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物理学教材分析(八年级)

上传人:lil****ar 文档编号:281881072 上传时间:2022-04-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物理学教材分析(八年级)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北师大(版)物理学教材分析(八年级)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北师大(版)物理学教材分析(八年级)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北师大(版)物理学教材分析(八年级)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北师大(版)物理学教材分析(八年级)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物理学教材分析(八年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物理学教材分析(八年级)(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师大(版)物理学教材分析(八年级)一、教材的编写意图贯彻21世纪国家基础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落实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所涉及的理念、目标、内容和要求。八年教材分如下三个板块1学习物理-从认识物质开始2有声有色的世界-物质的复杂运动3从现象到本质-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九年教材分如下四个板块1人与物理-机械和能的利用2动手动脑-认识和组装电路3利用电能-使生活更美好4永恒的探索-信息、粒子、宇宙二、教材的主要特点(1)内容的呈现方式多样化,特别是倡导探究学习方式 大探究第一章 第三节 探究-熔化与凝固第二章 第三节 探究物质的一种属性-密度第三章 第二节 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第四章 第二节

2、 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第五章 第三节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第六章 第二节 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第七章 第四节 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第七节 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第八章 第五节 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2)贴近学生生活,反映学生认知特点如:第一章 第一节 物质的状态:从学生熟悉的图1-1所示的情景开始。第一章 第四节 汽化和液化:从图1-18所示的情景入手分析第三章 第一节 运动的描述:从图3-1和图3-2所示的情景引入运动的相对性第七章 第一节 力:从图7-2所示的情况分析力的作用效果第八章 第一节 压强:从图8-1所示的情景入手进行分析第八章 第三节 连通器:从图8-10所示的茶壶的设

3、计开始第八章 第四节 大气压强:从图8-20的现象分析大气压的作用(3)从学生发展需求出发,增加新题材、新科技成果、图片(含照片),反映时代感。同时,增加联系生活、技术、社会的实际内容。例如,在第一章中,增加一节生活和技术中的物态变化,在第二章中,增加一节新材料及其应用,简单介绍纳米材料、绿色能源和记忆合金;第四章介绍了超声波的应用等。除此之外,还介绍了常见的各种光现象、打捞沉船技术、水翼船等等。(4)适当地增加了一些实践活动,包括社会调查、访问、小制作、小实验等。作业中也适当增加了上网查询资料和数据等,鼓励学生选做和相互交流。并适当增大了教材的弹性,在教科书中设立了科学窗阅读材料等栏目。三、

4、教材分析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一)知识结构(二)课时分配 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建议9课时)一、物态 1课时二、温度的测量 1课时三、探究-熔化与凝固 2课时四、汽化和液化 2课时五、升华和凝华 1课时六、生活和技术中的物态变化 1课时复习总结 1课时(三)课标要求与解读1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2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尝试对环境温度发表自己的见解。3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4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四)学情分析本章是

5、学生接触物理的第一章,因此学生对物理课程肯定会充满新鲜、好奇感,也可能会有一定的畏惧感。这一章教师如何引导以及如何把握学生的心理直接影响着学生今后对物理学习的态度,因此这一章的教学在物理学习上的地位是比较重要的。从知识上讲,这一章教材有意识地安排为从认识物质开始,难度较小,而且学生在小学自然课里都接触过,所以不会感到陌生。这些都是从教材上降低难度,以消除学生对学习物理的畏惧感。只要教师能精心引导,在学生已有的好奇心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兴趣,相信学生学习这一章应该比较顺利。 (五)教学建议这一章的教学应充分体现物理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应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发挥引导作用,精心创设物理情景,以便能更充

6、分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使学生掌握这种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在第六节里,教师应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并由此激发他们热爱科学、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的热情。第二章 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一)知识结构 (二)课时分配(建议7课时)一、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 1课时二、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 2课时三、探究-物质的一种属性 2课时四、新材料及其应用 1课时复习与总结 1课时(三)课标要求与解读1能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2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3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

7、概念。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4了解物质的属性对科技进步的影响5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6初步了解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7有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四)学情分析这一章主要是在上一章学生对物质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来进一步探究物质的性质,并引人了物理学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概念一密度。为了引导学生正确学习物理课,在这一章中,应继续本着探究的方式来与学生进行互动式教学,尤其是在学习密度一节中,教师应重在指导,学生重在动手操作,从而使学生对实验探究的学习方法有更深人的感性认识。为了让学生对学习物理产生持续的兴趣,在本章的教学中除了注重探究

8、的方法外,在学习密度的应用及新材料等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应渗透出物理有用的观点。(五)教学建议本章的课堂教学过程要注意采用与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在教法的运用上,要充分采用过程探索式的教学原则,注重学生思维和活动主体性的体现,强调探索和创新。应根据初中物理课的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通过多种途径给学生提供探究、实验的机会,而不仅仅是注重结论的学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应渗透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如通过对密度知识的探究与测量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的精神;通过对新材料的了解和有关应用,使学生可以初步认识科技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了解其对人类带来的便利,从而提

9、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进而关心社会发展。第三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一)知识结构(二)课时分配(建议5课时完成)一、运动的描述 1课时二、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1课时三、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1课时四、平均速度的测量 1课时复习与总结 1课时(三)课标要求与解读1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2能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3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4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四)学情分析由于这一章的物理现象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学生既不陌

10、生,又有一定的兴趣。这些都是学习本章内容的优势所在。教师在本章的教学上,除了让学生掌握课标所要求的内容外,还要注意将物理现象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以提高学生继续学习物理学的兴趣,为后面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五)教学建议这一章主要是引进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参照物,并用参照物来描述物体运动与静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继续本着探究的方式来与学生进行互动式教学。教师应重在提出问题并进行适当引导,学生要重在思考并动手操作,从而使学生对实验探究的学习方法有更深人的感性认识和更透彻的理解。第四章 声现象(一)知识结构(二)课时分配(建议6课时完成)一、声音的产生 1课时二、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1课时三、

11、乐音与噪声 2课时四、超声波 1课时复习总结 1课时(三)课标要求与解读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了解乐音的特性。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四)学情分析由于学生通过认识物质的学习,对物理学已产生一定的兴趣,也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声现象这一章虽然是介绍物质的复杂运动,但由于声现象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所以学生学习起来肯定会有浓厚的兴趣,接受起来也比较容易。(五)教学建议在教法的运用上,要充分采用过程探究式的教学原则,注重学生思维和活动主体性的体现,强调探索和创新。在情感与价值观方面也应加强对学生的渗透教育。如在学习乐音与噪声一节时,教师应注意向学生灌输增强

12、环境保护的意识,负起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应尽的道德义务。在学习超声波一节时,通过超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广泛应用,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钻研。第五章 光现象(一)知识结构(二)课时分配(建议6课时完成)一、光的传播 1课时二、光的反射 1课时三、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课时四、光的折射 1课时五、物体的颜色 1课时复习和总结 1课时(三)课标要求与解读1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2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3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四)学情分析通过前几章的学习,学生已有了对物

13、理进行主动探究式学习的能力,能够通过实验来进行观察、分析、研究、归纳和概括物理现象及物理规律,已有了一定的设计实验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五)教学建议本章教材在内容安排上重点突出了实验探究的物理学研究方法,每一节都安排了实验探究,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指导、组织和释疑的原则来组织教学。由于许多自然现象都可以用光学知识进行解释,如海市蜃楼、日食、月食等现象都和光的知识有关,因此教师应利用这一点,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方面的渗透教育。第六章 常见的光学仪器(一)知识结构(二)课时分配(建议6课时完成)一、透镜 1课时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2课时三、生活中的透镜 1课时四、眼睛和眼镜 1课时复习与总结 课时(三)课标要求与解读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四)学情分析本章是光现象的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光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了解常见的光学仪器,重点是通过探究来认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五)教学建议第一节透镜是其他各节学习的基础,该节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因此,教师在教法上应综合运用实物展示、边学边实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