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最新的高二语文课件:《西厢记》

上传人:痞*** 文档编号:281907837 上传时间:2022-04-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最新的高二语文课件:《西厢记》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2年最新的高二语文课件:《西厢记》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2年最新的高二语文课件:《西厢记》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2年最新的高二语文课件:《西厢记》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2年最新的高二语文课件:《西厢记》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最新的高二语文课件:《西厢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最新的高二语文课件:《西厢记》(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语文课件:西厢记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作,不弛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塌实的工夫。下面xx小编为您推荐高二语文课件:西厢记。 【背景资料】 一、作者简介 王实甫(约1260 1336),名德信,字实甫,大都(现在北京市)人,元代杂剧作家。他的创作活动时期约在元成宗元贞、大德年间(1295 1307)。据贾仲明凌波仙吊词介绍,王实甫在当时即享有盛名,常与演员、歌伎往来。所作杂剧十四种,仅存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四丞相高会丽春堂吕蒙正风雪破窑记三种及韩彩云丝竹芙蓉亭苏小卿月夜贩茶船各一折。剧作大都以青年女性反抗封建礼教为题材,塑造了崔莺莺、红娘、刘月娥等不同妇女的典型形象。他的作品戏剧性强

2、,曲词优美,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二、杂剧知识 曲调:乐音七声,即宫、商、角、变徵、徽、羽、变宫。以宫为主的调式称 宫 ,余称 调 ,合称 宫调 。元杂剧常用 五宫四调 ,即正宫、中吕宫、南吕宫、黄钟宫、仙吕宫、大石调、双调、商调、越调,合称 九宫 。长亭送别用正宫,其声情 惆怅雄壮 。正宫联套形式为【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脱布衫】、【小梁州】、【么篇】、【快活三】、 【朝天子】、【煞尾】等。 (据王力汉语诗律学) 曲词:押韵,平仄通押,一韵到底,用韵较密。对仗,常用对句,不计平仄,形式多样。曲文中多衬字。 (据王力汉语许律学、涂宗涛诗词曲格律纲要等) 宾白: 唱为

3、主,白为宾,故曰宾白,言其明白晓畅也。 北曲中有全宾全白。两人对说曰宾,一人自说曰白。 (徐渭南词叙录、单宇菊坡丛话) 科介: 相见、作揖、进拜、舞蹈、坐跪之类,皆谓之科 , 以科字作介字,非科介有异也 。 (徐渭南词叙录) 三、元杂剧中的重要情节 佛殿相逢:唐贞元年间, 上朝取应 的洛阳才子张君瑞于河中府(今山西永济)普救寺佛殿偶逢相国崔珏(已故)千金崔莺莺。莺莺 眼角儿留情 , 回顾觑 ,张生 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 ,遂借 塔院侧边西厢一间房 住下 温习经史 。 (张君瑞闹道场杂剧) 墙角联吟:莺莺月下至西厢侧花园焚香,张生于墙角吟诗: 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如何临皓魂,不见月中人? 莺

4、莺心动,依韵和之: 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 莺莺的才情进一步打动了张生。 (同上) 月夜听琴:孙飞虎兵围普救寺欲得崔莺莺,张生修书,召白马将军杜确解围。老夫人许亲复赖婚,张生深夜弹琴作歌,词真意切,令莺莺 芳心自懂 ,情难自持。 (崔莺莺夜听琴杂剧) 红娘传书:张生托红娘传书, 相思恨转添,漫把瑶琴弄。乐事又逢春,芳心尔亦动。此情不可违,虚誉何须奉?莫负月华明,且怜花影重。 表达了亟盼与莺莺月下相会之意。莺莺复书: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张生如约跳墙莽撞而入,却遭莺莺羞辱,怏怏而去。 (张君瑞害相思杂剧) 崔张成婚:张生染病,莺莺放心不下,

5、托红娘问汤药,传情诗: 休将闲事苦萦怀,取决摧残天赋才。不意当时完妾命,岂防今日作君灾?仰图厚德难从礼,谨奉新诗可当谋。寄语高唐休咏赋,今宵端的云雨来。 是夜,莺莺冲被封建礼教束缚,迈出决定性一步:与张生私下成婚。 (草桥店梦莺莺杂剧) 【示范教案】 长 亭 送 别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与窦娥冤一文的学习相结合,进一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与成就。 2.鉴赏富于文采的曲词: (1)运用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人物的心理性格特征; (2)善于化用或借用古代诗词的语句乃至意境。 3.欣赏崔莺莺的形象,了解本课曲词富于抒情性和音韵美的特点。 二、能力培养目标 1.鉴赏女主人公莺莺的艺术

6、形象。 2.体味剧作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鉴赏剧作富于文采的语言。 三、德育渗透目标 认识王实甫西厢记反封建礼教的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爱情观。 四、美育渗目标 把握、鉴赏女主人公莺莺的艺术形象,鉴赏剧作曲词的音韵美和体会其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学法指导 1.从分析情节入手,了解莺莺的心理变化,从而准确把握人物思想性格。 按情节可把全折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赴长亭路上的场面。通过三支曲子,写出莺莺为离别而愁苦怨恨的心境。第二部分是长亭饯别的场面,通过八支曲子,写出崔、张二人缠绵依恋而又无可奈何的情态、心理,突出了莺莺重爱情而轻名利的反抗精神。第三部分是临别叮嘱的场面,用六支曲子写出莺莺

7、对张生的关心与担心,关心的是他身体,担心的是他考中后 停妻再娶妻 ,进一步表现莺莺对功名利禄的轻视。第四部分是分手后的场面,用两支曲子,写出莺莺目送张生依依难舍的情景和离别后的痛苦。 2.选择几支曲子,反复诵读,了解所用的修辞方法,品味其情景交融的意境。如,可把几支描写秋天景色的曲子【端正好】【脱布衫】【一煞】集中起来读,然后作两种比较:一是与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中描写秋景的诗句对比,看看所选取的景物和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二是将这三支曲子描写的景象对比,看看景物特点和表达的气氛有何不同。 一、重点、难点 把握、鉴赏女主人公莺莺的艺术形象,鉴赏剧作曲词的音韵美和体会其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是学习的重

8、点和难点。 二、解决办法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应在疏理剧情的基础上,重点赏读若干支曲词,通过诵读、比较,让学生掌握有关知识,进行文学鉴赏的训练。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第一课时,要求学生梳理剧情,并重点赏读这出戏开头的三支曲词和结尾处【一煞】、 【煞尾】两支曲词,体会曲词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2.第二课时,重点赏读自【脱布衫】至【二煞】共十四支曲词,体会曲词中反映的莺莺的心理活动,并理解人物的思想性格。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大致了解剧作及课文节选的这一折戏。 2.重点赏读【端正好】、【一煞】、【煞尾】和【叨叨令】等几支曲词,体会其情景交融的抒情美。 二、整

9、体感知 长亭送别是西厢记的第四本第三折,西厢记共五本二十一折,这在元杂剧中是颇为少见的(全剧剧情可参看课本题解),长亭送别也是全剧最为脍炙人口的精彩片断之一。随着剧情的发展,莺莺终于克服了身心解放要求与封建精神桎梏的矛盾,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与张生私下结为夫妻。但接下来便是老夫人逼张生赶考,并说考不取功名便 休来见我 ,崔、张爱情又面临新的威胁。无奈中张生只好起程 上朝取应 。这场送别戏共有十九支曲文,由莺莺主唱,既是塑造莺莺形象的重场戏,也充分体现了王实甫剧作情景交融、富于文采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 1.导入:西厢记是脍炙人口的艺术杰作,同学们是从什么时候起知道这部作品的?读过哪些与西厢记有关

10、的书,是否欣赏过相关的影视戏曲作品? (学生可自由作答,能引入课文学习的正题即可。) 2.梳理剧情:长亭送别写莺莺、红娘、老夫人到十里长亭送别上京赶考的张生,莺莺是最重要的剧中人,据此可把课文划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至【叨叨令】结束):赴长亭途中 第二部分(承上至【四边静】之前):长亭别宴 第三部分(承上至 小生又生此念 ):临别叮咛 第四部分(【一煞】至此折剧终):长亭别后 3.赏读曲词【端正好】全曲共六句二十五字,可要求学生先背诵,后作赏析。 提问:这支曲子在修辞上有什么特点?是怎样渲染出剧中主人公的离愁别恨的? (曲子句式既整饬又参差错落,前3个三字句构成对偶、排比。后又各有一个

11、四字句、七字句和五字句。前四句一句一景,点明送别的季节,以景衬情。后二句用设问手法,说是 离人泪 染霜林醉 ,一 染 一 醉 ,写得极有分量。沟通了景与情的联系,使大自然的景物融人凝重的离愁,创造了委婉深沉、令人感伤的悲凉意境。) 4.与【端正好】对比,赏读剧本末尾的【一煞】、【煞尾】。 提问:和【端正好】一样,【一煞】和【煞尾】也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王季思教授评点这两支曲子时说: 末二曲写张生去后莺莺的怅惘情景,景中有人、有情,虚情实写,正语反诘,俱臻妙境。 试说说你对这段评语的理解。 ( 虚情实写 ,就是寓情于景,借生动的景物来传情。这两支曲子写夕阳残照、青山疏林、淡烟暮霭、秋风马嘶,

12、我们仿佛看到莺莺满怀凄楚,怅然痴立,目送张生转山坡、出疏林, 离愁渐远渐无穷 ,此时的满目秋景,都是莺莺悲凉心境的外化。【煞尾】的末句 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便是 正语反诘 ,即用反问句抒写心境。比之于李清照的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的正面直说,更显得激越真切。) 5.与以上三支曲子对比,赏读【滚绣球】和【叨叨令】。 提问:这两支曲子主要写什么?有人说,只有【端正好】、【一煞】和【煞尾】这样的曲词,才可以称为 绝妙好辞 ,【滚绣球】与【叨叨令】便相形见绌,你的看法怎样? (【滚绣球】仍是莺莺的内心独白,借去长亭途中的景物,从正面刻画莺莺与张生难以离舍的复杂内心

13、世界。【叨叨令】由红娘的问话引发,叙说动身前无心打扮的原因,没想今后孤凄的生活情景。关于曲词的评价,【端正好】、【一煞】等化用唐诗宋词精美语句固然堪称 绝妙好辞 ,而【滚绣球】、【叨叨令】亦各有特色。这两支曲子使用对偶、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写得也很生动真切;同时,又更多地融口语入曲,语言通俗,才能使演员宜于演唱,听众容易接受,雅俗共赏。【叨叨令】多用叠词、衬字,更能体现口语化的音韵美。有时委婉含蓄,有时尽情倾泻,两种曲子风格各异而能统一,正是王实甫才具超群之处,不必硬性分出高下。) 总结、扩展 本课时我们只重点赏读了五支曲子,对课文华美典雅、富于文采的语言已多有领会。王实甫是酿造气氛、描摹环

14、境的圣手,他描绘的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有使人感泣的魅力;他又是杰出的语言大师,曲词艳丽典雅,又自然流利,毫不矫揉造作。下一课时,我们将进一步赏读其余曲词。 课后作业 1.复习已讲析、讨论的五支曲子,进一步作吟诵体味。 2.诵读自【脱布衫】至【二煞】等十四支曲子,体会其中反映出的莺莺的心理活动与思想性格。 附:板书设计 剧情分析 曲词赏读 一、(【端正好】至【叨叨令】)送别途中 【端正好】:浓色重彩 以景写情 二、(【脱布衫】至【朝天子】)长亭别宴 【滚绣球】:借景抒情 哀婉动人 三、(【四边静】至【二 煞】)临别叮咛 【叨叨令】:口语入曲 通俗真切 四、(【一 煞】至【收 尾】)长亭别后 【一煞】、【煞尾】:虚情实写 正语反诘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与前一课时的内容相结合,本课时重点赏析课文二、三部分的曲词,进一步把握曲词的艺术特色,并对莺莺这一形象作分析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