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上海市普陀区名校中考化学考前最后一卷含解析

上传人:胡生的****20 文档编号:281879870 上传时间:2022-04-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上海市普陀区名校中考化学考前最后一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2届上海市普陀区名校中考化学考前最后一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2届上海市普陀区名校中考化学考前最后一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届上海市普陀区名校中考化学考前最后一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上海市普陀区名校中考化学考前最后一卷含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模似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物质的大量排放,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的是A氮气B二氧化氮C固体粉尘D工业废水2下列事实的结论或解释中,不正确的是()A水受热变成水蒸气后体积变大受热后水分子的体积变大B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它们的分子结构

2、不同C钠原子和钠离子属于同种元素它们的质子数相等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3豆浆被称为“植物奶”,其中含有的异黄酮(C15H10O2)具有防癌功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异黄酮中共含有27个原子B一个异黄酮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分子C组成异黄酮的三种元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D异黄酮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51024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化合反应的生成物只有一种,所以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B同种元素的粒子质子数相同,所以含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C有机化合物都含有碳元素,所以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化合物D酸溶液能使紫

3、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的溶液一定显酸性5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初中重要的学习内容,如图所示,烧杯中的溶液是下列哪种物质才能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A硝酸银溶液B氯化钙溶液C碳酸氢钠溶液D氢氧化钠溶液6实验室模拟工业炼铁中,体现了一氧化碳的()A稳定性B氧化性C还原性D酸性7下列有关实验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碳B红磷在氧气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C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8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可能火焰更旺,其原理是(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C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D增大

4、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9有X、Y、Z三种金属,将三种金属分别浸入稀硫酸中,Y溶解并放出氢气,X、Z不溶解;将X浸入Z的硫酸盐溶液中,在X的表面有Z析出。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XYZBYXZCYZXDXZY10某实验室废水含有较多的盐酸,排放前应加入某种试剂将废水调至中性,下列试剂中最合适的是( )AAgNO3溶液BNaOH溶液C稀醋酸DKNO3溶液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俗话说“羊毛出在羊身上”。则,羊毛属于_(填“天然纤维”或“合成纤维”);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为了制作叶脉书签,需要配制125g10%的NaOH溶液。(l)计算需要称取

5、NaOH 的质量:_。(2)将洗净的树叶放在配制好的溶液中煮沸后取出,称量发现溶液的质量减少了5g,溶质质量分数也有所减小。为了测定剩下溶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向溶液中逐渐加入7.3%的稀盐酸,当溶液pH=7时,消耗盐酸50g。计算:生成NaCl的质量_。剩下溶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_。刚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写出计算过程,精确到0.1%)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化学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铁的金属活动性。若要证明Fe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X溶液可选用_,其现象为_若X溶液为少量硫酸铜溶液,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待充分反应后,取出铁片,放入金属R,现

6、察到R表面有黑色固体析出。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得出Fe、Cu、R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_。14四川盐法志记载,“敞锅熬盐”主要步骤为:将黄卤和黑卤按比例混合;放入敞口锅中加热浓缩,析出粗盐;用“花水”冲洗粗盐得精品盐。(1)步骤中,黄卤所含杂质BaCl2和黑卤所含杂质MgSO4,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步骤中,析出粗盐的过程称为_。(3)步骤用“花水”冲洗粗盐,既可除去表面的BaSO4和MgCl2杂质,又不损失NaCl,则“花水”应当是_(填标号)A 蒸馏水B 饱和NaCl溶液C 饱和NaOH溶液D 饱和BaCl2溶液(4)将60kg含10%NaCl的黄卤和55kg含40%N

7、aCl的黑卤混合,经“敞锅熬盐”制得的粗盐中NaCl的质量最多为_kg。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某兴趣小组发现了一包敞口放置的碱石灰样品,为探究其成分,同学们在实验室对这包碱石灰样品展开了探究。碱石灰是由CaO和NaOH固体混合而成,通常用于吸收二氧化碳及干燥气体。熟石灰微溶于水,且溶于水放出的热量很少可以忽略不计。BaCl2溶液显中性。根据资料,同学们分析碱石灰样品的主要成分可能含有CaO、NaOH、Ca(OH)2、CaCO3和_。小组讨论后设计如下实验进行探究:实验步骤及操作实验现象结 论取部分该样品于试管中,加少量水无明显放热现象碱石灰样品中不含CaO和_继续加足量水,

8、振荡,静置产生白色沉淀样品中一定含有CaCO3从步骤的试管中取少量上层清液于另一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将步骤所得物质过滤,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思考与分析)小杰同学经过分析认为步骤的结论不准确,原因是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通过以上探究与分析:可以得出该碱石灰样品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实验探究步骤所得溶液中除酚酞外还含有的溶质有_。16某化学兴趣小组做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实验时,发现生成物中有黑色固体。针对这一现象,该小组同学猜想可能是镁与N2或CO2反应生成黑色固体。于是他们设计以下实验探究活动:猜想I:镁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的黑色固体是镁与N2反应生成的。猜

9、想:镁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的黑色固体是镁与CO2反应生成的。镁带与氮气的反应以下是获取氮气的方法及装置,其中得到氮气较纯的是_(填字母)燃烧镁带,观察现象:将镁带打磨光亮,点燃,伸入盛N2的集气瓶中,瓶内壁附着一层淡黄色的固体。实验结论:镁与氮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淡黄色的_(用化学式表示)。实验反思:空气中N2的含量远大于O2的含量,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镁却远多于氮化镁?原因是_。镁带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将燃着的镁带伸入盛CO2的集气瓶中,镁带剧烈燃烧,瓶内产生氧化镁和一种黑色固体单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猜想_是正确的。小组同学通过以上实验发现镁在二氧化碳中

10、也能燃烧,由此他们认为燃烧并不一定需要_。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A【解析】A、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故选项正确。B、二氧化氮是空气污染物之一,会造成空气污染,故选项错误。C、固体粉尘是空气污染物之一,会造成空气污染,故选项错误。D、工业废水会造成水体污染,故选项错误。故选:A。2、A【解析】A、水受热变成水蒸气后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而不是水分子的体积)变大,错误;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本题,正确;C、钠原子和钠离子属于同种元素是因为它们的质子数相等的缘故,正确;D、原子是

11、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因为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缘故,正确。故选A。点睛: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3、C【解析】A、异黄酮是由异黄酮分子构成的,1个异黄酮分子中共含有27个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一个异黄酮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不含氧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C、异黄酮中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215=180,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10=10,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62=32,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最大,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

12、选项说法正确;D、异黄酮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10):(162)15:10:2,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4、D【解析】A、化合反应的生成物只有一种物质,生成物只有一种物质的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例如氧气生成臭氧的反应,生成物只有臭氧,但不是化合反应,错误;B、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例如水分子与氨气分子质子数相同但不是同种元素,要说明是同种元素须指明是原子做前提,错误;C、通常把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作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但并不是所有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和碳酸盐等具有无机物的特性,通常把它们看作无机物,所以二氧化碳含有碳元

13、素,但不是有机化合物,故错误;D、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的一定显酸性,正确。故选D。【点睛】此题是一道多点知识考查题,解题时关键是能对提供的信息正确的分析并能找到合适的反例,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5、D【解析】硝酸银溶液、氯化钙溶液、碳酸氢钠溶液都不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选D。6、C【解析】工业炼铁,体现了一氧化碳的还原性。故选C。7、D【解析】A、木炭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的热;故选项错误;B、红磷在氧气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错误;C、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故选项错误;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产生

14、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睛】注意区分: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8、D【解析】A、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不变,故A错误;B、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不变,故B错误;C、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不会改变空气中氧气含量,故C错误;D、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火焰更旺,故D正确故选D9、B【解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X、Y、Z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硫酸中,Y溶解并放出氢气,X无明显变化,说明Y在氢的前面,X在氢的后面,把X放入Z的硫酸盐溶液中,过一会儿,表面有Z析出,说明X在Z的前面,故其顺序为YXZ,观察选项,故选B10、B【解析】A、AgNO3溶液溶液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反应后废水仍显酸性,不能将废水调至中性B、NaOH溶液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生成的氯化钠溶液显中性,能将废水调至中性C、稀醋酸显酸性,加入稀醋酸后废水仍显酸性,不能将废水调至中性D、KNO3溶液显中性,加入KNO3溶液后废水仍显酸性,不能将废水调至中性综上所分析:只有B选项符合要求故选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