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7《混合与分离》教学设计

上传人:zhugu****g126 文档编号:281880645 上传时间:2022-04-2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7《混合与分离》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7《混合与分离》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7《混合与分离》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7《混合与分离》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7《混合与分离》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7《混合与分离》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7《混合与分离》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混合与分离【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分离食盐和沙子的混合物,通过分离实验让学生知道我们可以根据物体的不同性质实现分离。同时通过蒸发进一步建立“物质循环”和“变化可逆”的概念。教材围绕“混合与分离”这一核心概念,设计安排了三个活动。首先,让学生观察食盐和沙子的异同点,引导学生可以利用沙子不溶于水、食盐溶于水的特点将食盐转换成食盐水溶液,沙子保持现状。接着通过过滤的方法分离食盐和沙子,得到沙子和食盐水。最后,通过蒸发的方式分离水和食盐。混合在一起的物质分别有什么样的特点,可以根据两者的哪个不同点来分离它们,这一问题涉及到的场景非常广泛。因此,在前两课内容的基础上,本课的研究聚焦于分离食盐和沙子

2、的混合物,学生更能接受。水在分离食盐和沙子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食盐和水是怎样分离的,分离后的水去哪儿了两个问题的解决也可以用水能溶解多少物质和水去哪儿了两课内容合理解释。【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了许多各种各样的物质,有了较为丰富的生活经验。了解一些物质的异同点,能够说出一些混合物分离的方法,但是对于混合分离时主要利用的时物质的不同性质还是缺乏概念。混合在一起的物质分别有什么样的特点?可以根据两者的哪项不同点来分离混合物?水在分离食盐和沙子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食盐和水是怎样分离的?分离后的水去哪儿了?这些问题都将通过分离“沙子和食盐”出发,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利用物

3、质的某些特点可以分离混合物,解决生活中的分离问题。【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食盐既可以溶解在水中又能够通过蒸发的方式从水中分离出来。2.过滤是指利用物质的溶解性差异,将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分离开来的一种方法。科学探究目标:1.使用过滤装置,分离食盐水和沙的混合物。2.使用蒸发装置,提取溶解在水中的食盐。科学态度目标:1.尝试多角度认识物体,对物体的不同特点有积极的兴趣。2.形成细致、客观地观察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意识到溶解在人们生活中被广泛应用。2.了解使用简单工具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便利。【教学重难点】重点:根据物质的不同性质分离食盐和沙。难点:了解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

4、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材料准备】食盐、沙子、烧杯*3、玻璃棒、滤纸、漏斗、蒸发皿、酒精灯、铁架台等【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1. 导入:如果不小心把小米和黄豆混在一起了,我们怎样快速将他们分开呢?如果不小心把沙子和食盐混在一起了,我们怎样快速将他们分开呢?教师提问:小米和黄豆混合在一起我们可以用筛子将他们分离,为什么?学生思考:小米和黄豆的特点?能用筛子将两者分开利用了它们哪个不同点。教师提问:沙子和食盐混在一起却不能用筛子将他们分离,为什么?学生思考:小米和黄豆颗粒大小不同,而沙子和食盐颗粒大小相似。教师活动:总结,可以根据物体的不同性质实现混合与分离。设计意图:以生活中常见的场景为导入,一

5、方面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另一方面从学生的原始认知中,提炼分离概念。提出实现食盐、沙子分离需要了解两者的不同点这一问题,为实验做好铺垫。2.观察:学生活动:观察沙子和食盐的不同点。教师活动:给予一定提示,如:海水晒盐、溶解食盐等图片学生活动:明确可以利用食盐溶于水而沙子不溶于水的特点分离沙子和食盐的混合物。设计意图:引导同学们发现食盐和沙子的不同点,同时筛选出能够实现两者分离的不同点。加深学生对于“可以根据物体的不同性质实现混合与分离“这一理论。3.完成实验1.溶解: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将食盐和沙子的混合物加入水中,充分溶解。学生思考:水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需要充分溶解?2.过滤:教师活动:

6、指导学生,利用过滤装置将沙子和食盐水分离。明确过滤概念。学生思考:沙子在哪儿?食盐去哪儿了?3.蒸发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利用蒸发装置将食盐从食盐水中提取出来。学生思考:水去哪儿了,白色颗是什么?学生活动:对比观察蒸发所得食盐。设计意图:通过实验操作、现象观察,学生能够将观察到的现象作为根据,解释论证最初的猜想,形成逻辑。同时观察蒸发所得食盐和正常食盐,建立物质循环和变化可逆的概念。4.总结及拓展教师提问:今天我们利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方式分离了食盐和沙子的混合物,那么如果木屑和铁屑混在一起,我们能不能够用今天所用方法分离?食盐和味精混在一起呢?学生活动:思考是否能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方

7、式分离其他混合物。设计意图:拓展不同的场景,让学生意识到解决分离问题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需要根据物体特定的不同点实现混合与分离,归纳总结后进一步理解分离的概念。【板书设计】【板书说明】无【学生记录单】混合与分离思考:1.混合的小米和黄豆可以用筛子分离,因为它们的_不同。2.观察食盐和沙子,它们的_相同点因此不能利用筛子分离;它们的不同点有_;我们可以利用它们能否_水中,对它们进行分离。实验:步骤操作实验现象思考1.溶解向食盐和沙子的混合物中加入水,充分搅拌。搅拌过程中,_消失;_留在杯子底部。水的作用是:_2.过滤1.将折叠好的滤纸放入漏斗中。2.如右图所示,用玻璃棒将混合液引流到漏斗中。_留在滤纸上;_存在于水中。过滤可以分离出不溶于水的物质_。3.蒸发边搅拌边加热,当看到有白色颗粒出现,停止加热,继续搅拌。溶液的变化。水被_;盐溶于水后_(能/不能)从水中提取出来。【班级记录表设计】组别现象12345678过滤可以分离出不溶于水的物质_。盐溶于水后_(能/不能)从水中提取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