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III)

上传人:种**** 文档编号:281880029 上传时间:2022-04-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III)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III)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III)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III)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III)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III)》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III)(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III)一 选择题(每题2分,24题,共48分)1、二战结束以来,美国一直以遏制苏联共产主义的扩张来维护西方世界的安全。而基辛格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却采取了通过美国与苏联的对话和合作的方式来共同促进国际秩序的稳定。美国这一政策的演变()A体现了美国国力变化下外交策略的调整 B成为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关键C表明美国已经放弃了世界霸权主义政策 D说明美国沦落为世界二流国家2、1953年,法国舆论研究所在国内的一次民意测验中提出“依你之见,西欧联合将是美苏间冲突的抑制因素,还是激化因素?”答案的构成为:41%说“抑制”,21%说“激化”。以

2、下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 西欧走向联合是民心之所向 B. 西欧联合消除了内部矛盾C. 西欧联合将是国际重要力量 D. 西欧联合加剧了美苏冷战3、失败的帝国:从斯大林到戈尔巴乔夫一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冷战的和平而迅速的终结,让戈尔巴乔夫在国际关系史上获得了一席之地,而则使他(戈尔巴乔夫)成为俄罗斯历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其中应为()A华约解散B苏联解体C东欧剧变D经济改革4、21世纪的头10年,国际关系研究文献中出现了一些新名词,先有“金砖四国”(BRIC),后有“前景五国”(VISTA)、“新钻十一国”(Next-11),近来又有“灵猫六国”(CIVETS)之谓。这些形象化的词语,指代的是

3、在国际政治经济领域上影响力日渐上升的新兴国家。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 新兴国家开始崛起 B. 新兴国家成为世界发展的主导C. 新的国际格局已经形成 D. 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5、据考古发现,在战国中晚期墓葬中,河北兴县一次出土铁范87件,大多为农具范。河南新郑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陶范300余件,其中农具范占60% 以上,出土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65%。这些考古资料证明战国中晚期()A. 铁农具的使用已很普遍 B.铁器已开始用于农业生产C. 铁器牛耕成为古代主要农耕方式D. 铁农具制作技术臻于成熟6、在古代,农民在秋收后耕田,明年二月又耕,称为“耖田”。由于深耕熟犁,土细如面。这可以

4、用来说明古代中国()A小农经济精耕细作特点B出现了“一年两熟”制C懂得深耕施肥的重要性D农民辛勤劳动收获少7、从经济近代化的角度来看,明清时期已处在“近代的前夜”。下列史实能证明这一论点的是()A. 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B. 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之廛C. 借间屋中人,尽去做商贾 D.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8、日本学者斯波义信认为,随着唐宋时期城市“坊市制的崩溃,在“农村-农村市场-半农村城市-中小城市产生”的反复过程中,包括工商城市在内的城市经济网日益稠密,使农村经济走向依存于市场的方向。这说明,唐宋时期城市经济的变迁()A. 促使城市功能完全经济化 B. 使商品

5、生产规模空前扩大C. 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商品化 D. 使农村经济实现了商品化9、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 ) A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 B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C自然经济受到进口货物的冲击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10、史记货殖列传序记载:“此四者(农、工、商、虞),民所衣食之原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与这一思想主旨一致的是()A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末也” B“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C“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 D “农末俱利,平粜齐物,关市不乏”11、南宋辛弃疾最高楼云:“千年

6、田换八百主”,晚宋罗琦田蛙歌谓:“古田千年八百主, 今一年一换家”,这表明当时()A土地买卖频繁B 政府抑制土地兼并 C租佃关系迅速发展D小农经济破产12、哥伦布在其航海日记中写道:“这是世间最优秀,最顺从的人民。尤为重要的是,上帝保佑,臣深望二位陛下会把彼等变成基督徒,如此,彼等方能成为陛下之臣民,臣如今已把他们视作陛下之臣民。”材料说明了哥伦布航海探险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与美洲等地区的联系 B海外扩张,建立殖民帝国C传播天主教,皈依异教徒 D积累资本主义发展的资金13、下图反映了16世纪初期到18世纪中期三角航程, 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机器工业品大量倾销到美洲B欧洲资本原始积累进程

7、加速C非洲为工业革命提供劳动力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14、有学者对近代以来欧、亚、非三洲的人口变化进行研究,制作了下表(单位:百万人),此表格数据主要表明()A. 非洲人口长期维持在一亿人左右的平稳状态B. 欧洲殖民者在非洲推行疯狂的种族灭绝政策C. 黑奴贸易使非洲人口增长长期处于停滞状态D. 受发展水平制约非洲人口增长落后欧亚地区15、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的解说词中写道:17世纪的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英国”抢占了先机”和“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分别是()A通过新航路的开辟,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B

8、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航海条例加强了海外贸易D先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了霸主和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16、1800年前后,由蒸汽机驱动的密集的机器已成为工业革命的一个特征,但这不是唯一的方式,许多制造活动仍然在作坊里进行着。上述现象反映了当时()A机器生产不被人们接受B第一次工业革命技术未得到认可C传统经营方式仍有利可图D手工作坊可以弥补现代工业的缺陷17、“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这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A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B大企业时代到来C世界市场最终形

9、成D出现新一轮技术革新热潮18、那时,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下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它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材料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德国() A. 化学工业发展迅速 B. 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C. 工业生产竞争日趋激烈 D. 垄断组织形成并不断扩大19、1843年至1855年,中国出口的茶由1300万斤增加到8400万斤,丝的出口由1000多包增加到5600多包。出口额的迅速增长()A提高了农业与手工业经济发展水平 B更加强化了小农经济形式C显现了近代经济被迫卷入世界市场 D使得中国成为亚洲贸易中心20、19141924年间,中国兴起了一轮新的实业投资热,这被史学家称为继洋务运动之后

10、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这两次工业化浪潮都()A维护了清政府统治 B由民族资产阶级领导 C推动了政治近代化 D与国际环境密切相关21、路遥平凡的世界:“(1976年,孙少安因给社员分自留地受到批判)一声长叹以后,又迈开两条壮实的长腿走向前去痛苦,烦恼,迷茫,他的内心象洪水一般泛滥。一切都太苦了,太沉重了,他简直不能再承受生活如此的重压。”材料中“社员”的“社”指的是() A. 农业生产合作社 B.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C. 农村人民公社 D. 农民互助合作社22、1953年中央政府提出要逐步取消年终奖制度,到50年代中期这一制度在全国范围内被取消;改革开放后不久,年终奖制度得以恢复,即使是经营亏损的

11、企业也坚持发年终奖。这反映了() A. 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 B. 国民经济体制的变革 C. 工业化体系得以建成 D. 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23、1985年,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过去一直搞计划经济,但多年的实践证明,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这反映出() A. 突破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是根本对立的传统观念 B.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24、2006年,

12、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当年18个按手印成员之一的原村长严俊昌说:“承包制只能解决温饱,并不能带来富裕。”这表明农村改革的深层次问题是()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不符合国情 B. 当年小岗村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温饱C. 经济体制改革要与政治改革相互配套 D. 实现农村富裕需要与时俱进地深化改革二、非选择题 (25题25分;26题12分;27题15分;共52分)25、(25分)阅读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晨鸡鸣邻里,群动从所务。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 唐王维 丁寓田家有赠 材料二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指出:“若说近世史应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应当是宋以后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北宋以后堪称近代史。”美国史学

13、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 (苏州)生齿(指人口)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织布机上的主要部件)而户纂(赤色的丝带)组(宽丝带),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明神宗实录卷三六一 材料四 机器制造创于泰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而效行于中国天津麦面盛行,今秋又有宁人(指朱其昂)购来磨面机器一座,在紫竹林招商局下开张磨坊,名曰“贻来牟机器磨坊”。日计焦煤若干,及用机器司务两人外,又需小工十余人,开销似乎过费。然事半功倍,出面极多;且面色纯白,与用牛磨者迥然不相同。 1878年12月14日申报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2分) (2)根据材料二比较内藤湖南和斯塔夫里阿诺斯对宋代历史地位认识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 (10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机户”与“机工”之间的关系及这种“关系”在当时发展缓慢的主要政策原因。(4分)(4)根据材料四概括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出现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概述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9分)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五百年来,各国因势因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