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学分银行”推行的困难与障碍【职业教育毕业论文设计】

上传人:hh****pk 文档编号:281904420 上传时间:2022-04-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我国“学分银行”推行的困难与障碍【职业教育毕业论文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析我国“学分银行”推行的困难与障碍【职业教育毕业论文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析我国“学分银行”推行的困难与障碍【职业教育毕业论文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析我国“学分银行”推行的困难与障碍【职业教育毕业论文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析我国“学分银行”推行的困难与障碍【职业教育毕业论文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我国“学分银行”推行的困难与障碍【职业教育毕业论文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我国“学分银行”推行的困难与障碍【职业教育毕业论文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职业教育论文浅析我国“学分银行”推行的困难与障碍摘要:我国“学分银行”的推行主要存在三大困难:一是传统模式制约;二 是制度本身存在操作性难点;三是政府相关措施和政策不到位增加了制度推行的 难度。关键词:学分银行;困难;障碍“学分银行”是基于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理念提出的一种管理模式,是构建 我国终身教育体系重要的制度保证和技术支持。所谓“学分银行”是一种模拟或 是借鉴银行的功能特点使学生能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地点的一 种管理模式。银行是承担信用中介的信用机构,通常具有存款、放款、汇兑等功 能。从这个角度来看,“学分银行”应该具备银行的基本功能,如存储功能、汇 兑功能;但它又不是真正

2、意义上的银行,它存储的不是货币而是学分,它汇兑的 不是货币而是学历或资格证书。“学分银行”的构建能实现各高等学校、各种教 育形式之间的教学资源共享,各级别“学分银行”之间学分的通兑,建立学历教 育勻非学历教育之间沟通的平台;能够为具有学习能力并渴望实现自己理想的任 何社会成员提供终身修业与获取文凭的机会;能够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营造一 种诚信文明的社会坏境,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较之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已普遍推行并日趋完善和成熟的“学分银行”, 我国的“学分银行”才刚刚起步。其发展现状总括起来是:看似轰轰烈烈,实则 成效不大。一些学校仍停留在诸如核算学分、开设选修课等初始阶段,甚至是纸 上谈

3、兵的“科硏”阶段,未深入到教学理念重塑、教学体系重构、教学资源整合、 教学模式转换等纵深坏节。“学分银行”的推进明显滞后,显然是受到诸多困难的影响与制约。本文试图对我国“学分银行”推行的困难与障碍作深层剖析。困难之一:传统模式制约“学分银行”的推行传统的教育模式是在一定社会力史观条件下形成的,它是过往岁月中积累起 来的教育智慧。这种传统不仅构成了一个社会发展的历史起点,影响着当下社会 发展的各个领域,与当下社会生活交融在一起,而口还制约着一个社会的长期发 展进程,有形或无形地左右着社会发展的未来走向。现代社会的急剧变化,对传 统教育造成了种种压力,加剧了教育制度的传统性与创新性之间的冲突。但是

4、, 尽管如此,我们并不能完全抛弃传统模式建造一个空中楼阁式的新的教育制度。 这是因为,无论教育制度的发展变化多么迅速,总是无法摆脫与过去的纽带关系, 也不可能与历史完全割裂。教育的今天与昨天的历史联系是客观存在的,并口是 教育本质属性的一种体现,不是单凭一道教育法令就可以任意创设或中断的。教 育制度如果不在某种程度上保持与过去、传统的纽带联系,就一定会出现合理性 危机,无法获得人们对它的普遍认同。因此,新的教育制度的推行势必要受到传 统模式的制约。“学分银行”制度也不例外,它也会受到传统观念、思维模式、教育模式等 因素的影响。“学分银行”的推行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使学生可 以不受时

5、间、空间的制约自由学习。这就意味着可能存在一部分学生由于某些原 因提前毕业、中途就业或者延期毕业的现象啜传统思维模式及教育模式的影响, 社会甚至家庭都对这种现象存在着认识误区,一些用人单位对此也颇有微词。这 种认识误区对学生就业和社会评价会产生不利影响,严重阻碍了 “学分银行”的 推行。另外,自由选课、灵活发展、多角度延伸的“选课制”是“学分银行”的 精神内核和灵魂。学校应该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及其他 因素,自主选择专业、课程、任课教师、授课时间、修课方式、每学期修读课程 数量等学校在给学生捉供了选课权利的同时也给他们捉供了选择教师的权利, 这无疑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6、。这种选择能够让教师看到差距与不足,为 其带來提高教学水平的动力。但是,在试点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有部分教师对 这项制度带有抵触情绪,不仅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而且使制度难以广泛实行。 其实,“学分银行”涉及的内容极其广泛,包括入学制、转换制、学分制、课程 制、学制、选课制以及评价制等在内众多制度的革新与完善。可以说,“学分银 行”的成功推行需要对传统教育模式作较大范围的改革,但也难免会受到传统模 式的制约。困难之二:“学分银行”制度本身存在操作性难点“学分银行”制度的主要特点在于学分可以积累,不一定要连续修读,可将 技能培训和学历教育结合起来。学生可以将一定的社会经验折合成相应的学分, 还可以

7、根据自己的时间和能力自行选择修读各类课程的顺序,只要累计学分总数 达到相应学历层次的要求,就可以获得该学历证书。这项制度的推行将有利于完 善我国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建立。但是,制度本身存在的操作性难 点成为阻碍“学分银行”推行的最重要因索之一。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3个操 作性难点: 通兑、折算难题构建不同级别的学分通兑和折算系统,保障不同 的教育形式、不同的区域和学校间的学分互认,是构建“学分银行”的基本问题。 虽然在2001年9月教育部下发的试点意见中捉出了公益活动、军训、入学 教育、毕业教育学分折算办法,为学分的折算提供了依据,但是,制定一个普遍 公认的折算办法仍有一定难度。通兑

8、更是如此,系数的制定所涉及的范围很人, 难度也比较大,不仅需要整个教育体系的参与和支持,还需要有强有力的监管体 制。因此,要想把学生在教育计划之外的某些努力结果折合成有效学分,甚至于 在全国所有高校之间进行无差别的“学分通兑”,这在短吋间内很难做到。贷分难题贷分机制是“学分银行”体现银行职能的重要功能之一。但是,高 等教育(包括高职教育)主要实行专业教育,课程普遍体现专业特性,一般不具 备可替代性。试想,如果某位学生通过贷分制度通过了某门考试,他要如何“偿 还”所贷学分呢?如果通过再次参与该门课的考试实现“偿还”,那贷分制度与 重考有何分别?如果通过其他课程的分数偿还,那么如何选定还贷课程呢?

9、选定 的还贷课程是否可以代替原课程呢?鉴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贷分制度所引发 的学分借贷不过是一种信用模拟,虽然能够促进诚信理念的塑造和信用制度的建 设,但是难以操作。管理难题“学分银行”的推行对高校管理能力是一个严峻考验。“学分银行” 的成功推行,意味着以班级管理为基础、系或专业管理相结合的定量管理将会变 为以单个的学生为主体的变量管理。换句话说,一个学校有多少学生就会有相应 数量的学籍管理档案及选课方式(假定每个学生的学习形式都不同),难度可想 而知。再加上“学分银行”的成功推行将导致高校生源与学制的多元化(全日制、 非全日制;在校生、在职生;夜大生、函授生、周末生等),这无形中将给资源

10、巳极度紧张的高校带來巨人压力。如何用有限的教育资源满足无限的教育需求将 是“学分银行”成功推行的操作性难点之一。困难之三:政府相关措施和政策不到位增加了推行难度虽然我国现在引入山场经济,但是政府的主导作用也是极其重要的,某些问 题仍然需要国家政策加以保障。就“学分银行”构建而言,政府配套措施和政策 的不到位增加了 “学分银行”推行的难度。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政府的扶持力度不够。学分制是“学分银行”的基础,各高校课程资源 无阻碍地共享是实现高校间自由畅通选课的前提。但是,对拥有优质课程资源的 高校而言,如果让他们将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与财力建立起来的优质课程资源 无条件地与无优质课程资源

11、的高校共享,无疑将会损害此类高校的利益。这也是 优质资源难以共享,特别是难以与无优质课程资源的高校共享的最主要原因之 一。因此,当务之急就是出台政策以保障优质资源高校的利益,并对拥有优质课 程资源的高校予以奖励,从而在促进高校资源共享的同吋,促进各高校加强优质 课程资源的建设,使各高校充分发挥自身特色,打造自身的课程品牌,营造“百 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为资源共享提供更好的平台。另外,收费问题也是 急需政府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如果实行“学分银行”,那么,学费自然应该按 照学分进行收取。然而由于财政局等物价管理部门没冇下发相关文件制定按学分 收取学费的办法,学校只能继续按照传统学年制的方式进

12、行收费。这样一来,学 生无论是重修还是多修课程,学校都没有针对性的具体收费办法,学生修多修少 所交的学费都是相同的,平均主义大行其道,导致混乱的收费局面难以避免。二是政策执行力度不够。教育部办公厅早在2001年9月就下发了关于在 职业学校进行学分制试点工作的意见2004年8月又下发了关于在职业学 校逐步推行学分制的若干意见,在内容上更加系统全面,在政策层面上也更加 灵活开放,为我国职业学校全面实施学分制提供了政策保障。但据笔者所知,g 前多数职业学校仍然实行学年制,政策实施并未到位。政策的出台为解决当前的 难题捉供了政策保证,但是如果缺乏对政策的执行力度,也只能是一种写在纸上 的袞好初衷。因此

13、,在制定政策的基础上,必须辅以真正透明的政务公开制度以 及完善有力的监督办法,唯有如此,良好的初衷才可能成为高校与学生的福音。参考文献:1杨黎明关于构建我国“学分银行”框架的设想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5 , (31)2頂总惠平谈高职院校推行“学分银行”的困难与障碍J重庆职业技术学 院学报,2005,(1)3 李江源教育传统与教育制度创新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6)4 邵敬浩高职院校推行“学分银行”的困难剖析J.职教通讯,2005,(9)5 陈曦萌构建职业学校学分互认机制的政策分析勻建议JJ|i国职业技 术教育,2005,(19)6 潘陶“学分银行”的启示J中国远程教育,2004,(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