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最新的高三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卷

上传人:1588****170 文档编号:281910965 上传时间:2022-04-2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1.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最新的高三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22年最新的高三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22年最新的高三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22年最新的高三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22年最新的高三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最新的高三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最新的高三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卷(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卷高三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卷 说明:本试题8页,答卷4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本大题4小题,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芳菲/绯闻 犒赏/手铐 处理/处方 B.愤慨/概念 校对/发酵 劳累/累乏 C.祈祷/颀长 雕琢/卓见 大厦/厦门 D.纤毫/翩跹 吝啬/褪色 航模/模型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3分) 日本政府近来的 购岛 闹剧,表现出日本军国主义大有死灰复燃之势,这极大地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全世界炎黄子孙对日本政府错误行径的批判是无可厚非的,我们希望日本政府能正视中

2、国人民的正义呼声,如果对此置若罔闻,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只能由日本政府负责。 A.闹剧 B.死灰复燃 C.行径 D.无可厚非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居民身份证登记指纹信息,不但能让社会用证单位快速、准确地进行人、证一致性认定,而且能进一步增强证件防伪性能,可以有效防止身份证被违法冒用。 B.加快促进信息消费,能够有效拉动需求,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消费升级、产业转型和民生改善,是一项既稳增长又调结构的重要举措。 C.道路交通拥堵一直是困扰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更大程度缓解交通,广州推出了部分路段 限行 限外 ,这种做法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 D.8月,梅州

3、市公开拍卖35辆超编超标公务车。在拍卖过程中,多辆年份较新、行驶里程较少的公务车竞争最为激烈,这些车最终以25万元左右的均价落锤成交。 4.依次填在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我们对世界的了解是否充分? 。因而,不了解世界,或者理解世界上有错位,就往往会误解我们自身的文化与艺术。 事实上,我们即使是对西方文化艺术的把握,也有明显的不足 而中国艺术是否属于 非理性 一路,也大可怀疑 但我们今天对世界的了解显然还是以西方为中心的 比如对非洲文化,甚至亚洲文化,往往就不甚熟悉 不要忘记,西方是有非理性主义传统的,并非所有西方艺术都是 理性 的 历,中国曾经是了解和包容世界的

4、A. B. C. D.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 9题。 何实 何实,字诚卿,其先北京人。曾祖抟霄雄于赀,好施与,乡里以善人称。实少孤,依叔父居。及长,通诸国译语,骁勇善骑射,倜傥不羁。远近之民,慕其雄略,咸归心焉。 岁乙亥,中原盗起。锦州张鲸自立为临海郡王,遣使纳款于太祖。寻以叛伏诛。鲸弟致初以叛谋于实,实厉声叱曰: 天之历数在朔方,汝等恣为不轨,徒自毙耳! 乃籍户口一万,募兵三千,丙子春,归。 大将木华黎与论兵事,奇变百出。拊髀欣跃,大加称赏,遂引见太祖,献军民之数。帝大悦,赐鞘剑一,命从木华黎选充前锋。时张致复据锦州,实与贼遇于神水县,挺身陷阵,殊死战,杀三

5、百余人,获战马兵械甚众。木华黎奏赐鞍马弓矢以励之。以功为帐前军马都弹压。 癸未,木华黎卒,子孛鲁嗣。武仙叛,据邢。实帅师五千围之立云梯先士卒登堞横槊突之城破武仙走逐北四十里大破之。是夜,仙党遁去。实下令,敢有擅剽掠者斩,军中肃然,士民按堵。孛鲁命戍于邢,多著善政,邢民敬之如神明。 丁酉,太宗数召入见,实贡金币纹绮三篚。次陵州,遇寇,实与左右射之,毙二十余人,生获十余人。朝于幄殿,帝欢甚,问遇盗之故,命所获寇勿杀,仍以赐实。 是日,赐坐,与论军中故事,良久,曰: 思卿效力有年,朕欲授以征行元帅,后当重任。 实叩头谢曰: 小臣从事锋镝二十余年,身被十余枪,右臂不能举,已为废人矣。愿辞监军之职,幸得

6、元佩金符,督治工匠,岁献织币,优游以终其身,于臣足矣。 帝默然不悦,令射以观其强弱,实不能射。命入宿卫,密使人觇之,实臂果不能举。固辞十余,始可其奏。遂锡宴,取金符亲赐之,授以汉字宣命,充御用局人匠达鲁花赤,子孙世其爵。 丁巳,卒于博。 (元史 列传第三十七,有删节) 【注释】拊髀:拍打着大腿。按堵:安居,安定。宣命:皇帝的诏命。达鲁花赤:蒙元时期具有.蒙古民族特点和设置最为普遍的官职。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初以叛谋于实 谋 :商量 B.乃籍户口一万 籍:登记 C.次陵州,遇寇 次:前往 D.子孙世其爵 世:世袭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

7、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其先北京人 远近之民,慕其雄略 B.遣使纳款于太祖 于臣足矣 C.实与左右射之 赐坐,与论军中故事 D.以功为帐前军马都弹压 朕欲授以征行元帅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实帅师五千/围之立云梯/先士卒登堞横槊/突之/城破/武仙走/逐北四十里/大破之 B.实帅师五千/围之立云梯先/士卒登堞横槊/突之城破/武仙走/逐北四十里/大破之 C.实帅师五千围之/立云梯先/士卒登堞横槊/突之城破/武仙走/逐北四十里/大破之 D.实帅师五千围之/立云梯/先士卒登堞/横槊突之/城破/武仙走/逐北四十里/大破之 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8、 )(3分) A.何实少小时成为孤儿,依靠叔父长大成人,通晓多国语言,又英勇善战,周围的人都很仰慕他的才略。 B. 大将军木华黎和何实讨论军事,得知何实的用兵方法奇特多变。木华黎对何实十分欣赏,把他引见给了太祖。 C.何实跟随木华黎在神水县、邢地均与敌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何实每次都亲临战场,表现非常英勇。 D.何实以身体为由婉拒太宗的重用,太宗于是派人秘密观察,确认何实身体真的不佳,何实又坚决地拒绝了十几次后,才同意了何实的奏请。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帝大悦,赐鞘剑一,命从木华黎选充前锋。(3分) 孛鲁命戍于邢,多著善政,邢民

9、敬之如神明。(4分) (2)从文中找出直接体现何实军事才能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途中见杏花 吴 融(850-903) 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 【注】吴融,晚唐诗人,他死后三年唐王朝灭亡。帝乡,此指长安。长安多杏树。 (1)这首诗的首联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3分) (2)这首诗中流露出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

10、分)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一觞一咏 。(王羲之兰亭集序) 大弦嘈嘈如急雨, 。 ,大珠小珠落玉盘。(白居易琵琶行) ,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 。(陆游书愤) ,烟光凝而暮山紫。 ,访风景于崇阿。(王勃滕王阁序)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 15题。 乡 土 本 色 费孝通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那些被称土气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

11、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

12、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 熟悉 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用一位外国学者的话说,前者是 有机的团结 ,后者是 机械的团结 。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生活上被土地所囿住的乡民,他们平素所接触的是生而与俱的人物,正像我们的父母兄弟一般,并不是由于我们选择得来的关系,而是无须选择,甚至先我而在的一个生活环境。 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这感觉是无

13、数次的小磨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这过程是论语第一句里的 习 字。 学 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触, 习 是陶炼, 不亦说乎 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矩是 习 出来的礼俗。从俗即是从心。 我们大家是熟人,打个招呼就是了,还用得着多说么? 这类的话已经成了我们现代社会的阻碍。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 这不是见外了么? 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

14、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时的可靠性。 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在熟悉的环境里生长的人,不需要这种原则,他只要在接触所及的范围之中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在乡土社会中生长的人似乎不太追求这笼罩万有的真理。 在我们社会的急速变迁中,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于是, 土气 成了骂人的词汇, 乡 也不再是衣锦荣归的去处了。 (有删改) 1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 )(5分) A.生活在乡土社会的人们,彼此之间相互了解,没有隔膜,相比现代社会,更容易获得一种从心所欲的自由。 B.礼俗是乡土社会里应对社会生活的根本原则,礼俗社会是人们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在一起的社会。 C.乡民之间的交往是基于彼此的熟悉和信任来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