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物理学习中的思维障碍 - 三水中学

上传人:hh****pk 文档编号:281903145 上传时间:2022-04-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物理学习中的思维障碍 - 三水中学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析物理学习中的思维障碍 - 三水中学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析物理学习中的思维障碍 - 三水中学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析物理学习中的思维障碍 - 三水中学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物理学习中的思维障碍 - 三水中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物理学习中的思维障碍 - 三水中学(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物理学习中的思维障碍摘要:物理学习小的思维障碍是造成学生感觉物理难学的重要原因。那么,学 生通常有那些思维障碍呢?如何在教学中避免学生陷入思维的误区,如何更有效 地突破思维障碍,本文试详细分析。物理学以其奇妙的、新颖的物理现象吸引着学生,学生初学物理往往带着浓 厚的兴趣。但是,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一听就懂,一做就懵的现象, 这也使一些学生丧失了学好物理的信心。笔者认为原因可能有多种,但学生在物 理学习中存在着一定的思维障碍是其小最主要的原因。研究学生物理学习小的思 维障碍产生的根源,并采取相应的矫正对策,对指导学生学好物理有着非常重要 的意义。要分析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障碍,首先应了

2、解中学生的思维特点。中学生的 思维水平虽然已基本达到形式运算阶段,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由于他 们还未进行系统的物理思维训练,其物理知识、物理经验还有很人的局限性,因 而其逻辑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还处于比较低级的阶段。具体表现为:1、思维的 组织性、条理性差。他们不善于有F1的、有条理地进行思维,遇到问题往往靠直 觉经验判断,凭想当然推理。2、思维具有片面性。他们往往只考虑那些能直接 从口常生活经验中所构建的事物的意义,而不能全面地分析问题,抓住事物的本 质和解决问题的关键。3、思维缺乏灵活性。他们思维具有惰性,习惯于生搬硬 套公式,而不是努力弄懂其中意义,把握公式成立的条件,根据具体问题

3、灵活选 择方法。这在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吋显得尤为突出。4、思维缺乏逻辑性 和严密性。这些是学生物理认知结构中的一些常见缺陷,纵观中学物理教与学的 全过程,我认为形成学生思维障碍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前概念对物理学习的影响。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中的客观物体及其运动规律,学生天天置身于千 变万化的物理世界中,会自发地获得有关物理方面的感性认识,形成一定的生活 观念和经验,这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前提条件。先入为主的生活观念有的基本 正确,对学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有的观念是错误的,对物理概念的形成、物 理规律的正确理解和运用,将起一定的消极作用,造成一定的学习障碍。主要表 现有两点:一是

4、妨碍概念理解的全面性、完整性,造成对概念的片面理解;二是 阻断知识问的内在联系,造成知识与应用脱节。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在学习力和运动的关系这部分 知识之前,许多学生的观点与亚里士多徳的观点完全一致:认为静止的物体,用 力推动它时,它才会运动,力停止作用时,它就会停下來;推物体的力越大,物 体运动的就越快,速度就越大。但实际丄,这种生活中形成的观念是片面的,结 论是错误的。而等学生学完了力和运动的这部分知识之后,才对此有了初步正确 的认识,BIJ: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止下来,那是因为物体受到阻力的缘故。如 果物体不受力或所受合外力为零,物体将会继续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力不是

5、维 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但是,仍有一部分学生,因 为受原有错误的生活观念和经验的干扰和影响,运用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思维判断 被阻断,不能联系所学的知识,想当然、习惯性的按错误的生活观念进行判断, 所以妨碍了物理概念的建立和巩固。同吋,原有的错误观念和经验还有一大特点, 就是比较顽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正。这就需要学生在学习不过中,不断跟错 误观念作斗争,学会从理性思考物理问题。二、相近、和似物理概念混淆形成的学习障碍物理上有许多相近的物理概念,它们既和互联系乂相互区别,具有不同的本 质属性。有的学生对它们的物理意义理解不透,区分不清,加丄头脑中没有完整 的物理情境,容易

6、将它们之间的关系简单化。形成相似性混淆的原因并不是某些 物理概念本身的相似,而是学生主体认为的那种相似性。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遗 忘并不是“空白”,也不是没有答案,而是一种不正确的答案,是用一种知识代替 另一种知识。人在回忆过程中常常会不加区别地使用他们认为在某种程度丄和似 的或同义的概念、词语、思想和知识,回忆的错误正是由于同义性造成的:即主 体认为是和似的知识,被不加区别地回忆起来。如表示某个物理量大小及其变化快慢的两个量,学生就容易混淆。以速度和 加速度为例来说,二者都是描述物休运动的物理量,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而加速度则是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但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对速度变化

7、大小和速度变化快慢这两个物理量有H的的区分,从而迷迷糊糊地把它们统一起 来。所以,一旦遇到这两个概念的辨析的吋候,不少学生就很自然地认为:物体 的加速度大,速度就大,加速度变大吋,速度就随之也变大。这是没有正确理解 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所造成的错误。三、用数学关系代替物理概念数学是学习和研究物理的重姜工具,运用数学工具来解决物理问题是对学生 的重要能力要求。但物理不是数学,物理更重要的是物理事实、物理本质和物理 关系。学生由于一开始上学就接触数学,所以一部分学生在分析物理问题吋,总 带有一种“数学惯性”,将物理问题数学化,撇开公式的物理意义,忘记公式所表 达的物理现象之问的因果关系,忽视物理公式

8、表达的物理含义,因而造成了运用 公式分析物理问题的思维偏差。如场强公式E=-,左端代表一物理事实,而右边仅代表一种定义的方法、q测量的方法。E的大小和方向,是由电场本身决定的,并非由在电场中受力的电荷 的电量大小和电性来决定。但是学生在初学时,会很习惯地会认为:由公式E = - q 可知,E与F成正比,成q成反比;F越大,E越大,q越大,E越小等等这一类的 想法。这就是因为学生只习惯于用数学公式代替物理概念,见到数字就想到数学 运算,很少再从物理意义丄去理解,造成了答案错误。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凡涉及到易使学生造成思维混乱的物理公式时,应强调 公式的物理意义,理解公式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物理实事乞

9、间的因果关系,着重 讲清其物理意义、公式的适用条件,讲清物理公式与数学公式的区别,用物理的 思维方法去学物理,促使学生形成科学的分析方法。此外,还应明确公式的来龙 去脉,增强公式的物理色彩,突出对问题的物理意义的分析,防止单纯数学公式 的教学法,减少纯公式数值代入计算的训练,让学生善于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方 法描述物理问题,真正建立起物理上的数量关系,增强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提 高运用数学工具的能力。四、思维定势带來的思维障碍学生运用掌握的知识,形成了一套切实有效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推理方式和方 法,变成了学生的一种能力,一定的思维模式,这种现象叫思维定势。但这种现 彖具有双重性,既有积极的作用,又

10、有消极的作用。从正面说,思维定势的形成 表明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并且也形成了一定的思维推理能力;从反面说,这种 思维定势对分析解决能力的发展和提高也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这种现象在教学 中是很常见的,而且同一方法使用次数越多,这种倾向就越强烈,当具体条件稍 有改变时,往往跳不岀过去的一套框框,使思维误人歧途。比如,在物理中常用的正负号,它可用來表示矢量的方向,不表示矢量的大 小;也可用来表示标量的正负,如温度的高低,功的正负,能量的正负,电势的 高低;也可用來表示物体的性质,如透镜的性质,电荷的性质等等。而学生有时 片而理解为表方向,忘记有的表示性质,有的表示大小。再如,带电粒子在电场 中的运动

11、分析中,首先要分析粒子的受力情况,对重力是否要考虑应根据状态判 断,但学生往往直接将重力分析进去,使问题不能得到解决。要克服这种思维定 势,应该注意运用典型的事例加强练习,増强训练的新颖性,增强题H的灵活性, 重在提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切实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形成正确 的分析习惯和方法,克服想当然的按头脑中的思维套路來解题的不良习惯。五、忽视隐含条件形成的思维障碍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吋,常常是多条件的,有些条件题H明确给 出,学生自然十分重视;而有些条件是隐含在字里行间或隐含在物理过程当中, 学生就往往把它们给忽视了,从而造成错误。如用力推一木箱而没推动,分析摩擦力与推力的

12、大小关系,隐含了物体处于 平衡状态;再如体育课爬杆这种运动,某同学先后沿着杆匀速向上爬和匀速向下 爬,分析两种情况下的摩擦力关系。这里“某同学先后”隐含了重力和同,而“匀 速向上爬、匀速向下爬”隐含了人均处于平衡状态。处理这类问题的关键在于抓 住题H中的关键字句,找出隐含条件,若找不到或忽视了隐含条件,题H则无法 解答或做出错误的结论,从而形成思维障碍,因而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应切实帮 助学生总结寻找隐含条件的规律,及时排除他们思维丄的障碍。总之,为了搞好物理教学,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应针对学生错误的或模 糊的看法以及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及吋排除他们存在的各种思 维障碍,注意分析研究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特征和思维规律。在教学中既要适合 学生的认识结构,乂要改造他们不合理的认识结构,以使学生克服和减少思维障 碍,这是我们突破思维障碍的一条重要之路,这样物理难学的现象就会逐渐改变, 物理教学的质量就会不断提高。参考文献:1、广东高等教育岀版社:高中新课程物理优秀教堂设计与案例,2005年3月第 1版。2、广东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必修2、选 修31),2002年9月第2版。3、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物 理科考试大纲说明,2006年12月第1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