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二化学期末选修4期末(2015东城2016朝阳2014东城)

上传人:lil****ar 文档编号:281880584 上传时间:2022-04-25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4.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高二化学期末选修4期末(2015东城2016朝阳2014东城)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北京高二化学期末选修4期末(2015东城2016朝阳2014东城)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北京高二化学期末选修4期末(2015东城2016朝阳2014东城)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北京高二化学期末选修4期末(2015东城2016朝阳2014东城)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北京高二化学期末选修4期末(2015东城2016朝阳2014东城)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高二化学期末选修4期末(2015东城2016朝阳2014东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高二化学期末选修4期末(2015东城2016朝阳2014东城)(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市2014-2015东城南片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Al 27 S 32 Cl 35.5 Fe 56 Cu 64第卷(选择题 共50分)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明物质的状态,其主要原因是 A物质的状态与反应热有关 B物质的状态与生成物有关 C可以具体说明反应进行的情况 D可以具体说明反应发生的条件2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A铝片与稀硫酸的反应 B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C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 DBa(OH)28H2O

2、与NH4Cl的反应3新报道:科学家首次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O和O生成CO2是吸热反应 B在该过程中,CO断键形成C和O CCO和O生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CO2 D状态状态表示CO与O2反应的过程4废电池进行集中处理的首要原因是 A回收其中的石墨电极 B回收利用电池外壳的金属材料 C不使电池中渗露的电解液腐蚀其他物品 D防止电池中汞、镉和铅等重金属离子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510的液态水自动结冰的过程中熵变是AS0 BS0 CS=0 D无法确定6合成氨工业为人类解决粮食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

3、进行合成氨反应:N2(g)+3H2(g)2NH3(g),当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不等于零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N2、H2完全转化为NH3 BN2、H2、NH3在容器中共存 C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DN2、H2、NH3的浓度不再改变7已知反应A(g)+3B(g)2C(g) H107molL1的是ANaOH BNa2SO4 CHCl DNH4Cl10下列关于金属腐蚀与防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纯银器表面在干燥空气中因电化学腐蚀渐渐变暗 B在海轮外壳连接锌块是采用了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C当镀锡铁制品的镀层破损时,镀层仍能对铁制品起保护作用 D可将地下输油钢管与外加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以保护它不受腐蚀

4、11下列各组物质的颜色变化,可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新制的氯水在光照条件下颜色变浅 BH2、I2、HI平衡混合气加压后颜色变深 CFeCl3溶液加铁粉震荡后颜色变浅 DNO2溶于水时颜色由红棕色变为无色12室温下,1mol无水硫酸铜(CuSO4)溶于水放出a kJ的热,胆矾(CuSO45H2O)受热失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uSO45H2O(s)CuSO4(s)+5H2O(s) H=+b kJ/mol,又知胆矾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降低,则a、b的关系为 Aab Ca=b D无法确定13对于一定温度下的AgCl悬浊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gCl难溶于水,悬浊液中不会溶有Ag+和Cl BAgCl沉

5、淀生成和AgCl沉淀溶解不断进行,但速率相等 C在AgCl的悬浊液中加入AgCl固体,溶解的AgCl会增多 D在AgCl的悬浊液中加入NaCl固体,AgCl沉淀的溶解度增大14从植物花朵中提取到一种色素,它实际上是一种有机弱酸,可用HR表示,HR在盐酸溶液中呈现红色,HR在NaOH溶液中呈现蓝色,将HR加入浓硝酸中呈现红色,微热后溶液的红色褪去,根据以上现象,可推测AHR应为红色 BHR应为蓝色 CR应为无色 DR应为红色15下列有关pH变化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随着温度的升高,碳酸钠溶液的pH减小 B随着温度的升高,纯水的pH增大 C新制氯水经光照一段时间后,pH减小 D氢氧化钠溶液久置于空

6、气中,pH增大16MgH2O2电池可用于驱动无人驾驶的潜航器。该电池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示意图如下。该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g电极是该电池的正极 BH2O2在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C石墨电极附近溶液的pH增大 D溶液中Cl向正极移动17一定量的盐酸跟过量的铁粉反应时,为了减缓反应速率,且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盐酸中加入适量的 NaOH固体 H2O CH3COONa固体 NaNO3固体 KCl溶液 A B C D1825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H2OH+OH 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向水中加入稀氨水,平衡逆向移动,c(OH)降低 B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硫酸氢钠,c(H+)增大,Kw不

7、变 C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CH3COONa,平衡逆向移动,c(H+)降低 D将水加热,Kw增大,pH减小,显酸性1925、101kPa下:2Na(s)+O2(g)Na2O(s) H1=414 kJ/mol 2Na(s)+O2(g)Na2O2(s) H2=511 kJ/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和产物的阴阳离子个数比不相等 B和生成等物质的量的产物,转移电子数不同 C常温下Na与足量O2反应生成Na2O,随温度升高生成Na2O的速率逐渐加快 D25、101kPa下,Na2O2(s)+2Na(s)2Na2O(s) H=317 kJ/mol20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中物质或能量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A使电流通

8、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此过程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只能将化学能转化成光能或热能 C需要加热才能进行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放热反应不需要加热 D将NaHCO3溶液蒸干后并加热至质量不发生变化,最终所得固体仍为NaHCO321如图所示装置,电流表G发生偏转,同时A极逐渐变粗,B极逐渐变细,C为电解质溶液,则A、B、C是下列各组中的AA是Zn,B是Cu,C为稀H2SO4BA是Cu,B是Zn,C为稀H2SO4CA是Ag,B是Fe,C为稀AgNO3溶液DA是Fe,B是Ag,C为稀AgNO3溶液22某种氢氧燃料电池的电解液为KOH溶液,下列有关电池的叙述不正

9、确的是A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B该燃料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2H2+O22H2OC工作一段时间后,电解液中的KOH的物质的量不变D工作时溶液中K+向负极移动23用石墨作电极电解l molL1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一段时间后溶液pH不变的是 H2SO4 NaOH KI Na2SO4 CuSO4 A B C D24下述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25t时,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3Y(g)2Z(g),各组分在不同时刻的浓度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20Bt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40C增大平衡后的体系压强,v正增大,v逆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前

10、2 min内,用Y的变化量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Y)=0.03 mol1Lmin1第卷(非选择题 共50分)26醋酸钾是有机融雪剂的主要成分,其溶液的冰点可达到30左右。请回答:(1)醋酸盐均可溶于水,以醋酸钾为主要成分的有机融雪剂溶于水后呈碱性,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原因 。(2)根据醋酸钾溶液中离子浓度间的关系,判断: 溶液中存在下列关系: =c(CH3COO)+c(OH); 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K+) 。27常温下,将0.1000 molL1NaOH溶液滴入20.00 mL 0.1000 molL1的一元酸HA溶液中,测得混合溶液的pH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1)HA与NaOH

11、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图中点所示溶液中,下列粒子的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填序号);a2c(Na+)=c(HA)+c(A)bc(Na+)+c(H+)=c(A)+c(0H)ec(Na+)c(A)c(H+)c(OH)(3)图中点所示滴入的NaOH溶液的体积V 20.00 mL (填“”、“”、“=”或“65.6 kJ c反应开始时,两容器中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相等 d容器中,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为:v(H2O)=molL1min1(5)已知:2H2(g)+O2(g)=2H2O(g) H=484 kJ/mol,写出CO完全燃烧生成CO2的热化学方程式: 。29某化学小组为了研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原理】2KMnO4+5H2C2O4+3H2SO4=K2SO4+2MnSO4+10CO2+8H2O【实验内容及记录】请回答:(1)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2)利用实验1中数据计算,用KMnO4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v(KMnO4)= ;(3)该小组同学根据经验绘制了n(Mn2+)随时间变化趋势的示意图,如图l所示。但有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