够增加层次,并把各层次散布在需 要监视的整个平二是结构合理,不会将一种惰性力量压在需要规训的活动 上,不会成为这种活动的制动器或障碍使监视具体化并切实可行”(-)规范化裁决福柯所谓的“规范化裁决”实际丄就是依据己有的规章制度,对违规或不达 标者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这就牵扯出

13、一个关键问题:在学校中,在班级里,到 处都有纪律和规定,有明确成文的,也有约定俗成的,但无-例外都十分符合社 会权力的约束和规训n的,并且具有与其紧密相连的配套惩罚措施。从惩罚形式 的性质来看,学校的纪律有两类,一是明确成文的约朿性规定,例如“严禁打架$张景兰.规训:现代社会的权力技术与策略一解读福柯的v规训与惩罚.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4月 第28卷第2期斗殴;严禁考试作弊”等,学牛一旦触犯了这样的规定,必将受到非常严厉的处 罚,例如“记过、开除等”,这样的惩罚是公开的、直接的,它的最主要冃的就 是确立并维护学校的权威,彰显社会权力的绝对性和不可侵犯的特点。另-种则 是模棱两可的达标性

14、规定,比如在-个班级中总有“优等牛”、“差牛”的群体 分类,而这个划分的整体界限却并不十分明晰,尽管如此,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 合格的标准还是十分明确的,对于此类不能达标的“违规行为”,主要采取的就 是操练性惩罚措施,例如一个学牛的某个字写错了,教师可能会罚他抄写一百遍 以加深印象,这样的惩罚主要H的在于矫正,并具有“缩小差距的功能”。在针对规范化裁决这一方面,福柯也提到“在纪律中,惩罚仅仅是奖罚 二元体制的一个因素教师应该尽可能避免使用惩罚,相反,他应该多奖励少 惩罚。”这里提到的“多奖励”,其实质H的还是为了赢得学牛的心,进而实施 其他方面的规训和教育,其ri的仍是施加对人的精神的控制。除

15、此之外,福柯还 指出,简单的“奖罚二元体制”使得在学校中“关于行为和表现的定义是基 于善于恶这两个对立的价值”,这就使得学校对一个学牛行为的判定必然是在是 与非两个极端中选择,绝不会存在“还可以、差不多”这样模糊的中间状态。(三)规训教育的弊端在福柯看來,这种规训教育最可怕的地方在于,它高举着社会权力的罗网, 每天都在教你如何在这张网里陷的更深,但却让受教者毫无知觉。此种“润物无 声”的渗透式的操控,在福柯看来是极其恐怖的事情。所以,倘若要批判规训教 育的弊端,一言以蔽之,就是通过对精神层面的渗透和教育,使你的肉体走向驯 顺,使你成为这个社会里恭顺的一名良民,血代价就是丧失作为人的独立性和 主

16、性,丧失为自己的牛活做选择的权力,成为整个“现代化”社会大铁笼上的一 个螺丝钉。四、权力的特征(-)权力无所不在,且具体而微这是福柯对权力的基本判断。他认为在整个现代社会,弥散性的权力已经浸 入牛活的各个方面,它可以在最细小的地方被捕捉到,它把一切都整合到口己万 能的统一体中。而这种弥散性的权力不一定是靠统一的国家机器来实现的,“权 力具有各种不同的形态,使用各种不同的技术”,在各个不同的局部领域,它拥 有策略的多样性,所以它又是具体的。在现代社会中,权力效应沿着一个渐进的细微渠道流通,它抵达个人,抵达 了他们的身体、姿态和全部口常行为。我们看到,在人们的性经验中,细微的权 力关系弥漫于身体、性、家庭、亲属关系、话语等之中,“性落入了话语的掌握 之中,话语不断地捕捉它,不让它有丝毫躲藏和喘息的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