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活着》中体现的生存悖论

上传人:hh****pk 文档编号:281903196 上传时间:2022-04-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活着》中体现的生存悖论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析《活着》中体现的生存悖论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析《活着》中体现的生存悖论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析《活着》中体现的生存悖论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析《活着》中体现的生存悖论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活着》中体现的生存悖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活着》中体现的生存悖论(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活着中体现的生存悖论扌商要 长篇小说活着是先锋文学代表作家余华的一篇成名之作,小说采用特 殊的叙事方式与视角讲述了主人公“福贵”在经历种种家庭变故后,身边的亲人 一个个离他远去,最后只剩下孑然一身的自己和一头老牛乐观坚强的活着的故 事。全书以“福贵”的视角来叙述,将他的遭遇及感受直接展现在读者面前。其 实贯穿小说核心的是几大牛存悖论命题的思考,因此本文从文本信息出发,通过 分析活着中的牛与死、贫与富、偿还与原谅三个命题以图探知作者对于牛存 悖论的真谛的思考。关键词 活着;牛存;矛盾;牛与死;贫与富活着是余华艺术体验及文学创作观念转变的标志性作品。余华的这种转 变大概是进入90年代以后开始的

2、,从1990年的在细雨中呼喊开始,直至活 着已是转变成熟的阶段了。具体的转变大致表现在从90年代之前的较为典型 的“先锋派”文学创作,即用强烈反叛性的表现手法对人的存在进行探索。前期 的余华的创作是用一种冷静到冷酷的笔法去描绘死亡与杀戮,还有人与人之间的 相互伤害的残酷现实。由于在这些作品中,是以极尽冷峻的笔调在叙事,反而使 作者本身的角色定位显得模糊了,比如在他的短篇小说现实一种中,讲述兄 弟之间的暴力与杀戮,极尽血腥与残忍,人与人之间是没有任何善意与温情可言 的,正如余华在活着序言中所说:“我一直是以敌对的态度看待现实。” c,:o 而到了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等作品中,很显然我们看到的就不仅

3、仅是人与 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虚无意识与悲观情绪,而是加入了作者自己的意识引导,即 悲悯意识及由此引发的对人牛存状态的更加深层次的思考。这也就使得余华的作 品为越来越多的普通大众所接受,从另一-种意义上说这也代表“先锋派”文学走 向通俗化、大众化的一种趋向。在作品活着之中,这种悲悯意识所引发的人 的牛存状态的深思,被植入在“福贵”一家的故事ZP,其中将牛存命题中的几 个矛盾展开在故事之中,以引发人们对人牛存状态更深刻的理解。本文主要从活 着中的生与死的挣扎、贫与富的对立、偿还与原谅几个矛盾中思考,以图对文 本主题作更深刻的探究与思考。一、生与死的挣扎尼采说过:“死亡是人牛喑淡的旅伴。”広暂且不论

4、其哲学中的悲剧化观念, 但看其对于死亡与牛存的关系上的描述,死亡是自人们出牛就伴随着人们的牛存 而存在的,是“人的影子”。死亡,无论人多么厌恶、害怕它,但总逃不过同 它面对面的一天。在那之前,人也不是与它完全没有交集,因为死亡对于每i个 个体的牛存都是公平的,人可能会在这些“机会”中接触到死亡及其带来的痛苦。 而活着就是描述“福贵”不断地经历着身边亲人的死亡,从父母、战友到儿 女、妻子、女婿、外孙,他身边的亲人一个个都离他而去。毫不夸张地说,福贵 一牛中,死亡夺走了他所有的最珍贵的情感寄托,幸好,孤苦伶仃的牛命里,他 还剩下坚韧,还剩下“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觉悟。牛与死的命题是活着最本质的主题

5、。小说名叫“活着”,写的却是一桩 桩死亡的故事,如此看来这本身就是一种孑盾,其实不然,正是因为福贵经历了、 懂得了死亡,反而拥有了看待死亡的平静与坦然,进而坚韧的活着。余华在活 着韩文版序言中说道:“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 任何事物而活着。”这句话既表达了 “福贵”的心声,也将余华对牛存真谛的 解读。在活着中,有一段在家珍弥留之际的描述,“人啊,活着受了再多的 苦,到了快死的时候也会想个法子来宽慰自己,家珍到那时也想通了,她-遍一 遍地对我说:这辈子也快过完了,你对我这么好,我也心满意足,我为你牛了 一双儿女,也算是报答你了,下辈子我们还要一起过。凤霞、有庆都死在我 前

6、头,我心也定了,用不着再为他们操心,做人能做成这样也该知足了。”一 双儿女“死在自己前头”,口发人送黑发人,这如何能让一位母亲坦然接受?如 今自己也要离去了,只剩丈夫一人独自承受这世间的苦痛,她又岂会毫无忧虑? 可是牛存却逃不过的死亡命运的枷锁。家珍不是没有挣扎过,她早在之前就在死 亡与病痛面前挣扎着爬起来过。但是如今,女儿凤霞的离世和病魔的蹂蹒使她再 也挣扎不起了。福贵说“家珍死得很好,平平安安,干干净净”,而在这之后有 一段小说小叙述者的心理描写:,使我内心涌上一股难言的温情,仿佛是一片 青草在风小摇曳,我看到宁静在遥远处波动/这样一番景象就像是灵魂才能看 到的景象,宁静美好。经历了那么多

7、的苦难与挫折,福贵和家珍对待死亡命运的 态度已经不再是曾经歇斯底里的悲痛、前所未有的害怕的情绪了,他们似乎明白 了牛存与死亡的关系,也就能更平静坦然地面对死亡的命运了。小说最后有一段对叙述者的所见所闻的描写:“老人和牛渐渐远去,我听到 老人粗哑的令人感动的嗓音在远处传来,他的歌声在空旷的傍晚,像风一样飘扬, 老人唱到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对于这句歌词的深意向 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暂且按其深意不表,读者们看到的就只是“老”福贵 一派洒脱不羁的模样。这就是人在经历过牛存与死亡的抗争之后,对待牛与死也 就产牛一种坦然洒脱精神状态了,正如道德经小所说的“不失其所者久,死 而不亡者寿

8、”五的境界了。二、贫与富的对立贫与富这一对孑盾也是小说小表现的较为突出的孑盾,故事的开头就是由这 一矛盾而展开的。福贵一家原是村里有名的地主人家,是典型的“阔老爷、阔少 爷”,但年少不成器的福贵因为赌博把家产全部输给了赌场的老板龙二,福贵一 家就从大宅子搬到了茅草屋,家徒四壁、一贫如洗,此吋父亲又被自己气死了。 之后,福贵只好向如今大宅子的主人龙二租地种出。自此,故事就开始展开叙述 To余华在序言中说过活着的创作契机:“我听到了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 歌中那位老黑奴经历了一牛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这个 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戏如此看来,“老黑奴”应当就是福贵的故事原型,

9、但是这两者却有着不小的差异。“老黑奴”本身就是牛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受压迫 者,而福贵却是从一个剥削阶级的地主“阔少爷”转变为家徒四壁、一贫如洗的 农民。这样的情节设置,不仅将福贵的人牛经历塑造得更加丰富曲折,实际上也 将贫与富之间的对立巧妙地植入到小说之I I * O而小说在之后对龙二结局的交代上,也再次将这一矛盾展开来。全国解放, 实行土地改革,取代福贵变成富甲一方的地主的龙二就“倒大霉了”,被抓走坐 牢后就被枪决了。枪决前,龙二向着旁观的福贵大喊:“福贵,我是替你去死啊。” 这让福贵的内心排山倒海了,他“脖子上一阵阵冒冷气”,庆幸“我爹和我是两 个败家子”,然后“摸摸自己的脸,又摸摸自己的胳

10、膊”确认自己还活着,作者 这里采用细节描写来表现福贵的情感变化,既是为了引起福贵与读者对命运的造 化弄人的感叹,同吋也在贫与富、福与祸这样看似十足对立的矛盾之后加了个大 问号,即再次将这个命题摆在福贵面前、摆在读者而前。最可贵的是,Z后小说 还从福贵和家珍的角度做出了回答,福贵回家后对家珍说了这件事及H己的感受 后,家珍在惊叹Z余说道我也不想要什么福分,只求每年能给你做-双新鞋。” 福贵也因此觉悟“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么福分了。”这便是他 们对贫与富这个矛盾命题做出的最好的回答。贫与富这对矛盾的对立是贯穿整个阶级社会极其历史进程的,古往今来,极 少有人能真正释怀。但他们做到了,人

11、说“知足常乐”,这也就是为什么余华会 说“可是对于福贵自己,我相信他更多地感受到了幸福。”三、偿还与原谅的抉择小说中死亡的偶然性最为强烈的儿子有庆的死,这无疑是对原本就百般艰难 的家庭以最沉重的打击。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这样的悲痛却根本无法寻找宣泄 的对象,因为儿子抽血的对象是县长的老婆,而县长竟是曾经与自己出牛入死的 兄弟春牛。由于妻子病重,福贵不愿她在此刻经受丧子之痛,因此他只好每天偷 偷地在儿子的坟前哭泣。但是家珍还是知道了实情,张狂的病魔和无法排逍的心 痛一同向着这位母亲袭来,那该是怎样一种刻骨铭心的钝痛。所以后来当春牛拿 着钱来找福贵时,家珍才会有那样激烈的反应。可是他们又能做什么呢

12、?造成有 庆的死的元凶其实并不是春牛,而是体制,正因为有庆抽血的对象是县长的老婆, 而不是平民百姓,因此可以说害死有庆的是“县长”而不是春牛。可是终究这场 悲剧己经造成,对于福贵一家的打击更是难以言喻的,悲哀的是他们却根本无力 与酿成悲剧的真凶相抗衡。但最终这对善良的夫妇还是选择了原谅。春牛在文革时期被批斗得-度想要 轻牛,善良的家珍就在这吋选择了原谅:“春牛,你要活着。” “你还欠我们一条 命,你就拿你自己的命来还吧。”家珍是哭着对春牛说这句话的,她心里一定又再 次回忆起儿子逝去的那份心痛,但她此刻却希望春牛能活着。可是春牛还是口杀 了,家珍听到消息后“难受了一天,到了夜里她说:其实有庆的死

13、不能怪春牛。” 这个善良的女人一直是宽容而含蓄的,从全书对家珍形象的塑造上就可以看出 来,她绝对称得上是中国传统的优秀女性的代表,但她又有许多让人敬佩的品质, 比如含蓄地劝诫丈夫、宽容地看待世界以及对待死亡吋的平静与坦然。余华在序 言中说道:“这里所说的高尚不是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 对善和恶的一视同仁,用同情的H光看待世界。” M我想他们做到了这种高尚。活着是余华“为内心写作”而成的作品,因此小说中表现出来的各种牛 存命题也是作者本身在思考着的。无论是牛与死之间的抗衡、贫与富的矛盾对立 亦或是人们面对苦痛与悲剧吋的最终抉择,小说都将其表现得十分深刻、引人深 思。与其说小说

14、活着是讲述一个人在遭受苦难的故事,不如说是讲述i个人 怎么活着的故事。从前的福贵有家人、有牵挂,所以他要为了家庭的责任而努力 地活着;后来的福贵,不再有亲人和需要牵挂的人,那他该为了什么而活着?这 就是活着留给我们最大的一个命题。人牛是被很多东西牵绊着走下去的,但 当这些牵绊都离开之后,人要为了什么而活着就成了最大的问题。余华在活着 的序文里写道:“活着”在我们小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 喊叫,也不是来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牛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 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9】这里所说的“忍受”绝不是指逆来顺受 的懦弱之行,而是指人们在经受世间的苦难、挫折、压力、责任等各种羁绊的时 候,与其歇斯底里地呐喊、抱怨、咒骂,甚至仇恨,不如平心静气地思考,然后 洒脱地接受牛命给予的这份厚重。这也正是“老”福贵所拥有的最栄贵的财富。参考文献,余华著.活着作家出版社.2012年8月第3版;徳尼采著.黄明嘉译.快乐的科学.华东师范大学岀版社.2007年1民 同;4同;春秋老了著.魏王弼注.老了道徳经注冲华书局.2011年1月;同川7同1;同1;9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