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受戒》中的世俗俗人性

上传人:hh****pk 文档编号:281910931 上传时间:2022-04-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受戒》中的世俗俗人性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受戒》中的世俗俗人性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受戒》中的世俗俗人性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谈《受戒》中的世俗俗人性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谈《受戒》中的世俗俗人性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受戒》中的世俗俗人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受戒》中的世俗俗人性(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受戒中的世俗俗人性摘要:汪曾祺的小说受戒以小和尚明海和女孩小英子的纯真爱 情故事为主线,行云流水般地勾勒了一片悖于常理却又异常和谐的世 外桃源,以此來赞赏自然的人性美与世俗美。关键词:爱情受戒世俗人性Analysis of custom and humanity in novel Was prohibitedAbstract: NovelWas prohibitedof wang zengqi tells about the pure love story of monk Ming Hai and the girl xiao yingzi who live in the country.

2、And through this story, the author gives publicity to natural humanityKeywords: affect io n; prohibit; comm on custom; huma nity.受戒是汪曾祺重要的代表作品之一,文成于1980年秋天。 而当时的文坛盛行的“伤痕文学”和“反思文学”,气氛深沉。受 戒的出现,给当时的文坛带来了浪漫清新的乡土气息。这篇投石 问路之作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受戒以小和尚明子和小姑娘小英子纯美的爱情为主线,描写 了庵赵庄与聲芥庵桃源式的生活,小说全篇充满着淳朴的世俗民风与 自然的人性。在汪曾祺关于受

3、戒这篇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揭示了小说 的主旨,“这篇小说写的是什么呢?我在大体上有了一个设想之后, 曾和个别同志谈过。你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东西呢?当吋我没有 回答,只是带着一点激动说:我要写!我一定要把它写得很美,很 健康,很有诗意!写成后,我说:我写的是美,是健康的人性。美,人性,是任何时候都需要的。”一、庵赵庄的桃源生活受戒中的乡村生活充满了浪漫的气息,而实际上,作者采用 的是一种抒情的现实主义写法。因而庵赵庄不是传统失意文人追慕的 虚无飘渺的世外桃源,不是他们逃避现实的精神港湾,而是仁爱、率 性、超脱的生活理想的一个载体,一个爱与美的世界。(一)、诗意的环境与淳朴的风俗小说的背景是庵赵庄

4、,一个赵姓的村庄和i座聲笄庵的合称。虽 然是高邮的一个小农村,但整篇文章给人的感觉是江南的水乡,有弯 曲环绕的小河,有宁静广阔的芦苇荡,中间座落着零星的儿户人家, 如同宣纸上的水墨画,简单而意蕴深长。风俗描写是汪曾祺作品中最为突出的特点,散文中会详细描述故 乡的风俗人情,而小说中则以这种风俗为整体氛围。有着真实的人世 之感。汪曾祺在西南联大读书时从师沈从文,因而文章中依稀有沈从 文作品的影子,特别是这篇受戒。汪曾祺说过,“我是沈先生的学 生。我曾问过自己这篇小说像什么?我觉得,有点像边城”。我觉 得,两篇小说风俗描写略有差异,这篇小说中风俗描写比边城更 为分散,柔婉,少了些野性的率真。受戒中充

5、满了俗味儿,像明子出家;像大英子出嫁前的绣花、 剪纸;还有一些零零碎碎的的古老的风俗与活计,如和尚做法事,放 瑜伽焰口;如做小生意的,吹糖人、打把势卖糖膏、收鹅毛鸭毛等等。 描写的是世俗平凡,表现的是真实的人生。(二)、耕女织的乡村生活小英子的家是最典型的小农户,瓦房加个大院子,家里再蓄养家 禽家畜,种几亩地,口给口足。父亲赵大伯憨厚能干,是棵摇钱树。 母亲赵大娘精明利落洒脱,是个聚宝盆。姐姐性格文静,心灵手巧, 快出嫁了,在赶制嫁妆,精心刺绣。小英子活泼开朗,因为姐姐忙于 嫁妆,所以田里的零碎活小英子全包了,整天快乐得“像个喜鹊”。 这是一个幸福和美的家庭,日子过得平静本分,和乐安宁。同小英

6、子家一样,庵赵庄的人们生活得简单快乐。一个绣样,可 以传遍方圆三十里。农忙时,互助合作,边干活边唱歌;农闲时,各 顾各,不显紧张。这里的人还相信,流星掉下时在裤带上打个结就可 心想事成。农家那些琐碎而乂充满温情的居家生活同热闹的劳动场面 相谐成趣,构成了一个真实动人、令人神往的田园生活境界。二、聲芽庵中的烟火在人们的意识中,寺庙本是神秘、枯寂、缺乏生活乐趣、清规戒 律多如牛毛的地方,而出家当僧侣则往往是因遭受了生活的磨难想了 断尘缘,皈依佛门,或是出于对宗教的虔诚。而“蒙养”这个世俗、 卑微、充满泥土气息和温馨回忆情调的意象,将佛教圣地的神秘、禁 忌等等冲洗掉了一半。在受戒中,蒙弄庵已远离了不

7、食烟火的形象,不仅如此,它 还是全篇小说中烟火最为集中浓烈的地方,似乎连大殿里的佛像也浸 满了尘世的烟火。作者用一种理所当然的笔调来描写这种悖乎常理的 生活图景,让人们在意识到这种人性的解放的同时也能进行深刻的思 考O(-)、和尚的职业化小说的开篇就介绍了孝芥庵,但奇妙的是庵里面住的不是尼姑而 是和锻。然后乂介绍了男主人公明了,明了的出家是他自愿的,是合 情合理的,因为他家乡出和尚,出家被视为是当地很有前途的一种职 业。和尚可以吃现成饭,还可以攒钱。有钱后,可以还俗娶妻,不还 俗也有多种好处可以挑选。(-)、草弄庵的和尚们庙里的每个和尚都很有特色:方丈仁III (明海的舅舅)管着经账, 租账,

8、债账三本帐簿;二师父仁海在俗世是有家眷的,甚至每年还把 他老婆接来避暑纳凉;三师父仁渡不仅人漂亮,有一手“飞饶”的绝活, 还会唱俚俗的小调,是个大众情人。平常时候和尚们会和一些小生意者等等在犬殿里打牌、抽烟。过 年吋他们会在大殿上杀猪,此吋,常年枯寂的普照老和尚回给这头即 将升天的猪念往生咒。小说中是这样写的,“这个庵里无所谓清规,连这两个字也没有 人提起。”蒙养庵的和尚们过着尘世中人的生活,无所谓佛俗。他们 许多的活动都是在佛的面前开展的,如打牌、杀猪。一切的活动都顺 应着人的天性,在汪曾祺的笔下是自然的,极易让人接受和喜爱。这 并不是佛教的思想,倒像是是老庄哲学中顺应自然心性的体现。三、纯

9、洁爱情的蕴生这篇小说主要是记叙小和尚明子与村女小英子之间的爱情故事, 但纵观全篇,除去各种插叙,如明子的庵中生活、英子一家等等, 关于两人的描写已剩不多。但我觉得,两人之间的爱情不仅是文 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也只一个不可缺的枢纽,将庵赵庄和蒙养庵 真正的联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这种纯洁的爱情里既有庵赵庄的平凡温馨,乂有蒙芥庵的豪 爽欢乐。从而将世俗人性紧密结合在一起。(一)、小英子的热情文章中有一个暗暗地对比,庵赵庄的小英子有着蒙弄庵的热 情,而蒙莽庵的明子在两人的爱情里则有着庵赵庄的品质,宁静。两人的交往中,英子主动大胆。小英子与明子的第一次相遇就已经埋下了爱情的种子,小英子给 明子吃莲子,莲

10、子,怜子。我想,作者应有此意。在文中,明子与小 英子已相识四年,四年里,明子是小英子干活的帮手,游玩的伙伴。 小英子在挖蒙芥时用脚踩明子的脚,明子受戒时,小英子接送,中间 还探望,在接明子冋来的时候想他表白了,很直接的一句“我给你当 老婆,你要不要? ”英子的热情是自然的,顺从着感情的发展,水道渠成,人性的自 然之美体现在此。(-)、明子的受戒小说的题II是受戒,但受戒的场面虽一直到小说即将结 尾时才出现,而受戒的出现是文章的转折点,将爱情明朗化,又 揭示了小说的深刻内涵。受戒与爱情本来是相悖的的关系,却在汪曾祺的笔下形成了 一种奇异的和谐,受戒被赋予了新的相悖的涵义。“受戒”即为“破戒”,破除人性的朿缚,也为“受戒”,受自然人性之戒。汪曾祺的小说有种迷惑人心的感觉,初看受戒,便被纯 洁的爱情所打动,被那里人平凡而欢乐的生活所打动,而却忽略 书中人们的身份,环境。书中将矛盾的事物用人性加以交融,只有美好,没有其他。 作者的意图也在此吧!人性才是最为真实美好的,不论被套上了 什么样的枷锁。参考书目:汪曾祺文集小说卷上部陆建华主编江苏文艺出版社 汪曾祺说 我的世界汪曾祺著 龙东编中国青年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