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开学考试高三化学(无答案)

上传人:lil****ar 文档编号:281884782 上传时间:2022-04-2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开学考试高三化学(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北京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开学考试高三化学(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北京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开学考试高三化学(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北京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开学考试高三化学(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北京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开学考试高三化学(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开学考试高三化学(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开学考试高三化学(无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开学考试高三化学 2017.8说明: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第卷(选择题45分)1古丝绸之路贸易中的下列商品,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A瓷器B丝绸C茶叶 D中草药22016年IUPAC命名117号元素为Ts(中文名“”,tin),Ts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Ts是第七周期第A族元素BTs的同位素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数CTs在同族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弱D中子数为176的Ts核素符号是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硫和氮的氧化物都可造成“酸雨”和光化学烟雾BSO2和CO2都是酸性氧化物,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C加碘食盐和碘

2、酒都含有碘元素,都能使淀粉溶液变蓝DNO和NO2的密度都比空气大,都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4下列变化中,气体被还原的是A二氧化碳使Na2O2固体变白B氯气使KBr溶液变黄C乙烯使Br2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D氨气使AlCl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 mol Cu和足量稀HNO3反应生成NO气体,转移电子数是36.021023B含1 mol H2SO4的浓硫酸与足量铜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为6.021023C1 mol氯气和足量NaOH溶液反应转移电子数为26.021023D1mol金属Zn放入一定量的浓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为26.0210236下列有关性质的比较,不能用

3、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A酸性:B非金属性:C碱性:D热稳定性:XYZW7X、Y、Z、W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相对位置如下表所示,Y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Z的原子半径大于YBY的非金属性强于WCW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都是强酸DX、Z的最高价氧化物均可与NaOH溶液反应8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氯气通入水中:Cl2+H2O=2H+ +Cl- +ClO-BSO2气体通入溴水中:SO2+Br2+2H2O=SO42- + 2Br- +4H+C向碳酸氢铵溶液中加过量烧碱溶液并加热:NH4+OH- NH3+H2O D向漂白粉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硫: Ca2+ +2ClO- + SO2+

4、H2O=CaSO3+ 2HClOCu丝9为验证铜与稀硝酸反应的还原产物是NO而不是NO2,设计了如下图的装置,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应先打开活塞再从右侧加稀硝酸 B左侧稀硝酸须注满C关闭活塞后铜丝会全部溶解D反应停止后打开活塞气体变成红棕色10下列检验方法正确的是A某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则该气体是SO2B向某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原溶液中有Cl-C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原溶液一定有SO42D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后产生的气体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原溶液有NH4+11我国在CO2催化加氢制取汽油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CO2转化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说

5、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的产物中含有水B反应中只有碳碳键形成C汽油主要是C5C11的烃类混合物D图中a的名称是2-甲基丁烷12聚维酮碘的水溶液是一种常用的碘伏类缓释消毒剂,聚维酮通过氢键与HI3形成聚维酮碘,其结构表示如下:(图中虚线表示氢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聚维酮的单体是B聚维酮分子由(m + n)个单体聚合而成C聚维酮碘是一种水溶性物质D聚维酮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水解反应13下述实验中均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对比分析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A由中的红棕色气体,推断产生的气体一定是混合气体B红棕色气体不能表明中木炭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C由说明浓硝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红棕色气体为还原产物D的气体产物中检测出C

6、O2,由此说明木炭一定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14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实验结果与预测的现象不一致的是中的物质中的物质预测的现象预A淀粉KI溶液浓硝酸无明显变化预B酚酞溶液浓盐酸无明显变化预CAlCl3溶液浓氨水有白色沉淀预D湿润红纸条饱和氯水红纸条褪色15根据SO2通入不同溶液中的实验现象,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溶液现象结论A含HCl、BaCl2的FeCl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SO2有还原性BH2S溶液产生黄色沉淀SO2有氧化性C酸性KMnO4溶液紫色溶液褪色SO2有漂白性DNa2SiO3溶液产生胶状沉淀酸性:H2SO3H2SiO3第卷(非选择题55分)16以乙炔或苯为原料可合成有机酸H2MA,并进

7、一步合成高分子化合物PMLA。.用乙炔等合成烃C。已知:(1)A分子中的官能团名称是 、 。(2)A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属于乙酸酯,其结构简式是 。(3)B转化为C的化学方程式是 ,其反应类型是 。.用烃C或苯合成PMLA的路线如下。已知:(4)1 mol有机物H与足量NaHCO3溶液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的CO2 44.8 L,H有顺反异构,其反式结构简式是 。(5)E的结构简式是 。(6)G与NaOH溶液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7)聚酯PMLA 有多种结构,写出由H2MA制PMLA的化学方程式(任写一种) 。17甲、乙两同学为探究SO2与可溶性钡的强酸盐能否反应生成白色BaSO3沉淀,

8、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和A中加热装置已略,气密性已检验)。实验操作和现象:操作现象关闭弹簧夹,滴加一定量浓硫酸,加热A中有白雾生成,铜片表面产生气泡B中有气泡冒出,产生大量白色沉淀C中产生白色沉淀,液面上方略显浅棕色并逐渐消失打开弹簧夹,通入N2,停止加热,一段时间后关闭 从B、C中分别取少量白色沉淀,加稀盐酸均未发现白色沉淀溶解(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C中白色沉淀是 ,该沉淀的生成表明SO2具有 性。(3)C中液面上方生成浅棕色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4)分析B中不溶于稀盐酸的沉淀产生的原因,甲认为是空气参与反应,乙认为是白雾参与反应。 为证实各自的观点,在原实验基础

9、上:甲在原有操作之前增加一步操作,该操作是 ;乙在A、B间增加洗气瓶D,D中盛放的试剂是 。甲大量白色沉淀乙少量白色沉淀 进行实验,B中现象:检验白色沉淀,发现均不溶于稀盐酸。结合离子方程式解释实验现象异同的原因: 。(5)合并(4)中两同学的方案进行实验。B中无沉淀生成,而C中产生白色沉淀,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18(13分)为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实验过程:.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a,滴加浓盐酸。.当B和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当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红色时,关闭活塞a。.(1)A中产生黄绿色气体,其电子式是 。

10、(2)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的实验现象是 。(3)B中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4)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过程的操作和现象是 。(5)过程实验的目的是 。(6)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的原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 ,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19某实验小组为探究ClO、I2、SO42-在酸性条件下的氧化性强弱,设计实验如下:实验:在淀粉碘化钾溶液中加入少量次氯酸钠溶液,并加入少量的稀硫酸,溶液立即变蓝;实验:向实验的溶液中加入4 mL 0.5 mol/L的亚硫酸钠溶液,蓝色恰好完全褪去。(1)写出实验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实验的化学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3)以上实验

11、说明,在酸性条件下ClO、I2、SO42-的氧化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 。20SO2和NOx都是大气污染物。(1)空气中的NO2可形成硝酸型酸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汽车发动机工作时产生的NO和CO可通过催化转化器转化为两种无污染的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利用氨水可以将SO2和NO2吸收,原理如下图所示:氨水SO2NH4HSO3溶液NO2N2铵盐溶液 NO2被吸收的离子方程式是 。(4)利用下图所示装置(电极均为惰性电极)也可吸收SO2,并用阴极排出的溶液吸收NO2。 a为电源的 (填“正极”或“负极”),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在碱性条件下,用阴极排出的溶液吸收NO2,使其转化为无害气体,同时有SO32生成。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以一下为草稿纸北京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开学考试高三化学 答题纸姓名_班级_学号_分数_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个3分,共45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4分)(1)_、_。(2)_。(3)_,_。(4)_。(5)_。(6)_。(7)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