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驻马店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解析版

上传人:送你****花 文档编号:281888117 上传时间:2022-04-2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3.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驻马店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驻马店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驻马店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解析版(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鲲鹏作为自由翱翔于天地之间的象征,已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符号。其实,鲲鹏诞生时,并没有这种诗意的内涵。鲲鹏这一意象出自庄子逍遥游。然而,逍遥游中的鲲鹏想要翱翔于九万里高空,必须依赖狂风,依然“有所待”,并不能真正地自由翱翔。在中国文学中鲲鹏是如何由“有所待”而转化为自由翱翔的象征的呢?鲲鹏意象的内涵转换,始于魏晋。魏晋文人不能忘怀世俗,追求身名俱泰;又要越名任心,追求任诞逍遥。这种内在矛盾,打破了心灵的平衡。因此,他们渴望在庄学中寻找到精神慰藉。而庄子的境界,他们无法企及,于是只好通过将庄学世俗

2、化的方式,寻求安顿身心的法门。介于现实与自由之间翱翔的鲲鹏,也就成为当时文人的心理寄托。他们试图通过对鲲鹏的哲学内涵世俗化、意象内涵诗意化的转换,重构已被打破的心理平衡。郭象在逍遥游注中说:“有待无待,吾所不能齐也;至于各安其性,天机自张,受而不知,则吾所不能殊也。夫无待犹不足以殊有待,况有待之巨细乎!”世间万物,只要安于天性,动应自然,有待无待,就是一种无差别的存在。庄子所言“有待”是溺于现实,“无待”是超然物外,而在郭象的哲学中却获得统一,本来“有待”的鲲鹏,成为“无待”的自由逍遥的象征。阮修大鹏赞中“海运水击,扶摇上征”虽还“有所待”,但“志存天地,不屑雷霆”的高远之志,“超世高逝,莫知

3、其情”的超然远翔,却是逍遥游所没有的。从本质上说,阮修是借助逍遥游中的鲲鹏意象,表达自由、高远、超然的人生襟怀,这成为了魏晋风度的一种诗意展示。到了唐代,鲲鹏意象的内涵彻底完成了转换。在李白诗赋中,大鹏是最具个性的审美意象之一,他创造的大鹏形象也成为盛唐气象的审美呈现。大鹏赋中之大鹏,“欻翳景以横翥,逆高天而下垂”“以恍惚为巢,以虚无为场”,一切神奇之鸟都“未若兹鹏之逍遥”。在此,鲲鹏由“有所待”才能展翅高翔的文学意象,转化为绝对自由、搏击万里的文学意象。由有限地发挥庄子描述的鲲鹏意象,展示魏晋风度的内涵,转化为以庄子鲲鹏为载体而创造出一个具有崭新内涵的审美意象,成为壮浪雄浑的盛唐气象的代表。

4、鲲鹏意象内涵的转换,是文本接受的必然结果。“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谭献复堂词话)这种“何必不然”,或断章取义,如左传记载春秋时的“赋诗言志”;或引申说理,如王国维人间词话借晏殊、柳永、辛弃疾词,说明古今成大学问的三种境界;或自由创造,只截取文学名篇的一个既定意象,按照文本审美表达的需求,自由创造。自由创造也是后代文学创作的常态,西方流行的文本“互文性”理论,也可以来阐释中国文学文本意象的挪移与内涵的转换。阮修截取鲲鹏意象以抒情,是断章取义,夺他人之酒杯浇心中块垒;郭象对鲲鹏意象的哲学阐释,是引申说理,借逍遥游的阐释建构自己的哲学体系;李白大鹏赋则是自由创造,在大鹏意象中,寄

5、托一种冲绝桎梏、自由飞翔的襟怀。后代的大鹏意象,就庄子逍遥游的本意来说,是“误读”;就文学创作来说,则是审美创造。文学创作者在积极接受的过程中,通过对原始文本意象的有意识的“误读”,使鲲鹏意象的内涵逐渐发生了变化,最后创造出了一个具有全新内涵的审美意象。这也使鲲鹏成为中国文学中最具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学意象。(摘编自刘运好鲲鹏意象的“误读”)1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魏晋文人为追求精神的自由,他们开始关注庄子,因此鲲鹏意象最终成为了他们的心理寄托。B鲲鹏意象实现了从“有所待”到自由的转变,这促使鲲鹏成为我国最具民族特色的文学意象。C“有待”和“无待”在逍遥游注一文中获得统一,

6、这是鲲鹏意象内涵诗意化的一种尝试。D为呈现盛唐气象,李白在文学创作过程中赋予了鲲鹏全新的内涵,其作品也成为盛唐之标志。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介绍文本“互文性”理论,是为了证明中西方在文本接受过程中有相通之处。B文章列举了不同朝代有关鲲鹏的作品,从中可看出鲲鹏意象内涵的转换是逐渐完成的。C本文既论述了鲲鹏意象内涵转换的过程,也点明了能够转换的原因和转换后的意义。D为便于读者理解,作者在论证文本接受“何必不然”的三种方式时,均采取举例论证的方式。3下列文本接受类型中,与李白创作大鹏赋最相近的一项是() A曹雪芹根据淮南子中女娲炼石的故事,在红楼梦中虚构出“通灵宝玉”

7、的情节。B李商隐根据华阳国志中杜鹃啼血的故事,在锦瑟中写下诗句“望帝春心托杜鹃”。C戴望舒根据李璟词“丁香空结雨中愁”,在雨巷中塑造了一个如丁香般的姑娘形象。D关汉卿根据汉书中孝妇冤死的故事,在窦娥冤中虚构了窦娥发的亢旱三年之誓。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全国职业教育大会4月13日在京落下帷幕,职业教育发展迎来又一个春天。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职业教育功不可没,已为各行各业累计培养输送2亿多高素质劳动者。但由于缺乏清晰合理的分类标准,职业教育一直被视为普通教育的“衍生品”和“附属品”。在一些人心中,职业教育“低人一等”。针对这些问题,各项改革举措不断出台。特别是

8、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颁布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走上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快车道,职业教育面貌发生了格局性变化。但同时必须看到,我国教育仍然面临结构性矛盾,相对于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仍是我国教育领域的短板。此次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的召开,对于破解职业教育发展“瓶颈”问题,助力其进一步改革发展,释放了积极信号。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发展职业教育,是一场教育变革,关乎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需要得到全社会的重视。(摘编自胡浩、翟永冠全国职业教育大会释放了哪些信号?)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

9、重要作用。”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是推进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必然要求。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是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来源,对于提升人力资本质量,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数据显示,各级各类职业院校每年培养毕业生约1000万人。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同时也要清醒看到,在全国超2亿的技能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仅有5000多万人。解决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供需结构性矛盾,亟须职业教育向更高水平迈进。与其他类型的教育不同,职业教育对外部因素的依赖性更大。推进职业教育高质

10、量发展,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形成合力,为其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各地各部门应从根本上认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加强宏观统筹,将职业教育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摘编自丁雅诵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材料三:有数据表明,职业教育招生数占比每提高1个百分点,二、三产业吸纳就业的比重就相应上升约0.5个百分点。无论是从国际环境还是国内发展来看,中国都需要一支庞大、稳定的职业技术人才队伍,以适应未来综合国力竞争需要,同时对接国内就业需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已成为推动创业创新和工业化发展的关键一环。职业教育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都具有重要意义。

11、对社会而言,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不仅是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的关键一招,也是解决“技工荒”、高技能人才供不应求等问题的重要方法。职业教育在稳就业保民生、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个人而言,职业教育开拓了成长成才的路径,在高等教育之外,为个体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实现人生价值提供了另一种选择。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应有的作用,要加快完善职业教育培养体系,深化职业教育改革。职业学校要坚持德技并修、育训结合,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不断加强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鼓励职业院校更多开设符合市场需求的紧缺专业,提升职业教育就业对口率。(摘编自陈立鹏提升新

12、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的召开使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走上提质培优的快车道,职业教育面貌发生格局性变化。B职业教育不是普通教育的“附属品”,其发展面临一定的“瓶颈”,与其他类型的教育不同,职业教育对外部因素依赖性大。C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D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紧密,发展职业院校要对接产业,更多开设符合市场需求的紧缺专业。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教育面临结构性矛盾,职业教育是短板,发展职业教育能促使育人方式、办学模

13、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B技术技能人才都来自职业院校,他们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C随着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职业教育的作用凸显,其地位将超过普通教育。D发展职业教育不仅能解决我国就业结构性矛盾,也能解决技工荒的问题,还能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6如何才能更好地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诸葛亮智算华容 关云长义释曹操纵马加鞭,走至五更,回望火光渐远,操心方定,问曰:“此是何处?”左右曰:“此是乌林之西,宜都之北。”操见树

14、木丛杂,山川险峻,乃于马上仰面大笑不止。诸将问曰:“丞相何故大笑?”操曰:“吾不笑别人,单笑周瑜无谋,诸葛亮少智。若是吾用兵之时,预先在这里伏下一军,如之奈何?”说犹未了,两边鼓声震响,火光竟天而起,惊得曹操几乎坠马。刺斜里一彪军杀出,大叫:“我赵子龙奉军师将令,在此等候多时了!”操教徐晃、张郃双敌赵云,自己冒烟突火而去。子龙不来追赶,只顾抢夺旗帜。曹操得脱。天色微明,黑云罩地,东南风尚不息。忽然大雨倾盆,湿透衣甲。操与军士冒雨而行,诸军皆有饥色。操令军士往村落中劫掠粮食,寻觅火种。方欲造饭,后面一军赶到,操心甚慌原来却是李典、许褚保护着众谋士来到。操大喜,令军马且行,问:“前面是那里地面?”

15、人报:“一边是南彝陵大路,一边是北彝陵山路。”操问:“那里投南郡江陵去近?”军士禀曰:“取北彝陵过葫芦口去最便。”操教走北彝陵。行至葫芦口,军皆饥馁,行走不上,马亦困乏,多有倒于路者。操教前面暂歇。马上有带得锣锅的,也有村中掠得粮米的,便就山边拣干处埋锅造饭,割马肉烧吃。尽皆脱去湿衣,于风头吹晒;马皆摘鞍野放,咽咬草根。操坐于疏林之下,仰面大笑。众官问曰:“适来丞相笑周瑜、诸葛亮,引惹出赵子龙来,又折了许多人马。如今为何又笑?”操曰:“吾笑诸葛亮、周瑜毕竟智谋不足。若是我用兵时,就这个去处,也埋伏一彪军马,以逸待劳;我等纵然脱得性命,也不免重伤矣。彼见不到此,我是以笑之。”正说间,前军后军一齐发喊。操大惊,弃甲上马。众军多有不及收马者。早见四下火烟布合,山口一军摆开,为首乃燕人张翼德,横矛立马,大叫:“操贼走那里去!”诸军众将见了张飞,尽皆胆寒。许褚骑无鞍马来战张飞。张辽、徐晃二将,纵马也来夹攻。两边军马混战做一团。操先拨马走脱,诸将各自脱身。张飞从后赶来。操迤逦奔逃,追兵渐远,回顾众将多已带伤。正行时,军士禀曰:“前面有两条路,请问丞相从那条路去?”操:“那条路近?”军士曰:“大路稍平,却远五十余里;小路投华容道,却近五十余里;只是地窄路险,坑坎难行。”操令人上山观望,回报:“小路山边有数处烟起,大路并无动静。”操教前军便走华容道小路。诸将曰:“烽烟起处,必有军马,何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