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兵喻文—文稿写作的跨界思考

上传人:hh****pk 文档编号:281879955 上传时间:2022-04-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兵喻文—文稿写作的跨界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以兵喻文—文稿写作的跨界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以兵喻文—文稿写作的跨界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以兵喻文—文稿写作的跨界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以兵喻文—文稿写作的跨界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兵喻文—文稿写作的跨界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兵喻文—文稿写作的跨界思考(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兵喻文一文稿写作的跨界思考自古以来,我国有一个文化现象,将写文章比拟为领兵打仗, 以军事喻文事,借兵法说文法。其实质是运用跨界思维,将军事理论 和写作理论融会贯通,找出共同规律,取喻借鉴,巧妙嫁接,以兵 喻文。从常规视角看,军事和写作属于不同学科领域,一武一文,风马 牛不相及,很难同日而语。然而深入推敲,作战和作文之间却渊源极 深,甚至相通相贯,异曲而同工。拨开历史的沉沙,我们发现孔子早 就提出了文武统一的思想,认为“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 文备”;林滋在文战赋中提出“士之角文,当如战敌”,提出了 写文章如同与敌作战的观点;刘勰也在文心雕龙中专设了檄移 一篇,提出“檄移为用,事兼文武

2、”的主张。以兵喻文,最为典型的 是与我国清代同期的朝鲜学者朴趾源,他在其著作骚坛赤帜引写 道:“善为文者,其知兵乎。字譬则士也,意譬则将也。题目者,敌国 也;掌故者,战场墟垒也。束字为句,团句成章,犹队伍行阵也;韵以 声之,词以耀之,犹金豆皮旌旗也。照应者,烽也;譬喻者,游骑也。 抑扬反复者,塵战厮杀也;破题而结束者,先登而擒敌也;贵含蓄者, 不擒二毛也;有余音者,振旅而凯旋也。”把写文章比喻为领兵打仗, 把文字比喻为士兵,把文章的立意比成军队的统帅,把文章的题目比 喻为敌国,把遣词造句比喻为排兵布阵,把文章的抑扬顿挫比喻为战 场塵战厮杀,把文章的破题形象地比喻为战争的破敌制胜,十分深刻 形象

3、地阐明了写文章与作战之间的共同规律,对于我们深刻把握写作 的过程和要点具有深刻的意义。用军事思维来思考,写作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是一场心灵之 战、思维之战。通常,在军事理论中,要打赢一场战争,需要参谋部 门结合形势提前制定战略目标、战略原则,继而制定详细的作战计划, 根据战争需要进行战争动员,挑选精兵强将,配备粮草弹药,并按照 计划进行排兵布阵。战争开始后,作战指挥员要统筹协调好部队之间 的关系,根据需要及时补充兵员,调整任务,具体战斗中,还需要选 好突破点,有效运用战争策略,等等。这与文稿写作是一样的道理, 写作之前,必须要确定战略目标,也就是文章的主题,接着进行备战, 调查研究,搜集素材

4、,然后开始排兵布阵,制定好写作提纲,进行谋 篇布局,写作过程中,要协调好文章结构之间的逻辑关系,及时补充 材料,选好文章的切入点,使用必要的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等等。从文章的主题看,行文需要确定主题思想,作战需要确定战 略目标。一般而言,写文稿之前,领导会表达文稿写作的意图,如文 稿是干什么用的,受众是哪些,有些什么主要的观点等,也就是 确定了文稿的主题、主旨。这是全篇文章最核心的思想,是文章 的灵魂,是文章的大纲。它象一根红线贯穿全篇,成为整篇文章 的中心思想,文章的选材、剪裁、结构、语言、表达都要以主题 为中心,受主题约束。在军事上,一场战争也需要有主题,这个 主题就是战略目标。

5、主题是战略家在军事斗争全局上所要达到的 最终结果,它贯穿战争的全过程,直接决定着军事方针的制定、 军事力量的配备和军事手段的运用,只有在战略目标的框架之 内,指挥员才能在战争中进退有据,指挥有方。如三国演义中“诸 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这个故事,孙权和刘备联合在 赤壁打败曹操,曹操仓皇从华容道败逃,诸葛亮料定关羽会念在 过去曹操厚待自己的情份上,放走曹操,因而故意派关羽截击 曹操,以实现其败曹而不是杀曹的战略目标,如果诸葛亮不如此 布局,曹操必死,中原必乱,届时群雄逐鹿,天下三分便成泡影。从文章的准备看,行文需要掌握情况,作战需要知己知彼。在领导明确了文稿意图,确定了文稿主旨后,文稿写

6、作人员 要做好写作前的准备工作。比如,对有疑问的问题,需要适时请 示领导,沟通想法,核实问题;通过多种渠道查询、搜集、整理 基础素材,必要时还可以开展专题调研,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掌 握第一手资料。有时,为了增强文稿的可行性,还需要征求基层 的意见,向专家学者请教。这和战争前的准备工作道理是一样的, 战争前,指挥员也必须做好情报搜集研判,对战场地形、地貌、 地质、森林覆盖,甚至是气候等情况作充分调研分析;对敌人的 情况作充分的研究,比如,敌方兵力数量多少?武器配备如何? 指挥员是谁?战斗力怎么样?以及对敌方可能采取的攻防战术 等进行必要预测。这就是兵法强调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从文章的构思看

7、,行文需要谋篇布局,作战需要排兵布阵。谋篇布局就是对文章进行构思,确定文章的框架结构,安排 好文章各部分、各段落、各层次间的逻辑关系。写好一篇文章, 必须先构思框架结构,好的框架结构,能让作者行文有序、张弛 有度,有理有据地叙事论理,有条有理地发表见解,深入细腻地 表达情感;好的框架结构,能带领阅读者踏雪寻踪,快速踩准文 章的节拍,理清行文的脉络,把握文章的内容,领悟作者的感情, 接受作者的见解,充分体味文章的美感,享受阅读的快乐。如同 军队作战前,需要进行精心的排兵布阵,确定战斗的总兵力需要 多少?由多少个战斗单元组成,各部队统领是谁?下辖兵力多 少?武器配备如何?主要战术任务是什么?各个部

8、队之间是什 么关系?战斗的先后顺序是什么?等等,不一而足,与文章谋篇 布局时必须考虑全篇文章由几部分组成,各部分标题怎么取,题 量多大,详略关系如何,标题间是什么逻辑关系,各大标题下分 几个小标题,先后顺序如何?是同样的道理。从文章的破题看,行文要选好切入点,作战要选准突破口。文章的切入点,就是文章所选的行文角度。切入点是观察和 分析事物的着眼点,又是文章构思和立意的出发点,这体现的是 一种思维方式,思考问题的逻辑起点。切入点不同,对问题的解 构模式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切入巧妙的文章能出观点、出 境界。切入点选得好、选得巧,会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问题 迎刃而解,实现破题的目标。战争中打进

9、攻战时,也需要指挥员 选准部队的主攻点,找到突破口,集中优势兵力,撕开敌人的防 线。文稿写作中,需要抓住核心和重点,不搞面面俱到,战争中 也常常盯住敌人的指挥中心、重要设施、重要部位,实施精确打 击,正所谓“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说的就是抓重点和核心。 有时候,写信息类的文章时,常常采用“小题大作”的手法,从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细微之处”见真章,以小见大,写出 特色。对敌军发起进攻时,通常指挥员也不希望战线拉得太长, 分散兵力,常常选择一个局部,调动优势兵力,往往能打一场胜 仗。从文章的选材来看,行文要搜集素材,遣词造句,作战要招兵买马,调兵遣将。就如同厨房中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样,军

10、队中的“光杆司 令”同样谈不上调兵遣将。写文章之前,通常要搜集、积累素材, 对材料进行阅读消化、鉴别充实、筛选分类,甚至是加工整合, 就像战前,军事指挥官必须招兵买马,壮大队伍,上阵之前对上 兵进行划分、编排,结合特点进行必要的军事训练。行文时,作 者必须进行遣词造句,对文字进行反复推敲、斟酌,协调上下文 之间的意义,从多维度考虑文字的合理性,古人有“吟安一个字, 捻断数根须”的经历,战场上的将军们也十分重视“调兵遣 将”,根据战场的发展,对表现英勇的部队进行嘉奖鼓励,对战 斗力疲软的部队进行撤换,适时补充生力军,补充武器弹药,等 等。从文章的技巧来看,行文常常采用修辞方法,行军中也常常运用计

11、策谋略。文章写作中的修辞方法是写作过程中通过修饰、调整语句, 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和方法,巧妙运 用各种修辞方法,会使文章语言文采焕然,瑰丽多姿。在汉语的 修辞方法中,常见的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 设问、反问等。我国兵法中,有大量的谋略,六韬三略孙子兵法将苑百战奇略等,特别是“三十六计”最 为出名,文稿写作中有时为了取得很好的切题效果,常常使用欲 擒故纵、偷梁换柱、无中主有等策略。用兵家的思维来看写作,是跨界思维的一种运用,这种方式 能打破思维界限,让思想更自由,思维更灵动,跨越界限,融会 贯通,找到共同规律。对于文稿的理解,若用常规思维,很可能 是“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如果能“跳出文稿看文稿”, 运用建筑、雕刻、音乐、法律,甚至是军事的思维来审视,则可 能达到“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