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学期单元检测试题(六)-(3)

上传人:lil****ar 文档编号:281879161 上传时间:2022-04-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单元检测试题(六)-(3)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单元检测试题(六)-(3)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单元检测试题(六)-(3)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单元检测试题(六)-(3)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单元检测试题(六)-(3)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单元检测试题(六)-(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学期单元检测试题(六)-(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语文下学期单元检测试题(六)题 号一二三总 分得 分一、知识积累与运用(15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1分)A贬谪(zh)滁州(ch)廿十二(nin)风驰电掣(ch)B对弈(y)鸿鹄(h)阴翳(y)浩浩汤汤(shng)C山坳(o)舟楫(j)谗言(chn)觥筹交错(gng)D呷酒(ji)佳肴(yo)隐曜(yo)曝沙之鸟(p)2下列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1分)A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云归而岩穴暝B娟然如拭,鲜妍明媚 日出而林霏开C朝辉夕阴,气象万千 野芳发而幽香D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佳木秀而繁阴3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1分)A连月不开(放晴)春和景明(日光)B

2、把酒临风(持、执)伛偻提携(腰背弯曲)C山肴野蔌(菜蔬) 波色乍明(初、始)D土膏微润(肥沃) 长烟一空(一切)4填空。(3分)(1)醉翁亭记的作者 ,自号醉翁,晚年又号 ,是 代文学家。(2)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被誉为“公安三袁”的是 、 和 。5“岳阳楼”是我国的四大名楼之一,请写出其它三个名楼的名称,并各写出一组与之有 关的诗词名句。(4分)岳阳楼 6默写。(5分)(1)李白行路难中表现诗人从苦闷中挣脱出来,充满自信和对理想执著追求的诗句是: , 。(2)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我”衰老困窘之态的句子是: , 。(3)如果从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中选取两句做为“南山奶粉”的广告语,最恰

3、当的是: , 。(4)己亥杂诗中诗人运用比喻,表达自己虽以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诗句是: , 。(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表现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真挚情意的句子是: , 。二、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20分)(甲)阅读小石潭记,回答问题。(13分)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

4、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7本文作者是 代 家柳宗元。(1分)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1)佁然不动( )(2)悄怆幽邃( )(3)斗折蛇行( ) (4)往来翕乎( )9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2分)写鱼儿自由轻灵的游动姿态的句子是: 表现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 10作者在发现小石潭的过程中用了一连串的准确动词,请依次列举出来。(2分) 1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这一句写了潭水之源的神秘莫测,其中有何深意?(2分) 12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概括小

5、石潭的独特之外,试分析作者为它作记的原因。(2分) 13郦道元在给水经作“注”时,亦不乏优美的描绘山水文章,如三峡,柳宗元的山水之作更为后人称绝,请谈谈他们山水文章的各自特点。(2分) (二)阅读元结的右溪记,回答问题。(7分)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注释道州:唐代州名。营溪:即氵

6、营水。欹嵌:是说怪石倾斜嵌入溪岸的样子。逸民退士:指隐士与退隐的官宦。以裨形胜:裨,弥补,补助。形胜:风景优美的地方。14写出文中的一个通假字并释义(1分) 通 ,释义: 15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小溪美景?(1分) 16作者对小溪表现出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7你认为作者整治小溪有何意义?(1分) 18作者整治小溪后,为什么要为它取名,并“铭石”?(2分) (二)现代文阅读(1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登太白岩记刘 征太白岩在四川万县,据说太白曾来此,何所据而云然,不知道,也懒得去查书。果是,当在太白流放夜郎遇赦返江陵途中。凡美谈宁信其有,较起真儿来若弄个查无实据,反而索然了。我访万县

7、是去年十月间,正当清秋佳日。万县在大江之滨,是一座山城,楼舍依山建造,一层高似一层。最高一层叫高笋塘,我的寓舍就在高笋塘边。推开楼窗东望,一笏山岩遮住半边天,也遮住半边城。青苍苍,迷濛濛,石皴树影,隐约可见,如同围住山城的一座巨大的玻璃屏障。人们告诉我,那是太白岩。它那杳然宠然的气质连同它的名字都吸引着我,一心想登上去看看。可是一打听,不行,正在修缮,而且岩上曾坠石伤人,有危险。接待的同志带着几分歉意却相当坚决地取消了这个项目,自然是为了我好,六十多岁的人了怎能去冒险?但越是禁果越想尝一尝,大约从伊甸园里带来的劣根还没有泯灭吧。偷偷打听到山侧有一条小道可以上山。于是在一天午后,我偕同老伴儿蹑足

8、潜踪走出寓舍,带着孩子捉迷藏的激动心情,向着太白岩走去了。到了岩根,果然找到一条小道蜿蜓于石树之间。可那是什么道路呀,直上直下,陡如悬丝,低处尚有石级,高处连石级也没有。老两口儿仰望着这条悬丝有些胆怯,我正想说:“这么看一看也可以了,算了吧!”话还没出口,几个孩子忽然来到面前,那行动之快简直像从草丛里飞出几只麻雀。仔细看,两个小伙子,三个姑娘,看样子都是高中学生。“老先生是要上山吗?”一位姑娘爽朗地问。“是啊!可是“老伴儿回答。“我们也是上山来玩的,没关系,我们扶着你二老上。”一个小伙子说,带着几分腼腆。孩子们蓬勃的朝气感染了我们,仿佛一下子年轻了许多,那么好,上!三个孩子前头开路,一位姑娘陪着我老伴儿,一个小伙子搀着我,还把手里的半截青竹竿递给我,要我当手杖。我们陌路相逢,却十分亲热,说说笑笑攀着小道向山顶进发了。从谈笑中,他们知道我们来自北京,是搞教育工作的,都当过教师;我们知道他们来自忠县的农村,是万县农机学校的学生。几个孩子穿着朴素,举止活泼而稳重,脸色黑里透红,眼神清亮得像山中的溪水,没有半点油滑气,让人打心眼里喜欢。爬到山腰,登上一个小平台,这里已经可以鸟瞰全城:云山漠漠,大江茫茫,帆楫往来,楼厦交错,心胸为之一豁。老实说,登到这里我已经很满足了。我对老伴儿说:“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