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14年中考语文自主命题(押题6)

上传人:lil****ar 文档编号:281889456 上传时间:2022-04-2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97.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2014年中考语文自主命题(押题6)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安徽省2014年中考语文自主命题(押题6)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安徽省2014年中考语文自主命题(押题6)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安徽省2014年中考语文自主命题(押题6)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安徽省2014年中考语文自主命题(押题6)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2014年中考语文自主命题(押题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2014年中考语文自主命题(押题6)(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年安徽中考自主命题 语文试题注意事项: 1你拿到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 3答题过程中,可以随时使用你所带新华字典。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 (35分) 1默写古诗文中名句名篇。(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上句或下句。(任选6题,每题1分) ,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潮平两岸阔, 。 (王湾次北固山下) ,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山回路转不见君,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羌

2、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 (范仲淹渔家傲) ,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 长风破浪会有时, 。 (李白行路难) 受任于败军之际, 。 (诸葛亮出师表)(2)根据提示,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诗句。(4分)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今天,我们更应亲近传统文化。让我们走近陶渊明,去体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淡泊与和谐,让我们走近李商隐,去感受“ , ”(无题)执著与奉献;让我们走近王安石,去学习“, ”(登飞来峰)坚毅与无畏。2根据下面文字,完成(1)-(4)题。(9分)每当痛苦煎熬、寂寞守候、欢喜若狂、伥然若失时候,我总是想起山径幽谷中那些卑微清雅花儿,看它们寂寞而骄傲地zh立在时光拐角,听它们呼吸

3、、低语,那种随之而来坦然,瞬间便充盈身心,赋予我镇静和勇气,让我看到生命中美与希望。我喜欢作家钱红丽座右铭:纯洁羞涩,寂静清芬。只有在领悟了“落花无言,人淡如菊”苍茫邈远之后,纯洁心就会打开一扇窗,让灵魂远行,抵达一个淡泊高远纯净世界。(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给加点字注音。(2分)zh( )立 邈( )远 (2)第一段有错别字一个词是“_”,这个词正确写法是:“_”。(2分)(3)“充盈”“盈”意思是:_。(3分)(4)画线句中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应将“_”改为“_”(2分) 3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知识,完成下题。 (4分) 从下面四部名著中任选一部,仿照示例另写一段话,写出你阅读该名著收获(

4、4分)水浒 骆驼祥子 安徒生童话 朝花夕拾示例:吴承恩西游记滋养了我:从孙悟空身上我看到了爱憎分明,从沙和尚身上我看到了吃苦耐劳,从猪八戒身上我体悟到了憨厚可爱。 4. 长江中学学生会准备开展以“魅力语文“为主题活动,假如你是该校一名学生,一定会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相信你能完成以下任务。(12分) 如果你来策划,你准备设计哪些活动项目?请列举三项。(3分) 示例:编演课本剧。 项目一:_ 项目二:_ 项目三:_ 请你从自己设计三个项目中选一项,写出开展这项活动一个主要环节,并陈述设计该环节理由。(5分) 项目名称:_ 主要环节:_理 由:_ 编演课本剧是本次活动项目之一。为了指导同学们编写课

5、本剧,学生会派你去邀请一位剧作家来校作专题报告。见到剧作家时,你会对他说:“您好!_ ,_。”(4分) 二、阅读 (55分)阅读下面文字,分别回答问题。一(18分)选择阳光 那一天,我去城里拜访一位朋友。在下午回返时,乘上一辆驶往乡下大巴。汽车只行出几站,便上来一位盲人,看上去他有60多岁。因为我距离车门较近,便帮助他将背包放好。他嘴里一边说着谢谢,一边在我身边座位上坐下。 然后,他微笑着问我家住哪里。当我告诉他住在海西时,他竟兴奋地说:“你们那里,我可去过很多次。在你们村子东南不远就是大海,村前有一条小路,路旁有一座龙王庙” 尽管这已是很多年前情景,但老人说得很准确。我瞅了瞅他失明双目,感到

6、有些诧异,在犹豫了一会儿之后,仍忍不住问:“老伯,你这眼怎么会知道我们村子以前情景呢?” 老人毫不在意地微笑着说:“你怀疑我说瞎话?年轻时候,我这两只眼并没有瞎。我还当过兵哩,在青海开过车。复员后,我被分配到一家化工厂里工作。后来,因为工伤,我这两只眼睛才不行了。”在说这些话时候,老人脸上神情非常轻松。 我继续问:“城里道路这么复杂,你出来不担心会迷路吗?” 听了,老人笑了起来,说:“如果没有胆量迈出一步,那我只能一直呆在家里了。现在,我每个星期都要从乡下到城里往返两趟,一点都不担心会迷路。” 说到这儿时,老人话题一转,说:“刚开始,我也很绝望,感觉自己就像一下子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似。但后来,

7、我就想已经这样了,再怎么后悔也无济于事了。于是,我就对自己说,走出去吧,只要抓准目标,走一步就近一步,这有什么好担心和害怕呢?” 此时,我被老人话语深深地打动了。我又问他:“老伯,你到城里来做什么呢?” 他颇有些自豪地说:“是一家大医院,聘我给病人做推拿” 我惊讶地问:“你还会做推拿?”老人平静地说:“是呀,既然活着,就应该学习一门手艺,我研究推拿已经几十年了。” 到站后,在我起身下车时候,聊兴正浓老人看上去有些不舍,竟然关切地对我说:“走好啊” 很长时间以来,那位双目失明老人乐观和坦然神情,一直萦绕在我脑海之中。一个人,陡然间从光明生活跌入一个黑暗世界,这是一种多么巨大打击和痛苦啊!但是,那

8、一位失明老者却用坚强信念和勇气,坦然地面对所有痛苦,并将这一份痛苦融化成 一种更大信念,使自己活得更有尊严。 5阅读文章,说说题目“选择阳光”含义。(3分)6根据文章概括老人生活经历。(4分)7给文章补个个结尾,要求:上下连贯,点题,不超过30字。(3分)8相关链接一: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报任安书司马迁) 相关链接二:黄春平老家在福建闽侯县,小时候家里很穷,13岁才上小学。那时候他已经人高马大了,不好意思从一年级读起,就央求老师让他直接读四年级。老师同意了。两年后,黄春平就考入了闽侯第二中学。他父亲病

9、故后,他妈妈就到外地去当保姆,挣钱支撑家庭,他才得以继续学习。上大学之前他根本就没有鞋穿,多数时候都是光着脚。几十年后黄春平成为实现中国人登上太空梦想运载火箭系统总指挥。(1) 阅读上面两则材料,结合上文,写出你对生活理解。(4分)(2)请你再为这篇文章各链接一个事实材料和道理材料。(不得与本试题内容雷同)(4分)二(22分)我长大了小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到来。 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

10、对父母说:“爸、妈,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 渐渐,“长大”在繁忙学业中也被淡忘。 后来,搬了家。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路,于是邻家孩子总是用自己自行车捎我一段。 那是一个阴雨蒙蒙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事才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是位瘦小老太。 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菜。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目光。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祸,回去会怎样呢? 我把老太

11、太送回家,才发现她儿女并不孝。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 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 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象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小菜。 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 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长

12、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确,并不是所有长大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然而,能够承担责任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9第一段“小时候想长大”中“想长大”具体内容是 _ (2分)10文中画线句子是 描写,作用是 _(3分)11文中说:“此时,已有很多人围拢来。我有些惭愧”“我”为什么会“有些惭愧”?(2分) 12.家里“气氛并不如想象恶劣”,而“我”想象中会有怎样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想象? (4分)13.为什么文中“撞人”和“吃晚饭”详写,而照顾老奶奶却略写呢? (3分)14.“我”曾认为上中学就是“长大”,是把 作为长大标准。 第二次,“我”曾认为长青春痘就是“长大”,是把 作为长大标准。 我终于意识到“长大”真正含义,是因为 _ (3分)15.“确,并不是所有长大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然而,能够承担责任人却一定是长大了。”谈谈你对这句话理解。 (5分)三(15分)比较阅读【甲】万钟则不辩礼义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